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9月21日訊 近日,哈爾濱市「小咬」鬧城,作為「小咬」天敵的「瓢蟲哥」原本預計月底到來,但20日,瓢蟲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呼蘭區,因為這裡較為靠近菜地農田等適於它們生長的環境,不久瓢蟲的大部隊就可進入城區。專家表示,「小咬」是瓢蟲的主要食物,瓢蟲進城意味著「小咬」的數量將會大幅減少。
據呼蘭區的居民反映, 20日當天發現城區內出現了大家期盼已久的「瓢蟲哥」,大家都知道它們是最近直糊臉的「小咬」的天敵。當天,記者來到呼蘭區551車站附近,只見不少瓢蟲在陽光下飛舞著。司機張師傅說:「平時這裡的『小咬』可多了,瓢蟲出現後,『小咬』果然沒有了,真管用。」在呼蘭某醫院的門前,還能看到一些瓢蟲趴在玻璃上捉「小咬」。據介紹,「小咬」多生活在農田的白菜、蘿蔔、大頭菜等菜地中,今年因為蚜蟲族群繁殖密度過高,加上秋季蚜蟲要尋找草根底部產卵越冬,所以近日四處亂飛。
「 『小咬』易於捕捉,還易於食用,就相當於瓢蟲的開胃點心,瓢蟲最愛吃。」省林科院森林病蟲害研究室主任申國濤說。但是,瓢蟲數量太多也會帶來困擾,而且作為捕食性的昆蟲,瓢蟲是有攻擊性的,有時落到人的皮膚上遭到驅趕,它們會誤認為是攻擊,然後反咬人一口。對此申主任表示,儘量不要傷害它們,被瓢蟲咬只會疼但不會造成傷害,不必過分擔心。瓢蟲既能控制「小咬」的數量,又能控制許多農業害蟲和綠植害蟲的數量。申主任說:「在北方特別是我省,基本上只有一種馬鈴薯瓢蟲是吃植物為生的,屬於害蟲,而這種蟲不往城區裡飛,所以城區裡的瓢蟲都是益蟲。」一般情況下,瓢蟲喜歡鮮豔的顏色,市民出門可少穿鮮豔的,特別是黃色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