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你交給孩子一部智慧型手機,就無形中把他推向跳樓的絕路
本文摘自「胡說」微信公眾號,已獲授權只要你交給孩子一部智慧型手機,就無形中把他推向跳樓的絕路 我對他們說,他想玩就玩吧,他已經「病入膏肓」,不可救藥,你如果真的強力制止,萬一他跳樓了怎麼辦? 家長問,由著孩子,孩子的一輩子不就完了嗎?我說,不由著他,也完了啊,他要是跳樓了呢,怎麼辦? 我甚至很無情地說,當初你們交給他一部手機的時候,就已經註定有現在的結果啊。你交給孩子一部智慧型手機時,就無形中把他推向跳樓的絕路上。
-
胡說典藏 || 只要你交給孩子一部智慧型手機,就無形中把他推向跳樓的絕路
商務合作聯繫電話和微信:13831979088鬍子宏生命日記(769)只要你交給孩子一部智慧型手機,就無形中把他推向跳樓的絕路 (一)上一周,寧波婦兒醫院的唐醫生,一個夜班接待了2個讓他心痛的孩子兩個孩子的悲劇,都跟手機有關。 一名男孩叫小孟,喜歡用手機玩遊戲,爸爸勸他不要玩,並責罵了他幾句。小孟轉身走進廚房,右手拿起菜刀,朝自己左手腕砍了下去,連砍6刀,刀刀見骨!一名男孩叫小童,跟姑姑在一起,他想玩手機,姑姑擔心對眼睛不好,制止了他。一轉身,小童打開窗口,就從六樓跳下身亡。
-
害了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是家長用手機替代自己給孩子的陪伴
春節時親戚聚會,飯桌上有幾個小孩子,他們很快吃完飯了開始嬉鬧,大人們覺得孩子吵,立刻有人甩給他們幾個一部手機。立刻,孩子們安靜下來,熟練地打開手機找到想玩的遊戲,幾個人聚成一團一聲不吭,都死死地盯著手機屏幕。我經常感慨,手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已經成了「哄娃神器」了?孩子不吃飯;孩子打擾我們工作;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一部手機就能全部搞定。
-
專家稱玩手機可能使孩子智商下降,你還敢用手機哄孩子嗎?
四、邏輯思維能力下降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通過手機接觸大量接觸碎片化信息的時候,他的邏輯思維能力會被嚴重影響,會容易失去了判斷力,缺乏自己深度的思考。這些弊端對孩子的成長就是絆腳石,孩子成為「數字原住民」,是時代發展的結果,但是父母要在孩子的發展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去減少它的負面影響。
-
孩子哭了怎麼辦?過這個年齡別哄,不然苦了大人害了孩子
導讀:孩子哭了怎麼辦?超過這個年齡別哄,不然苦了大人害了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哭了怎麼辦?超過這個年齡別哄,不然苦了大人害了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XX真壞,幫你打他」這些哄孩子套路小心教壞孩子
面對這種種難題,你會發現,和孩子講道理,他也聽不進去道理。於是,帶個孩子不得不化身諸葛亮——聲東擊西、瞞天過海、金蟬脫殼……用盡計謀都只不過在與孩子鬥智鬥勇。然而,你是否想過有些你掛在嘴邊的方法,能哄孩子一時,卻可能害了孩子,甚至讓孩子變成真正的「熊孩子」?!
-
6個月寶寶硬生生被哄成「腦癱兒」,醫生:奶奶好心哄睡卻害了娃
,更需要父母的耐心,但此時父母某些錯誤的哄娃方式,很可能會給寶寶的健康帶來隱患,最終害了寶寶卻不自知。雖然奶奶是好心哄孩子睡覺,卻也害了孩子,很多無知的家長都有在做。」父母哄孩子入睡時,需要注意什麼?,喜歡用空中拋接寶寶的方式哄寶寶開心,其實這樣的動作很容易導致寶寶的腦組織劇烈晃動,給腦癱埋下隱患,而且萬一失手,後果更是不堪設想,所以父母平時一定要多注意。
-
一本正經地教你:如何用正面管教工具哄孩子(媳婦兒)
自從兒子進入可怕的兩歲,脾氣見長之後,我就常常面臨「一天哄N次孩子」的困境。在一次又一次的成敗中,我開始慢慢總結出一些哄人的實用小技巧,在這裡分享給和我有同樣難題的媽媽們。(其實。。。。。。主要是為了分享給我老公,讓他學好了來哄我。)經常看到一些育兒指導,上面說當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他們其實是在表演,做家長的應該堅持原則,無視不合理要求。
-
你還在用手機哄孩子嗎?看到這些你會後悔
80.4%,3歲就開始使用手機的達到33.5%,給孩子看智慧型手機的主要原因是「讓孩子老實會兒」,佔52.9%。這個數據充分的顯示了現在父母為了使孩子不鬧騰,用手機當玩具的現狀。這種父母陪伴孩子的心理狀態,值得我們深思。01、父母給孩子玩智慧型手機理由什麼?日常生活中,育兒疲憊的家長為了讓孩子不吵鬧,特別是在公共場所,一部智慧型手機就能讓孩子乖乖的坐那,根本不用去哄孩子。
-
千萬不要再用家裡的手機「哄寶寶」了,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導讀:千萬不要再用家裡的手機「哄寶寶」了,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千萬不要再用家裡的手機「哄寶寶」了,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了孩子請父母放下手機
比如在陪伴孩子寫作業,一邊陪孩子一邊還在看手機,心不在焉;分散孩子注意力,讓孩不能專心的去寫作業和思考問題,長期這樣下去不僅影響孩子成績,還會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情感的寄託,找不到心裡話的傾訴者,找不到家庭互動的溫暖,找不到身邊人榜樣的力量。久而久之,孩子們也學會了用手機來填補自己生活中的空白,覺得手機更懂自己,手機才是真正的朋友。
-
無形中伸向孩子「控制」的手……
當我們不了解孩子生長發育的時候,我們就會這樣擔憂。案例中的孩子剛學會走路,他對自己這個新本領很感興趣,更願意不斷去熟悉它,在這個過程中能更多的找到快樂和自信。媽媽的擔憂來自不接受孩子的「判斷」,覺得「他太小,什麼都不懂。」正是這樣,照顧者很容易就把自己「強大」了,把孩子更「弱小」了。更忽略了孩子觸覺和知覺的發育,他們是可以判斷冷暖的動物,所以這就解釋了很多孩子平時不帶帽子,帶上就拽掉它,可真的冷的時候出門,孩子卻不會拽掉帽子的行為。越是這個時候,家長越是覺得「控制」就是「愛」的表現,其實控制就是控制,是出自個人的需求。
-
這樣哄孩子睡覺,雖然有效但對寶寶傷害很大,不知道的寶媽注意了
哄自家4個月大的兒子睡覺,向來都是讓辰辰和老公最無奈的事。因為這孩子太難哄了,你怎麼做他都不肯睡。後來辰辰的媽媽來看外孫,發現女兒女婿都成了熊貓眼,便自告奮勇的攬下哄外孫睡覺的重任。讓辰辰沒想到的是,孩子一到媽媽懷裡,很快就睡著了。
-
毀掉一個孩子的最快方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
很多家長都害怕孩子沉迷玩電子產品,尤其是手機,民間甚至流傳這樣一種說法——毀掉一個孩子的最快方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多年前,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公布了自己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這位科學家在10年前從全國各地的中下階層的家庭中選取了100名孩子,將他們分成了兩組:50名是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50名是對手機痴迷的孩子,然後對他們進行跟蹤調查。
-
都是地不好,把寶寶摔疼了,打它:這一句話無形中害了多少孩子
但孩子還是一個踉蹌,摔倒了,其實也就是單膝跪地。可能不是很痛,孩子也沒有立馬有什麼反應。但爺爺立馬抱住孫女:「都是地不好,把寶寶摔疼了,打它打它!」明明是孩子自己沒看清路、或者跑快了,導致受傷,卻要怪根本沒動的物件。孩子可能這會高興了,也跟著打罵地板,打罵桌椅,但是會怎樣呢?下一次他會懂得避開危險嗎?不會。下一次他再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受傷了,會不會第一時間在他人身上找問題?肯定會。
-
愛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 ,捨不得孩子 ,其實是害了他 !
小的時候 ,父母因為工作太忙了 ,所以不得不讓我們姐妹幾個分擔家裡的家務活 ,很多年之後的今天 ,我成為了一名老師 ,才慢慢的發現原來做家務居然有這麼多的好處 ,他甚至對我的人生產生了許多重大的影響 。做家務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從小就開始做家務的孩子 長大以後又會有什麼樣的不同呢 ?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
-
「人的成見是一座大山」,父母常見的4種偏見,無形中傷害孩子
父母經常用刻板印象去判斷自己的孩子,心中在想「我的孩子我還不知道什麼樣嗎?」總用長輩的權威身份,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孩子,這就是一種偏見,而父母的偏見對孩子的傷害,遠遠高於外人的成見。「人的成見是一座大山」,父母常見的4種偏見,無形中傷害孩子一:拿手機就是在玩遊戲生活在網絡時代下,人們的生活便利了,但是有利也有弊,其中對孩子的影響最大,網上有很多不良信息,一旦孩子接觸到很容易影響心智,而且手遊盛行,遊戲裡走5步就能碰見一個小學生。
-
給寶寶洗澡的那些事,你不知道,等於害娃於無形
撰稿:小劉 | 插畫:杏媽 | 審核:靜好嘟嘟媽媽對於孩子出生後的第一次生病還記憶猶新,那時嘟嘟大約8個月大,反正家裡人手也充分,乾脆折騰出衛生間裡雜物,放上剛買回來的兒童浴盆,開始給孩子洗澡,沒想到嘟嘟特別喜歡水,泡在水裡舒舒服服的也不愛出來,一直折騰了大約四十分鐘,出來時,孩子依舊意猶未盡,媽媽和奶奶連哄帶騙,手忙腳亂的抱著孩子回了嬰兒房
-
「媽媽,你能放下手機陪我玩嗎?」你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我有個假媽媽。媽媽:兒子,其實你是充話費送的。手機:其實我才是親生的。「假性陪伴」是人在孩子身邊,心卻不在孩子身上的敷衍陪伴,孩子無法感受到你的愛,甚至覺得你不夠愛他,不夠在乎他,時間久了,他也不會再主動找你陪他玩,漸漸地親子之間的關係會變得越來越淡漠。
-
真的是"手機"害了娃嗎?三招讓孩子自律蛻變,你只要看就不後悔
現在手機這些電子產品真的是萬惡之源。不僅我們在玩,孩子們也在玩。家裡一人一個手機,每天互不打擾,各自作業。結果就是我們每天頂著熊眼去上班,寶寶每天帶著惺忪睡眼去上學。孩子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在家完成作業也是越來越隨意。那麼真的是手機害了我們的娃嗎?其實這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孩子不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