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西瓜,讓夏天變得充滿能量
西瓜,是人們必備的解暑神器,沒有之一。
那鮮紅的果肉咬上一口,甘甜的汁水在口腔中奏起旋律,細膩無渣的果肉配合著肆意起舞,那種感覺就像夏日裡的初戀一樣甜蜜。
▲沒有什麼是比咬一口夏日冰鎮西瓜更舒坦的事情了
以至於每年夏天,西瓜便成了人們的「獨寵」,夏季水果那麼多,偏偏只寵西瓜這一果,大家對西瓜的偏愛可以說是情有獨鍾。夏天吃西瓜真的很帶勁,無論你是連啃食帶吸溜,還是用勺子挖著吃,那甘甜的果肉都會撩撥你的口水,一口下去,西瓜汁就順著嘴角流了出來,別提有多甜了。
因為有了西瓜,夏日再熱也可以幸福感爆棚。
西瓜走紅史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但關於西瓜的由來,說法不一。有介紹說西瓜在神農嘗百草時發現,原名叫稀瓜,意思是水多肉稀的瓜,但後來傳著傳著就變成了西瓜。另一種說法是並非源於中國,於西域傳來,故名西瓜。
較為流行的觀點認為,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蘆科的野生植物,後經人工培植成為食用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種植西瓜,後來逐漸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傳至北歐,而後南下進入中東、印度等地,四五世紀時,由西域傳入中國,所以稱之為「西瓜」。
▲ 中國最早的「西瓜圖」,在內蒙古遼代墓葬壁畫上被發現 圖源:地道風物
▲ 「西瓜圖」描摹畫(注意圖中右下方餐盤盛放的西瓜)圖源:地道風物
如今的西瓜不僅在現代是頭號流量擔當,在古代也十分受文人墨客的喜愛。
南宋範成大有詩句云:「碧蔓凌霜臥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文天祥的一句「下咽頓消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可謂形象生動至極。清代陳維崧也有詞讚美:「嫩瓤涼瓠,正紅冰凝結。紺唾霞膏鬥芳潔。傍銀床,牽動百尺寒泉。縹色映,恍助玉壺寒徹。」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盛產西瓜的地方那麼多......
到底哪裡的西瓜最好吃?
中衛富硒硒砂瓜,瓜中「愛馬仕」
硒砂瓜又被稱為「戈壁西瓜」、「石頭縫裡長出的西瓜」,主產於寧夏中衛市環香山地區。故又稱為「香山硒砂瓜」。
硒砂瓜生長在砂石之地,由於當地砂石中含有大量硒、鋅、鈣等微量礦物元素和乾旱、晝夜溫差大等原因,使得該瓜在生長過程中日照充足,有效積溫高,加之沙爍鋪壓的蓄水、增溫等效果,使其除積蓄了普通西瓜的大量糖分、維生素、胺基酸等礦物外,還從砂石中吸收了大量的硒、鋅、鈣等微量元素。,被譽為「中部乾旱帶的精華,石頭縫長出的西瓜珍品」。
在如此惡劣環境下,中衛農民卻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旱地壓砂種瓜的方法。「早穿皮襖午披紗,晚上圍著火爐吃西瓜」,這是寧夏中衛市環香山地區的真實寫照。
▲瓜農正在將硒砂瓜搬運到貨車上,等待送往你的手中
每年七月上旬,位於寧夏中衛市的100餘萬畝硒砂瓜將進入上市時節。這裡的果農又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天蒙蒙亮的時候,就要去果園裡監測硒砂瓜的生長情況,摘下來的硒砂瓜要等待接受各種挑選和檢驗,才能從這裡出發,從果農的心尖兒上,走向每一位消費者的口中。
對於果農們來說,這是「甜蜜的煩惱」,每年一次,如約而至。
中衛富硒硒砂瓜,有自己的驕傲
中衛環香山地區是硒砂瓜核心產區,成為很多人吃一次,就再難忘記的獨特記憶。
想要在全國眾多的西瓜產地中出類拔萃,並不容易。但中衛硒砂瓜有自己的驕傲,獨特的地理環境,為硒砂瓜帶來了更多的養分和更高的甜度,這是香山人的自信來源。
有位老伯跟我說,清晨六點,來這裡運西瓜的商販就開始裝車了,我看見老伯臉上洋溢著遮不住的喜悅之情,我想,這便是老伯內心所堅持的驕傲吧!那份純真、質樸、勤勞感染著我,我也被這豐收的喜悅所打動。
在果農們日復一日的照顧下,今年的中衛富硒硒砂瓜終於迎來了收穫的季節,大片硒砂瓜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微風拂過,空氣裡全都是西瓜的芬芳。
真西瓜不一定是真硒瓜
我們有胎記
假冒的「硒砂瓜」底部發黃光滑帶泥巴,而中衛硒砂瓜從種植到成熟期間,一直飽受太陽直射,光照充足,西瓜的表面上會稍微有一點白皮的感覺。又因硒砂瓜生長在石頭和砂子上面,所以底部有坑坑窪窪的胎記。
西瓜上面有葉膜的痕跡
很多客商對這個葉膜不喜歡,其實這個葉膜是看上去不好看,但也是寧夏西瓜的特徵,因為硒砂瓜露天種植,風大風多,是西瓜藤葉在西瓜上面摩擦導致西瓜上面有葉膜的。
甘甜爽口,舒心如蜜
品甜度,甜度明顯高於一般西瓜,西瓜汁會粘手;品脆度,明顯又脆又硬還起沙,入口有嚼勁帶香味;品厚度,不要怕硒砂瓜皮厚,與風沙石頭抗爭的西瓜,薄皮是不可能的,何況還要長距離耐運輸耐儲存!
中衛硒砂瓜,有身份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