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坐在我老爹車裡,問他放的是什麼歌,他說是《Yellow》」
「那這是唱什麼的呢?」
「星星」
「黃色的星星嗎?」
「不是,是一顆只為你發光的星星。」
「那我是你的星星嗎?」
「你不是,你媽媽是。」
「那我呢?」
「你會有自己的星星。」
——QQ音樂熱評
前段時間網易雲出年度總結的時候,告訴我,yellow這首歌是我最喜歡,最常聽的歌。究竟有多喜歡呢,平均每天聽兩遍。
2000年的一個晚上,酷玩樂隊錄製完專輯後,一起出門休息。當時天上的星星在漆黑夜空中顯得特別耀眼。坐在一旁胡亂彈著吉他的主唱克裡斯·馬汀抬起頭凝望著夜空,即興哼出了《Yellow》的旋律,靈感迅速地衝進了馬汀的大腦裡。至於為什麼叫yellow呢,馬汀在構思歌名的時候遇到了瓶頸,他想用一個特定的詞來貼合這首歌。他無意間看見當時錄音室裡的史蒂芬妮(馬汀碰巧在錄音室的朋友)的黃色皮膚,史蒂芬妮皮膚洋溢的黃色光芒讓馬汀立即將這首歌被命名為《Yellow》。
說實話,我第一被推薦這首歌竟然就在2019年,原諒我是從英語課堂上被推薦的,是的,戀戀有詞的作者朱偉推薦的,這也是我聽這門課為數不多的收穫。
當時記得他說,英倫搖滾yellow很值得一聽,我一聽是搖滾,頓時產生了興趣,畢竟考研這麼枯燥乏味的事情總需要一些動感而又不失風度的歌曲來刺激一下我。但是對於為什麼叫yellow,我是不解的,我甚至以為是類似rap裡面經常會出現的髒詞,畢竟朱主任的課總是五顏六色,尤其多的是黃色。後來查了yellow的完整釋意,竟然還有「膽怯的」這一解釋。
第一遍聽,就被前奏的吸引了,不同於朋克、重金屬,這首英倫搖滾曲風舒緩,抒情優雅,紳士的英國風;歌詞很簡單,第一次我可以不用譯文簡單理解唱的是什麼。
So then I took my turn 我會全心全意 Oh what a thing to have done 想突破你的心房贏得你的芳心 And it was all yellow 卻也擔心害怕起來
這段臺詞我相信是很多人包括我在內的真實寫照,就像是歌名「膽怯的」一樣,喜歡一個人是膽怯的,我相信每個人年輕的時候也都會有這麼樣的一個經歷。偷偷的將喜歡的人的名字寫進日記,偷偷的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忍不住點開對方的朋友圈,或者是在某個夜晚突如其來的一次矯情,發個朋友圈給某個特定的人看,我相信,你們或多或少地做過一些。
Your skin, oh yeah your skin and bones 你的肌膚 Turn into something beautiful 是如此的美麗脫俗而真實 D'you know? 你該知道know I love you so 我不可自拔的愛上了你 You know I love you so 你該明了我已經深深地愛上了你 I swam across 整個心早已遊向你 I jumped across for you 整個人急著想飛奔到你面前卻又卻步
這段歌詞,是在塑造心中那顆最閃亮的星星。西方人對於愛的表達總是那麼直接。上段時間《美麗人生》重新上映,我又去看了一遍。歌曲中有個片段,男主對女主說露骨的情話:「你想像不到我多渴望與你做愛,但我絕不會告訴別人,尤其是你,除非嚴刑逼供,否則我不會說。說什麼?說我想和你做愛,不是做一次,而是做完又做,除非發神經….否則不會透露我渴望和你做愛,現在就想做做足一生一世」。露骨的情話中充斥著小心翼翼,他希望用這種粗暴的方式去告訴他的公主「早安,我的公主」,期望得到回應,即使是拒絕他也會將一切歸於他的魯莽,這就是小心翼翼的愛,就是yellow。
當然,我喜歡這首歌也不是完全歸於他對於青春懵懂時戀愛的完美刻畫,更是將這種心理契合到我一段特定的人生軌跡裡去。選擇考研,定了目標學校,偷偷打看官網,搜搜微博動態,那種偷藏在心中的喜悅和渴望之下的自卑,讓我對一切追求都顯得那麼膽怯,然而它卻是我每天六點鐘最亮的星,look the star,便是那我一年最亮的星。
你呢,有沒有一顆只為你發光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