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健康編輯說,丹妮郭
圖:《隱秘的角落》
最近特火的一部網劇,估計大家已經看過了,或是間接地了解過了,就是這部懸疑推理劇《隱秘的角落》,原著名《壞小孩》。
說實話,這部劇看得我有點上頭,看著看著心率直逼130,稍微平復一下繼續看,我一直在想,眾人眼裡那麼「好」的一個孩子(朱朝陽),怎麼就變成壞小孩了呢?
劇情一開始,故事主角朱朝陽以學霸的身份出現:每次考試都是班級第一名,甚至年級第一名。這樣的學習成績,不知要羨煞多少學生和家長。而且在生活中,朱朝陽也表現得非常懂事,不讓母親操心,真真兒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從一開始,我就隱隱地在為他擔心。因為,從他與同學們的相處細節中,已經表現出問題了——謹小慎微,懦弱隱忍,不合群。
孩子怎麼會有這種行為表現呢?
當然,孩子在學校的這些表現,家長可能不知道,但是班主任可都看在眼裡的,換作任何一位老師,都會想著與家長溝通一下,好讓孩子的身心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然而,在老師和朱朝陽媽媽聊天的細節裡,我們似乎發現了,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甚至為什麼會變成「壞小孩」。
當老師說,朱朝陽在學校不和其他同學交往,有點不合群,很難融入集體時,朝陽媽媽卻說,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交朋友是進入社會才做的事;當老師說,同學們對朱朝陽都有一些議論時,朝陽媽媽卻說,總是議論別人的學生是不是也有問題。
你會發現,朱朝陽的媽媽對孩子可能存在的問題一直是迴避的態度,在她的觀念裡,只要我的孩子學習好,就什麼都好,什麼問題都沒有。換句話說,學習就是一切,其他的都不重要。
有這種養育觀念的家長,終究是無法發現孩子內心那個「隱秘的角落」的。
學霸朱朝陽這個角色,表面上看起來謹小慎微,一副慫慫的樣子,但是他的內心是很敏感的,甚至到後來發展成陰暗。有人說,他才是劇中隱藏的大boss。講真,我特別不喜歡這種說法,同樣身為母親的我,無法接受一個孩子和大boss這種稱謂聯繫起來,我只是心疼,一個不健全、不健康的家庭養育環境,給孩子帶來的巨大傷痛。
父母早年離異,和母親相依為命的朱朝陽,從小就要承受父愛的缺失。父愛的缺席,讓他變得敏感自卑、缺乏安全感,更可怕的是,和自己相伴的母親又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人。她覺得,給孩子吃好穿好就可以了,她認為,只要對孩子學習沒產生不良影響就萬事大吉了。
可是孩子不是機器,他有想法、有情緒、有情感,他的內心需要父母去發現,並及時給予引導和紓解。因為一旦孩子的負面情緒得不到及時紓解,就會形成隱秘的心靈黑洞,等待著機會去報復、去毀滅。
周圍的朋友說,看了一集就看不下去了,太恐怖。我倒沒覺出有多恐怖,而是覺得太真實了。真的,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人,因為原生家庭的不幸,一生都在救贖自己,那種絕望感和痛苦感時常光顧自己,需要耗費極大的心力去修復童年時那個隱秘的角落。
我們都曾經是孩子,我們也終究成為父母。真心希望天下的父母們,在養育孩子時,能夠保持自省、謙卑的態度,多聆聽孩子的內心。其實,並不是說「問題家庭」就一定造就「問題孩子」,關鍵的是,生活在孩子身邊的你,有沒有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讀懂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