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李昌鈺(圖:《聯合報》)
海外網12月1日電有「華人神探」之稱的國際知名刑事科學鑑定專家李昌鈺12月1日推出新書,赴臺灣與讀者分享創作過程。而當天剛好是李昌鈺與妻子的結婚紀念日,他也表示,這本書「就是給妻子的紀念日禮物」。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李昌鈺與妻子蔣霞萍12月1日出席新書《克羅西亞槍聲》的發表會,與讀者分享創作過程與案件細節;過程中,李昌鈺分享調查「克羅埃西亞萬人冢」的實例,揭露他當時所見所聞,帶領讀者見證戰爭的殘酷,並稱「願世界不再有戰爭及屠殺」。
李昌鈺說,「這是千千萬萬個無辜被害生命對和平嚮往、對夢想追求的象徵,是對那些殺害無故平民,製造種族清洗罪惡事件的控訴!」
《克羅埃西亞槍聲》是由蔣霞萍參考李昌鈺的辦案經歷,所著而成的探案小說。該書描寫李昌鈺在學生阿格隆的請求下,組成聯合國調查小組,前往巴爾幹半島調查克羅埃西亞萬人冢事件。
除了感謝各界好友及出版社協助,使新書順利完成,蔣霞萍還表示此書僅獻給每位專業辛苦的鑑識人員,未來她還將繼續整理李昌鈺8000多件的辦案實例。
蔣霞萍(圖:《聯合報》)
針對克羅埃西亞的調查經歷,李昌鈺以紀實影像分享自身見聞。他說,當時為了要讓死者家屬能將屍體領回、釐清死因及執行屠殺者的身份,他與各國專家配合前往當地進行調查。
李昌鈺說,直升機飛過叛軍營地上空時,不斷有子彈、炮彈從下方飛來,機長不僅說「已是最高飛行高度」,還安慰機上的調查人員,「沒事的,這架直升機是『lucky one』(幸運的一架)。」
冒死抵達目的地後,調查小組開始討論調查計劃。李昌鈺說,執行過程遭遇許多費解的難題,例如萬人冢內設有地雷,一不小心就會犧牲,就算順利將遺體出土,有許多遺體是被分屍才堆埋在一起,要利用當時有限鑑定技術驗明身份,難度極高。
李昌鈺記憶猶新,當查明死者身份、通知家屬到場認屍時,許多人難掩悲痛情緒,而他語言不通、無法安慰,「但人有共通點,就是『love and care』(愛和關心),希望世界變得美好,不再有戰爭和屠殺。」
臺灣時報出版社董事長趙政岷表示,李昌鈺的名言「讓證據說話」人們早已耳熟能詳,新書以克羅埃西亞屠殺為故事背景,特別強調「為死者說話,還生者清白」。
報導還介紹,該書選在11月22日出版,當天是李昌鈺生日,而12月1日則是李昌鈺與蔣霞萍的結婚紀念日,李昌鈺說「這就是給妻子的紀念日禮物」。(海外網/李萌)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