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蛋吧,病毒君,我想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補吃一頓年夜飯,一家人補看一次春晚。」
「我擔心我的媽媽被派去一線支援,但我後來又想,救人是醫生的職責,我不可以讓媽媽永遠陪著我。」
…………
這些讀來稚嫩而又真誠的文字出自五華區紅旗小學(布新校區)五(6)班同學之手~
在寒假期間,身為語文老師的班主任沈濤布置了一份特殊作業:圍繞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寫作文,涵蓋「特殊的春節」「泡湯的旅行」「加班的爸爸(媽媽)」「我的爸爸(媽媽)是醫生」「我在家漫遊」「病毒來了」「我把病毒打跑了」7個主題。
全班45名同學們在一周的時間裡,寫下了2萬字的作文,通過文字,交出一份屬於他們自己的「防疫獨家記憶」。
「身臨其境」的感受讓孩子們更容易落筆
一周前,在紅旗小學五(6)班的朗讀群裡,沈濤丟進來這麼一條消息:「在這個特殊的假期,我們來追加一份寒假作業吧~」
作業是一篇作文,圍繞著現目前同學們每天知悉、了解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展開,消息一經發出,便得到了家長們的支持和肯定,「老師的這個提議好,讓孩子以自己的視角記錄這段經歷。」家長們說。
7天過去,班上45名同學的作文陸陸續續地飛進了沈濤的郵箱裡,她點開一看,很是吃驚,但更多的是欣慰,「孩子們的完成度很好,雖然有的文章在文筆和結構上仍舊欠佳,但是每一篇都飽含著真情實感,每一篇我都用心地看了。」
說起布置這份特殊寒假作業的初衷,沈濤表示,經歷疫情、共同預防疫情、接下來一步步去戰勝疫情,相信這對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是一段終身難忘的回憶,「他們是身臨其境的,處在這個熱點事件之中,我希望他們將這份特殊的記憶記錄下來,站在自己的角度,寫出最真實的感受和想法,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從孩子們的文章中汲取正能量。」
受到孩子們作文的啟發,本就出版過不少兒童文學作品的沈濤,也萌發了寫關於疫情短篇小說的想法,「已經在醞釀中了。」
通過寫作 讓親子關係升溫
在布置的7個作文主題裡,有兩個主題是寫自己爸爸媽媽的,沈濤說,當時布置這些主題,是因為被班上孩子家長所感動了。
「有位家長,本來訂了大年三十的機票,帶著全家人去北京過年,因為要返回工作崗位,把票退了;還有一位家長,和家人一起去版納,都走到半路了,卻又孤身一人折返回來,去醫院值班,這些雖然都是小事,卻非常觸動我。」
沈濤說,班上有不少孩子的父母是警察和醫生,孩子們對父母的印象以前總是定格在「他們很忙很忙」,卻不知道父母為什麼這麼忙。
「通過這次寫作文,他們終於知道了,父母為什麼那麼忙,因為他們在守護著更多的人,更多的家庭,不少孩子在字裡行間裡流露出對父母的欽佩、崇拜以及感恩之情,這也使得親子關係進一步升溫。」
除了寫作文,沈濤還有更多的想法,「下一步,我會考慮請孩子們來寫信,寫給醫務工作者、警察叔叔、快遞小哥、環衛工人等,引導孩子們去看到和體恤那些奉獻者,從而內化為自己的優秀品格。」
優秀作文怎麼處理?沈濤表示,開學後的「特色寒假作業展示」就是一個最好的平臺。
「特色寒假作業展示」是紅旗小學的開學常規節目了,通常在每個學期的頭一兩個星期內進行。「這次的寒假作業展示,徵文是一個重要內容,除此之外,我還鼓勵孩子們用手抄報、拍攝小視頻等方式記錄戰疫的過程。」
作為有著多年執教經歷的班主任,沈濤也希望同學們在家防疫期間,能養成健康的作息習慣,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時間,多讀課外書,她建議,可以在網上下載課文,提前進行背誦,為下學期做準備,也可以大聲朗讀散文,這對提升語言文字能力有很大幫助,寒假期間,她也為班上同學布置了10篇散文的朗讀任務。
沈濤和五(6)班的孩子們
優秀作文 快來一睹為快吧
病毒來了
作者: 滿鍾陽
「天吶,冠狀病毒!」
我被媽媽的這一次河東獅吼給嚇醒。我正在刷著牙,媽媽又叫了起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武漢,又傳來昆明了。以後我們不能出門了…」
我上網一查,果然100多條新聞彈了出來。我了解到冠狀病毒傳播可快了,打噴嚏、咳嗽、飛沫都可能傳染。
有的人非常害怕,還有的人傳播各種不實的傳言……媽媽總是堅決地告訴我:別信,假的!
我想跟這些恐慌的人們說:我們人類也不是懦弱者,面對病毒襲來,你要知道幾點:
一、我們身體中有免疫細胞,它是守護我們身體的衛士,這些細胞在我們人類的身體裡進化了幾千萬年,他們就像一隊隊精兵,需要時會果斷向病毒出擊!
二、我們有保護自己的措施,最基本的是戴口罩和不出門。如果有人叫我們排隊去搶口罩,我一定不會去的!好好在家,洗手、鍛鍊才是真正的武器!
三、有很多英勇的人們已經在為抗擊病毒做著努力了。科學家、醫生、解放軍,還有許許多多平凡的人們,都在為打敗病毒而努力。我衷心地敬佩他們!
那麼你呢?準備好了嗎?
教師評語:
小作者針對在這一時期出現的社會現象,小作者總結歸納的三個方面既有理性認識,又有感性的表達,很有條理和說服力。
我的媽媽是醫生
作者:畢瀟予
今年,大伯邀請我們去景洪過春節。大年二十九下午,我們一家岀發了。一路上,我和表姐暢想著在傣家寨子裡一邊吃著燒烤,一邊欣賞美麗的落日,一邊聽著竹子耳邊沙沙歌唱……
然而,這一切都是幻想。隨著媽媽接了一個電話,她的臉即刻陰沉了下來。原來是醫院通知她取消春節休假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
我和表姐一聽,立刻嚷嚷起來:「馬上就到景洪了,難道現在要返回昆明嗎?」媽媽解釋道:「你們知道嗎,武漢有很多人得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現在又逢春運期間,病毒容易擴散,所以,所有的醫務人員都要回到崗位,等待命令。」
緊接著,爸爸和媽媽開始商量怎麼回去。爸爸說:「馬上調頭回昆明"。我立刻叫起:「不行,老爸,你已經開了那麼長時間的車,你難道不累?」表姐和媽媽也反對。最後,媽媽決定坐明天最早的飛機返回昆明。
大年三十一大早,我剛醒來,爸爸就告訴我,媽媽已經回昆明了。我問爸爸:"新型冠狀病毒是什麼呀?很嚴重嗎?」爸爸說:「我也解釋不清楚,但是新聞一定會告訴你答案。」我立刻打開電視一看,原來這種病毒傳染性很強,已經有上千人被感染了。
我一聽這病好恐怖,腦海裡立刻閃現出我曾經學過的一篇課文巜永遠的白衣戰士》,主人公葉欣護士長就是為救病人而犧牲的,我不禁為媽媽擔憂起來。這就連表姐叫我去蕩鞦韆時,我坐在鞦韆上,心也跟著起起落落……
大年初二,我回到昆明了,看見媽媽安然無恙,我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但是,還有很多叔叔阿姨在前線戰鬥,我也為他們祈禱,希望他們早日戰勝病毒!
點評:
整篇文章能體會到小作者真實而飽滿的情緒,細節描寫相對突出,特別是結尾通過對母親的擔心升華到整個醫務人員群體,深化了文章的主題,給讀者深刻的情感回味。
「孩子們」病了
作者:李怡希
我是一位母親,我的名字叫「武漢」。我有一千多萬個孩子,在2019年底之前,我們這個大家庭還其樂融融。
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讓我手足無措。一開始只是以為少部分孩子得了普通感冒,孩子們也沒當回事,照樣擠公交、逛商場、擠菜市,想備足年貨過好年……當一個又一個孩子發現了異常,當一群群孩子被送進醫院,被隔離,被搶救,甚至死亡,孩子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與嚴峻。
專家說這是新型冠狀病毒,而目前這種病毒無藥可治。我感到束手無策,痛苦不堪。
好在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收到了來自鄰居們捐贈的大量物資;來自全國各地的『白衣戰士』們的支援;來自海外的捐贈、祝福與關心······源源不斷,感謝鄰裡們的關愛,也向守護著孩子們的白衣戰士致敬。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讓我們攜手共度難關,一起戰勝病魔!加油,孩子們!
家長評語:
小作者以武漢的口吻來敘事比較有新意,通過和家長一起觀看相關新聞播報,獲取國內外協助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的素材,將其在文章中表現出來,從而說明武漢及其市民抗擊新冠肺炎不孤獨,並鼓勵武漢市民積極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信終將取得最後勝利。
病毒中最美的天使
作者:張煜呈
朋友圈刷過了,遊戲通關了,神劇追完了,哎!現在唯一想做的就是出去撒野了!但是姑姑卻不給,我第一次感到春節如此無聊,看看頭條新聞吧!
看著看著,我明白了——本以為姑姑讓我戴口罩是因為冷,想不到是可惡的病毒!每次打開新聞,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但也有很多感動,一方面看到確診病例快速上升,100例、200例......1000例、2000例.......那些數字想都不敢想。
另一方面,不管身居何方,大家都在齊心協力抗擊病毒。為武漢送物資的貨車上寫著「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來自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義無反顧地奔赴一線投入到與死神的戰爭中……
自從病毒爆發,口罩也成了生命的必需品,各個生產企業也發出了招聘通知書,回來工作的人表示,不要報酬,只要能為抗擊疫情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再苦再累都不怕……
這,就是溫暖。而他們,就是病毒中最美的天使。
這段時間,我們全家閉門不出,卻在家裡開了一個「旅遊團」,參觀我們的家:陽臺大峽谷、淋浴大瀑布、廚房小吃一條街、臥室床頭山......這段時間大家少出門,儘量全天24小時穿睡衣,勤洗手,戴口罩,用積極的心態,應對這場病毒阻擊戰。
評語:
孩子以稚嫩的口吻寫的這篇文章,從不知道新冠疫情到了解認識,以及對各個崗位人員的無私奉獻,再到做好自我防範,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也是該文小作者思想升華的過程。
一場「戰疫」
作者:張起豪
這是一場古老的戰爭、一次重量級的較量、一次強強PK,這次戰爭的雙方是人類和新型冠狀肺炎病毒。如果人類贏,那麼世界會得到安寧,如果是病毒贏,對於人類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這是一種升級後的肺炎病毒,「修煉成精」的它很牛,其實它們早在人類出現之前就佔領了地球,病毒不是專門和人類「較勁」的,只是人類濫吃野味,病毒就來反攻人類了。
因為那些野味,像串糖葫蘆串一樣把人類和病毒兩個互不相關的個體聯繫起來,用「借刀殺人、自相殘殺」的方法讓這場古老的戰爭打了足足幾億年。人類和病毒都在不停的進步,這次的病毒的目標對準了武漢,武漢在和病毒作鬥爭!
這種新型病毒潛伏期很長,傳染力很強,目前世界各地都有人感染了。我們周圍的人們都閉門不出,我在家也是,已經把所有的遊戲都玩了一遍。
雖然我每天都在神遊中度過,但一直關注著病毒的發展情況。一看嚇我一跳,感染人每天增長,就像病毒會複製粘貼一樣。
希望人類的武器供應商(科學家們)早日研究出新型武器,交給戰士們(醫護人員)狠狠打擊這些病毒,讓我們人類獲得最終的勝利否極泰來!更希望大家珍愛生命,遠離野味!
點評:
2020年這個特殊的假期和春季,孩子從自己的視角去理解這場疫情和假期,希望疫情早日結束。
我的爸爸去值班
作者:楊智皓
春節到了,春天來了,除夕夜,我們一家本應快快樂樂的一起度過的,可我的爸爸去值班了。為什麼呢?因為今年春節發生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他作為一名基層普通民警,被召回派出所值班了。
聽說這個病毒原先是在野生動物身上的,可由於有人吃了某種帶病動物得了病,剛開始沒有引起大家的關注,又通過飛沫、接觸等傳染給了其他人。一個人傳染十個人,十個人傳染一百人……一下子全國各地就都有了疑似病例和患者,把我們中國地圖變成了一隻「煮熟"的公雞。
看著新聞每天報導不斷上升的感染病例,醫生和護士們都很危險,也很辛苦,可是我更擔心我爸爸。他每天都要接觸來自四面八方的人,都不知道他們是否攜帶病毒,可是他不能離開,要堅守著自己的崗位,為的是保衛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這是他的責任。
我和爸爸初三見了一面,他又急匆匆地去值班了,我心中真是一百個不情願,真想讓他在家,和我們在一起。可也只能是想想而已,我現在很想對他說:"爸爸,一定要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可你在外面一定要穿點衣服不要感冒了,出門時要記得戴口罩。
我們一起攜手抗爭新型肺炎,打一次勝仗!爸爸你要平安回來,我們在家等著你!
評語:
在特殊的日子裡,孩子用天真的眼睛,觀察著發生的一切,慢慢地了解生命的意義,為爸爸的付出而驕傲。
特殊的春節
作者:朱泓睿
2020年春節,我們本應該和家人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在寬闊的場地放鞭炮,去商場購買年貨。
而現在,大街上冷冷清清,本該喧鬧的商場和飯店大門緊鎖。原本春節人們該有的激動心情,被一場來自大自然的"暴雨"澆滅了。這場"暴雨"是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們過度的欲望和好奇心驅使,誤入歧途,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
今年春節雖然不能像往常一樣過了,但在家中好好學習、讀書和思考,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到今天地球存在了約45億年之久,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裡,大自然迎來又送走了無數物種,而人類只不過是這眾多過客中的一員。人類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佔領了食物鏈的頂端,過多地汲取於大自然,並對這一切的過度開採和利用滿不在乎,人們肆無忌憚地捕獵野生動物,奪走了它們的自由與生命,卻忽視了生命本來就是平等的。
正因如此,這個春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把人們"關"在家裡面,以這種方式提醒我們:一起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吧!因為只有敬畏和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好。
點評:
今年的春節和往常不一樣了,小作者不僅感受到了這份突然來襲的災難,還思考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呼籲大家敬畏和愛護我們賴於生存的大自然。
我在家漫遊
作者:丁禹州
春節到來了,可大街小巷卻異常安靜,人們每天都提心弔膽的生活,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刷刷手機看看醫療機構發出的最新信息和數據。這一切都源於新型冠狀病毒。這種病毒的來臨,打破了我的假期旅遊計劃,逼著我只能在家漫遊了。
一開始我覺得這樣也蠻好的,可是時間一長,我就憋不住了。
時不時地,就要打開窗戶,把頭探出去,深深地猛吸兩口空氣,我感覺靈魂出竅,身體都飄蕩在空中了,無比的暢快。原來,做一隻呆在籠子裡的鳥兒,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啊!
有一天我實在是憋不住了,纏著爸爸帶我到樓下小超市去買點飲用水和零食。平時這位熟悉的超市叔叔今天與眾不同,他坐在櫃檯後面,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帶著一副護目鏡,還帶著一個口罩,這身打扮簡直跟我在新聞裡看到的醫護人員差不多。看到超市叔叔談虎色變的樣子,我意識到沒有了防控,病毒就會距離我們很近。
我希望在家漫遊的日子早點結束,我可以過上正常的假期生活。我還希望科學家早點研究出治療病毒的有效藥物;支援武漢的醫生護士早日完成任務歸來;湖北籍的遊客不要受到歧視,能夠早點回到家鄉,安居樂業。
點評:
突如其來的疫情,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是這個特殊的假期留給孩子們最好的社會教育。小作者用自己的宅家經歷和身邊人的故事,感受向上向善的力量,並作出了自己的思考,行文樸實流暢,表達自然。
手記:
為置題老師的初心鼓掌,也為孩子們的用心點讚~
孩子們的文字讀來暖暖的,每天的疫情信息在各種媒體上鋪天蓋地傳播著,看到孩子們筆下描繪的「戰疫」,像一股清流,流進心間。
他們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認識也許還不全面,行文的一些表述也不夠準確、妥帖,可是你讀得到那些隱藏在字裡行間裡的童真和善良,他們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和發現世界,而且從文章中,也看得出孩子們獨立思考的痕跡,我想,那已足夠美好。
謝謝孩子們為我們傳遞這一份溫暖人心的力量~
記者:楊豔萍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楊豔萍
責編:餘蘇晏
審核:楊世玥
昆明教育新媒體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