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中,夫妻二人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爭吵,但這都是很細數平常且正常的現象。人與人相處總會遇到衝突,再好的朋友也會吵架,再好的夫妻也會鬧矛盾。
夫妻二人從組建家庭到有了孩子,出現一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輕微且可控的爭吵並非完全不行。
將生活中不開心的情緒發洩出來,有時還能有助於夫妻二人的生活和感情交流。
但一些父母並不能很好的處理這一層面的關係,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
許多有孩子的家長會當著孩子的面進行爭吵,但殊不知這樣的爭吵會對孩子的內心產生巨大且負面的影響!
父母吵架的時候,孩子會感到恐懼、害怕、自責。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性格或易存在缺陷,有的變得敏感自卑,有的膽小怯懦,有的孤僻叛逆,還有的容易暴躁,甚至有暴力傾向。
父母經常吵架,容易讓孩子對父母的愛患得患失,時刻擔心父母會分開,或是不要自己。年紀比較小的孩子還可能認為父母吵架是自己造成的,加重了心理負擔。這樣長期被恐懼、不安和緊張的情緒折磨,會讓孩子的安全感嚴重缺乏。
家本應是孩子溫暖的港灣,如果孩子長期處於爭吵的環境中,容易讓他們的心情煩躁不安,學習的時候容易走神,甚至是厭學。
由於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可能會讓孩子長大以後懼怕婚姻,甚至不想結婚,擔心結婚以後會出現和父母一樣的情況。
所以,身為家長,在孩子面前真的就不能出現一丁點的爭吵嗎?
其實,只要家長能夠做到克制、有度,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吵架就是可接受的,而且也不會對孩子產生心理上的影響。
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有意見不一致的事,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沒有兩個人能夠在所有的事情上意見一致
在孩子面前發生衝突,就要在孩子面前和好。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批評、責罵對方。讓孩子知道:吵架是暫時的,所有的衝突都會過去。
給孩子愛的保證,讓孩子真正感受到我們愛他。
很多時候,我們會把孩子拉進來,讓孩子做評判,或者讓孩子站隊,這並不可取。甚至有的家長責怪孩子在爸爸媽媽吵架時,你沒有幫媽媽(爸爸)說話;或者沒有勸我們不要吵架。
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的事與你無關。不要過早地讓孩子背上沉重的枷鎖,他們沒有義務為我們的不良情緒承擔責任。
夫妻之間一些矛盾衝突,作為成年人而言,並非是可不解決的複雜問題,但如何化解?如何處理孩子的心理問題,就變得不那麼簡單了。
所以,夫妻間一定要正確處理這方面的問題,讓家庭健康發展,孩子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