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我們能看到不少同時奮戰的「夫妻檔」,他們暫舍「小家」,守護一方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張輝&馮嘉文
「以前都是她擔心我多一些,這一次我更擔心她」
丈夫張輝是警察,堅守在守護第一線;妻子馮嘉文是護士,衝鋒在抗疫防疫第一線。
在大雁山聯合檢疫站點,來往的車輛和旅客較多,安全檢查、體溫監測等工作的任務和壓力非常大。民警張輝第一時間投入到防疫第一線,正對來往車輛進行有序檢查,並耐心協助醫護人員做好檢測、診療、登記等工作。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一直堅守在崗位上,一線執勤,接觸人員多。這些不讓張輝擔心,讓他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妻子馮嘉文,她是鶴山婦幼保健院護理部一名護士,同樣在防疫一線。
「以前都是她擔心我多一些,這一次,我更擔心她,現在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我們兩個都能平安回家」。
「看到有這麼多的非醫務人員都堅守在防疫的最前沿,我是醫務人員,更不能待在家,能出點力就出一點,能早一秒控制疫情就早一秒。」在家照顧孩子和老人的馮嘉文,看著逐漸增長的確診數字、持續刷屏的疫情信息,再也坐不住了,向醫院申請去一線。她把年幼的孩子託付給婆婆,就趕赴醫院,在九江聯合檢疫站點,給過往群眾測量體溫、普及防疫知識。
得知妻子主動上一線參與防疫工作,張輝沒有阻攔,只是在微信裡對妻子說:「平安回家,我等你」,等他收到妻子的回信時,已是凌晨三點。
方志浩&李燕燕
同一個醫院的兩夫妻卻難相見
從春節前夕至今,兩人都堅守在崗位上,連續一個多星期不曾回家。一人在山咀高速服務區對過往人員監測工作,一人在端芬本地進村入戶為湖北來臺的群眾做健康監測。夫妻兩人雖說在同一個單位工作,但是總是不能見上面。家中的兩個女兒,一個4歲,另一個才2歲,也只能讓老人家幫忙照顧。
方志浩是端芬鎮衛生院的院長助理,公衛科科長。在疫情發生後,他立刻開展帶領全科開展培訓學習等工作,分診,門急診醫生防疫、發熱門診醫護人員的培訓與督導工作,並進村入戶,跟蹤湖北來粵人員,指導居家隔離,進行健康監測,開展防控知識宣教等工作。「我擔心開救護車下鄉做健康監測會引起周圍村民的恐慌,只能開自己的私家車下鄉,每天回來再消毒。」方志浩說,需要進行健康監測的人員住得比較遠,經常要從端芬的最西面跑到最東面,來回車程就得花2個多小時。而且,為了降低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和範圍面,保護同事,每一次的監測,他都選擇獨自前行。
李燕燕是端芬鎮衛生院醫務科副科長。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中,該院接到上級緊急任務,需要立刻派醫護人員到山咀高速服務站對過往人員監測體溫、相關知識防控培訓等工作。李燕燕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但是,在高速服務站的工作是不容易的。伴隨著天氣的降溫,李燕燕頂著寒風,為一位位過往的人員監測體溫,不敢懈怠。完成醫院外勤工作後,她又回到衛生院馬不停蹄又開展全院第三次疫情防控培訓工作。從擬通知到親自上陣講課,課後整理材料,全部任務完成後,已是深夜時分。再查看了在院危重病人後,叮囑當值醫生注意事項才拖著疲憊的身軀休息。
陳sir&餘醫生
「戰時」狀態的夫妻
△江海夫妻檔陳曉健和小餘。
丈夫陳曉健是江海區公安分局禮樂派出所的一名民警,今年春節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執勤。「像麻將館、酒樓、茶樓,這些人流密集的場所就要進行強制疏散或勸導。」陳曉健說,除了疏散人群,民警還要抽調警力在高速出入口、醫院等地,配合防疫部門進行體溫檢測。
對比自己從年初一開始值班,妻子小餘在更早就進入了「戰時」狀態。「她在江門市五邑中醫院江海分院工作。大年三十下午接到電話,她第一時間就回去了。」自戰「疫」拉開後,兩人都忙著各自工作,經常忙得顧不上彼此。「閒下來了就發個微信關心一下吃了飯沒,提醒對方注意防護。」在面對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但他和妻子之間默契十足。「我和我妻子都是黨員,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除了彼此的理解與支持,陳曉健的妻子小餘坦言,還有孩子的懂事。「每次出門,他都會提醒我們要戴好口罩,注意安全,這也讓我們更無牽掛。」
張健炳&吳麗清
相距不到5公裡,卻好久不能相見
「老婆,生日快樂!我還在搶修現場,疫情過後我再給你補回來。」2月2日晚上8點多,廣東電網公司江門新會供電局配電運維中心運維二班班長張健炳在110千伏東區站10千伏東膜線的搶修現場隔空為妻子送上生日祝福。
△ 張健炳(左一)正在爭分奪秒搶修故障電纜
當天凌晨3點,10千伏東膜線突發故障,作為該線路的設備主人,接到故障信息後,張健炳從睡意中迅速清醒過來並馬上趕到了故障現場,從定製搶修方案、排查電纜故障、協調施工再到故障搶修,晚上8點多時,張健炳已經連續工作了10多個小時。
雖然一整天都在爭分奪秒中度過,但他心裡一直惦記著2月2日是妻子的生日,妻子吳麗清是江門市新會婦幼保健院設備供應科的工作人員,當前正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關鍵時期,妻子身為醫務人員,從春節前開始,每天早出晚歸,10多天來都沒有休息過。
△ 張健炳妻子吳麗清積極開展防疫工作
「我和妻子的工作地點相距不到5公裡,因為我倆輪流值班的緣故,加上今天搶修復電,我們已經3天沒見面了,現在只想馬上回家,親自和妻子說一聲生日快樂。」張健炳說。
陳景山&譚秋濃
穿著防護服一起進入隔離病房
他們是鶴山市疾控中心的一對80後夫妻戰士。妻子譚秋濃,中共黨員,該中心疾控股負責人,疫情防控醫療組專家組成員;丈夫陳景山,該中心檢驗人員、採樣送樣組組員。
譚秋濃一直從事愛滋病、禽流感、登革熱等傳染病防控工作。大年三十白天,她放棄休息,積極參加全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專家組工作會議,討論留觀病例病情、救治方案、下一步防控建議和觀察病例收治區建設等工作。在除夕夜幕降臨,舉家團圓的時刻,正在鶴城老家吃團年飯的她,接到電話通知後,她匆匆放下飯碗,趕回單位加班。直至深夜,她還堅守在崗位為第二天的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做著準備。
△ 夫妻一起穿著防護服進入隔離病房工作
丈夫陳景山同樣任務重於泰山,採樣送樣稍有差池將直接影響檢驗結果,一刻不能鬆懈。由於夫妻倆人都是抗擊疫情重要參與人員,家裡兩個小孩託付給農村年邁的父母來照顧,全身心投入抗擊疫情中去。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時,他們夫妻一起穿著防護服進入隔離病房工作。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因為他們知道所記錄下的信息是步追蹤密切接觸者和環境消殺等工作的重要依據。
龍金福&張煥英
不敢給ta打電話
開平公安有20多對警醫夫妻,10多個雙警家庭。水口派出所老民警龍金福和妻子張煥英就是其中的一對,他們投入到防疫一線已經很長時間了。
水口鎮是開平外來人口最多的鎮,核查疫情源發地群眾任務艱巨。龍金福除了要走訪排查來自疫情源發地群眾行程和健康情況外,還要爭分奪秒做好接處警工作。
1月26日大年初二,龍金福在巡邏時接到群眾報警稱有一輛鄂牌大貨車停在水口鎮某處空曠的空地上。原來,司機是湖北人,1月19日從湖北運輸貨物到江門後不得已滯留在開平。因擔心受到當地群眾排斥,只好將車停在空曠的地方,睡在車上,每天靠著泡麵生活。龍金福立即聯繫水口鎮政府相關部門反映情況。隨後,在鎮政府有關領導的幫助下,將司機安排到指定酒店入住。當這位湖北籍司機吃上一口熱飯時,感動得淚流滿:"在車上住了這麼久,已經好久沒吃過飯了,感謝你們不離不棄!」
1月27日,全體民警取消休假上班。剛值完班的龍金福,又繼續留在工作崗位。水口鎮柏麗酒店是開平市設立給來自疫情源發地的旅客的指定居住點,當天就接納了一些從疫情源發地而來的旅客。已經連續值班兩天的龍金福主動申請到該酒店駐點值班。當時,入住酒店的一名湖北籍女子有牴觸情緒,不配合防護工作,龍金福耐心的向她思想工作,最終讓她轉變了態度。
妻子張煥英是開平市婦幼保健院的一名醫生,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張煥英也是義無反顧投身一線。夫妻二人因忙於防控疫情工作,家裡的老人只能靠剛成年的孩子去照顧。兩個人見不著面,就在工作空隙,通過微信互相問候,從不敢通電話,怕影響對方工作。
結婚20多年,面對工作異常忙碌的警察老公,她有時會想:「每一個節日家家都在團聚,有點後悔跟警察結婚,當時怎麼不找其他人呢,可以陪自己出去玩、看電影。」她說:「我們真的從來都沒看過電影,後來我也理解了。家裡有事能自己解決的,都不會打擾他工作。」
鍾創超&張美紅
衝在一線的雙警家庭
同在恩平市公安局工作的鐘創超、張美紅夫婦,他們都是黨員警察。
身為橫陂派出所副所長,鍾創超義不容辭地挑起了轄區的疫情排查工作重擔。為了徹底摸清重點人員流入轄區出租屋的相關情況,他按照「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要求,充分調動網格員力量,每天帶隊挨家挨戶上門調查,全力以赴築牢防疫安全牆。同時,他收集匯總轄區出租屋的排查信息,做到查漏補缺,確保萬無一失。
疫情發生以來,鍾創超一直奮戰在戰「疫」一線,以派出所為家,吃住都在單位。接受記者採訪時,他雖然已經連續奮戰了10多天,但依然精神抖擻。「作為公安民警,我們肩負著為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保駕護航的使命,必須衝在第一線!」鍾創超說。
△ 鍾創超入村入戶進行上門調查
在恩平市公安局政工室工作的張美紅,在完成自己手頭的本職工作後,自動請纓要求安排到到高速公路大槐服務區、江湛鐵路恩平站、君悅酒店等一線崗位開展執勤工作。「多安排我值班吧,我是一名黨員幹部,必須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勇挑重擔!」她說。
△ 張美紅在江湛鐵路恩平站開展執勤工作
為了抗擊疫情,鍾創超、張美紅夫婦二人一頭扎進工作。為了照顧家中的兩個小孩,張美紅連夜將她的母親從老家梅州接了過來。起初,張美紅的母親是反對的,正值春節,老家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靠她打理,而且疫情防控時期外出意味著增加風險。在張美紅的耐心勸說下,她的母親被女兒的執著與擔當所感動,千裡迢迢趕到恩平幫他們夫婦二人打理這個家。每當張美紅回家的時候,她的大女兒常常問她:「媽媽,你怎麼老是這麼晚才回來?你又忘記幫我檢查作業了!」張美紅沒有告訴女兒自己去做了什麼,她深知自己穿上了這身警服,就要承擔應盡的責任。
來源:江門工會綜合網絡報導
編輯:大魚、醬醬、梨芯/江門市總工會新媒體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