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檢查的次數與方案(一)

2021-01-14 西交一附院婦產科

知道懷孕的消息對準爸媽是何等的喜悅,但如何生下一個健康的寶寶是準爸媽們最為關注的問題,產前檢查是監測胎兒發育和宮內生長環境,監護孕婦各系統變化,促進健康教育與諮詢,提高妊娠質量,減少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規範和系統的產前檢查是確保母兒健康與安全的關鍵環節。

從懷孕到分娩準媽媽們要記住各種各樣的檢查,怎麼能記得清楚呢?別擔心,我們在這裡就給大家列一個詳細全面的產檢時間表。

首次產前檢查的時間應從確診妊娠早期開始。主要目的是:1.確定孕婦與胎兒的健康狀況;2.估計和核對孕周或胎齡;3.制定產前檢查計劃。一般情況下首次檢查時間應在6-8周為宜,妊娠20-36周為每4周檢查1次,妊娠37周以後每周檢查1次,共行產前檢查9-11次。高危孕婦應酌情增加產前檢查次數。

那麼如何判斷準媽媽是否懷孕?第一個最直觀的判斷方法就是「大姨媽」不來了,也就是停經。如果正常的來月經日期向後拖延了一周以上還沒有來或者是月經量非常少,出現茶色分泌物時,那就要注意啦;第二個判斷方法是在停經的基礎上偶有噁心、嘔吐、不想吃油膩東西的感覺,這有可能是早孕反應;第二個是在第一個的基礎上出現的,當然,也有些準媽媽的早孕反應可能並不明顯。

   出現以上情況,您就需要驗孕啦,可以到藥店自己買早孕試紙測試,或到醫院婦產科掛號檢查,如果妊娠試驗陽性,恭喜您成功晉級準媽媽啦。如果並未檢查出陽性也不要大意,再觀察一周,要是「大姨媽」還不來就需要再複查一次。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於「西交一附院婦產科」,版權均為西交一附院婦產科所有,歡迎轉載,但必須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本網站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產前檢查的次數與方案
    常規檢查及保健備查項目保健教育第1次檢查(6~13+6周)1.建立妊娠期保健手冊2.確定孕周、推算預產期3.評估妊娠期高危因素4.血壓、體重指數、胎心率5.血常規、尿常規、血型(ABO和Rh)、空腹血糖、肝功能和腎功能、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體和
  • 產前檢查次數與方案
    一、 第一次檢查(6-13+6周):1.
  • 產前B超檢查注意啥
    甘肅讀者魏先生問:我女兒是高齡孕婦,懷孕期間經常要做產前B超檢查,產前B超檢查都要注意啥?武漢市中心醫院超聲診斷副主任醫師劉建新解答:產前B超檢查時應先了解以下6點:1.超聲檢查使用的是超聲波,對胎兒沒有輻射。
  • 準媽必學 產前檢查不可忽視的「必修課」
    產前檢查並非可有可無,一些常規的檢查和特殊的檢查項目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產檢對孕婦和胎兒起著「保駕護航」的作用,一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阿桃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最後終於等到了激動人心的時刻:見紅、陣痛、分 娩……然而,令阿桃及家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千辛萬苦盼來的小生命,竟然一出生就被判了死刑——孩子是個畸形兒,患了先天性脊柱裂腦脊膜膨出,醫生說孩子很 難留下來,問阿桃:「這種畸形在產前就可以通過例行檢查發現的,你以前從沒做過產前檢查嗎?」
  • 做好產前檢查 生個健康寶寶
    懷胎十月,艱辛而幸福,但在懷孕過程中常會遇到各種產前診斷項目。這些項目到底篩查哪些疾病?產前診斷又有何意義?產前一共要進行多少次檢查?每次檢查哪些項目?今天,我們邀請市婦幼保健院十病區主任醫師、副主任彭鳳雲,與準媽媽們聊聊產前檢查與孕期保健的那些事兒。
  • 準媽媽緊記產前檢查的時間(圖)
    產前檢查除行雙和診了解軟產道及盆腔內生殖器官有無異常外,必須測量血壓作為基礎血壓,檢查心肺,測尿蛋白及尿糖。對有遺傳病家族史或分娩史者,應行絨毛培養或抽取羊水做染色體核型分析,以降低先天缺陷兒及遺傳病兒的出生率。
  • 產前檢查、產前篩查與產前診斷的區別是什麼?
    [摘要]在門診經常需要和準媽媽解釋的一個問題就是「產前檢查、產前篩查與產前診斷」的區別。在門診經常需要和準媽媽解釋的一個問題就是「產前檢查、產前篩查與產前診斷」的區別。 什麼是產前檢查(Prenatal Checkups)?
  • 產前檢查及孕期保健(圖)
    產前檢查即是圍產醫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其目的是為了及時發現、防治妊娠期病理現象,如胎位異常、妊高徵等。這不僅是提高婦幼保健水平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我國在開展計劃生育,貫徹優生優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 產前檢查可以報銷嗎?產前檢查報銷額度是多少?
    基金商城1折起購   產前檢查可謂是為寶寶和孕婦的健康上了一道保險。,一般到孕婦臨盆,孕婦要做的產前檢查就要上十次,而一般產前檢查項目的價格都不便宜。要都是自己自費的話,那絕對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那產前檢查可以報銷嗎?  產前檢查報銷是什麼?
  • 產前檢查、產前篩查、產前診斷,三項檢查都是孕檢,有何不同呢?
    導語:我們一般都聽過產前檢查,孕期檢查,可能一些細節上來檢查,我們都歸為孕期的檢查。但是對醫生來說會劃分的比較細緻,比如會分為產前檢查,產前篩查,產前診斷,聽起來感覺差不多。其實在理解它們的含義之後,你會發現是有區別的。
  • 產前檢查分為哪三個階段?
    準媽媽們懷上寶寶之後,為了寶寶的健康,在懷孕期間都要做很多檢查,但是很多準媽媽對孕期什麼時候做產前檢查並不了解。重慶五洲婦兒醫院專家指出:一般在懷孕12周左右就要開始做孕期檢查了,而並不是等到有了某些不良症狀後才去醫院,因為孕婦孕期檢查是分為階段性的。我們通常把整個孕期分為三個階段:孕早期、孕中期以及孕晚期。
  • 產前檢查真的有必要麼?那麼多次都查什麼?
    隨著目前醫療信息的普及,產前檢查現在都已經比較普遍、規範了,產前檢查可以及時的發現寶寶的異常,及時的預防以及治療孕媽懷孕期間的併發症以及合併症,綜合評估孕媽以及寶寶的風險,幫助我們孕媽選擇合適的分娩時機以及分娩方式,最大程度的保障我們孕媽以及寶寶的安全。
  • 產前檢查的時間 產前檢查時間周期
    產前檢查的時間第六次產檢【檢查時間】:懷孕30周,懷孕8個月,孕晚期【產檢項目】:血壓、體重、宮底高度、腹圍、胎心率、血常規、尿常規。【溫馨提示】:這周的產檢是進行常規的產檢項目,準媽媽要注意每天都要自數胎動,發現異常就應該馬上就醫。
  • 高齡準媽媽要重視產前檢查
    高齡女性一旦準備懷孕,除了一般準媽媽常做的孕期保健外,還要縮短產前檢查間隔時間,增加檢查項目。高齡準媽媽在產前檢查時尤其應注意以下項目:一,產前診斷,高齡女性胎寶寶患染色體異常的風險增大,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我國《母嬰保健手冊》規定為預產年齡超過35周歲的孕婦提供產前診斷,醫生會向高齡準媽媽提供羊水穿刺等產前診斷的信息,具體的選擇還是由準媽媽了解利弊後自己決定。
  • 產前篩查、產前診斷檢查費用可減免
    「我市的出生缺陷率得到有效控制,得益於推行的三級預防策略和出生缺陷預防『五項減免』等惠民政策,在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兒期等各個階段,實施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免費孕前優生檢測、免費增補葉酸和免費孕產期保健基本服務、新生兒聽力篩查和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減免補助等。」溫州市婦幼保健所婦保科副科長項甌表示,但隨著2016年「全面兩孩」政策的落地,高齡孕婦增加,我市出生缺陷防控面臨巨大壓力。
  • 一次搞懂2D、3D、4D 產前超音波檢查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超音波技術已相當成熟,也因此超音波檢查已經成為篩檢胎兒先天異常的重要工具之一。許多準爸媽一定聽說過 2D 、 3D 、 4D 或高層次超音波,但究竟它們有什麼差異性?認識超音波檢查在眾多產檢項目中,超音波屬於非侵入性的檢查,被視為協助婦產科醫師進行產前檢查的第三隻眼睛。
  • 媽媽產前最後一個月檢查的注意事項
    這個月,媽媽們除了常規的檢查之外,還要進行一些分娩前的檢查,具體包括:(1)血小板檢查血小板檢查包括血小板的數量、血小板的功能檢查,也就是血小板的質和量的評估。孕晚期,寶寶胎動的次數和幅度都會有所減小。媽媽應該以24小時為一周期觀察胎動是否正常。
  • 產前檢查主要篩查什麼問題?
    本著對自己、對胎兒負責的態度,產前檢查都是必不可少的。產前篩查主要是針對胎兒疾病的一個篩查,當然在整個產前檢查的過程當中也要兼顧母體。 胎兒從一個細胞發育成一個個體,整個過程中我們需要通過影像學檢查去觀察胎兒結構發育是不是處於正常狀態,不同階段的超聲檢查都是對胎兒的臟器、器官進行一個動態評估,這是產前檢查的主要內容
  • 8月25日|婚前醫學檢查|產前檢查|出生缺陷|新生兒疾病篩查|市...
    目前針對出生缺陷推行的孕前、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三級預防措施,可以預防大多數出生缺陷兒的出生或減輕症狀。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出生缺陷防控工作,圍繞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兒等各個階段,實施了免費婚檢、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出生缺陷救助等多項民生項目,持續推進出生缺陷「三級防控」。
  • 孕檢的時間,內容,次數
    第1頁:孕早期 第2頁:孕中期 第3頁:孕晚期  產前檢查的時間、次數、內容  圍產期 妊娠28周~產後1周  圍產兒 處於圍產期內的胎兒-新生兒 體重≥1000g、身長≥35㎝  一、產前檢查的時間和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