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興:改名是職業化的第一步 日本曾專門開發布會

2020-12-17 網易體育

中國足協12月14日在上海召開「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會上,中國足協發布了2021-2023賽季各級職業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文件、公開了國內球員和外援的最新限薪令,同時也公布了相應的監管和處罰措施。此外,中國足協在這次會議上還公布了《關於各級職業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按照通知細則,國安、泰達、魯能、建業、亞泰、綠城等俱樂部名稱均將成為中國足球的「歷史名詞」。

某種程度上,這個《通知》對中國職業聯賽的發展更有意義,它不僅是進一步落實足改方案「五十條」中的相關精神與要求,即「優化俱樂部股權結構。實行政府、企業、個人多元投資,鼓勵俱樂部所在地政府以足球場館等資源投資入股,形成合理的投資來源結構,推動實現俱樂部的地域化,鼓勵具備條件的俱樂部逐步實現名稱的非企業化。完善俱樂部法人治理結構,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立足長遠,系統規劃,努力打造百年俱樂部。」某種程度上,它可以說是中國足球聯賽向著真正「職業化」邁出的重要一步,甚至可以成為一個重要歷史性「事件」。


曾記否,日本專門召開中性名稱發布會?

自從2015年廣州恆大隊二次奪取亞冠聯賽的冠軍之後,今年中超「BIG 4」在亞冠聯賽中的表現可以說是最近六年來最差的一次,一個最簡單的事實,就是今年只有國安一隊闖入到八強之中,是最近六年來最少的一次。在2016賽季,魯能和上港兩支球隊進入到八強之中;2017賽季也是上港與恆大進入到八強之中,上港隊更是進入到四強之中;2018賽季儘管只有原來的天津權健隊一支隊伍進入到八強之中,但此外還有上港與恆大兩隊獲得了小組出線權、進入到16強中,是中超在亞冠聯賽中小組出線最多的一次;而在去年,中超依然有兩隊進入到八強之中,恆大隊最終則是止步於半決賽。

不光是出線球隊方面,即便是在積分方面,中超球隊的表現也很強勢,像2015年,中超四強一共拿到了48個積分;2016賽季為47分;2017年更是創紀錄地拿到了53分;而2018年則是48分;2019年則是拿到了49分。恰恰是由於中超球隊在亞冠聯賽中的表現很是強勢,使得中超在「亞足聯技術積分排名」中也相應地走高,至2019年底甚至已經升至亞洲第一!這應該說是出戰亞冠聯賽的中超各隊共同努力的結果。

但是,今年中超四強總成績為12勝4平8負,積分為40分,是最近六年來最低的一次。當然,這個「最低」並不具有代表性,因為今年亞冠聯賽受到疫情的影響與衝擊,賽制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像小組賽前兩輪依然還是主客場制,後四輪則變成了賽會制,而中超球會除了國安隊在2月份參加過一個客場比賽之外,其他全部都是賽會制下完成的。至於像廣州恆大隊因為同組的大馬JDT柔佛隊退賽,小組賽就只剩下了兩場比賽。即便是小組出線後的淘汰賽,也由過去的主客場制變成了單場淘汰賽。比賽場次相應地減少,加上賽會制中立地進行,使得最終的結果恐怕也就失去了與前幾年進行比較的真實意義。今年的40個積分儘管可以說明部分問題,但並不代表全部。也正因為此,亞足聯都已經做出了將今年的比賽結果排除在「亞足聯技術積分排名」體系之外。所以,不能以今年的積分來完全斷定中超球會在亞冠聯賽中表現。而且,我們也應該看到:中超球會在出戰亞冠聯賽之前,已經在國內封閉狀態下完成中超聯賽,這導致中超球會的消耗包括生理、心理等多方面遠超以往,並不是在最好的狀態下出戰,這也影響到中超四強在亞冠聯賽中的表現。


名稱,中國足球「偽職業化」的佐證!

中國足球自1994年出臺職業聯賽以來,一直被外界戲稱為「偽職業化」,這其中固然有諸多「戲謔」的成分,但俱樂部名稱也是其中很重要一點。在這個問題上,筆者當年也曾與「中超之父」郎叔(郎效農)有過爭執。筆者的觀點是:中國足球自1994年以來一直搞的是「企業聯賽」而非「職業聯賽」,其依據就是:中國的職業俱樂部並非建立在社區或城市、鄉鎮基礎上上的俱樂部,而是建立在企業或公司基礎上之上的所謂「俱樂部」,與歐美截然不同的的足球經濟基礎,決定了不同性質的俱樂部,也就決定了中超的俱樂部經濟基礎相對更為脆弱。

縱觀世界現代足球百年發展史,其發展過程大致經歷了業餘、半業餘和半職業化、專業化、企業化和職業化這幾個不同的階段,但各個階段之間又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互為交叉、相互並存的。所以,簡單地談論職業足球的發展階段有時很難將問題講清楚。不過,由於世界各國職業足球的發展背景各不相同,其走向職業足球的途徑也不同。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

第一類為「業餘足球→職業足球」。世界上以英格蘭為代表的絕大多數職業足球發達國家均是這一類型。

第二類為「業餘足球→專業足球→職業足球」。這一類型以前蘇聯和原東歐國家為代表,而且,這些國家的足球在從「專業足球」到「職業足球」的過渡發展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步是將俱樂部先「私有化」,將原來的國有性質轉變為私有制性質。限於篇幅,這裡就不再全面展開。

第三類則是「業餘足球→企業足球→職業足球」。這一類型以我國的近鄰日本和韓國為典型代表。

日本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便搞起了甲級、乙級聯賽,但他們的甲級隊、乙級隊不是業餘隊,而是「企業隊」。例如,我們所熟知的讀賣隊實際上是日本新聞業巨頭讀賣集團出資組建的;其它像三菱隊、尼桑隊、古河隊、豐田隊等均是由日本重工業企業出資組建。韓國也一樣,大宇隊、一和隊、現代隊、浦項隊、樂喜金星隊等也全部是由韓國大企業出資組建。

這些企業隊帶有業餘特徵,但性質不同於業餘球員(有報酬等),球隊內的所有人員包括教練、運動員、管理、後勤等全部是出資組建這一球隊的企業內部的職工,他們從企業內部領取工資或補助,退役後在企業內部解決出路問題。也就是說,球員和企業內部的其他職工一樣,只不過其他職工是在生產流水線上作業,而這些球員是專職踢足球。同時,他們還帶有職業球員的某些特徵(即有報酬),但又不是真正的職業球員,這些球隊和球員無需考慮經費的來源、想辦法自我造血,自己養活自己,所有經費均有後臺企業負責,企業可以無限制地投入。所以,為區別這一類型的足球與業餘足球、職業足球的區別,將之稱為「企業足球」。

「企業足球」最明顯的特徵反映在球隊的名稱上,縱觀上個世紀的日本、韓國的俱樂部球隊,無一不是以企業名稱命名的。而且,企業隊也不存在培養二三線球員的問題。在1993年職業足球聯賽開始之前,日本的甲、乙級隊球員均是從高中或大學隊中挑選;而韓國的「職業球隊」後備球員則來自於每年年底進行的「選秀大會」。直至真正職業化之後,這種情況才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我們一直說韓國是「亞洲第一個開展職業足球的國家」,實際並非如此,這其中恰恰混淆了「職業足球」與「企業足球」兩種不同性質的足球概念。應當承認,「企業足球」較業餘足球已進了一步,韓國隊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能連續三次從亞洲諸強中脫穎而出,闖入世界盃決賽圈,就是得益於這種體制。而在1996年亞洲杯賽上,韓國隊之所以遭受慘敗、以2比6被伊朗隊橫掃,就反映出這種體制的局限性,在亞洲其它國家紛紛走上職業化道路之時,「企業足球」對「業餘足球」的優勢蕩然無存,而「職業足球」對「企業足球」的優勢卻開始體現出來。也這因為此,韓國足球界早在1994年初就已意識到這一問題,並提出了「向日本看齊」口號,加快俱樂部的獨立法人化進程。如果韓國足球真的從一開始就是搞職業聯賽,何必在12年之後,才提出「俱樂部獨立法人化」的問題呢?

回過頭來看一看我國國內的俱樂部與聯賽。從1994年開始「職業聯賽」開始,似乎就一直在重複走日本和韓國的「企業化足球」之路。1995年1月,大連體委將俱樂部全體人員的人事關係、工資關係、組織關係全部轉到萬達集團名下;隨後,上海體委在1995年年中、北京市體委在1997年2月,也將俱樂部全體人員的關係分別轉至申花集團和中信國安總公司……當初,中國的「職業俱樂部」就是這麼建立起來的。

時至今日,中國國內的職業俱樂部幾乎沒有什麼「獨立法人」,都僅僅只是大集團、大公司下屬的「二級」、甚至是「三級」、「四級」子公司。所以,一家俱樂部完全聽命於集團「大老闆」也就再正常不過了,俱樂部也就談不上「造血功能」。與真正意義上的「職業化」依然很遙遠。所以,為什麼中國的所謂「職業俱樂部」經濟基礎不紮實?因為俱樂部的生存直接取決於企業或公司的經濟情況。一旦公司或企業出現了問題,「俱樂部」也就不復存在。

名義上,參加國內職業聯賽的球隊都是「俱樂部」,但實質卻僅僅只是企業或公司旗下的一個分支部門而已。所有的球員,也都僅僅只是企業或公司的員工,與球隊所在的城市、地區、社區毫無關聯,沒有真正職業足球所擁有的「地域感」、「歸屬感」,沒有任何的文化傳承。所以,中國足球職業化才不到短短的30年時間,但倒閉或關張的所謂職業俱樂部已經超過兩百家,所以,這麼多年來一直說「中國沒有足球文化」恐怕也就很容易找到答案了。

在筆者看來,職業聯賽的本質是城市與城市之間、地域與地域之間的文化競爭,職業俱樂部所顯現是所在地域的文化,與地域文化保持著一致性,俱樂部與球迷之間關係的紐帶就是同處一個地域,或者說是因為文化同源。儘管隨著職業聯賽的發展,本地人的數量會減少,但縱觀世界足壇,絕大多數球隊都會保留一定數量的本地人或是本地俱樂部培養的主力,以此來傳承俱樂部球隊的精神、延續球隊的歷史、體現該地域的人文價值。這種精神、歷史和價值所構成的文化,才是職業足球中的核心競爭力,是維繫球隊與球迷之間關係的核心。而中國的職業聯賽在發展過程中恰恰就是簡單地用金錢來取代這種以地域人文、人倫為核心的傳承價值,這種引導和引領出現了偏差,導致國內的職業聯賽只講錢、而沒有「靈魂」。

從這一層意義上說,中國足協這一次要求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是一次「顛覆性」的要求,就是要徹底改變中國足球「俱樂部」的屬性、讓其回歸本質。於是,我們也就可以理解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在今天會議上談及俱樂部「中性名」時所說的四個「有利於」了,即:

「一是有利於俱樂部長期的足球文化傳承,不以投資人的變更而頻繁變更名稱。很多俱樂部的名稱屢屢在變,我就不點名了。我們不應該出現這種情況,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是有利於足球文化的傳承的。二是有利於培養長期穩定的球迷團體,增加俱樂部的凝聚力。球迷更多的是對於俱樂部的喜愛,未必是對於企業的喜愛。現在是要把俱樂部名稱企業化強加給球迷,所以名稱的非企業化對於長期穩定的培養是有好處的。三是有利於推進俱樂部投資多元化,引導各種社會資本投資俱樂部。今後我們希望的是俱樂部股權多元化,而不是一家獨大。希望有多家企業或公司,包括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共同投資的俱樂部,政府也是投資的主體之一。如果名稱是企業名稱,不利於股權的多元化,我們不是要培養百年俱樂部嗎?股權多元化就可以引導百年俱樂部的發展。四是有利於俱樂部足球產業市場化發展。中性名稱不僅限於投資人的自我市場發展,市場將更為廣闊,而不是狹隘的投資人市場。縱觀全球主要職業聯賽,基本上都已實現了俱樂部名稱的非企業化。」


俱樂部起名,大有學問的「文化」之舉

在「中性名」的要求下,不少俱樂部已經開始廣泛徵集「名稱」,這無疑是拉近與當地球迷的一個良策。但是,就像陳戌源主席所說的那樣,「我們的足球是有文化的。」足球俱樂部的名稱,其實是大有學問、大有講究的。這裡,我們不妨看一下我們近鄰日本職業俱樂部是如何為自己起名的。

(1)東京綠茵足球俱樂部:是1993年日本職業聯賽始創參賽隊之一,目前徵戰J2聯賽。球隊一度移至「川崎」,因而一度曾更名為「川崎綠茵」,「川崎」是該俱樂部所在地的城市名,如今搬回東京則改回了「東京」。而「綠茵(Verdy)」是該俱樂部人士根據葡萄牙語中「verde」一詞的自創,「verde」在葡萄牙語中是「綠色」之意,而綠色正是該球隊的隊服的主色。俱樂部在2001年將主場改到東京時,一度成為「東京綠茵1969」,其中的1969是該俱樂部的始創年份,2008年開始又去掉了始創年份。

(2)大阪鋼巴足球俱樂部,「大阪」是該俱樂部所在地的城市名,而「鋼巴(Gamba)」一詞來自義大利語,「gamba」在義大利語中是「腳」的意思,這與足球是以腳為主的運動正好吻合,同時,「gamba」一詞與日語中「加油(英語化ganbare)」一詞發音(讀作「鋼巴來」)相近。


(3)廣島三箭足球俱樂部,「廣島」是該俱樂部所在地的城市名,「桑弗萊切(Sanfrecce)」是一個合成詞,「San」是日語,「三」的意思;「frecce」是義大利語,「箭」的意思。「Sanfrecce」正是上述兩個詞相拼而成,意譯為「三枝箭」,而「三枝箭」本身是日本古代一個非常著名的典故,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位集勇敢、智謀於一身的鬥士,該俱樂部取這樣的名字,就是希望球隊在比賽中能集戰術、技術、體力於一體。

從上面的介紹來看,日本職業俱樂部的名稱都是「地名+中性詞」,這些中性詞或來自義大利語,或來自葡萄牙語,或來自西班牙語,而且都有象徵或代表意義。

相比而言,最近幾年來,中甲俱樂部在起名方面其實已經走到了中超俱樂部的前面,像陳戌源主席在會議期間提到的新疆「天山雪豹」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而像「南通支雲」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那麼,中超俱樂部又將給出一個怎樣的名字呢?希望各個都是「文化人」,展現出文化底蘊。

本文來源:德興社 責任編輯:張澤農_NS5732

相關焦點

  • 觀點|中性名讓中國足球向「職業化」正式邁步
    某種程度上,它可以說是中國足球聯賽向著真正「職業化」邁出的重要一步,甚至可以成為一個重要的歷史性事件。 當中國足協要求足球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消息傳出後,外界各種風言風語不斷。可是,如果長期關注近鄰足球的,或許都還記得這樣的一個歷史場景:即1992年5月26日,日本足協與日本職業足球聯盟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目的僅僅只是正式公布10支參加首屆職業聯賽的球隊隊名。
  • 中性名,中國足球擺脫「企業化」邁向「職業化」的標誌性事件!
    某種程度上,它可以說是中國足球聯賽向著真正「職業化」邁出的重要一步,甚至可以成為一個重要歷史性「事件」。①曾記否,日本專門召開中性名稱發布會?當中國足協要求足球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消息傳出之後,外界各種風言風語不斷。
  • 馬德興:亞冠下賽季大概率繼續採用賽會制 中超參賽名額為3+1
    直播吧12月3日訊 據記者馬德興消息,下賽季亞冠大概率會繼續採用賽會制,在名額分配上,中超球隊擁有3+1個名額。由於受到疫情影響,本賽季亞冠採用賽會制比賽,而東亞區的比賽仍在卡達進行中。關於2021賽季的亞冠賽制,據馬德興介紹,下賽季的亞冠大概率會繼續採用賽會制。馬德興同時表示,亞冠原定計劃的擴軍不會受到影響,下賽季將會有40支球隊參加,東亞區和西亞區會增加一個小組,排名兩個大區前12位的會員協會都有資格派俱樂部參賽,而想獲得最終參賽資格,參賽球隊必須要獲得亞足聯頒發的俱樂部許可證書。
  • 中國高校改名史
    西南交大的改名史僅是中國高校改名史的縮影。數據統計顯示,過去30年,全國近3000所高校中將近一半曾改過名字。1981到2010年,全國79%的高校改過名或因合併除名。每經商學院記者統計發現,在42所雙一流高校中,僅有3所建校較晚的高校從未改過名字。
  • 日本就職 | 不如考慮一下日本專門學校吧!
    日本邊境開放,疫苗開始立法實施。
  • 申花、國安都要改名?球迷怎麼說?
    申花、國安都要改名?球迷怎麼說?日本是世界上食品添加劑最發達的國家,非自今日始。1908年,日本人池田菊苗從海帶中提取出穀氨酸鈉,發明了「味之素」,當時打出的宣傳語是「清水變雞湯」,很快推廣到中國,並佔據了中國市場。在1923年吳蘊初成立天廚味精廠之前,中國人燒菜添加的都是日本的「味之素」。
  • 德爾加多可規劃,馬德興徐江力挺魯能!怒噴無知人士:不懂英語!
    德爾加多可規劃,馬德興徐江力挺魯能!怒噴無知人士:不懂英語!當然,關於德爾加多並不只是朱藝在盯著看,馬德興老師也有自己比較獨到的見解!馬德興在自己的社交平臺詳細地向球迷們介紹了關於規劃球員的具體事項,而且怒噴那些所謂的知名人士:不懂英語,翻譯出錯導致現在的魚龍混雜,球迷們一團迷霧!
  • 高拉特無緣國足,只因為恆大沒有看懂英文規則,馬德興說準了
    現在恆大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律師,他們當然希望高拉特能夠順利地拿到資格,可是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恐怕又要令人失望了,國際足聯絕對不會因為此事網開一面。在這之前馬德興就不支持中國足球通過歸化的方式來提升球隊的實力,因為他覺得之前一直在喊重視青少年,可是最終的結果是什麼?
  • 日本專門學校有哪些熱門專業?
    根據日本的學制,專門學校的學制為1-4年,畢業後可以獲得日本文部科學省頒發的「專門士」,學制4年以上的學生可以獲得「高度專門士」,針對想提升實踐技能和在日本就職的同學是有很大幫助的。一些熱門的專門學校是有筆試、校內考和面試的,因為專門學校裡面日本人比較多,所以口語和聽力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語言學校是有推薦入學制度的,如果學生平時的出勤率能保持優秀,成績出色的話,是可以申請專門學校的推薦名額,獲得推薦名額之後大部分學校要求只參加面試即可。日本的專門學校在培養技能方面是很專業的,不僅留學生很多日本學生也會去專門學校去學習,希望能在社會上更好的就業。
  • 教育學知識點之——教師職業化發展階段
    A.專門化階段 B.非職業化階段 C.職業化階段 D.專業化階段解析:【答案】A。解析:師範教育的產生,標誌著師範教育發展進入到了專門化階段。二、判斷題我國最早的師範教育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以私學的發展為代表。( )解析:×。
  • 改名一刀切前,先談談什麼是文化
    曼聯之前,這支球隊還醞釀過幾個名字:曼城,但這個名字已經被晚自己成立兩年的聖馬可堂隊佔有(1894年);曼徹斯特中心隊,被市政府工作人員否了,理由是球場位置那麼偏,也敢叫中心隊;曼切斯特凱爾特人,雖然時任老闆做過牧師,但蘇格蘭的凱爾特人怒了,最終,英足總認定「抄襲」,名字無效;至於1902年確定的曼聯,據說是曾效力於預備隊的路易斯·羅卡的建議。
  • 穆裡奇一個人的戰鬥 馬德興:該改國籍入國足
    南都訊 記者唐元鵬國內著名體育記者馬德興(微博 博客)一直在記者耳邊呢喃著:「能力太強了,這樣的外援放在整個中超都是最好的。」這場比賽,廣州恆大的外援穆裡奇突破、任意球、助攻,所有工作都如此完美,仿佛這是他一個人的比賽,惟一欠缺的只是一個進球。
  • 中華航空改名第一步「先換飛機外觀塗裝」 臺灣當局要求加快進度
    航空圈訊趁著新冠肺炎疫情,臺灣當局臺灣當局繼續「去中化」,要求中華航空(China Airlines,華航)改名,華航最大股東——中華航空事業發展基金會(航發會)表示,已與華航開會討論此事,有共識希望在飛機塗裝上加入臺灣元素,華航評估需要1年時間,而航發會希望越快越好
  • NIPS官方宣布:不改名了!
    今年的NIPS將專門增設面向非洲裔、拉丁裔、LGBT人士和猶太人AI研究人士的workshop活動,並提供childcare服務。「NIPS改名事件」幾個月前一度鬧得沸沸揚揚。好好的AI頂會,萬眾矚目機器學習盛宴,怎麼就想起要改名了呢?
  • 小編親探日本首個電競專門學校
    但日本的這家「東京動畫·聲優專門學校」卻在去年就正式改名為「東京動畫·聲優·e-sports專門學校」,開始正式招收電競專業的學生。說來正巧,小編正是這所學校的畢業學生,所以趁著一個得以前往日本的機會,特地來到這所學校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所日本首家的電子競技學校究竟是怎樣的把。
  • 中丙改名中冠聯賽,中國足球終於開始「打地基」了
    @西藏網管 圖中丙變中冠,向職業足球靠攏中丙聯賽創辦於2002年,自2010年改名之後,其官方名稱為中國足球協會業餘聯賽,是國內業餘足球的頂級賽事。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曾表示希望把中丙發展成職業聯賽。擴軍背景下的「升級」事實上,中丙的「職業化」,也正是足協的目標。早在去年11月,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就曾透露,未來希望把中丙發展成職業聯賽。
  • 張志銘:從「法官精英化」到「法官職業化」
    」,與此相伴,則出現了「法官職業化」的提法由「學術話語」向「官方話語」的延伸和轉化。按照首席大法官肖揚院長2002年7月5日在全國法院隊伍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的說法:「法官職業化建設是提高法官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是法院隊伍建設的一條主線。」   「法官職業化」的提法顯然承繼了此前法院內部流行的「法官精英化」的提法。
  • 日本通過釣魚島「改名」議案,蔡英文辦公室的反應,不可思議……
    蔡英文竟稱日本給釣魚島改名是「大陸公務船引起」。日本衝繩縣石垣市議會22日通過議案,把釣魚島(臺灣稱「釣魚臺」)的所謂「行政區劃」名稱由「登野城」改為「登野城尖閣」。據臺灣《聯合報》23日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張惇涵回應此事時聲稱,因大陸公務船「長期在相關海域活動,騷擾到了附近漁民」,才導致這場風波。
  • 馬德興:亞足聯亞考慮取消今年亞冠聯賽的技術積分
    《體壇周報》記者馬德興報導,據亞足聯內部消息,受疫情影響,亞足聯正在考慮取消今年亞冠的技術積分。亞足聯在2019年底公布下屬協會技術積分排名,以各協會參賽隊在2016、2017、2018、2019年這四年中亞冠聯賽或亞足聯杯賽中的成績來計算。按照這個排名,確定2021至2022年周期中的亞冠聯賽參賽席位。中超排名首位,獲得「3+1」個參賽席位。
  • 成年就改名!那些被名字逼瘋的日本人
    在日本,大家會管這種名字叫做「キラキラネーム」(閃亮亮的名字)。比如,曾經在日本國內引起關注的這位小哥,他名叫「赤池王子様」,翻譯成中文就是赤池王子殿下。這位日本男生。去年在推特公布了自己向家庭法院申請改名通過的判決書。一成年就主動改名,可見這個名字給他帶來的困擾。由於這個男生的事例,也引起了不少人對於「父母命名自由的邊界在哪裡」這個問題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