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拍影視劇,向來以膽肥、尺度大著稱,可以說沒有什麼題材他們不敢拍的。
在去年,島國拍了一部關於女性這個事的電影——《生理醬》,由品田俊介執導,主要演員有二階堂富美、伊藤沙莉、松風理咲、岡田義德等。
電影採用擬人化的手法,將女性羞於啟齒的月事輕鬆而可愛地呈現出來,鼓勵男女老少都去了解,也真是太有良心了!
但有一說一,這電影確實並不能讓人感同身受。
01
電影很有新意和誠意,但能讓人感同身受嗎?
雖然《生理醬 》將女性月事具體化為一隻每月定時叩門的吉祥物「M妹妹/生理醬」,男性從來看不見,理解不了的痛楚,頓時變得喜感滿滿,電影確實很有新意,也很有誠意,蠻合家歡樂的。
但是這部電影到底有沒有因此打破社會禁忌,讓男性對月事增添多份同情和體諒,而又能令女性身同感受呢?
作為男性,我不覺得有;
而二階堂富美用盡力氣背著比自己更巨型的吉祥物上班下班,約會歸家,那份狼狽,看上去估計女性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共鳴,不覺得是她們的故事。
電影確實以女性有苦難言的月事為題,是有一定的話題性,也只有島國拍,而且即便在島國電影中絕少見過同類作品。
但同時,電影又處處迴避了月事的真相,跟衛生巾廣告一樣,整部電影不見一滴血,每月突擊出現的吉祥物狠狠打你一拳,壓在你的身上,或將跟屁蟲一樣跟著你,就代替了生理期的痛楚,令女性不便和煩厭。
我不是女性,不知道被卡通玩偶打一拳是否跟經痛產生同等的痛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電影想要帶出正視月事和女性生理問題等社會話題,而又必須將月事拍得太乾淨,對於月事之苦,這個纏繞半生的先天緊張咒,未免和解得過於簡單輕鬆。
02
電影是以男性視角來理解的女性之苦。
實際上,導演品田俊介(甚至原著漫畫的作者小山健)是相當典型的偽女性主義者,說得不客氣一點,就是喜歡炒作女性話題。
他早在2017年執導的島國劇《外貌協會100%》這部表面諷刺外貌協會,實則灌輸「不管美醜,男人的愛才是最大成就」這種危險消息的前科。
而這部電影說穿了又不過用可愛包裝一知半解,假裝體諒。
整體而言,電影對月事和女性煩惱的描寫都明顯不夠具體,只是一種帶著距離和道德自覺下所產生的同情想像。
反而情節提到少年和宅男都有「童貞弟弟」和「性慾哥哥」吉祥物跟身,對「破處」的期待和恐懼,明顯真實到肉以上。
這又更暴露出電影的問題,女性吉祥物是月事小妹妹,男性吉祥物卻是童貞與性慾兄弟,這種膚淺的聯想,儼然是性別定型的極低級錯誤,而且還一步一步將月事與性事,生理現象與愛情,婚姻扯上關係 。
電影稱為讓觀眾諒解女性月事煩惱,是值得嘉許的,道德自覺下的同情都是出於好意。
然而,這個情況根本仍沒那麼那濃厚的男性偏見,外形絕無僅有猶如空殼的生理醬,活脫脫就是(極偏頗的)男性視角下所同情地理解的女性之苦。
03
月事是女性最忠誠可靠的好友?
電影對女性和月事的了解不深,這連作為男性的我都看得出。
既寫不出生理期的具體經歷,引申而來的職場歧視,情緒起跌,或生活上的不便,都只是輕輕觸及,並沒有深入探討,便又迅速將生理期的問題丟到一邊,轉而交代三位女角色的愛情經歷,各自深陷於青春期的煩惱,脫單脫獨的掙扎,再婚家庭的疑慮等較容易解讀的物理學和情感問題。
這種避免重就輕,不但模糊了主題,毫無意義使電影更糟,女性的生活煩惱,原來月事第一,愛情就是第二,好像再沒有第三、第四,世間也再沒比愛情和月事更痛苦的問題。
電影把月事對女性日常工作及生活的影響,刻畫得粗疏片面,再亂扣各種錯誤觀念。
電影本身的論調已經站不住腳,而且,每個女性都擁有一隻的月事吉祥物,與她們主人的愛情故事明明不太相關(除了不便性事),鏡頭一轉,這些粉紅公仔們居然變成神出鬼沒的打氣角色,甚或女性孤單失落時的閨蜜,最忠誠可靠的好友。
在電影故事中,隱約還代替了父親,情人(男性)的陪伴,這會不會是男性作者想得太多了?
將月事吉祥物化當然不是問題,但浪漫化就有點荒誕。
實在難以想像會有女性在失戀,失婚或承受著巨大工作壓力的時候,剛好月事來襲,她們會像重遇無話不談的好友般感動擁抱對方:「在我最彷徨無助時,你沒有離開我,那真是太好了!」
就是因為淌血腹痛而覺得釋懷,而壞心情也會因此在生理期變好,太自虐了吧?
而更令人起疑,到底島國男性對月事的了解匱乏和錯得有多離譜呢?
04
《生理醬》扮演了容易入口的教育電影。
《生理醬》有一個很好的出發點,儘管只是男性視點下一廂情願的月事奇想,未必令廣大女性有所共鳴,但至少扮演容易入口的教育電影,讓那些仍舊將生理期拿來開玩笑、覺得碰到衛生巾會倒黴的「童貞弟弟」們,因為看了該電影而稍為了解月事都是好的。
不過,就情節方向以及對女性的關懷來說,電影仍是弄巧成拙得離譜。
相對於去年上映的印度電影《印度合伙人》,更是高下立見。
《印度合伙人》從印度婦女飽受的受封建社會歧視出發,寫成衛生巾工廠創業神話,儘管並非由男性角色扮演,其後也轉向了創業精神,為國爭光等類似。
印度電影為顧及主流(男性)觀眾,投其所好,避開敏感話題的折中方案,至少關於女性月事在傳統社會被認為是骯髒,疾病,受到困擾 咒罵的妖魔化描述,電影拍得寫實,在鋪排創業神話的同時,也帶出了清晰的社會話題。
島國社會當然沒有印度落後地區那麼封建迷信,所以才有這部溫情喜劇的電影出現。
但看完之後,又發現電影根本抓不住主題,手法非常笨拙。如此一來就更明白,實際上仍然極度歧視的男性觀念有待破除,性別方面還有很大的惡補空間。
相信二階堂富美還要背負著她的生理醬走一段很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