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孩子們的英語啟蒙第一課,基本都是從字母歌開始的。這首歌曲朗朗上口,簡單好記,幾乎是家長們教給孩子最常用的英文兒歌。但其實這樣容易讓大家產生「誤解」:不就是26個字母嘛,多簡單!給我一張字母表,我家娃都能倒背如流!
但你能想像嗎,在英語國家的小朋友,這26個字母可是要學一年的!可見他們是如何重視這些【基礎】
這真的不是在開玩笑哦,不信小c問問你:
為什麼字母A讀做 [e],而它放進了單詞apple、ant、ax中,讀音卻變成了//?
為什麼字母B讀作 [bi] ,而它放在單詞book、bag裡面,讀音卻變成了不發音的/b/?
先別暈!這裡就要科普兩個概念了:字母的名字(letter name)和字母的發音(letter sound)。
字母是有兩個屬性的。孩子們從小唱的ABC song,唱的就是字母的名字但歌裡沒教給小朋友們的,就是字母的發音,即字母在每個單詞裡具體的讀音。
即使孩子拆開單詞dog,知道每個字母單拎出來讀「dee [di]」、 「oh [o] 」、「gee [di]」,也不一定知道這些字母在單詞裡已經換了讀音。
北美國家的小朋友在上學前就會跟26個字母「磨」一年。比如學習字母A的時候,會舉出很多跟字母A相關的單詞。孩子一看到字母A,就想到//這個音,進而聯想到apple、ax、ant、map等單詞。
通過不斷強化字母和發音之間的聯繫,培養了線性思維,孩子能舉一反三,拓展單詞量。老師們會通過各種活動加深孩子們的記憶。
比如apple,老師會拿出對應的圖片強化記憶,而不是教孩子們拼寫這個單詞。
這樣「磨」一年有什麼效果?
培養了辨音能力。
在一串單詞裡,能準確分辨出哪些單詞是同一個音開頭,比如apple、ant、ax都是以//開頭;
在一個單詞裡,能準確分辨出該單詞第一個或最後一個音素,比如book的最後一個音素為/k/,dog的第一個音素為/d/;
把單個音整合為一個單詞;
把一個單詞拆分為多個音素,比如單詞book拆分出來就是/b/、//、/k/三個音素。
而辨音能力則是聽力和口語的基礎。
為什麼聽說對中國大部分人來說是」老大難「?因為我們聽到別人說話的第一反應,是拆解成字母名字(letter name),而不是字母發音(letter sound)。
看到這裡,寶爸寶媽們還覺得學習26個字母很簡單嗎?
其實,真正科學的訓練方法,都是靠耐心一點點「磨」出來的,只要家長們有耐心,孩子學會自信交流和地道發音,絕不是什麼難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