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4M
今天是除夕
來自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
有的取消了家庭旅行
有的來不及吃上年夜飯
有的更主動請纓
義無反顧地踏上徵程
奔赴武漢救護前線
我們一定贏!
中國一定行!加油!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廣州市衛健委了解到,1月23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重症醫學科桑嶺副主任醫師被選派參加國家衛健委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支援隊,前往武漢參與一線疫情救治。
這個除夕,註定他將在武漢疫情防治第一線度過了。
在出發前,桑嶺手寫下「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們一定贏!中國一定行!加油!」並面對鏡頭髮表感言:
「這次我代表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被國家抽調前往武漢參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治,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但同時也是一個光榮的任務。我們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國家公共衛生事件中衝在最前面,是名副其實的『國家隊』。我相信,在這一次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裡,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與全國各地的同道一起,打好這場仗,為保衛人民的健康而做出我們醫務人員該盡的努力。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不負韶華。我們要以更高的標準,以一名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去在這場戰役發揮我們廣醫人的精神。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小湯山」老將再次率南方醫院
24人醫療隊出徵!
1月24日晚20時,經國家衛健委統一部署,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選派24名醫護工作者支援武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戰役。據悉,此次南方醫院醫療隊隊長由南方醫院感染內科副主任郭亞兵擔任,護理人員由惠僑醫療中心護士長李利領銜。這兩位醫護工作者都是2003年原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赴小湯山醫療隊成員,當年的老隊長郭亞兵此次再任隊長,當年還是年輕護士的李利護士長如今已有一個3歲孩子。
「我們也害怕,可我們能更快克服恐懼」
「我們也害怕,怎可能不怕?但醫護人員的專業歷煉讓我們能比普通人更快克服恐懼。我五十多歲了,哪怕組織不派我上一線,也希望自己站出來能給年輕的醫護人員以信心。當年的隊員們如今都是各科室的骨幹,全數奔赴前線可能不現實。但希望我們能鼓勵大家有戰勝病魔的決心和勇氣。當然如果國家有需要,我們小湯山的每一個成員都責無旁貸,絕無二話。如果需要一個有經驗的人帶隊,我二話不說,隨時待命。「昨日下午,郭亞兵接受記者採訪時,組織尚未確定馳援武漢的最終名單,這位57歲的老將當場再次表態。一個小時後,南方醫院出徵名單最終確定,郭亞兵得償所願,再度披掛上陣。
他說,「我們是軍人出身,講究紀律、講究團結。在傳染病的面前,以嚴明的紀律去規範操作,才能達到醫護人員零感染,保護好自己,救治好病人。這在當年抗擊非典的過程中已經得到證明。病毒需要靠自身免疫力去搏殺清楚,而樂觀、積極的心態對免疫力十分重要。全體醫護人員、病人、整個社會都需要有這樣的信心。未知的病毒很可怕,但是我們在氣勢上不能輸。」
24人集體請戰背後的故事
在郭亞兵和另一名隊員王曉豔的共同倡議下,
小湯山醫療隊24名隊員毅然寫下請戰書,
向組織請戰: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這封蓋著鮮紅指印的戰書一出,
大批南醫醫護人員們退掉回家的車票,
向組織請戰。
截至24日,南方醫院黨委已收到請戰要求千餘條。
2003年,SARS肆虐,郭亞兵帶領著29名醫療人員,前往北京小湯山醫院支援,參與「非典」病人的救治。在小湯山執行任務的兩個多月期間,這一群人經歷了生死考驗,建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雖然相處時間不長,回到醫院後就分散到各個科室,但大家卻緊密聯繫,幾乎每年有相聚。
這段時間,「抗非老兵」們的戰鬥熱情再次被點燃。神經外科護士長王曉豔率先在群裡起草一份請戰書,主動要求赴防治一線工作。她的倡議得到了24名小湯山隊員的熱情響應,大家紛紛籤字,按下鮮紅的指印,請戰抗擊新型肺炎。
郭亞兵說,這批隊員,當年最年輕的才17歲,最年長是的41歲。如今,最年輕的護士姑娘也已經是孩子的媽媽。現在大多數人都是科室的業務骨幹,想抽調當年的「原班人馬」參與抗擊新型肺炎,這不現實。但作為一名老隊員,他可以帶隊,到一線指導新醫生,幫助他們更好適應工作、科學地工作、避免感染。
得知父親馳援武漢,女兒哭了
今天晚上,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第一批馳援湖北醫療隊誓師會。
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吳義1998年也赴湖北參加過抗洪救災醫療隊。他的家人已經回了重慶老家,他本來也買好今天上午飛重慶的機票。得知消息後,他毫不猶豫地取消了機票。在和女兒視頻時,她告訴女兒要去武漢正在上大一的她哭了。
「平時不覺得她對我有多依賴,這一刻讓我很感動。」吳義說,他安慰女兒:沒事兒,我會做好防護,等著我回來啊!」他還表示。
為馳援湖北,
醫生留下了一封「遺書」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醫院感染科隔離病區負責人曹紅副主任醫師,曾在17年前抗擊SARS戰鬥中不幸受到感染並榮立二等功,幾天前就向醫院提交了一份形同「遺書」的請戰書,讀後讓人淚目。
曹紅在請戰書中要求到疫區參加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他鏗鏘有力地寫道:「面對新的疫情,我只能選擇迎面而上,衝鋒在前,實現一名共產黨員『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莊嚴承諾。」
「曹主任說只有在他犧牲後才能公布這份遺書,以做激勵其他同事之用。」提供這份遺書的醫院工作人員說,之所以提前公開,是因為希望病人們和公眾知道醫務工作者全力抗擊病魔、拯救生命的一片赤誠之心,「有我們在,不要怕」!
由於中山三院此次被列入省級定點收治醫院,醫院經綜合考慮,最終沒有批准曹紅赴湖北參戰的申請。
但曹紅在朋友圈的自述,流露出的俠骨柔情亦令人觸動:
十七年前,她還是一個剛被我「騙到手」的小姑娘,她默默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情人節那天,我被轉入ICU(註:曹紅曾在抗擊SARS中受到感染),她託工作人員送給我三朵紅玫瑰,粵語裡「三」意味著「生」。十七年後,她依然還是我的小姑娘,當我提出放棄休假取消回家過年計劃時,她只說了一句「聽你的,相信你」,毫無怨言。昨晚回家,她已貼好、春聯,無比溫暖。
今晨出門,她送我到門口,「照顧好自己,家裡有我」 「等你一起看春晚」。
十七年前,他還在媽媽肚子裡,剛成人形,十七年後,他比我高,已是一枚「小鮮肉」,昨晚問他,知道爸爸在忙什麼嗎?他說「曉得,爸爸加油!」「我能理解」。
十七年前,我大學畢業5年,1年住院總工作的最後一個月,成為醫院「非典」搶救小組第一批成員,沒有準備沒有經驗,我們卻毅然向前,衝鋒中倒下,留下遺憾。十七年後,我已是專科主任隔離病區負責人,面對疫情,更加從容堅定,決戰瘟神,這次我們拒絕遺憾。
一方有難,八方馳援
本該闔家團聚的春節
全國各地一支支隊伍
奔赴「戰場」
守護者聯盟:
若有戰 召必回
浙江
繞道也要去武漢!
昨天,武漢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有人卻想盡辦法繞道也要進武漢!
且已在昨晚到達武漢!
疫情面前,為何逆行?
「疫情近期逐步升級,
意味著需要更多監護室醫生要到一線去。」
浙大一院綜合監護室副主任醫師鄭霞
主動提出要去支援武漢
去武漢的事情剛拍板
中午國家衛健委的電話就來了:
「因為目前疫情緊急,請務必晚上到達。」
23日晚上八點,她到達武漢
直接被送到武漢疫情最核心的病房
開始武漢抗疫之戰
逆行的女英雄,我們等您回「家」!
浙大一院已早有專家奔赴一線
實際上,武漢疫情出現時,浙大一院已早有專家奔赴一線。黨員專家、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院士,受國務院、國家衛健委委託,第一時間奔赴武漢,對疫情進行分析研判。
1月22日,受國家衛健委委派,浙大一院常務副院長裘雲慶教授已抵達山東支援抗擊疫情。
上海
一小時內組三批醫療隊
23日,武漢宣布關閉城市通道
一班高鐵卻將準點駛入武漢
這班高鐵上搭載的
是上海馳援武漢的
第一批重症和呼吸科醫生
為支援湖北
開展肺炎醫療救治工作
上海將建3批醫療隊馳援武漢等地
23日傍晚6時許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
將組派醫療隊援助武漢的通知
轉發到科主任群裡
不到一個小時
由3位醫生9位護士組成的
三批華山醫院醫療隊迅速組建完畢
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
仁濟醫院東部重症護理部
半個小時就有17人報名
報名時間截止後
陸續報名的人依然不絕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鐘鳴
接到指令後取消了家庭之旅
義無反顧地動身前往武漢
行前,女兒跟爸爸深深一抱:
「爸爸,我們等你回家!」
與此同時
一張截圖在朋友圈傳開
這是上海瑞金醫院呼吸科醫生的微信群
科主任時國朝一句
「請大家取消外出旅行計劃」
下面一排回答:已取消
後來得知,當疫情來臨
科主任還沒提出取消度假的要求時
醫生們早已紛紛退票
即使有些無法退訂
大家也毫不猶豫地選擇留下
江蘇
馳援醫生已經啟程
據@江南晚報 消息
江蘇馳援武漢的醫生
1月23日晚也已啟程
四川
我們來了!武漢加油
1月23日
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通知
決定抽調135名醫護人員
組建第一批救治醫療隊馳援武漢
135個即將出徵的勇士
背後是無數個等待歸來的家庭
這只是第一批
還可能有第二批、第三批……
荊州
妻子聽說後哭了
1月22日中午
荊州中心醫院ICU副主任王冰
被荊州市衛健委「點名」援助武漢醫療隊
「第一反應有些激動。」
王冰認為這對自己工作的認可
但與他同為醫護人員的妻子
聽到這個消息後『哇』的一聲哭了
她知道丈夫是職責所在、全力支持
可是作為妻子她有那麼多的「不舍」和「不肯」
可王冰下班回家後看到的是
整齊分類好、寫好「小紙條」的行李
北京
逆行,為了「生」的光亮
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
呼吸危重症專家、
當年SARS救治隊員童朝暉教授
已到達武漢指導救治
並將在武漢度過2020年春節
他們只是千萬醫生中的一小部分
為了打贏這場看不見敵人的戰鬥
更多的醫生不顧個人安危
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除了已經趕往武漢的醫護人員
還有許多人報名請戰
1月23日,北京協和醫院院領導
收到了一封「請願書」
請願書來自於重症醫學科
其中寫道:
「我將隨時聽從醫院指揮和派遣!」
「為贏得阻擊病毒戰鬥的勝利,
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無怨無悔!」
據了解,目前重症醫學科
已經有106人報名
其中包括22名醫生,84名護士
除了孕婦、休產假以及出國學習的
其餘醫護人員基本全員報名!
武漢
「給我一次機會」
在疫情最嚴重的武漢
1月23日,7名醫生在請戰書上按下紅手印
「給我一次機會,我要去呼吸科」
武漢陳女士的哥哥
是戰鬥在一線的呼吸科醫生
由於身體不舒服
哥哥將前來看望他的母親
拒在了門外兩米遠
在人民的安危面前
他們選擇了先人後己
安徽
近千名醫護人員請戰
1月23日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近千名醫護人員
紛紛籤名或在工作群中報名
請求加入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的醫療隊伍
「我參加過非典防治
有經驗,我志願參加」
「我把飛機票退了
我請戰參加疫情防治」
他們說
病人來了必須要上
只要自己沒倒下,肯定要上
援手從四面八方伸出
讓我們的心裡暖暖的
讓這個除夕
特殊卻並不孤獨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周潔瑩、李波、任珊珊、劉曉星、蘇俊傑通訊員周晉安、寧習源、王申昆憶
部分內容·來源:央視新聞、北京日報、中青報、人民日報、看看新聞Knews、四川日報、長江日報等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劉依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