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實驗室》這本書其實是一個範式轉移的革命。科學的進入把烹飪從原來依靠經驗積累、熟能生巧的操作方式,轉換到通過科學實驗、雙盲實驗來進行,解決了烹飪中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問題,這將對中餐烹飪產生革命性的影響,並為中餐廚師表達中國味道,使其國際化提供更多助力。
顯爾藉由這本專業又詼諧輕鬆的書,將「烹飪」這門人類最基本的藝術帶入科學的時代。顯爾的食譜均是簡單又美味的家常料理。這些料理做起來並不難,但要做到完美,則需要經過複雜仔細的思考以及不斷的實驗。顯爾的這本書並不是單純的食譜,我保證你只要讀完10 頁,就可以成為更好的廚師。
化學和物理是所有烹飪的基礎。在這本書中,家庭廚師們將學到如何創造新食譜,更重要的是,他們將會懂得為何使用這些技巧會成功。
《料理實驗室》以現實生活的方式解釋了烹飪的奧秘。我貪婪地讀著顯爾的書,它的每一頁都讓我如此著迷和全神貫注——您也將會和我一樣。
這是一部罕見的作品,將非凡的激情與如此令人沉迷的科學嚴謹地結合在一起。《料理實驗室》對我們的食品業做出了非比尋常而寶貴的貢獻。
《料理實驗室》是一項巨大成就。對於任何關心如何烹飪出更好的食物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他們的必讀書目。
——131萬字,國際流行16開,936頁,1355 張圖片
——9大專題,300道料理
——9個實驗,114個專欄,27種刀工
▲作者的工具包
《料理實驗室》本書旨在解讀美味料理背後的驚人秘密,破除各種傳統烹飪法的迷思。
全書936頁,共分為9個章節,詳細介紹了蛋、奶、高湯、禽畜肉、蔬菜、醬料、意面等多種料理的製作方法,作者通過深入研究食物能量和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驗證出料理美味的終極方法,並舉一反三提供各式食譜300餘款。此外,每個章節都設有專欄、菜譜、刀工、實驗室指南等欄目。從食材的長成到選購,從刀工的品相到調味的細節,事無巨細地教你製作出完美的料理。
本書作者J·顯爾·洛佩茲-奧特(J.Kenji Lopez-Alt)是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高材生,擁有著11年的餐廳工作經驗,15年以上的廚師經歷,是知名美食網站Serious Eats的烹飪技術總監。擅長用其幽默的口吻、科學的思維來分享其對美食的堅持。
他主張科學就是建立在懷疑主義的基石上,隨時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才能有動力去追求真相。在《料理實驗室》一書中,他用專業而又詼諧輕鬆的語言,將我們帶入了「烹飪」的藝術,同時也把烹飪帶入到了科學時代,將前人的抽象的哲學思維融入到了烹飪中,幫助我們做出更多美味的菜餚。
作者在簡體字版自序中說:「通過這本書,我希望你發現,科學並不與文化和傳統相衝突,它實際上是一種工具,能讓你的飲食更豐富多彩、個性十足,同時也能讓你以自主的方式對待傳統(即使這意味著對傳統置之不理)。」
「學習烹飪背後的科學和技巧是很有效的。它能讓你擺脫食譜,在廚房裡自由地發揮,讓你更好地控制最終的成品,這一點毋庸置疑。無論我們是在美國煎牛排或烤奶酪通心粉,還是在成都爆炒宮保雞丁,在西安烤羊肉,或者在上海蒸獅子頭。」
本書是以西式餐飲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科學烹飪書籍。而中餐的手法、火候等方面的細微差別,成就了其千變萬化的滋味,更具有研究的價值。但中式傳統烹飪技法的傳授,主要是靠師傅的口傳心授。從業者所得到的是一種玄妙的經驗,對其中所蘊含的科學原理並不重視。而真正科學的烹飪原理和流程首先需要進行科學實驗的驗證,然後再進行實踐製作。這樣才可以掌握能量轉化的方式和重組後食物分子的結構變化,達到烹飪者期待的效果。
著名美食評論家董克平指出,了解和掌握了烹飪的科學原理,才會得到高水平烹飪的自由。隨心所欲不逾規。而烹飪的科學適用於各種食材,各個菜系和菜式。對中餐、日本餐、非洲餐一樣適用。中式餐飲從業者可以從中吸取科學的精神,用科學規律指導我們的烹飪活動。這是現實生活發展的必然,也是本書出版的另一重大意義。
曾出版的繁體字版本存在諸多的錯誤之處,使用的術語也多有不準確或者不標準之處,在使用過程中會造成一些困難,讀者也迫切希望能對這些錯誤之處進行修正,對一些標準進行重新整理。這次中文簡體版出版,陳曉卿老師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推薦。
本書可以作為料理工具之書使用,必然會有諸多的專業術語需要反覆確認、調整。同時,作為一本外版書籍,也必然存在諸多文化背景的差異。為將其打造成傳世之作,青島出版社美食圖書團隊全體編輯歷時兩年時間,經歷十餘次的反覆打磨才定稿。
在術語統一方面,將很多不同的術語、口語、簡稱等統一為專業用語。比如奶油、黃油等使用了很多不同的稱呼來指代同樣的食物將其統一為黃油。修改繁體版術語等錯誤。如caper繁體字版本翻譯為酸豆,對應的為刺山柑等。
將美國的英制單位全部保留並擴號注釋換算為國際公制單位。比如盎司-克、磅-克、 液體盎司-毫升、夸特-毫升、加侖-毫升。市制單位(兩、畝等)、「公字號」單位(公斤、公裡、公升等)都不能使用。
部分編輯修改確認術語表如下
儘管這是一本關於料理的專業書籍,但它真的不是一本普通的菜譜,甚至也不是一本普通的西餐科普書。我們尤其強烈建議以下四大人群把它放在案頭,常讀、常查、常思。
◢ 深度美食愛好者
雖然這似乎是一篇理工男的工作記錄,但它從頭至尾都充滿著藝術氣息。
行文的過程就好像是在表演一場精彩的演出,量杯、溫度計是他的主人公。
幽默的語言、圖片,夾雜著各種奇思妙想混合在一起。
大家都會被他的表演深深吸引。
◢ 希望廚藝突飛猛進的家庭主婦、煮夫
就像前文指出的那樣,我們可以從書中吸取科學的精神,用科學規律指導我們的烹飪活動。有科學精神的指導,你會發現——
你的瓶頸可能沒有你想像得那麼玄妙,
只是你烹煮的溫度不夠,
你採購的食材不是當季的,
甚或,只是你切肉的「姿勢」不對……
◢ 渴望獲得穩定出品打造餐廳爆款的餐廳經營者和主廚
身為餐廳的經營者或者主廚,你關心的問題之一肯定是出品的品質不穩定。
來這裡找答案吧。一理通,百事通。
再也不用擔心大師傅今天要請假怎麼辦了,也能思考一下我的爆款如何打造了。
◢ 抖音、快手、小紅書、嗶哩嗶哩等平臺美食類流量主播
要顏值,也要知識;要流量,也要口碑。
做有學問的主播,做懂原理的吃貨。
今天,你「實驗」了沒有?
青島出版社引進出版,聯合《四川烹飪》雜誌推薦。(原價499元,新年特惠7折價34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