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餘張珍貴民國照片熱傳 清晰度之高較為少見
在網絡及微信上流傳的這組「彌足珍貴的南京老照片」共有90餘張,這些老照片多為民國時期的照片,幾乎全為黑白顏色,照片上拍攝的既有鼓樓、玄武湖公園、中山陵等這些市民熟悉的景點建築,也不乏一些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永安商場、中央商場、大華大戲院、美大紙行等工商業建築照片,還有一些有趣的民間生活照片,比如婦女絞臉、挑擔子買菜,還有賣糖、制傘等一些老行當。
照片上的老建築哪些已經消失了?哪些經過歲月洗禮發生了一些改變?
南京文化學者薛冰告訴記者,這組老照片中的建築照片大多曾發表過,只有極少數較少見的民間生活照片比較有趣,這些老照片與他以往見過的老照片最大的不同就是清晰度高,「這種清晰度也可能有些是經過電腦調整的,以前見過的老照片大多清晰度不高。」
一組南京民國時期的老照片,日前在各大網站及微博微信上流傳,通過這些老照片,不僅可以看到民國時期老南京的獨特風貌,還可以感受到南京這個城市一個世紀來所發生的滄桑巨變。南京民國時期的建築是怎樣的?工商業有著怎樣的繁華?這些老照片或許會給你一些答案。記者 王麗
「天下為公」四字隨時間流逝
文革時碑亭被毀
第20張照片拍攝的建築,現在是市民比較熟悉的南京市政府大門的原來面貌,當時為國民政府考試院的西大門。
從照片中可以看出,西大門為中國傳統牌坊式建築,牌坊中間刻有「天下為公」四個大字,門口中央不遠處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名叫問禮亭,亭子中間豎著一塊碑,即珍貴有名的南朝石刻「孔子問禮圖碑」。史料記載,圖碑高43釐米,寬66釐米,圖中是二人駕車,一組身穿古裝人物在城門前歡迎的場面,人物形象渾樸敦實,栩栩如生。由於拍攝距離距離石碑太遠,這些信息並未在照片中顯示出來。
經過多年歲月的洗禮,如今這張照片上的建築也發生了一些改變。薛冰告訴記者,現在「天下為公」幾個字已經不存在了。文革前期,「孔子問禮圖碑」與西大門前的那對漢白玉石獅同時被移埋保護。文革後,石獅得以「物歸原位」,而孔子問禮圖碑則在1988年移放到了夫子廟大成殿,碑亭則在文革時期被毀。
知名建築美大紙行現仍在
搬遷後舊址建起章雲板鴨店
說起章雲板鴨店,老城南居民沒有不熟悉的,你知道嗎,搬遷前的章雲板鴨店就位於這張圖片中的美盛紙號舊址。從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出,昇州路口美盛紙號幾個大字依稀可見,其建築屬於現在蘇北農村地區比較常見的二層磚木結構,由於照片是黑白色,無法分辨出所用磚頭是紅色還是青色,但從照片遠處情景可以看出,當時美盛紙號公司所採用的建築形式在南京比較普遍。
另一張昇州路的照片中,最遠處的一個高大建築是美大紙行,從照片中的建築外觀看,美大紙行建築當時採用的是最通行的磚木結構,但樓層高度是眼前照片中所有樓層中最高的,美大紙行樓層塔尖在一排建築中突兀豎立,非常顯眼。
而據對當時歷史比較了解的老南京介紹,那時的美大紙行無論是樓層高度還是氣派程度,都在南京老城南首屈一指。「民國時這一帶有大大小小几十家紙行,經過歲月變遷,美盛紙號已經不存在了,美大紙行如今依然屹立在南京街頭。」
賣貨郎挑著扁擔走街串戶
勾起老南京人的兒時回憶
照片中一些老行當名稱已經失傳,儘管叫不出名字,但一些老南京在看到這些照片時,仍馬上能勾起兒時的回憶。
如其中的一張照片中,一個留著長長鬍鬚的民間商人,肩上挑著一根長扁擔,扁擔兩頭各有一個木頭做的小箱子,箱子裡裝的什麼東西照片中無法看清,但很多老南京對商人手中拿著的類似於鼓一樣竹筒做的東西,卻印象非常深刻。在他們的兒時記憶裡,每當聽到民間商人敲打竹筒的聲音,他們就會飛快跑出家門,手裡拿著積攢的廢銅爛鐵,來換商人扁擔裡的糖果等小商品。
「那時沒有什麼零用錢,平時解饞就靠這些走街串巷的賣貨郎,每當聽到鼓聲一響,就把家裡沒用的廢銅爛鐵拿來換糖果吃。」薛冰稱,印象中他的一個小學的同學,為換幾塊糖果,竟然把家裡的小金磚偷偷拿了出來,幸虧被家裡人及時發現了,才避免了一大損失。
如今藏匿地下的進香河
曾經是那麼清晰可見
南京有條進香河路大家都比較熟悉了,你知道嗎,其實,南京歷史上曾有條進香河,這組老照片的第9張照片拍攝的就是如今已經成為地下隱匿不見的進香河。從照片中可以看到,進香河並不寬,乍一看頗像現在的小河溝,河的兩岸種植了不算太高的鬱鬱蔥蔥的樹木,遠處的建筑北極閣清晰可見,河的右邊是民國時的中央大學,也就是現在的東南大學。
翻開歷史,很容易知道進香河的歷史相當悠久了。這條位於南京城中部的內河,南北走向,為三國時期吳國孫權開挖潮溝的一部分。當時,潮溝、青溪、運瀆、玄武湖各水道相連,是六朝都城運輸大動脈,秦淮河裡的船隊可由此直抵宮城。古時這一帶寺廟林立,香火旺盛,遂取名「進香河」。遺憾的是,這張照片中已看不出古時水運的繁華。
如今,進香河已成了地下河,早已被填平改造為道路,只是保留了進香河路的名稱,由北向南分別與東西向的北京東路、學府路、珠江路相交。路旁遍植杉樹,學府路以北路兩側為東南大學校園和南京市審計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