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三國故事啟發,一農民潛心研究30年
目前已申報國家專利三人對弈各16枚棋子,主將先走到棋盤中心點者獲勝
「觀棋不語非君子」這是一句老話,俗點說就是在一旁看棋的人自己摸不著棋子,就總愛給下棋的人支個招兒,這樣才算得上一「棋界」君子。
從古至今,在大街小巷、旮旯胡同,只要能放得下棋盤的地兒就有這樣的人。正定縣北孫村的「棋迷」龐先生也做過這樣的「君子」,但是人家可耐不住寂寞,經過30年的思考探索,研究出一種「三人象棋」的新玩法,並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
一張特別的棋盤
昨日,在龐先生家裡,他拿出一張紙並小心翼翼地鋪開,一個特別的棋盤展現在眼前。
該棋盤上分布著三個作戰區,被三條夾角為120度的中線分開,共有199點。各中線兩側分別設有四條縱線棋線,各縱線棋線均延伸至相臨的中線,縱線棋線交叉區域構成公共區;各中線兩側分別有五條與相臨中線平行的棋線,其與縱線棋線交叉的區域構成各方本區(開局前,擺放兵種的區域);各中線兩側相臨的棋格均有一條對角的連線,構成四聯「米」字格。
「這可是我的寶貝啊!30年內添補、修改,折騰了上百次!」龐先生摸著棋盤,愛惜地說。
走法大同小異
「這麼亂的棋盤到底怎麼玩?」龐先生笑呵呵地答道:「很簡單,和傳統象棋的走法大同小異,只不過多了第三方的兵力。」他介紹說,開局前,三方將各自的16枚棋子按常規擺法擺放在各自的空間內,棋子的擺放位置與兩人對戰時擺放的位置相同,按照規則,即可進行三人對戰了。
在棋盤的空白處可以看到一些密密麻麻的字,主要講述了具體的規則。其中規定:對弈時,每方只能在本方中線兩側的兩個戰區內作戰,不得進入第三方戰區;對弈的各方走棋時,各方依序先在中線右側區域內走一步棋,再依序在中線左側區域內走一步棋,為一輪完整的走棋過程;各方的棋子在行走時,想要越過中線到另一區域,必須先走到中線停下,等到下一輪走棋時,才能自中線移動到另一區域。而中線上的棋子移動時,每一輪只能移動一次。也就是說,所走棋子在中線以外位置時,在一輪棋內,先後所走的兩步棋子涉及的兩個始點和終點共四個點中,最多只能有一個點在中線上;所走棋子有一個在中線上時,在一輪棋內,先後所走的兩步棋子涉及的兩個始點和兩個終點共四個點中,最多只能有兩個點在中線上;如甲方有一棋子自鄰區內行走到中線上,則甲方在下一步走棋時,無論是所走棋子的始點還是終點,均不能涉及中線。
主將到中心即獲勝
「如何才算取勝?」龐先生地說:「這種棋和傳統象棋一個重要的不同在於,主將可以沿『米』字格向棋盤中心點移近,不可以後退,而其他兵種的任務就是保護主將前行。三方對戰時,任意一方的主將行走至棋盤中心點時,則該方獲勝。作戰中,主將被吃掉為輸,吃將者可將輸者收歸己有。剩餘兩方繼續作戰,吃將者先走,每方各走一步為一輪。」
「這是參照三國鼎立時各國之間的鬥智故事設計的。」龐先生說,三方作戰時,可以團結作戰,也可以相互攻擊,這樣就增強了該玩法的趣味性和益智性。
受三國故事啟發
龐先生今年48歲,是北孫村有名的象棋迷。早在30多年前,他經常看村子裡的老人們圍在一起下象棋,一來二去,他就學會了,而且對象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次,他去找人下棋,但人家正殺得熱火朝天,他站在一旁一邊熱心地支招一邊琢磨著要研究一種可以多人玩的象棋。
18歲那年,他看了三國方面的書籍,心就不安分起來,琢磨著怎樣才能把三國故事融入到象棋裡。經過反覆思考,當年,他就設計出了一個三人象棋盤以及一套遊戲規則的雛形。但是在以後的二十幾年裡,龐先生並沒有進一步完善他的研究。直到近幾年,網絡裡出現「三人象棋」,他又拿出了早年研究的成果,並進一步斟酌、完善,終於在去年的7月份完成了一套「三人象棋」的新玩法。同時,他就該玩法向智慧財產權部門申報了專利,有關部門已經下發了受理書。
「自己的能力畢竟有限,設計的這套玩法還需改進,希望象棋高手們指點、探討。」龐先生最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