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學教育朱老師!歡迎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來查看更多的教育文章,同時也歡迎您點讚+收藏+分享。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已是十一月初了,全國各地中小學,都在陸續進行著每學期的第一次大考—期中考試。
下面,以一份期中考試卷為例,來分析一下前半學期數學學習重難點:
第一大題,判斷題。第1小題錯誤,400×5的積的末尾有3個0,此題考察三年級小學生做題時,如果粗心直接會認為是對的;細心一點同學會發現4×5=20,加上乘數末尾有2個0,一共是3個0,所以這句話是錯誤的。第2小題,此題考察學生對周長定義掌握如何,題中用6米長繩子圍成首尾相接的不同圖形,過程中,圖形發生變化,但是呢,6米長繩子始終沒變,所以這句話是對的。
第3小題,是一道較難而且學生容易出錯的題。
這類題目呢,在平時訓練中,三年級小同學特別容易出錯。追其原因呢,就是把運算順序搞不清楚,放到綜合算式中以後,出現順序的錯誤,或者不會加小括號。例如,這道題目,要仔細觀察所給的兩個算式,其中第一個算式結果是12,第二個算式結果是48,也就是說,要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因此,要給5+7這個算式加小括號,所以這句話是是正確的。
選擇題,需要仔細辨別、理解和論證。
比較難的是第5小題:用3個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周長是多少?有些同學會這樣計算:1×4×3=12(釐米),這是錯的。顯然這樣計算導致結果偏大了,沒有考慮到重合的4條邊。遇到這類題目我們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把圖畫出來,就會很容易得出這個長方形的長為3釐米,寬為1釐米,所以周長為(3+1)×2=8(釐米),選C。
第四大題計算,其中包括最基礎的口算、判斷改錯題、脫式計算,只要平時認真訓練,細心一點,沒啥大問題,都可以做對的。
第五大題,主要考察三年級小學生從上、下、左、右、前、後觀察物體的掌握情況,以及對周長定義的理解應用。
壓軸題共5小題。
從難度上來看,主要就是審題,只要在讀題時不慌張仔細分析題目給出的條件,沒多大難度。如第2小題的運來蘿蔔的質量是運來青菜質量的5倍,要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哪一個質量大,是用除法還是乘法去求青菜的質量。
再如,第4小題的沿著羊毛毯的四周縫上花邊,要縫多少釐米長的花邊,其實就是就長為200釐米,寬140釐米的長方形的周長。
在這裡推薦這份同步訓練,用來在家輔導孩子和提高孩子學習成績再好不過了。
最後,附上答案一份。同學你能上90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