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記憶|那腳下翻滾的縫紉機聲

2020-12-22 齊魯壹點

縫紉機丁淑梅

媽媽領著我的手,穿過禹河的沙灘,走過露珠剔透的小路,槐花的清香和棗的甘甜,伴著我在時光的隧道裡奔跑。流光的歲月像花一樣矜持,我聽見來自河流和心間的回聲,那是媽媽腳下翻滾的縫紉機聲。

縫紉機在媽媽的手裡和腳下,那簡直就是奔騰的浪花。當媽媽低頭盯著機針,右手推動一把傳動帶,將布料壓正,腳下踩動,倆手一伸一縮在針眼裡凝視時,是栓釋著屋裡懸掛的「朱子治家格言」。媽媽性情溫和,盯著機頭時,她的眉梢和姿勢告訴人。什麼是安靜祥和。當媽媽專注於一件褲子的針腳時,把這個情景和其他專注的物件相比:老師專注於課堂,理髮師專注於推子,工人專注於機器設備,老闆專注於市場。此時覺得媽媽是天下最溫柔善良的人。

那時,體現富有的物件是縫紉機、自行車、手錶。因此蜜蜂牌縫紉機是家裡的炫耀,比較貴重。被擺放在屋裡很明顯的地方,四個抽屜。機頭穿著媽媽縫製的花外套,喜悅地站著,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縫紉機的針頭是一位雕刻師,卻絲毫沒用叼刀的威力。它在創作的世界裡,是一位女人。那些五顏六色的布,被密密麻麻的針腳鑲嵌在衣服,床單,枕套,鞋墊,像一串串小小的足印。在家裡,在媽媽的空間裡,縫紉機與布料和線一起生活,一起講述關於星星,肌膚和知識的話語。這些語言被河水衝刷過,被太陽照射過。我帶著水和河流的語言,在異鄉尋找著詩和遠方。

我結婚的前一天,媽媽都在縫紉機前製作紅色,床單、被罩、內衣,內褲,鞋墊。我記起,這些紅色物件一個月以前已經做好,她又拿出來,重新檢查遺漏的針腳。重新檢查並沒有特殊的意義,床單、被罩不會用壞,內衣,內褲,鞋墊用久了自然丟棄。但媽媽重複手裡的活計,這就是她此刻的全部。在生活面前,她主導不了一切。女兒是自己親生的,但仍要被命運之手帶走,帶到遠方。媽媽的話語和針腳的話語一樣,纏纏綿綿擲地有聲。當女兒離家,當整潔的床單、被罩、內衣,內褲,鞋墊一起到達時,媽媽的心裡只剩下一臺孤零零的縫紉機和惦念了。

媽媽把它蓋好,在靠近針頭的周圍壓上盒子。她定是想起我幼時,覺得縫紉機上下跳動的針有趣,摸一把,被機針扎到大拇指的情景了。其實女兒大了,已不再眼前,已經不用擔心她好奇,扎破手指。現在的家庭,恐怕很少有縫紉機了。城裡,鄉下沒有縫紉機,沒有人自己裁剪縫製新衣,縫補舊衣。年輕的媽媽為孩子準備的都是成堆的在實體店,或是網購的衣服。在城裡,鄉下,和縫紉機一起丟失的,還有簡樸的詩情畫意和那些難忘的情景。

照片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母親的縫紉機:腳踩踏板發出的「嗒嗒」聲,成了一種滄桑的記憶
    能夠擁有一臺縫紉機,曾是我們家多少年夢寐以求的願望。而它也確實給我們家帶來過實實在在的好處。在我們全家人心目中,它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物品,它是母親記憶中的重要情結,它也記載著我家發生的巨大變化。然而,父親的工資維持全家人基本生活已很勉強,那還有多餘的錢來購買縫紉機?所以,儘管有著強烈的購機願望,全家人還是無可奈何地望「機」興嘆!直到七十年代末,父親的工資略有增加,全家人的生活稍微好轉,在母親的一再要求下,父親才花了一百多元錢錢,從縣城買了一臺上海出產的蜜蜂牌縫紉機。
  • 家具換又換 仍舍不下它老式縫紉機承載的舊時記憶
    作為從前的「三大件」之一,關於縫紉機的情感,也被眾多人久久珍藏。「母親搬了好幾次家,那臺老式縫紉機一直沒撂下。」市民張豔玲頗為感慨地說道,在母親的眼中,老式縫紉機就是那個年代的記憶符號,雖然家具換了一撥又一撥,老式的縫紉機放在家中看起來也有些格格不入,但母親就是捨不得丟了它。「就是心裏面的情結割捨不掉。」
  • 懷舊之旅:文化傳承 尋找南山記憶——南山 · 時光記憶展
    是熱鬧非凡醒獅舞、莊嚴的祭祖儀式,還是街道巷口冰棍的叫賣聲、人聲鼎沸的百貨商店?是成群湧動的自行車潮,大型機器的轟鳴聲、碼頭悠長的汽笛聲,還是公交電車電纜交錯成的城市天際線?以上種種,凝聚了無數奮鬥青年對南山這片夢想熱土的深厚情感與追憶之情。
  • 母親去世頭一年,用家裡那臺鑽石牌縫紉機,為自己做了一套壽衣
    記憶中,父母好像一年到頭也添不了一件衣服,只有我們小孩子,每逢過年時,母親就會去集市上扯幾尺布,回來給我們趕製新衣服。母親心靈手巧,做服裝無師自通,自己學會了裁剪、碼邊兒,做衣服的活。從我記事起,家裡的那臺縫紉機幾乎沒休息過。
  • 走進終南山下,秦嶺深處,那山,那校,那時光
    終南山傍,秦嶺腳下,總有股讓人難以明說的神秘,那座深藏秦嶺之巔,終南山裡的大學:西安翻譯學院,一直有著三秦大地賦予的神韻,讓人心生嚮往。青蔥的歲月,懷念的時光,似水的流年,一晃就過去了,承載著我們曾經所有的青春時光,被定格的舊時光在記憶的隧道裡發出耀眼的光芒,有關大學的那些人,那些事,歷歷在目,揮之不去,帶著悸動和希望,在路上,不期而遇。
  • 重慶市民「時光體驗館」尋找年代記憶
    周毅 攝4月18日,位於重慶南濱路的一家「時光體驗館」吸引市民前往找回憶。館內陳列的錄影機、木板沙發、縫紉機、老膠片、小霸王等具有上世紀80年代特徵的老物件,被按照區域擺放在客廳、教室、臥室、DVD影像室,吸引市民前往尋找記憶中小時候的模樣和生活狀態。
  • 縫紉機情懷:上世紀五十年代燕牌縫紉機「一機難求」
    縫紉機編織的往日情懷    「以前我媽會用縫紉機給我們打鞋底和鞋面,我在邊上看著。她偶爾會教我。」母親結婚時的嫁妝一臺老式縫紉機,承載了李玉蘭童年的記憶。  改革開放後,縫紉機也開始升級蛻變,老式縫紉機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市場上開始流行電動縫紉機、電腦自動縫紉機等「新模樣」。與此同時,工業用縫紉機不斷崛起並踏上「走出去」的新時代。  燕牌縫紉機「一機難求」  老北京人都知道,買縫紉機要買「燕牌」的,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燕牌縫紉機可謂「一機難求」。
  • 縫紉機的往日情懷:上世紀五十年代燕牌縫紉機一機難求
    圖/視覺中國縫紉機編織的往日情懷「以前我媽會用縫紉機給我們打鞋底和鞋面,我在邊上看著。她偶爾會教我。」母親結婚時的嫁妝一臺老式縫紉機,承載了李玉蘭童年的記憶。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曾幾何時,這樣的穿衣理念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那時的縫紉機對於老百姓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大件兒」,大到衣服褲子,小到鞋墊尿片,都離不開縫紉機。
  • 蝴蝶牌縫紉機:可以用半個世紀的質量,源自對「品質生活」的堅守丨...
    來自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的主持人,正在城市上空的電波裡,每天講述一個來自「國貨老字號品牌」的故事,讓我們順著聲音連結的記憶,遊走在這些城市故事中,傾聽時光的迴響,領略那些經典民族品牌,百年傳承的魅力。聽媽媽說,那時候上海人都講究『三轉一響』,這裡頭就包括擁有一臺蝴蝶牌縫紉機。那是一件很扎臺型的事情。」Nina說,當年媽媽遠嫁他鄉的時候,其他東西都可以不帶,就是要扛上外婆花140塊錢加一張票子換購來的「蝴蝶牌」縫紉機做嫁妝,「坐了三十幾個小時火車,到北方。當時的鄰居們都對這個上海來的姑娘和她帶來的東西充滿了好奇。」
  • 縫紉機情懷:上世紀五十年代燕牌縫紉機"一機難求"
    上世紀80年代,飛人牌踏板式縫紉機。圖/視覺中國「以前我媽會用縫紉機給我們打鞋底和鞋面,我在邊上看著。她偶爾會教我。」母親結婚時的嫁妝一臺老式縫紉機,承載了李玉蘭童年的記憶。改革開放後,縫紉機也開始升級蛻變,老式縫紉機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市場上開始流行電動縫紉機、電腦自動縫紉機等「新模樣」。與此同時,工業用縫紉機不斷崛起並踏上「走出去」的新時代。燕牌縫紉機「一機難求」老北京人都知道,買縫紉機要買「燕牌」的,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燕牌縫紉機可謂「一機難求」。
  • "黑頭機"時尚轉身 蝴蝶牌縫紉機搭上"網際網路+"快車
    原標題:老字號新氣象| 「黑頭機」時尚轉身 蝴蝶牌縫紉機搭上「網際網路+」快車  左手按住布料,右手撥動轉輪,腳下踩著踏板,針尖帶著棉線走出又直又密的針腳……過年前的一個多月裡,媽媽在縫紉機前忙個不停,只為讓全家都穿上新衣。在你的兒時記憶中,有沒有那臺黑得鋥亮的蝴蝶牌縫紉機?
  • 一臺老縫紉機,一份老情懷
    縫紉機這種東西,相信老一輩的家裡都會有過吧。因為這種東西的實用性,家家添上一臺還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熊孩子多的家庭,每天把衣服給撕個稀巴爛,不備臺縫紉機,那都不知道得花多少錢去買新衣服呢!我家就有一臺縫紉機,那是一臺很古老的縫紉機了。
  • 老字號新氣象|「黑頭機」時尚轉身蝴蝶牌縫紉機搭上「網際網路+」快車
    新民晚報新民網 陳炅瑋 攝製【新民晚報·新民網】左手按住布料,右手撥動轉輪,腳下踩著踏板,針尖帶著棉線走出又直又密的針腳……過年前的一個多月裡,媽媽在縫紉機前忙個不停,只為讓全家都穿上新衣。在你的兒時記憶中,有沒有那臺黑得鋥亮的蝴蝶牌縫紉機?
  • 縫紉機上纏著媽媽的愛
    屋子裡整齊地陳列著大小不一的棉線圈,掛著不同材質的布料和裝飾品,彩色的毛球、閃亮的珠子、各色紐扣和紐帶應有盡有,房間一角擺放著一臺電動縫紉機。這是「縫紉達人」郭靜珊的小天地——有家工作室。當了媽媽之後,自幼對縫紉情有獨鐘的她,為孩子們縫製喜歡的衣服和飾品,滿足一個個充滿童趣的幻想。
  • 縫紉機如何選購 縫紉機品牌推薦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縫紉機是老式的東西。而很多年輕一代可能並不知道縫紉機為何物。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不少的朋友為了追求生活的樂趣會喜歡購買一臺縫紉機回家自己做做手工。這時候你知道縫紉機如何選購才是比較好的嗎?縫紉機如何選購一、老式的腳踏縫紉機一般都不錯,因為結構簡單、材料有限,價格都很便宜,一臺新機也就三百元左右。
  • 六零後七零後看過來:還記得你家縫紉機和媽媽燈下做衣服身影嗎?
    也忘了父母用多少錢買的,但它一定是國產的,而這縫紉機也是擺在你家顯眼的地方,那是家庭財富的象徵「四大件」之一,它也是父母辛苦攢來的、省來的、甚至借錢買來的。陳曉林是重慶的企業家,也是國內相機收藏家,更是著名的縫紉機收藏家。
  • 來自鄭州市中原區鄭上路小學的時光邀請函
    影像斑駁是記憶,黑白色是記憶,一首歌也是記憶。當提及兒時的母校,你會泛起哪些回憶? 是每天清晨整齊的朗讀課文聲,還是每堂課上老師親切和藹的聲音? 是五顏六色的書包,還是胸前鮮豔的紅領巾?
  • 黃山腳下的烏託邦世界,有童年最歡樂的記憶,以及最熱鬧的江湖
    在安徽黃山的腳下,就有這麼一座影視城。在關中有一個普通的小鎮——七俠鎮,這裡有一家同福客棧。就是這間不起眼的江湖客棧,因緣巧合之下匯聚了一群性格各異又活潑搞怪的年輕人:武功高強但初入江湖的郭芙蓉、客棧老闆娘佟湘玉、金盤洗手的神偷白展堂、滿腹經綸的呂秀才、客棧廚師李大嘴等等。
  • 媽媽的縫紉機
    作為一名農村女性,更能施展她聰慧能幹的,便是那臺陪伴了她五十年的「標準」牌縫紉機。記得媽媽說過,那是那個年代最好的品牌,是她和父親結婚後吃苦耐勞,勤儉節約買來的。從我剛記事起,媽媽只要一有空閒,就會笑眯眯地坐在縫紉機前,忙忙碌碌,飛針走線。她那輕鬆愉快的樣子,不像是在幹活,倒像是在休閒娛樂。
  • 卓碩科技新式家用電動宿本縫紉機,將開啟家用縫紉機革新時代
    原標題:卓碩科技新式家用電動宿本縫紉機,將開啟家用縫紉機革新時代在上世紀70年代,縫紉機、手錶、自行車曾被稱為「結婚三大件」,縫紉機也成為幾代人成長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