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小鞋子》: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3個角度解讀

2020-12-23 榮榮家庭關係教育

《小鞋子》是馬吉德·馬吉迪1998年的一部作品,是伊朗電影史上第一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影片。

雖是孩童演繹,卻是獻給成人的童話,以孩童的視角來喚醒人們對於自己童年時的記憶,讓觀眾認識到貧困生活並不能改變純真善良、快樂幸福的心理狀態。

一、敘事結構:因果式線性敘事結構下,雙層的敘事節奏

1、因果式線性敘事結構

《小鞋子》這部影片的敘述,是以時間為主要敘事關係,圍繞一個「小鞋子」主題事件的展開的故事關係。

故事因果關係就是整部影片的敘述動力,以線性時間戲劇化展開故事,沒有插敘和倒敘,敘事鏈單一。但是追求情節結構環環相扣、邏輯嚴密的完整結局,強調外部衝突和動作強度。

《小鞋子》故事結構就是以9歲的哥哥阿里不小心弄丟了7歲妹妹的唯一的外出鞋子為敘事起因,用兒童視角和心理展開故事的衝突和矛盾心理,兄妹倆如何解決穿鞋、如何找鞋,如何重現希望,最終得到新鞋子為圓滿結果。

因果式線性結構,是常見的電影結構模式類型之一,一是指該結構模式主要以事件的因果關聯為敘述動力來推動敘事進程 ;

二是對其敘事線索以單一的線性時間展開,很少設置判斷時間進程的插曲式敘述,更不作一條敘述線索以上的並置性(對比、交織、復調式等)處理。

導演馬基德·馬基迪用兒童之間的故事,表面上簡單的因果單線敘事結構,通過成年人和兒童的敘事角度差異,實際上形成了一種「互文性」的空間敘事關係,產生了很強的暗示意義。

當成人觀眾從現實回望童年世界,在無法回返的標誌性童年事件中重鑄個人記憶,兒童又在緊張的故事情節中,努力尋找通向現實的成長道路。

2、 內外雙層敘事節奏:

①外在節奏:多次奔跑穿插

影片整體節奏並沒有急迫,生老病死等強烈而明顯的緊張節奏,只是通過緩緩而來紀錄片類型的角度敘事。

外在的節奏最緊張的時刻都體現在兩個孩子的奔跑上體現。兩個孩子丟了一雙鞋,為了能夠滿足都有鞋穿需要兩人在路上瘋狂奔跑,爭分奪秒。在巷子口一句話不多說,拖鞋換鞋接力賽跑。

妹妹薩拉因為穿著哥哥的鞋過大,在奔跑途中將鞋掉進水溝,一隻鞋順水而漂流,薩拉沿著溝邊追趕奔跑。

影片後期哥哥阿里為了能夠賽跑得到第三名,揮汗如雨瘋狂奔跑,被人推倒也快速爬起迎頭追趕。

導演刻意重複大量的奔跑鏡頭作為敘事的動因,阿里奔跑形式延展敘事時間,利用時間框架中緊急程度,使得故事節奏快慢有序,增強戲劇張力。

同時,兩個孩子奔跑形式,把劇情推向緊張氛圍,讓觀眾也為之焦急,調動情緒。

②內在節奏:人物情緒起伏

兩個孩子的心理是整部影片的內在節奏。

阿里丟鞋對妹妹愧疚的留下眼淚,在學校被教導主任訓斥上課遲到,穿著破運動鞋的妹妹在學校的自卑......

影片最高潮的情節也是在於隨著孩子的情緒而變化,人物心理構造了影片敘事的內在節奏。

我國明代的理學家李贄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說」,在《焚書》中他說道: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為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藝術創作要有真心,要表現藝術家的真情實感,如兒童那樣純潔自然,不帶偏見。兒童影片只有保持純真的童心,才能接近美,認識美,創造出藝術美。

二、鏡頭語言:長鏡頭與「鞋」的多次特寫鏡頭相結合的運用

1、 長鏡頭的運用

導演的《小鞋子》中,大量運用了長鏡頭的拍攝手法。影片中的長鏡頭敘事將溫情脈脈的生活景象印契在觀者的心中,極易引起鑑賞主體與對象的心靈共振與情感共鳴。

長鏡頭理論的創始者巴贊認為「電影攝影的客觀性自然性賦予了它一種所有其他畫而創作都不具備的可信度質量」,「世界的形象被自動的不受人為創作幹預的拍攝下來」。

在影片的最開始,導演就用一組長鏡頭向觀眾展示修鞋者修補鞋子的真實場景,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同時也暗示了影片的主題。

影片中,許多奔跑的場景,也都是用長鏡頭進行展現,猶如《阿甘正傳》中的阿甘,他們的這種奔跑並非是簡單意義上的奔跑,而是蘊含著希望與信仰的奔跑。

2、細膩的鏡頭特寫:

①鞋子的特寫鏡頭,深入莎拉的心理變化

莎拉第一次穿著阿里的破舊運動鞋去學校,在體育課上同學們排隊測立定跳遠時,導演用慢平移的特寫鏡頭展示每位女孩子的各式各樣的鞋子。

當鏡頭到莎拉破舊的鞋上,莎拉向後退了一步,躲在陰影中,精妙之處在於並沒有給莎拉面部表情,觀眾就已經感受到顯明的鞋子新舊對比下,7歲的莎拉自卑而尷尬的心理狀態。

當有同學滑倒,老師說做運動還是要穿運動鞋時,鏡頭給到莎拉面部特寫,露出了驚喜的笑容,隨後是腳上那雙破運動鞋的特寫,莎拉堅定的向前邁了一部重回陽光下。

②吹泡泡的特寫鏡頭,體現唯美童心的可貴

一雙破舊的運動鞋,加深了兄妹間更為密切的聯繫。阿里放學歸來,和莎拉一人負責一隻鞋,在院子中間刷起來。

兩個人邊刷鞋,邊製作了五彩的肥皂泡泡飄在空中,導演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用在兄妹倆面部和泡泡重疊畫面,展現童真之美。

在艱苦的環境,緊張的情緒,孩子們純潔而真摯的情義,是最本真的情感體現。

孩子們夢想單純而直接,牢固而執著,有些稚嫩但透著天真,展示著童心的可貴和良善的品德,在這裡,愛、夢想和追求融合在一起,難分彼此。

馬基迪執導的電影《小鞋子》放棄了鴻篇巨製的宏大敘事,也遠離了成人世界的慣常習好和審美偏執,站在人類理性的天平上,剝離出凡俗人生浮華的表面,聚焦於兒童的日常生活和心靈世界並衡量其可貴的天真和豐饒的美好。

三、三重主題遞進呈現:家庭教育、社會善意到人文主義關懷

①家庭教育賦予孩子積極樂觀、勇擔責任的生活態度。

阿里和妹妹的善良和堅持,在影片中多次透露了來自家庭教育的細節。家境雖然貧寒,爸爸對媽媽的寵愛有加,即便家境困苦,父母依舊讓阿里送給鄰居老年夫婦一晚熱湯。父親義務幫忙,即便糖在手邊,也不會輕易拿公共財產的一塊糖。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 :「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

一個健康的家庭,父母雙方應該彼此相愛,對周邊的人充滿熱情,盡力所能的力量去幫助他人,對待每一份看見和看不見的責任,都堅守原則去守護。

家庭是孩子的幸福入口,父母是守門人。父母對待生活的態度決定了兄妹倆的處事態度,而正是因為阿里和莎拉的可貴的人格魅力,才會讓影片充滿了人文教育價值。

②社會善意流動之下物質匱乏也無法阻擋人內心的豐盈成長

家庭出身不是每個人可以決定的,雖然生活貧困,但可以選擇對待生活的態度。

阿里和爸爸去富人區找工作,雖然有尷尬的處境,但最終得到了滿意的招待和工作機會,導演也用鏡頭描繪了一幅貧富共生的和諧環境中。

影片中通過各種敘事結構,讓觀眾充分感受到伊朗國土民情,社會風貌和精神風貌,也同時讓我們深刻理解到社會體制中中存在的社會階級、階層之間的差異和關係。

影片傳達的是一份溫暖而深沉的感情,領會到一顆愛他人、愛世界的心靈,將現實思考和審美體驗連成一片。

③人文主義關懷

兄妹兩人沒有喪失淳樸勞動人民的善良的品質與人性美,在發現了鞋子已穿在同校另一女孩腳上時,兩兄妹放棄了對本就屬於自己的這雙鞋子的追尋,只因為看見了她的生活一樣清苦。

在貧困區與大都市環境強烈的對比中,展現各種人際的冷漠與隔閡,但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中,導演都在試圖傳遞人性價值,一個社會人文環境善意循環。

影片結尾導演用一池水、一群魚、一雙曾拼盡全力的小腳,小魚圍親吻著剛奔跑留著血的雙腳,水中畫面清澈純淨,跟體現了影片主題升華。

寫在最後

《小鞋子》這部影片,是一部優秀的兒童教育影片,更是一部傳遞人性溫暖的「成人童話」。

雖然群像是窘迫景況下生存的兒童,導演沒有表現出廉價的同情,而是體現出了尊重。始終用溫情的目光關注著人物命運的發展,平等的傾聽。

影片的主題意蘊也不局限在一隅之間而是仿如一面純白的鏡子,折射出不同的人性深意和暖意。生活的樂觀向上本片的主題傳遞,充滿了濃濃的溫情和暖暖的人文關懷。

深度解讀圖書與影視,賦能自我與家庭,我是榮榮,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主題呈現等方面探討《鐵達尼號》的魅力
    因此本文將從「敘事架構、視聽語言、主題呈現」三個方面,從微觀到宏觀對深度進行解讀敘事結構:運用敘事策略,零碎的記憶會產生一種斷裂感,增加情感張力,視聽語言:細膩的畫面給人以美妙的視覺體驗,恰到好處的音樂渲染環境和氛圍,主題呈現:極端設定災難環境,生死考驗激發人性光輝,愛情永垂不朽1敘事結構:採用敘事策略交織主時空和次時空
  •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三個層面解讀《一條狗的使命》
    下面,我將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三個層面深入解讀:·01、敘事結構:綴合式團塊敘事,強調使命揭示多內涵主題·02、鏡頭語言:低機位拍攝配以旁白,形成新奇的觀影感受·03、象徵意義:情感景物富含隱喻
  • 豆瓣9. 2《小鞋子》:丟失的鞋子的背後,是一場溫情的奔跑
    電影使用鏡頭語言以及溫情的敘事風格則為影片添加了藝術魅力,再現了新式電影寫實風格的淳樸之美。我將從這部影片所使用的鏡頭語言和敘事風格兩個角度來分析這部電影的製作魅力,進一步敘述這部電影所呈現出來的現實意義以及給我帶來的思考。
  • 豆瓣評分9.2《小鞋子》:以愛之名奔跑
    《小鞋子》的英文片名為《天堂的孩子》,譯名聽起來美好,而電影卻如同一首帶有諷刺性的詩篇,將天堂與貧窮聯繫起來。本文將從敘事、人物、鏡頭和藝術風格四方面解析這部最為經典、最為真摯的兒童電影。角度電影《小鞋子》從兒童視角展開敘事,影片以長達1分40秒的長鏡頭拉開序幕,畫面中出現一雙滿是褶皺、十分破爛的粉色小鞋子。被骯髒蒼老的雙手修補著,而後鏡頭切至修鞋老人和阿里的全景。
  • 豆瓣9.2高分《小鞋子》:宅家時一部家長和孩子必看的優秀影片
    1997年的伊朗兒童影片《小鞋子》是伊朗首部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電影,也是中國觀眾最早接觸的伊朗兒童電影之一。這部電影豆瓣9.2高分,20W+的熱評,在89分鐘的劇情裡,導演馬吉德·馬吉迪講述了一對兄妹和一雙鞋子的故事,一併唯美的捕捉到了伊朗社會與文化的縮影,以及人性關係中的善良與美好。
  •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女性電影《鋼琴課》的魅力
    因此,本文將從「鏡頭語言的呈現、事物的象徵意義、主題的呈現方式」這三個方面,從微觀到宏觀來為大家進行深度解讀:鏡頭語言的呈現:影片畫面整體陰鬱且細膩,襯託出了艾達內心的抑鬱與苦悶事物的象徵意義:鋼琴、鏡子、裙子上的破洞等事物都極具深刻的象徵含義,值得深思
  • 《美麗人生》:從敘事手法、視聽語言、主題呈現解析電影魅力所在
    1997年,電影《美麗人生》在義大利上映了,一舉囊獲第7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三項大獎,以及其他大大小小共70個獎項。《美麗人生》豆瓣評分9.5,很多人說:"如果一生中只能看一部電影,那一定要看《美麗人生》,因為在裡面你可以看到真善美,也可以看到假惡醜。"
  • 觀看豆瓣9.2分影片《小鞋子》,認識符號在電影中所蘊含的意義
    由中東國家伊朗製作發行的電影《小鞋子》,在1997年上映於加拿大,之後陸陸續續於美國和中國香港等地公映,並獲得了多重獎項。至今為止,影片播出已有23年,35萬多觀眾在豆瓣上給出高達9.2分的評價,可見影片自身的魅力之大。
  • 深度|從符號表達、超長鏡頭及主題3方面解讀《路邊野餐》的魅力
    雖然《路邊野餐》製作成本不足100萬,但豆瓣評分卻高達7.8分。本文將從韻味獨特的符號表達,東方詩意下的超長鏡頭以及多重主題建構下的哲學思考三個方面,解讀導演是怎樣營造一個充滿意境的鄉土世界。2.東方詩意下的長鏡頭,是一首時空交錯的影像詩導演在《路邊野餐》中融合了寫實與奇幻的神韻,打破了長鏡頭敘事的線性進程,以具有紀實性特點的長鏡頭去展示如夢如幻的「蕩麥」。賦予長鏡頭另類的魅力,虛虛實實,好似經歷了浮生一夢。
  • 淺析電影敘事對文學敘事的承接
    敘事構成要素一般包括故事情節、矛盾衝突和人物形象,電影和文學作品的敘事相似性真是體現在這些方面。從文學作品到電影的改編,敘事視角的選擇、敘事結構的把握、情節的刪減都至關重要。這些敘事元素和敘事主題相輔相成,敘事主題是內容,敘事元素是形式。豐富的敘事元素和高超的敘事技巧可以幫助主題升華。
  • 從拍攝方法、鏡頭語言、藝術美感3個方面,解讀紀錄片《幼兒園》
    且不說影片包含的深刻含義,單從拍攝手法、鏡頭語言和藝術美感三個方面來說,《幼兒園》都是一部獨具特色、極致用心的影片。它展現了張以慶對紀錄片的個人化詮釋,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情感衝擊和體驗。接下來我就從以上三個方面來簡要地解讀一下這部紀錄片。
  •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敘述視角切換與敘事結構生成
    摘要:區別於李安導演以往慣常使用的第三人稱敘述視角,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第一人稱視角呈現精巧的故事結構與深刻的敘事主題。暗隱者敘述視角、經驗自我視角、敘述自我視角、受述者視角的精準切換形成出色的修辭效果,為影片設置懸念,生成意蘊深長的套層敘事結構。
  • 畫面是電影語言的基本元素,鏡頭和場景呈現歷史還原!
    「畫面是電影語言的基本元素。它是電影的原材料,但是,它本身已經成了一種複雜的現實。事實上,它的原始結構的突出表現,就在於它自身有著一種深刻的雙重性:一方面,它是一架能準確、客觀地重現它面前的現實的機器自動運轉的結果;另一方面,這種活動又是根據導演的具體意圖進行的。」
  • 伊朗冷門佳作,在豆瓣高達9.2分,獻給成人的童話《小鞋子》
    好電影感動你我,好電影深化認知,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對兄妹和一雙鞋子的故事——《小鞋子》這是1999年發生在伊朗的故事,小男主角阿里是個窮人家的孩子,這天上街置辦貨物買菜時,不小心幫妹妹扎赫拉拿去修補的鞋子弄丟了。回到家聽到房東又來催租,家中的困窘阿里都看在眼裡。扎赫拉想看自己的鞋子是不是修得很好看時,阿里告訴了她真相。
  • 中國國家形象的媒介呈現
    《厲害了,我的國》是2018年3月2日全國院線上映的紀錄片,關注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各個領域的發展成就。本文通過框架分析、符號分析從政治宣傳角度以該紀錄片為例對國家形象的媒介呈現過程進行個案分析,其中框架分析涉及主旨、敘事策略和視聽語言三個結構層次,符號分析涉及視覺符號(國家領導人與國旗)以及聲音符號(對「世界第一」和「自主創新」的表述)兩方面。
  • 關於善良的教育,建議家長看看《小鞋子》:天性+引導能成就善良
    電影《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上映於1997年,是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伊朗電影,又獲蒙特婁國際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第7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獎"等著名大獎。它沒有花哨的鏡頭,對白也不會太煽情,就是兩個乾淨清澈的孩子講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
  • 以《梅子雞之味》為例,淺析敘事視角的3種分類以及表現手法
    01什麼是敘事視角?「構成故事環境的各種事實從來不是『以它們自身』出現,而總是根據某種眼光、某個觀察點呈現在我們面前。」——茲維坦·託多羅夫同樣的事件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也會有不同的意義。
  • 伊朗名作《小鞋子》導演來華講座
    時光網訊  昨日,2018吳天明青年電影高峰會電影大師講堂力邀有「伊朗史匹柏」美譽的電影大師Majid Majidi(馬基德·馬基迪)為青年電影人帶來以「觸碰人性,伊朗電影的魅力」為主題的課程。
  • 《金剛川》:上映第一天,貓眼得分為9.4分,豆瓣只有6.9分
    金剛川由關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由於管虎導演的《八佰》獲得眾多好評,自開拍以來,同一主題的《金剛川》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在初,他發布了主題宣傳照和相關預告片,並宣布了波網絡的最終定稿熱議。特別是1億元的票房可以在一天內實現。
  • 從臺前幕後,探析豆瓣9.2《人生第一次》紀錄片的火爆原因
    這是一部由央視網、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騰訊視頻出品的12集系列人文紀錄片,《人生第一次》一經播出,便得到一眾好評,豆瓣評分高達9.2。2020年伊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我們的生活仿佛被蒙上一層灰色。《人生第一次》記錄片的出現,就像一道陽光,穿越層層陰霾照亮了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