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群的地方就有風波。
現在這個連小學生玩遊戲都建群,工作匯報都用群的時代,群裡每天不發生點什麼,只能證明你所在的這個群不夠活躍。
最活躍的群是哪類?自然是學校建的家長和學生群,這裡有阿諛奉承的戲精,有炫富露富,有天價謝師宴,更多的是家長和老師的互懟,甚至踢群退群。
今天,又有網友爆料稱,福建泉州新宅小學一名老師在群裡公開侮辱學生。聊天記錄顯示,該教師在群內稱,「弱智的該去打殘疾證明」,「亂七八糟的家長,才有這種亂七八糟的孩子」。這名老師還讓家長把孩子帶回家去,「別在這裡丟人現眼」。
據學生家屬說,孩子有可能作業沒做好,目前已轉學(尚待查證)。有媒體從當地官方部門獲悉,該教師因學生作業問題和家長在溝通中言語不當,校方已批評教育涉事教師,教師也認識到自己錯誤,誠摯向家長和學生道歉,得到諒解。
校方還回應稱,老師出發點是為了學生,會對該老師進行教育。
咱們暫且不論這事誰對誰非,按照小編一貫的style,自然是先懟一懟這位校長。
什麼叫出發點是為了學生?我說你這個回應弱智,是不是也可以說是出發點是好的,也是為你學校好,然後,你還得感恩戴德?
我很反感那種我打你罵你是為你好的調調。
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班長(或者課代表、同桌)可以因為同學作業完成不好打自己的同學嗎?老闆可以因為員工工作完成不好打罵員工或者在微信群裡公然侮辱你弱智嗎?
相信很少有人會說可以,那為什麼呢?
我想你不一定能回答出來,甚至不願意回答那是因為,在你看來,這些人身份都是平等的,不應該打,也打不得。
可,為什麼老師就應該打罵學生呢?甚至,現在有些老師在微信群離簡直皇帝審閱奏章一般的發號施令,頤指氣使?
是因為他們身份不對等?確實是的,學生在老師面前很弱小,可這樣一來,不是不應該打學生嗎?難道我們的意識裡,不應該保護弱小?
歸根到底,認為老師可以甚至應該打(教育)學生的,都是威權意識、家長製作風的體現。
我們還是說說,為什麼老師不應該打學生吧!
第一,當然是因為學生都是未成年人,相比老師,無論身心都不成熟。這樣的孩子,當然不應該打。你可能還是要說,我打他是為他好,是管教他,有道是不打不成才。
可是,你口中的「我打你是為你好」,依據是什麼,誰來判斷?
這就跟「你為什麼不帶帽子」一樣,打就打了,理由在我,你只有挨打的份。
誠然,有的老師打學生,是出於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可誰能保證,所有老師打學生都是基於這種心理?
國家制定法律法規,不允許老師打孩子,確實是形成了對老師的約束,可也避免了一些孩子不會遭受無端的傷害。
老師打學生既可以理解成恨鐵不成鋼,還可以理解為無能、衝動的表現。
沒有約束,真衝動了,你下手能分得清輕重?或者說老師不打孩子,對你實施語言暴力,你認為不管老師說什麼,給孩子或者家長什麼評價,都是合理的呢?
除了打孩子,你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更別說,打孩子本來就簡單粗暴有效,所謂「能動手就別吵吵」打一下就能解決的事,誰還會絞盡腦汁,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
什麼都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的,這也是我為什麼不支持老師打孩子的原因,罵也不是不可以,但儘可能不用侮辱的字眼。
兩利相權取其重 兩害相權取其輕,相較於約束老師,我更傾向於保護孩子。如果這起事件中,校長還是這個態度,很難保證不會有第二個第三個「弱智」出來。
當然,這個弱智是誰,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