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年俗:初一不能洗澡掃地 初五半夜放鞭炮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萬物生長,去陳迎新。春天本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季節,但一些陳規舊俗,仍然年復一年流傳下來。就拿新春佳節來說,在全國各地依然有一些奇葩年俗,讓人忍不住要吐槽——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初一不能洗澡掃地、女人不能上桌吃飯、初五半夜響起鞭炮聲、初七父母不能教訓娃兒……專家指出,所謂「陋俗」也有群眾基礎,需要在文化上加以尊重,在生活中進行理性倡導,實現漸進式揚棄。

  閨女不能在娘家過年

  「本來想陪老媽過個年,可在除夕那天被『趕』出門了。」今年春節前,張女士回到山西晉城,打算陪70多歲的老母親過個大年,但臨到年底,母親卻悄悄對她說,嫁出去的閨女除夕夜裡不能待在娘家。無奈之下,張女士只能在朋友家借宿,過了一個「難忘」的除夕夜。

  據了解,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的風俗在山西、陝西、河北、山東、河南以及京津冀地區的不少地方仍然存在。傳統風俗認為,出嫁的女兒會把娘家的財氣帶走。「以前也聽說過這個風俗,可沒想到真發生在了自己身上。」張女士說,除夕夜裡看著朋友一家歡聲笑語,心裡「真不是滋味兒」。

  民俗專家常嗣新認為,以現代的眼光看,這種風俗既不合情也不合法。「過年的主題是家人團圓,而這種風俗割裂了父母與女兒的感情;此外,規定子女『常回家看看』的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實施後,頑固堅持這一陋習更有違法之嫌。」

  初一不能洗澡掃地

  南方媳婦小周今年第一次回河北婆家過年,一切都讓她覺得不習慣。「特別是大年初一那天,好像做什麼都是錯。」小周抱怨說,早上起來想像往常一樣衝個澡,可婆婆說會把財運洗掉,那至少也得把頭髮洗洗吧,可婆婆還是不讓。「你說平時都天天洗頭洗澡,新年該有個新面貌,為什麼反而不讓洗呢?」

  初一來拜年的客人走後,家裡的地上鋪滿了瓜子殼,小周拿起掃帚正要掃地,卻被婆婆一把搶走,還連說「不用掃」。一頭霧水的小周問了丈夫以後才明白,初一不能掃地、倒垃圾,為的也是不把「財運」掃出門。

  常嗣新表示,在北方不少地區,都講究「正月初一不能動掃帚、不能洗頭洗澡」,否則會把好運氣和財富帶走,一些地方甚至是「破五之前不掃地,垃圾藏在筒子裡」,如果非要掃地,也必須從外頭掃到屋裡,寓意財氣不外流。

  女人不能上桌吃飯

  「每年跟老公回家過年,都能體驗一把『男尊女卑』。」武漢姑娘袁莉說起在婆家的過年經歷,顯得「義憤填膺」。「過年時天天都有客人來拜年,家裡的男人們就統統上桌吃飯,女人們就都下廚做飯,不管是新媳婦還是老母親,都上不了桌,只能在廚房支個小桌隨便吃點,或者等著吃大桌剩下的飯菜。」

  「我們小輩做飯也就算了,我婆婆年紀那麼大了也上不了桌,桌上吃飯的大多都比她小,他們怎麼好意思讓老人給做飯端菜,最後還吃他們剩下的?」袁莉說,為此她曾經以各種方式「強烈抗議」,但都無濟於事。「大家都是這樣,我也只能入鄉隨俗了,有什麼辦法?」

  山西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民俗學博士衛才華表示,「女人吃飯不上桌」這一習俗,一度出現在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區,與中國傳統的男尊女卑觀念有關,隨著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近年來正在趨於淡化。

  初五半夜放鞭炮

  大年初五子夜時分,剛剛入睡的山西小夥王博,就被一連串的鞭炮聲吵醒。「鞭炮聲一直響,持續了十幾分鐘才停。」王博說,正月初五是「破五」的日子,當地習俗是在黎明時放炮,送窮鬼、迎財神。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初五午夜時也有人放炮,讓人難以安睡。

  衛才華表示,「破五放鞭炮」是我國由來已久的習俗,表達了人們脫貧致富的美好嚮往。「放鞭炮只是子時的迎財神活動」。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仲富蘭介紹,過去初五叫「破五」,除了迎財神外,還要「送窮」。「在過去,為了把窮神、窮根送走,有些地方要『趕乞丐』。乞丐可以是真乞丐,有的也會找人來扮演。當然得給他一點好處,乞丐拿了好處,也就樂顛顛地走了。」仲富蘭介紹,「這是在農業社會的送窮方式,我們現在要送窮、迎財,應該要靠發展經濟。」

  圍觀

  世界各地奇葩年俗

  印度:哭著過年

  在印度,哭是表示歲月已逝,人生苦短,讓人更珍惜現在的時光。新年這天,太陽還沒有升起之前,家家戶戶便開始痛哭,人人臉上涕淚橫流,不知道的還以為當地發生了什麼天災人禍。

  智利:墓地過年

  在智利的塔爾卡市,新年夜當地人會聚在公墓墓園,與死去的親人共同迎接新年曙光。

  希臘:揣石頭過年

  在希臘新年當天,出門做客的希臘人會懷揣一塊大石頭,進門時丟在主人家中,口裡念念有詞:希望主人的錢袋比這塊石頭還要沉;如果攜帶的石頭很小,他們就會換種說法:希望主人的白內障比這塊石頭要小得多。

  義大利:扔東西過年

  在義大利的一些地方,新年前夜午夜時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為人們會瘋狂地將各種東西扔出窗外,包括熨鬥、桌椅,當然還有垃圾,以示除舊迎新。

  本報綜合報導

相關焦點

  • 各地的初五年俗還有這些……
    年初五初五迎財神,鼠年錢足夠!今天初五,年俗多多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迎財神迎財神:過了初一,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破五破五: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送窮送窮:舊日,從初一開始就不準掃地、倒垃圾,或者掃地只能從門口往裡掃,不可往外扔,這樣能夠聚財。人們認為,這些垃圾到了初五就變成了「窮土」,應該打掃乾淨送走。趕五窮趕五窮:正月初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趕五窮」的風俗。
  • 臨沂人初五不讓出門有啥原因 迎財神放鞭炮吃餃子
    比如正月初五在民間就被叫做破五,這一天人們要放鞭炮,迎財神。有些地方還有正月初五不能走親戚的說法。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小編為您介紹。   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
  • 年俗小知識get!初一到十五,雲南年俗大不同(第一彈)
    不知不覺已經大年初四啦在過去的三天裡大家是不是都在不同的地方感受著不同的年俗風情呢?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而滇西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造就其異彩紛呈的年節習俗。雲南昌寧更戛境內山高谷深,群山延綿,較為閉塞的區域位置使得年節習俗得以完整保留。過年期間吃年豬、舂粑粑、插年松、祭祀祖先亡靈等一系列年節習俗體現了當地的傳統文化特徵。迎年年俗雲南昌寧縣更戛鄉。
  • 初一不掃地洗衣
    網友細數正月年俗初一不掃地洗衣初二得回娘家 「歲歲(碎碎)平安」是不是聽著很耳熟呢?其實這是過年的眾多習俗之一——新年不可以打碎東西,因為「打碎」象徵著「財氣」流失。臨近過年,網上關於年俗的討論也熱鬧起來,不少網友都把自己知道的「老規矩」在網上細數了一遍,但是,目前真正還在遵守這些年俗的已經不是很多了。
  • 初一不掃地正月不理髮 春節有哪些「奇葩禁忌」
    「出嫁閨女不能在娘家過除夕」「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正月初五不串親戚」「正月裡不能理髮」……在不少地方的老年俗中不乏這樣的禁忌。記者日前採訪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面對年俗,逐步揚棄一些影響正常生活的「慣例」。
  • 老話說:「初一不掃地,破五不動針」,為什麼初一不能掃地呢?
    初一不掃地「初一」指的就是正月初一,這一天不僅是一年的第一天,也是正月的第一天,還是春季的第一天,也是第一個「朔日」,因此這一天也是最重要的,甚至在一些農村人眼中,這一天就代表了一整年,所以在這一天有很多講究,其中有一條就是不能掃地。
  • 正月初五「破五日」,這一天非常重要!
    由於初五日肩負著送窮神、接財神等多重重任,所以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這許多的講究綜合起來,就形成風俗要擺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徵「元寶」的餃子。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
  • 初一到十五 每天各不同 收好這份春節年俗表
    而且,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有不同的習俗。正月初一:從正月初一開始便進入迎接新禧、祭祀神靈、祈求豐年主題。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煙花照天、辭舊歲、迎新年等等各種慶賀新春活動達到高潮。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
  • 年俗丨大年初五的習俗和禁忌 這些講究該知道-破五 大年初五 送窮...
    原標題:年俗丨大年初五的習俗和禁忌 這些講究該知道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節日之一。舊時,初一到初五民間有很多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動針線、不允許搞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在過了初五之後,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
  • 三十晚上不倒垃圾,初五一定吃餃子,你們那有哪些年俗呢
    臘月初一,一定要吃爆米花「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小不得病」。每年的臘月初一,爆米花賣得都非常火,大家都會吃爆米花,用老家話講叫「炒棒兒花」(棒子就是玉米)。這裡的「蹦」就是「崩」的意思,表示把災禍都崩走了,一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會種玉米,早些年的時候,都是自己動手炒爆米花,小孩子搓玉米,媽媽找來細沙,放在鍋裡炒。
  • 大年初一不能洗頭、洗澡?網友:我每年都洗怎麼辦!
    大年初一不能洗頭、洗澡 大家都說大年初一不能洗頭、洗澡,擔心把財運都洗掉,可是作為一群在廣東生活了這麼久的胖友們,你們真的不洗嗎?寶寶受不鳥,寶寶要洗!寶寶每年都洗~嘿嘿嘿嘿~ 大年初一吃糕 大年初一這一天不能掃地,即使掃地也不能掃出門外。防止把財運掃走,一年的運氣不好。大年初一也不會洗衣服,到了初三的時候才開始洗。
  • 三千萬點擊的賀歲姊妹片《年俗》首映!
    年俗是什麼?是那抹燭火於案跳曳而起的星點紅光?是那聲四方遠親共赴一地響徹村莊的鞭炮轟鳴?抑或是母親敲你頭時,小聲讓你謹記的那一道繁瑣而溫馨的儀式?各家各戶都在家門口燃放鞭炮,以為辭舊,然後關上門窗。這時的鞭炮就叫「關門炮」。年後正月初一開門炮。午夜過後就是大年初一了。鞭炮聲重新響起,一直到凌晨才停止。這一天大家的穿著都是新的。早晨起來第一頓飯往往是煮年糕吃,取「年年高」之意。初一、初二、初三這三天為過年,三天裡忌洗衣,忌倒汙水、垃圾,忌掃地,父母忌責罰孩子。
  • 初一至初七的宜忌習俗已為你準備好啦!
    不能掃地!大年初一不能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除夕前掃除乾淨,年初一不用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個大桶裝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碎)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
  • 正月初一到初七這幾天都有什麼忌諱呢?
    提到正月初一,在古代,它還有其他很多名字,比如元日、元辰、元正……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曆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 「春節」。
  • 【年俗】初一到十五過年習俗完整版,你知道多少?
    春節,是中國人最濃鬱、最美麗的鄉愁而年俗則蘊含著中國人希冀美好的心願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年俗漸漸消失或者不再適宜但是了解這些年俗則是了解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最隆重的節日的重要途徑來一起看看都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習俗吧
  • 大年初五習俗禁忌盤正月初五「破五」是什麼意思?大年初五吃什麼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 路頭神  ◆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是日為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
  • 春節不能討債、碰刀具、洗衣掃地?網友:我都做過怎麼辦
    大年初一這一天不能掃地,即使掃地也不能掃出門外。防止把財運掃走,一年的運氣不好。大年初一也不會洗衣服,到了初三的時候才開始洗。年三十的晚上,看完了春晚,父母還會交代將自己的鞋子要一正一反的放置,在自己的口袋裡面還放了幾根桃樹枝,意味著避邪。
  • 弘揚傳統文化——咱們一起話年俗
    老話說的好,正月以內都算年內,也就是年還沒過完。我們學校很多家庭積極響應疫情防控要求,今年都是在南京過就地過年。今天,我校大隊輔導員肖老師邀請了幾位老家在外地的同學來跟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話年俗,介紹自己家鄉的過年習俗。高樂同學來自安徽。除夕的年夜飯是全年最豐盛的一餐:皖北人吃餃子,皖中和皖南人則在吃飯前要放鞭炮、貼春聯、祭祖。
  • 過年年俗大全,這些禮節必須清楚!初一到十五的都有
    初一年俗就是早晨要先放爆竹,這叫「開門炮仗」,爆竹響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所以又稱為「滿堂紅」,這一天晚輩穿上新衣服,打扮整齊,出門給長輩拜年,恭祝長輩福壽安康,長輩也會讓晚輩好好學習等,並給一定金額的壓歲錢。據傳言,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可以保佑平平安安度過一整年。
  • 狗年大吉,初一至初七的宜忌習俗已為你準備好啦!
    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 年要發大財。2.回娘家正月初二,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回娘家的習俗。中國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