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工資、勞務報酬、五險一金、年終獎計算公式都在這裡了

2020-12-17 薪點點

工資薪金收入個稅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僱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僱有關的其他所得。

具體為:

(一) 計時工資

1. 對已做工作按計時工資標準支付的工資;

2. 實行結構工資制的單位支付給職工的基礎工資和職務(崗位)工資;

3. 新參加工作職工的見習工資(學徒的生活費);

4. 運動員體育津貼。

(二) 計件工資

1. 實行超額累進計件、直接無限計件、限額計件、超定額計件等工資制,按勞動部門或主管部門批准的定額和計件單價支付給個人的工資;

2. 按工作任務包幹方法支付給個人的工資;

3. 按營業額提成或利潤提成辦法支付給個人的工資。

(三) 獎金

1. 生產獎:包括超產獎、質量獎、安全(無事故)獎、考核各項經濟指標的綜合獎、提前竣工獎、外輪速遣獎、年終獎(勞動分紅)等。

2. 節約獎:各種動力、燃料、原材料等節約獎。

3. 勞動競賽獎:包括發給勞動模範、先進個人的各種獎金和實物獎勵。

4. 機關、事業單位的獎勵工資;

5. 其他獎金:包括從兼課酬金和業餘醫療衛生服務收入提成中支付的獎金等。

(四) 津貼和補貼

1. 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勞動消耗的津貼:高空津貼、井下津貼、流動施工津貼、野外工作津貼、林區津貼、高溫作業臨時補貼、海島津貼等。

2. 保健性津貼:衛生防疫津貼、醫療衛生津貼、科技保健津貼、各種社會福利院職工特殊保健津貼等。

3. 技術性津貼:特殊教師補貼、科研津貼、工人技術津貼、中藥老藥工技術津貼、特殊教育津貼等。

4. 年功性津貼:工齡津貼、教齡津貼和護士工齡津貼等。

5. 其他津貼:直接支付給個人的夥食津貼(火車司機和乘務員的乘務津貼、航行和空勤人員夥食津貼、水產捕描撈人員夥食津貼、專業車隊汽車司機行車津貼、體育運動員和教練員夥食補助費、少數民族夥食津貼、小夥食單位補貼等)、合同制職工的工資性補貼以及書報費等。

6. 物價補貼。為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上漲或變動影響而支付的各種補貼,如肉類等價格補貼、副食品價格補貼、糧價補貼、煤價補貼、房貼、水電貼。

7. 貨幣化的按月按標準發放或支付的住房補貼;

8. 貨幣化的交通補貼或者車改補貼;

9. 貨幣化的通訊補貼。

10. 支付給職工節日補助;

11. 未統一供餐而按月發放的午餐費補貼。

(五) 加班加點工資:

1. 加班工資;

2. 加點工資

(六)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1.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因病、工傷、產假、計劃生育假、婚喪假、事假、探親假、定期休假、停工學習、執行國家或社會義務等原因按計時工資標準或計時工資標準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資;

2. 附加工資;

3. 保留工資。

工資個稅預扣預繳計算公式

當月個稅 = (累計收入 - 累計五險一金 - 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 累計減除費用)x 預扣稅率 - 速算扣除數 - 累計已繳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 累計稅前工資收入 - 累計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 - 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 累計減除費用累計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x 稅率 - 速算扣除數當月應納稅額 = 累計應納稅額-累計已繳納稅額累計減除費用 = 員工當年在職月數 x 5000

2020年最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什麼是勞務報酬?

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收入調節稅的徵稅對象之一。是個人獨立從事設計、安裝、製圖、醫療、會計、法律、諮詢、講學、投稿、翻譯、書畫、雕刻、電影、戲劇、音樂、舞蹈、雜技、曲藝、體育、技術服務等項勞務的所得。這些所得如果是以工資、薪金形式從其工作單位領取的,則屬於工資、薪金所得,不屬於勞務報酬所得。

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 = 勞務報酬(少於4000元) - 800元應納稅所得額 = 勞務報酬(超過4000元) × (1 - 20%)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 速算扣除數

說明:

1、勞務報酬所得在800元以下的,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

2、勞務報酬所得大於800元且沒有超過4000元,可減除800元的扣除費用;

3、勞務報酬所得超過4000元的,可減除勞務報酬收入20%的扣除費用;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最新勞務報酬個稅稅率表2019-2020如下圖:

1.表中的含稅級距,均為按照稅法規定減除有關費用後的所得額。

2.含稅級距適用於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勞務報酬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於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勞務報酬所得。

五險一金計算方式

五險一金包括養老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和公積金。

五險一金計算器

住房公積金繳存額採取一年一定的辦法。每個住房公積金年度(當年7月1日到下一年的6月30日)的繳存基數為職工個人去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的月平均工資。

職工住房公積金月繳存基數=職工上年工資總額÷12。

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有上下限規定,各地最高最低繳存基數不一樣。

公積金、社保繳納基數可以不一樣

公積金繳納基數:

各單位應按照上海市統計局計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口徑計算職工月平均工資,並以職工月平均工資作為該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核定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各單位應在核定職工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後一個月內,將核定情況告知職工本人,以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社保繳納基數:

社保繳費基數是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為繳納基數,比如社會平均工資是1000元,繳納的基數可以是600元--3000元。

年終獎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年終獎個稅金額反算稅前年終獎時,需要注意並不是所有的個稅金額都能反算出稅前年終獎的,年終獎個稅金額區間是不是連續的。

稅後年終獎反推稅前年終獎時,有時會得到兩個稅前年終獎金額值,這兩個值結計算後得到的稅後年終獎是相等的,只是扣稅金額不一樣。

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一)先將僱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平均每月收入),參照下面的個稅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二)將僱員個人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按上述確定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徵稅,計算公式如下:應納稅額=僱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稅稅率表年終獎個稅稅率表2019-2020如下表:

說明:本表平均每月收入為年終獎收入金額除以12的商。

相關焦點

  • 勞務報酬個稅稅率表 2020勞務報酬個稅計算公式
    勞務報酬個稅計算公式一覽 2020年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勞務報酬所得與工薪報酬所得採取的稅率計算是不同的,而且勞務報酬所得是不存在勞動關係的,對此勞務報酬所得的稅率要比工薪所得要高的多。
  • 2020稅率計算公式是什麼 勞務報酬個稅怎麼計算
    相信對於很多工資高需要繳稅的人來說,每年都要關注的事情就是個人所得稅要怎麼計算了吧!2020稅率計算公式是什麼?勞務報酬個稅怎麼計算?接下來跟小編去看看吧!個稅計算公式(1) 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且獲取獎金當月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高於(或等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
  • 附計算公式及稅率表
    2018年最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及個稅計算公式,讓您更容易看懂稅率表。  (一)、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工資、薪金所得,3500元起徵點,適用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三(3%)至百分之四十五(45%)。
  • 2019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個稅起徵點5000稅率計算公式
    舉例來說,比如張華在北京工作每月收入8000元,五險一金按照22%繳納。在個稅調整前每月要交個稅169元,個稅調整後每月交37.2元,減少了131.8元,一年就是少交稅1581.6元。  假如張華月收入1萬元,五險一金按照22%繳納。在個稅調整前每月要交個稅325元,個稅調整後每月交84元,減少了241元,一年就是少交稅2892元。
  • 2019年終獎計算Excel公式模板來啦
    新個稅計算還沒搞明白,新的年終獎計算又來了~ 根據去年公布的《關於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後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在2021年12月31日前,年終獎不併入當年綜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單獨計算納稅。
  • 2020年年終獎個稅怎麼計算?年終獎excel計算公式一覽
    這個問題還真的不好辦,一個人發了稅後30000年終獎,稅前應是多少?是不是一下沒了頭緒,更別提公司有幾百人等你一個個計算。  不但如此,年終獎計算還有一個巨坑,一不小心就會讓公司損失幾十萬。結果在臨界點後一段區間,年終年發的越多,員工拿到手的獎金越少!
  • 居民個人勞務報酬的個稅如何計算?
    自2019年以後,多地稅務局不再代徵勞務報酬個稅,由支付單位在支付勞務時,先預扣個稅,年度再進行彙算清繳多退少補。那麼怎麼確定支付單位預扣的個稅對不對?這時您就需要先知道勞務報酬的個稅是怎麼計算的:通常勞務報酬按月或按次計算收入,勞務報酬收入小於4000元,可以減除800元減除費用;收入超過4000元,可以減除20%的減除費用。
  • 2019年最新個稅稅率表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說明
    至誠網(www.zhicheng.com)5月5日訊  一、勞務報酬所得個稅計算公式  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計算公式:  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減除費用
  • 2020個人所得稅起徵點 2020年個稅計算公式
    2020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個稅起徵點5000元)  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稅起徵點是50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 工作了10年卻沒有五險一金?幾字之差,待遇大不同!
    閱讀提示近日,貴陽一家企業多名工人向記者反映,他們工作10多年,企業沒與他們籤訂勞動合同,沒繳五險一金。工人們要求補繳時,企業方稱,這些工人都是外包工,企業沒有義務為他們繳五險一金。此說法引發工人們質疑。
  • 工資扣稅計算器標準2017&2018年工資交稅計算公式
    2017年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每月工資發放時,到手的錢就沒了一大截,包括了五險一金和工資扣稅等。工資稅,即個人所得稅。因為個人所得稅裡有一項是工資、薪金,故名。下面是CN人才網為大家整理的2017最新工資扣稅標準,歡迎參考~  2017年工資扣稅規定  2017年,工資扣稅(個稅)起徵點是3500元,適用於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的收入。
  • 手把手教你計算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發放時代扣的個稅,以及彙算清繳的計算方法!
    【例】李先生在甲企業任職,2019年1月-12月每月在甲企業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6000元,無免稅收入;每月繳納三險一金2500元,
  • 2021年,最低工資作為合同工資約定,合法嗎?包含五險一金?
    勞動合同上約定勞動報酬時,常見兩種情況:① 以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作為工資約定;② 以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作為工資約定。那麼,合同上以最低工資作標準為合同約定合法嗎?最低工資有包含五險一金嗎?合同中約定勞動報酬時,基本工資填為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能最大限度減少勞動爭議,避免用工風險。二、最低工資,包含五險一金嗎?
  • 個稅調整最新消息:2019年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個稅計算公式
    國稅總局表示,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新個人所得稅法」)將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為做好新舊稅制轉換銜接工作,保障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及時掌握執行口徑、履行相關權利義務,確保新舊稅制平穩過渡,故出臺《公告》。  據介紹,《公告》確定了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個人所得稅扣繳計算方法。
  • 2017年個稅率是多少個稅年度申報怎麼計算?
    那麼,2017年個稅率是多少,個稅年度申報怎麼計算呢?2017年個稅率是多少?2017年個稅率是多少呢?工資、薪金所得。工資、薪金所得,適用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三(3%)至百分之四十五(45%)。說明:1、本表含稅級距中應納稅所得額,是指每月收入金額-各項社會保險金(五險一金)-起徵點3500元(外籍4800元)的餘額。
  • 年終獎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年底了,每個人都盼著公司的年終獎,但是你知道年終獎個人所得稅如何交嗎?  個人所得稅的適用人群:  (一)、工資和薪金所得適用;  (註: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實行加成徵收。(減除法定費用後適用稅率20%)。
  • 最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2019年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本決定第十六條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先行依照本決定第十七條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二(經營所得適用)計算繳納稅款。
  • 實習生報酬如何扣繳個稅?工資薪金or勞務報酬?不用再糾結了!
    關於實習生報酬,屬於工資薪金還是勞務報酬?爭議已久,各說各的理。這裡涉及勞動合同法律、個稅法、企業所得稅法、增值稅條例,還有相關的社保法規。 現在不用糾結這個問題了,建議用人單位按照勞務報酬報稅,但採用累計預扣法進行申報。
  • 最低工資是否包含五險一金?(還有更多)
    專題一:工資支付風險控制及實務操作一、工資支付的一般規則1、工資的構成、不屬工資總額的項目、福利費的範圍;2、社保繳費基數中的工資構成及範圍;3、最低工資中是否包含五險一金?4、勞動合同中約定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方法;5、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約定不明的法律風險處理方法;6、沒有勞動合同,如何確定勞動報酬?
  • 2020年終獎個稅計算公式 最新年終獎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覽
    如今到了2020年1月份,春節也進入倒計時了,許多公司都會發放年終獎,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們除了工資,年終獎金也是需要繳納個稅的年終獎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這些都是需要了解的知識,以下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年終獎個稅稅率以及如何計算,一起來看看吧。  2021年12月31日以前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不併入當年綜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按照相應的綜合所得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