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底,無人駕駛網約車服務在上海嘉定落地試運行,未來出行生活讓人充滿期待與想像。而汽車的誕生距今僅有134年,與人類數千年的出行歷史比起來,不過是一個瞬間。134年前,中國還以馬車、人力轎子以及舟船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而今天我們成了最早實現無人駕駛的國家之一。
那麼,當我們回顧人類的出行歷史,「今天的出行方式趕上古人想像力了麼?「上海汽車博物館在今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以這樣一個問句,拉開了今年首個特展「行以致遠——水陸出行掠影生活展」的線上展覽。本次展覽由上海汽車博物館與蘇州博物館主辦,在長三角一體化區域聯動的背景下,從上海與蘇州這兩座城市的發展與文化傳承中,找到「水陸出行」為切入點,通過對四種不同交通工具的發展歷史,講述了人類千年來對於出行方式的追求和創新。
「行以致遠——水陸出行掠影生活展」線上展廳
經過2個月的線上展覽,本次「行以致遠——水陸出行掠影生活展」吸引了眾多關注。7月16日,線下展覽即將在上海汽車博物館正式與觀眾見面。設在博物館一樓的臨展區,將再現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建築特色,與蘇博遙相呼應。兩座相鄰的城市,兩個同樣充滿話題的博物館,以這樣一種方式,在這一空間與時間的結合點上,奇妙地相遇了。雙城故事又有了一種全新的打開方式。
蘇州博物館:傳承中國水鄉色彩
上海汽車博物館:彰顯工業現代化
本次展覽,上海汽車博物館和蘇州博物館將聯合展出近八十件藏品,其中等級文物二十餘件,一級文物三件。通過「不系之舟」、「信馬由韁」、「暖日乘轎」、「一路飛馳」四個篇章,展覽聚焦四類水陸交通工具及其發展,講述了出行這一人類亙古不變的話題。千百年來,移動給人們帶來了非凡的想像。從前慢,但覺山中夏日長;從前快,輕舟已過萬重山。車、馬、舟的出行生活成為我國傳統文化藝術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篇章。這些移動方式與交通工具的變遷無不映射著人類的聰明才智與創意。
明 陸治 唐人詩意山水冊 一級文物 蘇州博物館館藏
而在今天,汽車、火車、輪船等又成了我們的「左腳右腿」,交通工具的升級與革新,又大大提升了世界運轉的效率。但是無論人類生活在怎樣的時代,出行方式如何迥異,節奏快慢如何不一,我們都在「行」的路上尋找「心中的方向」。
1921年 勞斯萊斯 銀魅 上海汽車博物館館藏
本次特展另一大特色就是諸多觀眾互動活動將和線下展覽同步舉行。在長達3個月的展期中,既有多位專家,在線開設多場直播,為全國觀眾深度講解多件館藏珍品,以及交通工具那些有趣故事,也有來自網絡大V的混知,與上海汽車博物館共同製作了《人類出行簡史》漫畫圖文。
而館內相關的親子活動和月度免費公益活動,也將圍繞本次特展,循序展開。無論是愛好設計的文藝青年,還是帶娃出行的親子家庭,都可以在7-10月期間,多達數十個的主題活動中,找到自己喜歡的那一款。以文創產品見長的蘇州博物館還和上海汽車博物館一起,特別為本次展覽開發了多款文創產品,將展品「活化」,更加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品位與體驗需求。
上海汽車博物館X混知 遇見未來汽車研學課程
除了展覽期間館內豐富的活動與課程之外,本次展覽還將「走出去」。面向滬蘇兩地的學校及家庭,以第8季汽車同學匯——水陸出行漫想」特別教育活動的形式進入校園;以「車印象·江南出行記憶」為主題的社區巡展,將從8月起陸續進入滬上12大社區。
在長三角一體化迅速發展大背景下,「行以致遠——水陸出行掠影生活展」成為了上海、蘇州兩座大都市博物館資源整合、共享的一次新舉措、新嘗試,也反映了上海、蘇州長久以來緊密的文化關聯。兩館都希望通過這些嘗試挖掘江南文化的厚重內涵,抒寫江南文化認同,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大戰略。
本次展覽將一直持續到10月14日。在此期間,觀眾可以關註上海汽車博物館官方微信與微博,及時了解各類活動與報名信息。
展覽信息
行以致遠——水陸出行掠影生活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6日-10月14日
主辦單位:上海汽車博物館、蘇州博物館
支持單位: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蘇州市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會傳媒專業委員會、新蕾出版社、別克、雪佛蘭、敬華藝術空間、上海樂高探索中心、元祖夢世界、混知、繆斯博物、麥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