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非英語國家的學生來說,一般到三年級才有學習英語,在這之前他們並沒有接觸過英語。大家都知道,編程是用英語來完成的,如果讓學生在沒有學過英語的情況下進行程序代碼的編寫,恐怕比較困難。另外,低年級的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可能還是比較有待提高,而且他們的專注力並不是很好。所以,如果一開始就教6到9歲的孩子編寫代碼,那麼效果可能不會很好,他們也會比較排斥,因為代碼的編寫是比較枯燥和無聊的事情。

有一個方法就是,將遊戲與編程相結合,讓學生在編寫遊戲、開發遊戲軟體的過程當中,訓練其程序編寫的思維。用軟體工程的方法,來指導學生進行遊戲的開發。基於這個需求,麻省理工學院推出了scratch平臺。
scratch是麻省理工學院開發的一套圖形化的編程平臺,這套工具雖然說是編程工具,但是它又不需要編寫代碼,而只是像搭積木那樣,拖動積木塊進行結合。每個積木塊都能完成特定的事情,一堆積木塊結合在一起就能做一件事情或形成一個遊戲軟體。

scratch只適合比較低齡的學生使用,比如小學一到三年級,大概是6到9歲左右。由於scratch能夠產生圖片、聲音、動畫,很多學生都很喜歡玩,在玩的過程當中,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訓練。
現在,scratch最新版本是3.0,該版本增加了視頻偵測、文字朗讀、翻譯等選擇性下載 擴展積木,並增加micro:bit和樂高Lego mindstorms EV3拓展積木,功能較之前的版本更豐富。
scratch是完全免費的,讀者可以在電腦安裝客戶端進行程序開發,也可以直接在官網網頁上面進行程序開發。開發好的軟體可以上傳到官網進行分享,跟世界各地的程序開發者進行交流。
目前大多數到培訓機構對於scratch的教學,過於側重遊戲結果的展示,而比較忽略對學生邏輯思維的講解和訓練,這個是需要改進的地方。少兒編程的學習,重要的目的就是訓練邏輯思維能力,而不是做遊戲軟體。所以,家長在給孩子學習scratch編程的時候,需要注意這點,不要太強調遊戲界面的展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