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優秀的素描寫生靜物需要具備幾方面呢?有的同學可能不清楚,這裡再跟大家說一下。
1)結構精準 2)造型準確 3)技法熟練
4)刻畫深入 5)畫面完整 6)空間感強
我們用:自身技能+物體本質+環境影響+繪畫屬性=完整(優秀)畫面。今天先從自身技能和物體本質方面教大家幾招!
1 自身技能-觀察
在寫生時大家都會聽到老師總是反覆強調一句話:「不要著急下筆,先仔細觀察一下它的穿插和布局。」
而我們總是喜歡直接下筆,認真觀察的次數,估計自己都想不起來,為什麼老師總是強調觀察呢?
繪畫的特質大家都知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而生活來源於觀察與思考,寫生素描更需要我們用眼睛去觀察它的聯繫與區別,而不是一味的鑽研技法。
不會觀察,你的畫就沒有感情可言,後面再多的技法也是無效的。
整體觀察基本上是以:形狀的大小、高矮、胖瘦等,顏色的黑白,質地的軟硬、擺放的位置變化等方面先著手。後面深入到光源、環境等的影響造成物體和整體的變化。
所以觀察是首要的,沒有認真觀察整體,塑造的畫面永遠是不完整的。
2 物體本質1-屬性
我們現在所畫的靜物種類越來越豐富,會碰到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例如菠蘿、魚等比較難搞的東西,很多同學就會有點抓狂。
其實很多靜物的屬性是相通的,搞清楚物體的屬性並學會分析,後面就會很順手。
靜物寫生時的要求統一標準為:黑白灰要明確(色彩與明度)、要真實(立體與空間)、物體要區分開(表現質感和量感)。
色彩與明度常指的物體固有色在光和環境的作用下所產生的變化;立體與空間常指畫面效果給人的視覺衝擊;質感與量感指的是物體的物質屬性和重量。
前面兩個大家都很清楚了,著重說一下靜物的質感與量感。
質感(物質屬性)直觀來講就是物體材質的不同給人的視覺感知也不同。比如襯布、衣服感知是柔軟的,頭骨、石膏是硬朗的,滅火器、刀子是光滑且堅硬的,陶罐是粗糙的等。
量感(物體的重量)本來重量是需要去觸覺感官去體驗的,但是通過視覺的觀察通過自身以往的觸覺經驗或神經元素的刺激也會給人重量的感知,也就是量感。
質感與量感在繪畫寫生或者創作默寫中一直是緊密聯繫,相輔相成,使畫面更更具感染力。
3 物體本質2-表現
都知道靜物有很多種類,寫生時大家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玻璃、不鏽鋼金屬、陶瓷等的面光和反光的關係都是亂的,都特別強;而陶罐、砂鍋、竹筐粗布之類的關係很清楚,材質的面光反光強度適中穩定。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通常是因為物體本身材質的表現,上面提到的不鏽鋼、玻璃、瓷器等是因為物體表面密度比較大,透光弱、反射性強,對光敏感。
陶罐、砂鍋等同理,但相反的是陶罐表面質地粗細較為均勻,密度比較大,反射性較弱,中規中矩,所以在表現上比較完整和清楚。
兩者因為在固有色上的明度差異以及外部形狀差異,所以畫面上會呈現出虛實、塑造、質感的差異,但同時也豐富了畫面,使之更有欣賞價值。
-END-
……
關注我了解更多繪畫知識和藝考資訊
關注【美院幫APP】公眾號,領取APP會員和藝考大禮包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查看
罐子玻璃瓶水果組合詳細作畫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