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藝術展,「打卡」之後呢?

2020-12-15 騰訊網

點此處「中國文化報·美術文化周刊」快速關注

作者 :施曉琴

隨著城市文化氛圍的提升,走進博物館、美術館觀看藝術展覽成為越來越多市民會選擇的休閒方式。這其中,名家大師展和沉浸式藝術體驗展在當下無疑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青睞,而6月22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心靈的暢想——梵·高藝術沉浸式體驗」(以下簡稱「梵·高展」)則將這兩類展覽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也正因此,在國博一樓大廳等待進入展廳的觀眾隊伍排成了長長的好幾列。

相比大師展需要更高的藝術修養和更多的知識儲備,沉浸式藝術展則沒有那麼高的門檻,反而是經常通過令人目眩的各種科技手段,努力消弭藝術作品、藝術家和普通大眾之間的隔閡,釋放藝術的各種潛能,使藝術走向更廣泛的領域。隨著沉浸式藝術展成為一種時尚潮流,人們不禁會問,它為何如此火爆?它對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哪些賦值?琳琅滿目的沉浸式藝術展真的各有千秋嗎?在這種大受追捧的背後,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因子,例如,相較於高昂的票價,它的內容是否真的能和票價對稱?在「炫目科技」「沉浸式」「網紅展」的推介噱頭下,我們應該捕捉什麼,以及如何預測它的未來之路?

從觀看到體驗的翻轉

沉浸式展覽往往是讓觀眾厝身於一個特定空間內,運用數位化虛擬技術合成並重構世界,通過藝術情境的融合,為觀眾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心靈場域。這並非近幾年才出現的新概念,早在上世紀初,藝術家就已經開始嘗試製造沉浸式的直觀體驗。2016年10月,美國惠特尼美術館舉辦「夢境:沉浸式電影和藝術」專題展,就完整呈現了沉浸式展覽這一形式的歷史發展軌跡。

花花萬物藝術展

科技感、互動性、趣味性是沉浸式藝術展的重要特點,也是它相比普通藝術展更能吸引大眾的重要原因。科技的突進、設備的更新,讓藝術作品變得更為生動,觀眾在這樣的場域中能進一步從多維度體會創作者的用心,全身心地感受作品背後的豐富涵義。這樣的「體驗模式」代替了以往的「觀看模式」,觀眾的感受和體驗被放在了一個核心的位置,強調他們和藝術家、作品之間的互動。

中國國家博物館「心靈的暢想——梵谷藝術沉浸式體驗」現場 施曉琴 攝

在梵·高展現場,就讀於北京市文匯小學的三年級學生郭奕昆,正坐在中心體驗廳,認真感受牆面上投影出來的一幅幅畫作:「這樣身臨其境的體驗太真實啦,尤其是看到那些帶有悲傷情感的作品,配合著音樂,我好像更能體會到一些他創作時的心情。」正如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王春辰所說:「傳統審美觀念中,觀眾和作品之間的關係是『靜觀』,存在空間和心理上的距離和隔閡。但今天當代藝術更多談到的是『融入』,強調主體與對象相互滲透。沉浸式藝術是一種主體對客體的全方位包圍、置入。」

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現場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沉浸式藝術展是隨著科技進步應運而生的一種藝術形式,因此,它受到歡迎,成為大家口中的「網紅展」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一位美術館工作人員表示,美術館引進這樣的「網紅展」,有利於營造美術館本身的前衛形象並激活其他展覽,形成口碑基礎,同時吸引更多人走進美術館,接受藝術的審美薰陶和教育。

思想性,必須是個核

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形形色色的所謂沉浸式藝術展,都值得去「打卡」嗎?

小米·今日未來館展覽現場展覽現場

今年32歲的侯女士是北京各大博物館、美術館的常客,也是一位藝術展覽愛好者,她告訴記者:「這次梵·高展看完之後儘管覺得現場效果震撼,但整體更偏娛樂性質,投影播放的速度和音效,還有容易讓人眩暈的VR眼鏡,都讓人很難靜下心去思考藝術作品本身的魅力。」「遺憾的是現場全部是投影技術而沒有原作」,這使得不少觀眾對展覽感到失望,且認為相對於120元的門票,性價比偏低。

我們看到,很多藝術展雖然都掛名「沉浸式」,但無論是策劃理念、呈現內容還是現場打造都迥然不同。有些展覽是以某一位藝術名家或某一幅名作為主體,藉助科技手段使觀眾更生動、更深入地了解藝術家的生平、藝術理念以及創作背景。例如,此次梵·高展採用全新的360度全景全息視頻影像技術,還原了梵·高的200多幅原作,還有從2016起在全國17個大城市巡展的「印象莫奈:時光映跡藝術展」等,這樣的展覽一般與科技文化公司合作,而沒有專門的策展人,它們往往聚焦追求新穎的科技手段來使現場顯得更炫,而不帶有明顯的思想意識和問題指向。

2018年,teamLab在東京臺場開放了一座永久沉浸式藝術博物館

日本跨學科數字藝術團隊teamLab是近年來打造沉浸式藝術展的領先者,這是一個由程式設計師、工程師、數學家、CG動畫師、音樂人、建築師和平面設計師等400個不同領域人士組成的團隊。從主題設計上看,teamLab根植於日本傳統藝術和現代動畫形式,在創作中常常借用許多自然元素來探索身處資訊時代的人類行為,並對新型社會的發展演變提出創新的模式與思考。例如,在開幕不久的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上,teamLab以紅樹林為主題,創作了一件全新的數字藝術裝置作品。2017年,teamLab花了半年時間研究和了解紅樹林群落,數次飛往中國深圳和東南亞尋覓、觀察真實紅樹林群落生存環境。又經過半年多的修改、創作,最終才把這件令人驚嘆的作品呈現出來。他們希望,人們在這件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每個人都是自然的參與者,並且人與自然的生命循環是緊密相關的,以此啟發他們思考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生。2018年,teamLab在東京開放的一座永久沉浸式藝術博物館中,專門開闢了一個名為「未來遊樂園」的空間,這個空間是關於「共同創造性」的教育項目及實驗場地,因為他們關注到隨著科技的日益進步,越來越多的工作會逐漸被機械和人工智慧所取代,因而培養創造力成為十分重要的事情。

在《清明上河圖3.0》穹幕影院內,觀眾饒有興致地躺在地上欣賞 盧 旭 攝

除此之外,還有「新壺中天·桃源篇」「清明上河圖3.0」等展覽中對於東方文化以及中國古代歷史的關注和精心設計,也讓觀眾在觀展之後,除了視覺印象,還產生了一些思考和反省。專家們表示,這種具有生命體驗與美學立場,融合哲學理念與精神共鳴的主題,才是一個沉浸式藝術展的價值所在。

我們應該認識到,數位技術是使藝術以更好形式呈現的手段,是展覽在文化內涵與文化價值符號體系的基礎上加強互動性和傳播力,而非本末倒置,徒有外表。

藝術,不能止於「打卡」

對於藝術家來說,沉浸式藝術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部分當代藝術創作與流行文化合作的嘗試,在這些展覽中的當代藝術作品相對來說會更容易被「解讀」,雖然有時候這些「解讀」與作品的內涵並不對等,但是它無疑為作品被大眾接受提供了更富餘的空間。作為全球最受歡迎藝術家之一的奧拉維爾·埃利亞松,他的作品語言能夠超越國籍,引發社會各個階層的討論。日前,他在北京紅磚美術館的個展也引起了很多人在朋友圈「打卡」和「解讀」。「畢竟下裡巴人和陽春白雪不可兼得,有可能你的作品吸引眼球但缺乏深度,我會儘量保持平衡。」奧拉維爾·埃利亞松說。

2015年9月到12月,《雨屋》在上海餘德耀美術館展出

策展人、評論家黃篤認為以何種形式打造沉浸式展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思考。「在今天,藝術最重要的意義和功能還是圍繞著人的想像力而展開的,我們今天更應該去思考科技與我們的生活、藝術創作、工作方式到底是什麼關係。因此,一個好的藝術展或沉浸式藝術展,其策展和構想都要圍繞著人本身,來顯示出作品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顯示出具有哲理的思考。」同時,他也提醒,在面對藝術與科技的融合時,仍舊需要客觀的評判和審慎的選擇,才不至於使藝術的內在氣質最終被科技所吞噬和消解。

Light Now光影藝術展將觀眾置身於全方位的視聽氛圍中

「從公共文化的角度來說,提高公眾的藝術判斷力和審美並不能靠娛樂性質很強的網紅『打卡』出來,娛樂不是不可以,但不可能365天都只去『打卡地』,我們哪怕假設網紅展對於公眾來說是需要的,但也不能全部如此,藝術需要有其精神的屬性,以前說是精英,現在說是個體,對個體的反思和塑造需要真正的藝術教育。」策展人、批評家王南溟認為,如果美術館常年只靠引進熱門的沉浸式藝術展來吸引人氣,造成的結果就是美術館在公共教育上的慵懶,也使美術館的原創展萎縮。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5G時代的來臨,沉浸式藝術展還會有更多的發展空間,這也讓我們對未來的藝術展覽,以及藝術與生活的關係充滿了美好的想像。然而,當下沉浸式藝術展的良莠不齊也提醒著我們,新的概念或技術不能代替內容成為展覽本身的全部價值,當我們能夠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對光電效果的好奇心,或者追逐潮流的從眾心理,而是開始追問這個展覽真正給我們的內心世界帶來什麼的時候,技術與藝術背後本該具有的文化底色才能浮現出來。

本文刊於中國文化報·美術文化周刊,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國際化團隊打造沉浸式光影藝術展
    國際化團隊打造沉浸式光影藝術展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8.11 星期二     □青報全媒體記者 李德銀 王 凱 通訊員 秦思思    本報8月10日訊 在金沙灘啤酒城
  • 逛潮牌、動漫打卡、沉浸式藝術展……歲末狂歡,悅來國際消費節啟幕
    沉浸式多媒體藝術展,藉助現代多媒體交互技術,打造呼吸深林、浩瀚宇宙、光影花海三大沉浸式主題空間,呈現唯美互動打卡場景,為觀眾營造"沉浸式"的體驗氛圍,帶來別樣的觀賞感受,掀起新一輪的打卡熱潮。還有萌寶們最愛的,曾在成都、深圳等多地引發熱潮的酷蟲巴士昆蟲藝術展,帶來蝴蝶、甲蟲、螳螂、螢火蟲等多種國內罕見標本,還有專業講師現場講解,讓孩子們與活體萌蟲親密接觸,敲開科普大門,滿足求知慾。
  • 北京沉浸式藝術展吸引市民參觀體驗
    12月16日,市民在北京體驗沉浸式藝術展。近日,沉浸式藝術展——東方恆變在北京SKP-S舉辦,吸引不少市民前往參觀體驗。中新社記者 田雨昊 攝12月16日,市民在北京體驗沉浸式藝術展。近日,沉浸式藝術展——東方恆變在北京SKP-S舉辦,吸引不少市民前往參觀體驗。
  • 沉浸式夢境+時空旅行!「每當星辰變幻時」藝術展首次亮相青島金...
    「每當星辰變幻時」沉浸藝術展 啤酒節期間,每天10:00-21:00,市民遊客可在11號大篷觀賞「每當星辰變幻時」沉浸藝術展,感受科技和藝術相遇所迸發出的無窮想像力和創造力。
  • 一秒入夢上古,成都這個沉浸式光影藝術展讓《山海經》神獸動起來
    如今,將有一個大型沉浸式光影互動展空降成都,開啟一場關於山海經的探秘之旅。12月18日,遊園鯨夢·神隱山海經光影藝術展將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8號館開展,10000㎡的陳展空間,將開啟一場講述自然與生態,信仰與精神的光影歷險之旅。
  • WWF淨塑自然沉浸式體驗藝術展在京開幕
    2020年12月3日,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以下簡稱WWF北京代表處)主辦的「WWF淨塑自然沉浸式體驗藝術展」在北京王府中環開幕。該展覽運用圖片、全息投影、互動裝置、VR作品等藝術呈現方式,讓公眾了解塑料汙染的危害性和淨塑自然的必要性,呼籲人人成為「淨塑自然行動者」,從自身做起,為自然減塑,為生活減縛。
  • 「新壺中天·桃源篇」沉浸式藝術展亮相798悅美術館
    ▲雕梁畫棟張燈結彩  「一壺一世界,一花一桃源」,8月23日,首個東方文化沉浸式藝術展——「新壺中天·桃源篇」在北京798藝術園區悅·美術館開展。▲創造101選手林君怡  東方文化與沉浸式藝術展的深切結合,突破普通炫技的邊界,回味悠長  「壺中天地」的典故來源於《後漢書·方術列傳
  • 《時光·寶藏——對話達文西》沉浸式光影藝術展亮相深圳
    新華社深圳11月20日電(記者王豐)《時光·寶藏——對話達文西》沉浸式光影藝術展20日在深圳開幕,本次展覽將展示巨型達文西沉浸式光影表演作品、12件根據達文西設計手稿製作的等大比例機械實體模型,以及同時代的中國傳統國寶級繪畫作品,力求在歷史的對照與呼應中探尋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對話。
  • 北京值得去的藝術展覽館 王府中環必打卡的沉浸式藝術展
    那周末還有什麼好玩的呢?要慌張,不要迷茫!各大藝術展覽館等你光臨。藝術展覽館是不分年齡、性別,不管你是上班族還是學生黨,都能參與其中、樂在其中的好去處。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北京最值得去的藝術展覽館。1、HELLO SUPER LAND沉浸式藝術設計特展王府中環HELLO SUPER LAND沉浸式藝術設計特展,是由荷蘭著名藝術家、設計師Bas Kosters,給觀看瀏覽的人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感知世界。作為沉浸式藝術設計特展,它是由眾多角色組成的HELLO SUPER LAND大家庭。
  • ...時光·寶藏—對話達文西》沉浸式光影藝術展亮相歡樂海岸
    《時光·寶藏—對話達文西》沉浸式光影藝術展」啟動儀式 攝影/賈瓊  經過數月的精心策展籌備,今天下午,由《小康》雜誌社聯合北京國研互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及聯合出品方共同主辦的「《時光·寶藏—對話達文西》沉浸式光影藝術展
  •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赤子心」大型沉浸式藝術展盛大啟幕
    來源:時刻頭條1月2日,新年開啟之際,「赤子心·家國情——中國平安2021讓愛回家大型公益項目」在平安不動產旗下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正式啟動,「赤子心」大型沉浸式藝術展同時拉開帷幕。△中國平安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平安不動產建設運營中心董事總經理耿梅表示,作為中國平安旗下專業的不動產投資及資產管理平臺,平安不動產始終響應集團「三村工程」號召,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在文化藝術公益、教育公益、志願者協會等方面多維並舉,致力於為社會公益事業、城市人居發展帶來可持續增長的價值;以「赤子心」大型沉浸式藝術展開幕為契機,希望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將來不僅僅是物理上的建築地標
  • 平安夜打卡好去處丨唐山首家梵谷互動藝術展空降遠洋城
    唐山首家網紅展  《梵谷的星空旅社—互動藝術展》  空降遠洋城  500平米空間20多個主題展館  等你打卡拍照    唐山首家《梵谷的星空旅社—互動藝術展》,以梵谷的經典著作為原型以時間為線索,打造出沉浸式互動體驗展光影特效、名畫展示、
  • 文旅探訪報告|「幻·夢」沉浸式藝術展,十三場夢境的體驗如何?
    數十萬人次的看展記錄、近千平方米的展覽空間、解救無聊假日的打卡聖地,藝術,科技,浪漫,酷炫~幻藝術中心將攜手藝術家黃鶯、何在峰以及Y&Z新媒體團隊傾力打造幻系列沉浸式展覽【十三場夢境】在北京開放。
  • 沉浸式技術,怎麼讓一場傳統文化展更接地氣?
    鈦媒體編輯在體驗了藝術展之後,採訪了主辦方新影人投資管理公司CEO王嘉,透過作品,聊了聊沉浸式藝術展的現狀與未來。新影人CEO王嘉(左)和設計總監竹內沙也香(右)在新影人王嘉看來,目前的沉浸式表演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文化沉浸式、科技沉浸式和文化+科技沉浸式。文化沉浸式藝術,最早可以溯源到2003年在倫敦首演的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
  • 故事和主題,沉浸式體驗的讓人沉浸其中的關鍵
    技術和形式可能大家都可以運用,那麼,沉浸式體驗的好壞該如何衡量?藍裕文化主題樂園規劃設計院認為,科技在剛出來的時候很容易給人帶來新奇的感覺,也有很多人願意花錢一探究竟。但在信息傳播如此便捷的今天,科技很難成為旅遊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那麼,是什麼讓一個個項目脫穎而出,或者千篇一律呢?
  • 弄潮兒們的YOHOOD潮流嘉年華、沉浸式遊戲藝術展等9月這25場活動等...
    哪怕是過了處暑,  魔都依舊擋不住秋老虎的熱情離不開空調的懷抱~  但全球潮流嘉年華2018YOHOOD  再次甚大開幕吸引弄潮兒前去朝聖  還有沉浸式遊戲藝術展,  帶你以藝術的視角來體驗遊戲樂趣  更有N家藝術館等你來打卡,豐富你周末假期!
  • 贈票福利 | ORIENT FLUX東方恆變沉浸式藝術展,帶你探索穿越時空的...
    重新思考人類的命運和未來  //  自2019年12月開業以來  SKP-S一直是極富創意、充滿前沿科技  和未來思維概念零售的代名詞  它徹底打破傳統奢侈品時尚的界限  為無懼規則、渴望創新的年輕人  帶來全新的沉浸式探索購物體驗
  • 達文西、山海經、夫子廟、三體,這些沉浸式展覽解鎖寒假新玩法
    今年秦淮燈會,夫子廟將有新的網紅打卡地,新潮玩法也會更多。全新沉浸式商旅文綜合體南京秦淮·戲院裡將於2月初正式亮相。當你與青鸞告別,又會發現自己置身於高山之巔向下俯瞰,滿眼所見均是雲霧瀰漫、波瀾壯闊……這樣的場景,就發生在西南首個大型室內沉浸式光影藝術展《鯨夢奇緣·神隱山海經》。 這個佔地1萬平方米,以沉浸式互動藝術展為具體呈現形式的光影展,將《山海經》中光怪陸離的神話世界通過3D技術、VR、AR技術、虛擬技術等呈現在玩家眼前。
  • THE SHOUTER沉浸式體驗店又雙叕開展了!
    賣咖啡的家居店就不能舉辦好的藝術展?魔都金秋藝術季,不按常理出牌的 THE SHOUTER 又開藝術展啦!  高階設計潮流家居買手品牌 THE SHOUTER 的獨特沉浸式體驗店,位於上海復興西路62號修道院公寓二層,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底蘊的西班牙風格老洋房。
  • 炫酷的沉浸式裝置藝術 超乎想像的震撼
    其實這就是一種沉浸式藝術,「沉浸式藝術裝置」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它可以通過燈光、置景、全息多媒體等各種渲染手法,可為遊客打造多角度的場景化環境,產生令人震驚的視覺衝擊,讓遊客在旅遊體驗過程中,更具有多維度的沉浸式體驗感。 大型蝴蝶光影藝術裝置「希望之蝶」近日亮相中國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