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0月29日訊(記者葉文波 通訊員周劍波 梅胭 實習生肖紅)當前電信網絡詐騙持續高發的一大重要根源便是電話卡、銀行卡的管理存在漏洞,騙子購買大量「實名不實人」的銀行卡、電話卡後用於詐騙,給警方的追查和打擊帶來巨大困難。近日,武漢黃陂男子馮某、章某等人就因貪圖蠅頭小利賣出自己的銀行卡、手機卡,幫助了騙子作案,被警方依法刑拘。
10月22日上午9時許,黃陂警方第二次「斷卡」集中行動悄然展開,7個派出所同步展開抓捕行動,不到5個小時,便將7名嫌疑人緝拿歸案。民警現場突審擴線,又擴抓2名嫌疑人。被擴抓的嫌疑人中,有一名正在實習的大三學生馮某以及他的好友張某,兩人都是黃陂人。
馮某交代,他與張某是關係要好的高中同學,今年6月,張某介紹他「賺快錢」,稱只需馮某用身份證實名辦理一張銀行卡、一張電話卡交給他就能分到錢。馮某考慮到是實名證件,又擔心卡被拿去做違法的事,起初並未答應。但張某一再軟磨硬泡,並進一步誘惑:「實話跟你說吧,銀行卡是賣給別人網絡賭博洗錢用的。到時候我們說不定可以操作一下,將卡裡這些見不得光的錢『截胡』,大賺一筆!」
因和張某關係太好,而且自己也急需用錢,心存僥倖的馮某耐不住勸,最終答應了,實名辦理了電話卡和一類帳戶銀行卡後,連同可以大額轉帳的U盾一併交給了張某和同為黃陂人的「上線」樂某。
當月下旬,馮某這張銀行卡上突然出現幾百到幾萬元不等的流水,但他們還沒有「截胡」成功,就被銀行告知這張卡已被重慶、河南兩地警方凍結。經調查,馮某出售的這張銀行卡在6月23至24日短短兩天時間內,直接幫助電信詐騙團夥實施「虛假貸款」「刷單」類詐騙18起,涉及35筆非法往來資金共計33萬餘元。讓馮某沒想到的是,這張銀行卡沒有為他帶來一分錢獲利,卻帶來了一副鐵手銬。目前,馮某等人因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已被黃陂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武漢黃陂警方介紹,像馮某這一類出售自己實名辦理的銀行卡、電話卡的人被稱為「卡農」,在整個「兩卡」買賣鏈條中獲利較低;順著鏈條往上,會有收卡、販卡的「卡頭」等角色,獲利也逐級增加。許多不明真相的「卡農」或是貪圖蠅頭小利、或是被「卡頭」忽悠,犧牲自己的信用辦理電話卡、銀行卡進行販賣,最終會受到法律懲處或者信用懲戒。
27日,黃陂警方部署開展第三次「斷卡」集中行動,楚天都市報記者隨警出擊,黃陂公安反詐中心從電詐偵辦平臺中研判出開辦多張涉嫌電信詐騙銀行帳戶的黃陂藉人員21名。上午11時,多個派出所再次同時出擊,很快抓獲14人。
民警審訊發現章某、戴某等8名「卡農」指向了同一個「卡頭」25歲的黃陂男子張某。橫店所民警迅速行動,就近將張某抓獲。經審訊,張某偶然在微信群裡看到有人以800元每套的價格收購「銀行卡四件套」(即銀行卡、手機卡、網銀、U盾)的信息,後來便做起了找人開卡賺差價的生意。
通常,他收卡的對象都是急需用錢且學歷較低的朋友或網友,以刷貸款流水、網店銷售流水需要等理由讓他們到銀行實名開卡,以每套300元至600元不等的價格回收,隨後倒手給更高上線的「卡頭」賺差價。嫌疑人張某交代,他一共收購、倒賣銀行卡40餘張,累計獲利8000餘元。
此次落網的「卡農」章某,便是貪圖小利不顧個人徵信及法律後果的代表。章某本是一名挖機司機,因網絡賭博和生活揮霍欠下債務急需用錢,於是以300元一套的價格將名下的6套銀行卡帳戶出售給了張某,獲利1800元。章某交代,當時就是想賺點錢,至於出售的銀行卡帳戶用於何處他並不關心。
本月,黃陂警方開展專項行動目前共刑拘「兩卡」犯罪嫌疑人27名,收繳銀行卡、手機卡100餘張。今年以來,黃陂警方累計打掉各類電詐窩點30個,刑拘電詐犯罪嫌疑人207人,破獲各類電信網絡詐騙案件295起,幫助8223名正在遭遇電詐的當事人及時發現騙局。在此,警方提醒廣大市民,實名的銀行卡、手機卡不得從事買賣,不要因蠅頭小利讓自己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