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是鄂爾多斯市第三中學建校20周年校慶的日子。
白駒過隙,時光荏苒;時間如掌中沙,在指縫間悄然流逝。回首間,我已離開鄂爾多斯市三中8年多了。離開的時間裡,三中仍與我在一起,好像從未分開過。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我人生的一丘一壑、一天一地,都與三中息息相關。
闊別不曾遠去,歸來仍是少年。在三中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愉快、最難忘的一段經歷,也是最為寶貴、最值得珍藏的一段美好時光。時間的長短並不決定著情感的深淺,即使相遇匆匆,也能珍藏深深的眷戀;即使行色匆匆,也能留駐最美的風景。「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此時此刻,回憶一張張熟悉而又親切的面孔,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這裡,我想說的,都凝結在這三句話裡。
第一句,我最想說,有一種青春叫奮鬥。
奮鬥是人生的底色,是一個人最美麗、最有力量的姿態。蘇格拉底說過:「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人生是用來奮鬥的,只有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永不停息地奮鬥,才能增添生命的厚度和廣度,讓理想的藍圖從紙面落到地上。
2000年,17歲的我經過中考的角逐來到三中,成為三中的第一屆學子,由此開啟了我與三中的不解之緣。我仍記得,初入三中時,校園破舊,沒有操場,吃的是粗茶淡飯,住的是陋室簡床,上的是原始旱廁。我勤奮好學,以苦為樂,在王靈芝、張俊林、楊晨生、張強、王憨、尹建忠、趙樹林、張虹、任子秀、孫向陽、趙惠增、趙冰、張晨朝、牛海亮、喬飛雲、段世慧(已故)、楊貴錢、何俊傑、王灝、劉貴方、朱倩、楊喜生、馮瑞珍、李擁軍等老師的悉心教育和指點下,把對知識的渴望、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化為強大動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三年當中,有多少個夜晚,我們挑燈夜戰;有多少個夜晚,我們憧憬著美好未來。2003年,面對關鍵一考,即使那年突遇非典,高考提前一個月,考題又難,但三中學子絲毫沒有退縮,考出了精氣神、考出了好成績。回望在三中求學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回首三年來的點點滴滴,最為充實的就是奮鬥,最難忘卻的也是奮鬥,最感欣慰的依然是奮鬥。
現如今,看到在很短的時間內,一個現代化的三中拔地而起,我發自內心的自豪。與此同時,三中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績,我和大家一樣由衷地感到高興。路鋪好了,橋搭好了,希望三中的學弟學妹們能夠珍惜現在「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優越環境,始終把拼搏當做人生底色,為夢想搏擊風浪,為青春揮灑熱血。什麼樣的青春最美麗?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希望學子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讓自己的青春綻放在最美的年紀,綻放在最美的三中校園。
第二句,我最想說,有一種熱愛叫奉獻。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首先意味著奉獻,意味著把自己心靈的力量獻給所愛的人,為所愛的人創造幸福。」三中是我一生所愛,為了心中所愛,我願意奉獻一切,讓沸騰的熱血在三中的土地上澆灌出最美的花朵。所以,我又回來了。
2007年,學成歸來,我以另一種身份回到三中,有幸和昔日的老師成為同事,毅然投身於母校的教育事業。三中建校20載,培養造就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老師們敬業奉獻的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學子。我的腦海中,許多往事仍然歷歷在目:一走進辦公室可以看到每一位老師都在一絲不苟地批改作業、備課、思考,老師們的業務水平很高,專業素質很強,敬業精神實足,很有人格魅力,對學生的性格養成、人格發展等方面影響很大。「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當了老師後,角色的轉變,讓我更加明白了老師這個角色是多麼的重要,更加感謝昔日上學時恩師們對我方方面面的深遠影響。
到三中教書育人,就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樣,很溫暖、很舒心。在母校任教以來,我得到了領導和老師們很多的幫助,無論是工作教法上的指點,還是生活中的關心,我永遠心存感激。5年來,我懷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懷著對三中的熱愛,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智慧和力量、激情和幹勁兒都傾注到了三中的教育事業中,傾盡所能去回饋母校對我的培養。希望這種敬業奉獻、勇擔重任的精神,能在一屆屆三中學子間傳遞。我把光和熱留在了這裡,把奉獻的身影留在了三中的每一個角落,留在了一間間教室,把三中的精神傳遞給了每一位我教過的學生。希望長大後的他們能夠和我一樣,因為熱愛而全身心投入,因為熱愛而執著奉獻。這是三中教會我的,也是我要傳達給大家的。
第三句,我最想說,有一種牽掛叫守望。
心若在,夢就在;情若在,緣就在;牽掛若在,守望就在。
2012年元月,我離開了三中。離開的是我的身體,但我的心卻一直留在了那裡。不知不覺,三中已經建校20年了,我與三中的緣分也結下了20年。這20年當中,很多事情都變了,我的許多引路人都退休了,我的許多老師也相繼離開了自己鍾愛的三尺講臺,但我對三中的感情,我對三中的熱愛,我對三中的依戀,卻從來沒有變過,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感愈來愈濃。三中對我來說是一段經歷,更是人生的驛站,讓我在紛繁複雜的人世中,始終有一處心靈的棲息之所。
我忘不了三中的校園,忘不了三中的老師,忘不了三中的教誨,忘不了三中的品格,忘不了三中給我的一切。我與三中的緣分,是生命歷程中永遠的牽掛,是人生旅途中恆久的守望,不離不棄、相伴始終、無問西東。
這份守望是深深的眷戀,無論走到哪裡,無論身在何方,我都深深眷戀著這片厚重的熱土,關注著這座可愛的學校。
這份牽掛是不變的承諾,三中的每一點變化,我都倍加自豪;三中的每一個進步,我都倍加振奮;三中的每一項成就,我都雙手點讚。
三年學生,五年老師;八年三中人,一生三中情。三中已經成為鐫刻在自己身上永恆的印記和榮耀,無論走到哪裡,我都會熱愛三中、思念三中、祝福三中,會為三中取得的每一項成績、每一個進步而高興愉悅、加油喝彩。我也鄭重承諾,今後的歲月裡,一切有利於推動三中教育發展的事,一切有利於三中學子學習成長進步的事,我一定義不容辭、全力以赴!
一聲三中,一生三中。
關於作者:
宋子龍,準格爾旗人。曾在鄂爾多斯市第三中學上學、工作。
▼
更多新聞,掃描二維碼
關注鄂爾多斯新聞網
鄂爾多斯新聞網
來源:鄂爾多斯新聞網微信(ordosnews)
編輯:楊陽、白倩
校對:李榮、王淑琪
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