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學剛剛結束了備戰考研的艱苦生活,那段日子忙到飛起,根本顧不上間斷納差(不想吃飯)、腹脹、腹痛及腹瀉,也顧不上常常精神緊張、廢寢忘食。這不剛剛考完,王同學就叫上幾個考研戰友,上火鍋店大吃了一頓。
可沒想到的是,第二天王同學整個人都不好了,感覺昨天吃的火鍋還停留在胃裡,肚子漲得很不舒服,還不時地隱隱作痛。給醫生一看,原來是得了慢性胃炎。
既然得了病,那就就應該好好吃藥,爭取早日康復。不過市面上的胃藥多到數不清,怎樣用藥才能確實對症下藥,治好胃炎呢?來聽聽醫生是怎麼說的吧。
在日常生活中,慢性胃炎是提及次數最多的疾病之一,雖然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這麼高,但所幸胃炎並不如胃潰瘍那麼折騰人,因而也常常被人們忽視。
慢性胃炎最大的特點是消化不良,胃炎患者的胃痛以隱痛和鈍痛為主,尤其在進餐時或飽餐後,只有少數嚴重者才會劇烈絞痛。同時,胃炎患者因為消化能力下降,胃排空速度減慢,也會感覺腹脹、反酸,並造成食慾減退。
個別糜爛性胃炎可能會有上消化道出血,表現為解黑色大便,嘔血。萎縮性胃炎患者,可能會有貧血、消瘦等。
這些症狀或輕或重,發作不規律,部位不固定,對生活不會產生急性嚴重影響。所以很多胃炎患者頂多抱怨不舒服,不重視糾正病因,也不堅持治療,因此胃炎也就遷延反覆,不能控制。
慢性胃炎主要分三種類型:
1. 慢性淺表性胃炎。這是最輕微的病理類型,也是可逆程度最高的。
2. 慢性糜爛性胃炎。以胃黏膜糜爛為特徵,也就是說胃黏膜已經遭到破壞,因此出血可能性大一些。
3. 慢性萎縮性胃炎。主要表現為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或減少,胃黏膜變薄。這一類型的主要特點是可能出現黏膜腺體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換句話說,慢性萎縮性胃炎常常出現癌前病變,是胃癌的前奏。
對於淺表性、糜爛性這兩種非萎縮性胃炎,胃黏膜多呈現炎症的改變,病變相對較輕。而萎縮性胃炎則是長期炎症導致的腺體破壞、萎縮,甚至可能出現化生、不典型增生,長期演變可能發展為胃癌。
大部分非萎縮性胃炎治癒的可能性很大,但如果拖延治療,就很可能轉化為萎縮性胃炎,所以非萎縮性胃炎一定要幹預,別讓胃炎的治療難度加大。
對於萎縮性胃炎,毫無疑問需要馬上治療,一方面要緩解消化道的症狀,另一方面則要改善胃黏膜的形態和功能,預防癌變。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由幽門螺桿菌造成的慢性胃炎發展較快,病情較重,常可合併消化性潰瘍,腹痛劇烈,甚至可能並發胃穿孔、胃出血、幽門梗阻、胃癌等,也應該積極治療。
這裡要強調,不同類型、不同症狀的慢性胃炎是需要不同藥物來處理的。
伴有胃黏膜糜爛,或以燒心、反酸、上腹痛等症狀為主者,可選擇奧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或氫氧化鋁等中和胃酸的鹼性藥物。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萎縮性胃炎而言,因為胃黏膜功能下降,胃酸可能降低,這時候使用抑制胃酸的藥物反而不恰當,則應諮詢醫生,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存在膽汁反流,或以上腹飽脹、早飽症狀為主者,可用潘多利酮(就是嗎丁啉)、莫沙比利等促動力藥。
如慢性胃炎為服用抗炎藥引起,甚至目前正在服用抗炎藥,可應用胃黏膜保護劑(如米索前列醇)聯合奧美拉唑抑制胃酸減輕抗炎藥對胃黏膜的損害。
如胃黏膜糜爛或症狀特別明顯,可用膠體鉍、鋁碳酸鎂、硫糖鋁、等增強胃黏膜防禦。如合併幽門螺桿菌感染,還需要抗感染治療。維生素C、衛生素E、β-胡蘿蔔素和微量元素硒等抗氧化劑,可清除幽門螺桿菌感染炎症產生的氧自由基,並抑制胃內硝胺化合物的形成,對預防胃癌有一定作用。
此外,對於焦慮、睡眠差等精神因素引起的慢性胃炎,可用抗抑鬱藥、鎮靜藥等。
治療慢性胃炎的關鍵是祛除發炎的原因。
1. 儘量不要大量飲用咖啡、酒、濃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 如果要服用阿司匹林等抗炎藥,應選擇腸溶片,且飯後服用,並加服胃黏膜保護劑和抑制胃酸藥,才能減少胃腸道的不適反應。
3. 每餐不宜過飽,要定時定量。
4. 精神壓力要自我調節好,不能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要適當地運動。
5. 痰液、鼻涕帶著細菌,不要把它們回吸吞入肚子裡。
慢性胃炎祛除病因、對症下藥,你學會了嗎?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慢性胃炎為什麼總治不好? --- 消化病公益科普863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