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感冒,一次看醫,竟引得少年思憶悠悠:風扇,蒲扇和冷氣,都曾幫我驅走了炎熱,我無法完全確認哪一種驅熱方式更好,恰如我無法完全確認我更喜歡幼年、童年還是少年,但我知道,成長的每一階段都是獨特的,都是我記憶光景裡不可或缺的部分。
補充說明:本文來自新高三學生的每周隨筆。我鼓勵學生博覽群書,每周寫一次高度開放的個人心語,並以此向自己的成長致敬。本文網絡投稿於2019年8月31日(星期六) 凌晨0:17,原題為《電扇·蒲葵扇·冷氣》,本次編輯略有修改。這是第
722篇推文。我們專注於成長的原生態,推崇本真,歡迎QQ郵箱投稿。
醫生開藥時問我怎麼會著涼,我笑著告訴她可能是教室空調開太低了。她似乎有點詫異:教室已經有空調了嗎?在我的經歷中,從初中開始教室就有空調冷氣了,不過,我心裡依然有陣觸動。尋找記憶的精靈,我已很難翻出學校食堂還有風扇的那一頁了。雖然飯菜的口味各有感受,可環境越來越好,確實今非昔比。我們這屆學生見證的歷史大概是個轉折點吧,也就是從大風扇向大空調的過渡吧。我問過很多同學有關學校食堂還是吹風扇時候的記憶,他們都表示不記得:「什麼?食堂以前還是吹風扇的嗎?」其實我也不敢說自己記憶深刻,只是依稀記得那時高一,盛夏的食堂躁動而喧譁,頭頂的電扇象徵性地轉動著,有風,卻是熱的。外面蟬聲湧動,像是要把沸騰的食堂掀翻了。回想初中前兩年,教室的日子是在電扇的大葉子裡轉過來的。我待在夕陽可以透過玻璃窗映在橘黃色課桌的教室,老想坐窗邊,等待夏風吹散午後的倦意,卻不曾想這夏風很快吹散了天邊的迢遞雲煙,更吹散了我們同學三年的青澀記憶。後來,我們搬到了新教學樓,一切設施令人眼前一亮——教室是藍白色調的,窗戶沒有圍欄,比以前更大了,充滿空調涼氣的空間裡混雜的是53個人在一起的味道——我們再也不用汗流浹背地坐在教室裡學習。而老校區的回憶只能通過人行天橋來連接,連接到頭頂有電風扇咕嚕轉動的地方,那裡承載著我中學時代最初的記憶。更早些時候,屬於我的鄉下童年又是在阿婆的蒲葵扇下搖過來的。從驚蟄一路走到霜降,小軒窗,老木床,舊紗窗,是阿婆手裡的蒲葵扇扇走了我周圍的暑氣,即便沒有電扇和空調,我也可以在美好的夏夜依偎阿婆,看著紗窗外高高掛起的星子在閃爍。落在窗邊的幾隻螢火蟲在夜風裡撲動,聽著阿婆哼起古老的歌謠,我在一片安寧中美美地睡去。風扇,蒲扇和冷氣,都曾幫我驅走了炎熱,我無法完全確認哪一種驅熱方式更好,恰如我無法完全確認我更喜歡幼年、童年還是少年,但我知道,成長的每一階段都是獨特的,都是我記憶光景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很享受當下,堅信現在的一切就是最好的,但是也偶爾拉開記憶的抽屜,看看裡面尚未泛黃的膠片,想念阿婆輕搖蒲扇的雙手,想念初中和同窗在電扇裡搖過的日子。現在,我還是很享受能和朋友一起穿過那片斑駁的樹影去食堂的共有時光,縱然每每吐槽排隊的人太多太多,卻也很慶幸那絲絲觸及皮膚的冷氣帶來夏季裡難得的舒服。慢慢喝完大鍋裡煮出來的味道淡爽的湯,我慶幸更珍惜這樣的時光和朋友都還在自己身邊沒有溜走。入夜已經很深,打字的指尖微涼多時,欲再言卻不知從何說起,細細思憶,才發現那些似乎淡卻的往事仍靜靜地晾在那裡,散發著幽微的光芒。不知何時,母親已靜靜地陪在我的身邊了。看著我最終吞下了擱在面前的一杯苦澀衝劑和兩片感冒藥,把冷氣調高到26度,母親才滿意地關上我的房門,安然走開。而我的心莫名地感動起來,縱有千言萬語,暫且化作這些笨拙的文字,慰藉歲月裡陪過我的電扇蒲扇和爽爽的冷氣。感冒看醫因著涼,醫生詫異冷氣冷;學生思憶懷悠悠,電扇蒲扇和冷氣。「在我的經歷中,從初中開始教室就有空調冷氣了,不過,我心裡依然有陣觸動。」冷熱錯位,你不小心感冒了;因為空調冷氣驅散著炎炎暑熱,你藉此體驗尋找著記憶的系列精靈,由當下回想初中歲月,由風扇到蒲扇,再到眼前適應冷氣,你穿越緬懷,這是可貴的少年覺悟,珍惜懂得。季節是平常的,而你的感受卻是豐富而非凡的。盛夏的食堂躁動而喧譁,「外面蟬聲湧動,像是要把沸騰的食堂掀翻了。」「更早些時候,屬於我的鄉下童年又是在阿婆的蒲葵扇下搖過來的。」你的描寫文筆形象而精當,多次使用比擬手法又增添了文章的美感,表達功夫可贊。深夜細思憶,欲言無頭緒,打字指尖涼,幽微皆感懷。成長就是這樣,用笨拙的文字可以致敬溫暖的過往。
另:
感謝各位瀏覽此推送,望推而廣之,與父母、同學分享你的高中原生態。若對此推送有任何評論、意見或建議,可直接通過對話框進行反映,期待你的參與。
長按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進行關注
任何意見、建議、投稿
可電郵至532311805@qq.com
訂閱號:悅讀致遠高中生(ydzygzs)
QQ:532311805(無字碑)
新浪微博:@唐博士2011
微信:tzzh2013(無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