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涼山已步入脫貧攻堅決戰決勝階段,全面脫貧的曙光灑滿大小村寨,深貧地區喜迎嬗變,煥發生機!回看徵程,涼山「輸血」與「造血」並舉,「扶貧」與「扶志」並重的幫扶策略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勞務輸出」,正是涼山對應這一幫扶策略打出的一張響亮名片。數十萬名貧困群眾在勞務幫扶政策扶持下,有了自力更生的認識,掌握了對應企業需求的技能,得到了細緻入微的就業保障,領到了就業獎補,他們源源不斷加入涼山勞務輸出大軍,以嶄新的面貌和更有尊嚴的方式邁向脫貧目標。
黨政之為奠基石
自脫貧攻堅號角吹響以來,涼山立足地區實際,把勞務輸出與脫貧攻堅工作有機結合,最大程度激發群眾改善生活的主動性,拓出了質效兼具的脫貧路徑,有效加快了涼山的脫貧步伐。
數年砥礪,碩果盈枝,涼山以勞務輸出助脫貧的高質量答卷詮釋了黨政篤定目標任務,持續精準發力的決心和魄力。
2010年,涼山開始實施為期5年的勞務開發「雙百工程」,各項政策扶持,使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掙到了票子、開闊了視野、轉變了觀念;到2015年,全州轉移輸出118.59萬人,實現勞務總收入187.2億元,人均務工收入1.35萬元;到2019年,涼山轉移輸出農村剩餘勞動力130.93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28.99億元,貧困勞動力人均勞務收入達16039.2元,同比增加804.4元,增長5.28%。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全州勞務輸出相關部門克服疫情阻力,保持勞務輸出工作推進力度不減。截至目前,全州農民工輸出就業109.12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9.32萬人,完成下達目標任務的474%,創歷史最好水平。
在年初,涼山就召開了全州勞務輸出暨農民工工作專題會議,研究安排農民工群體疫情防控和全年農民工轉移輸出返崗就業工作,下達全年勞務輸出目標任務,分解細化目標落實到鄉鎮、村、組、戶。為進一步加強全州勞務輸出脫貧攻堅任務落實,州委州政府又多次召開勞務輸出工作調度會,及時安排部署新任務、新要求。
與此同時,迅速成立九大工作組和農民工輸出專班,由人社部門牽頭,各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做好勞務輸出體檢、專車輸送等綜合服務,強力推進農民工疫情防控和返崗復工輸出就業工作。
各工作組和專班發揮連續奮戰精神,及時跟蹤主要輸出地疫情變化,快速摸排外出務工人員意願,引導農民工在保證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形式開展農民工返崗和輸出工作。持續加強與用工市場有效對接,建立機制,掌握前方用工崗位需求等情況。
為保障農民工健康安全務工出行,全州多部門協同配合,對農民工開展了免費體檢申報、專車出行等服務。
嚴密的組織協調、合理的分類引導、優質的輸前服務……各項針對性舉措,為疫情防控期間的勞務輸出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此基礎上,涼山在2月初快速啟動農民工務工集中區域「點對點、一站式」定點輸出工作,184批次,1.2萬名勞動力陸續輸往各用工地。全州勞務輸出「百日攻堅」專項行動也全面啟動,州人社局成立七個工作專班,由局黨組成員帶隊下沉至7個未脫貧縣,進村入戶,逐戶調查核實,深度挖掘就業脫貧潛力。
舉措得當有力,涼山掃除了疫情對勞務輸出工作帶來的阻礙。截至目前,全州農民工輸出就業,包含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輸出就業已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涼山,頂住疫情壓力,交出了勞務輸出的滿意答卷,黨政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決心和魄力得到再次彰顯。
聯動之力架橋梁
一年一個臺階,涼山勞務輸出事業蓬勃發展,進程中有黨政主責主抓的奮力推進,也不乏對口幫扶力量的傾力聯動。
1800多公裡外的佛山與涼山相距千山萬水。2016年8月起,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讓先富起來的佛山市與奮力脫貧的大涼山牽起了手,自此展開了一場跨越千裡的牽手相助。
涼山州農勞辦與佛山市人社局籤訂了《佛山市——涼山州勞務合作協議書》,雙方約定,建立精密的跨區域勞務合作關係,完善勞務對接機制,設立農民工工作服務站。
於是,兩地建立起了牢固的穩崗就業機制,這一機制下,接受了訂單培訓的涼山貧困群眾被精準輸往佛山用工企業。
雙方人才資源市場聯動機制也更加健全,搭建起了勞務精準輸出的平臺,引導鼓勵組織用工企業開展專場招聘會,使用一定數量的涼山籍貧困農民工,實現涼山富餘勞動力到佛山務工就業,實現貧困家庭「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2018年,涼山出臺《關於激勵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前往佛山務工補助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規定為前往佛山務工的涼山籍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穩崗就業補助,佛山拿出3850萬元,涼山11個貧困縣按照每縣300萬元專項用於勞務輸出,所有獎補資金全部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資金解決,其中550萬元用於佛山交通補貼。
到佛山市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憑與佛山企業籤訂用工合同或企業出具接收證明,務工1個月以上給予1000元,2個月以上給予2000元,半年以上給予6000元,一年以上給予12000元的穩崗就業補助。
同時,對每成功輸出一人到佛山的鄉村給予村集體經濟1500元補助,此補助可用於對輸出工作做出貢獻的相關人員的獎勵。
2019年,「佛山-涼山」東西部勞務協作取得新成效。全年政府專項輸出佛山勞動力121個批次、431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3723人,完成國扶辦和省下達目標任務1100人的329%;穩崗3個月以上1722人,完成國扶辦和省下達目標任務1100人的156.54%,完成州下達穩崗任務1600人的107.63%。
涼山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勞務輸出重點任務,超前謀劃,快速下達全年勞務輸出目標任務,努力克服今年新冠疫情導致企業開工不足、崗位需求減少等困難,主動出擊,加大勞務跨區域協作,快速啟動對佛山、金華、東莞、惠州、寧波等地點對點、一站式輸出。上半年,定點輸出184批次、1.2萬人,其中專項輸出佛山5460人、專項輸出金華2088人。
回看佛涼攜手為涼山闢出的勞務輸出新路徑,兩地同向發力,真正踐行了「協作」宗旨,匯聚起磅礴的聯動力量,為涼山貧困群眾外出務工探索出了有效路徑。
「薪」收穫與「心」收穫
涼山貧困群眾從勞務輸出中獲得的收穫是多方面的,持續穩定的勞務報酬,讓萬千家庭迅速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在發達地區務工的貧困群眾潛移默化中改變了生活方式,樹立了健康和衛生的意識,更開闊了他們的眼界;在勞務輸出帶來的諸多正向因素推動下,一些貧困群眾脫穎而出,成為返鄉創業、帶領貧困群眾致富奔康的能人。
「不講衛生不行呀,兒媳婦管著呢。」馬海裡布堅持早起,每天在易地扶貧搬遷新居的房前屋後轉一圈,掃院子、抹桌子。從過去的不講衛生到如今的講衛生,他的轉變源自兒媳的叮囑。兒媳曲木阿衣和馬海五各在外務工多年,在改變家庭條件,實現脫貧「摘帽」的同時,更把「講文明、樹新風」的觀念帶回了家。去年,馬海裡布一家在村「四好」創建評比中獲得一等獎。
「有外出務工人員的人家,家庭經濟條件好得多,家裡的衛生條件也比無外出務工人員的家庭強。」一名村幹部說。
吉克有古,務工返鄉後幾經周折,在家鄉的荒山上種下了1700畝、44萬株青花椒,還放養了10000多羽生態雞,自己掙到了「票子」,他還不忘家鄉父老,帶領他們共同發展產業,共同致富奔康。在涼山,像吉克有古一樣的返鄉創業人員很多,在涼山實施的「優秀農民工定向回引培養工程」中,共回引農民工返鄉創業865人,64%的人有了致富產業。
能夠看到,勞務輸出在更高層級上,給貧困群眾帶來了「心」收穫,從中,他們有了對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認同;有了借鑑經驗後勇於嘗試的條件和魄力;更有了憧憬美好生活,實現人生理想的堅定決心。
涼山,以勞務輸出鋪就了通向脫貧摘帽的寬廣大道,這條路有黨政之為奠基石,有聯動之力架橋梁,邁步於此的群眾已從「薪」收穫與「心」收穫中,品味到了致富奔康的甜蜜希望。勞務輸出,已然成為涼山走出貧困,邁向振興的響亮名片。(記者 劉昌寧)
END
原標題:《涼山:打出勞務輸出響亮名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