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婦幼護士陪伴患者進行加速康復訓練。記者 曾昊然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曾昊然見習記者黃伊娜)「動手術哪有不疼的?」在民間有這麼一種對手術的看法:傷筋動骨一百天。然而,廈門市婦幼保健院卻要告訴你,手術前兩小時還可喝水,開刀也可儘量減少疼痛。
日前,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婦幼微創專業委員會在廈門舉辦了「婦科微創學術研討會暨婦幼微創全國巡講」。會上,市婦幼保健院院長蘇志英透露,市婦幼成立了福建省內首個婦科加速康復病區。
流程:五大環節跟蹤患者
加速康復婦科以「手術無痛無風險」為核心,強調以服務病人為中心的診療理念,以微創技術為基礎,配上疼痛管理,讓病人得到快速、舒適、無痛的治療。
據市婦幼婦科主任王彥龍介紹,加速康復病區會從住院前、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後、出院後五大環節全面跟蹤患者。住院前,醫療團隊先了解患者病史,對基礎疾病予以治療,將患者身體水平調整到最佳狀態;患者住院後,由護士對患者進行宣教,讓病人了解什麼是加速康復病區、需要注意什麼,並將治療方案貼在牆上;術後,則對患者進行康復計劃教育,並做好患者出院後的教育。
「加速康復婦科追求更小的創傷、更好的療效以促進康復,同時減少併發症,縮短住院時間。」雖然其整個過程需要內科、婦科、麻醉等多學科配合,醫療團隊工作強度與工作壓力極大,但市婦幼為給患者帶去更舒適的體驗,不斷努力著。
據了解,該病區已經開設了三周,目前完成了30餘例加速康復病例,均告成功。
效果:住院前後只需四五天
以往患者在手術前需要禁食禁水,這其實會使患者抵抗力降低,造成術後併發症,不利於患者康復;而術後的疼痛也會引起應激反應,不利於刀口癒合。
而現在,加速康復病區通過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讓病人在術前兩小時也能喝水;運用微創技術,配合術後的疼痛管理,讓病人手術後6小時就能下床活動,兩天後就能出院,大大加速了病床的流轉速度;在減少了住院時間的同時,也降低了住院所需的費用。
術後:病人可進行疼痛評分
手術後是否疼痛,病人最有發言權。醫院將疼痛按等級分為0-10分,讓病人在術後根據自己的感覺做出疼痛評分。
「在加速康復理念中,疼痛管理是關鍵的一環。」蘇志英表示,醫生會根據臨床評價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全程管理患者術後疼痛,把疼痛控制在0至3分;同時,醫院還在病區走廊的地上貼上了標尺,病人術後下床能走多少米都清晰可見。患者會發現,自己在術後6小時就能下床走動了。
這種由病人自主進行疼痛評分的方式,不但讓醫生對病人感受有所了解,也讓病人對治療效果有更深的了解。
目前,市婦幼保健院的加速康復病房已覆蓋子宮肌瘤、子宮切除、卵巢囊腫、宮外孕、不孕不育等常見多發婦科病種,之後還會覆蓋更多婦科病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