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棋迷發明「三人象棋」

2020-12-22 搜狐網

  受三國故事啟發,一農民潛心研究30年

  目前已申報國家專利三人對弈各16枚棋子,主將先走到棋盤中心點者獲勝

  「觀棋不語非君子」這是一句老話,俗點說就是在一旁看棋的人自己摸不著棋子,就總愛給下棋的人支個招兒,這樣才算得上一「棋界」君子。

從古至今,在大街小巷、旮旯胡同,只要能放得下棋盤的地兒就有這樣的人。正定縣北孫村的「棋迷」龐先生也做過這樣的「君子」,但是人家可耐不住寂寞,經過30年的思考探索,研究出一種「三人象棋」的新玩法,並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

  一張特別的棋盤

  昨日,在龐先生家裡,他拿出一張紙並小心翼翼地鋪開,一個特別的棋盤展現在眼前。

  該棋盤上分布著三個作戰區,被三條夾角為120度的中線分開,共有199點。各中線兩側分別設有四條縱線棋線,各縱線棋線均延伸至相臨的中線,縱線棋線交叉區域構成公共區;各中線兩側分別有五條與相臨中線平行的棋線,其與縱線棋線交叉的區域構成各方本區(開局前,擺放兵種的區域);各中線兩側相臨的棋格均有一條對角的連線,構成四聯「米」字格。

  「這可是我的寶貝啊!30年內添補、修改,折騰了上百次!」龐先生摸著棋盤,愛惜地說。

  走法大同小異

  「這麼亂的棋盤到底怎麼玩?」龐先生笑呵呵地答道:「很簡單,和傳統象棋的走法大同小異,只不過多了第三方的兵力。」他介紹說,開局前,三方將各自的16枚棋子按常規擺法擺放在各自的空間內,棋子的擺放位置與兩人對戰時擺放的位置相同,按照規則,即可進行三人對戰了。

  在棋盤的空白處可以看到一些密密麻麻的字,主要講述了具體的規則。其中規定:對弈時,每方只能在本方中線兩側的兩個戰區內作戰,不得進入第三方戰區;對弈的各方走棋時,各方依序先在中線右側區域內走一步棋,再依序在中線左側區域內走一步棋,為一輪完整的走棋過程;各方的棋子在行走時,想要越過中線到另一區域,必須先走到中線停下,等到下一輪走棋時,才能自中線移動到另一區域。而中線上的棋子移動時,每一輪只能移動一次。也就是說,所走棋子在中線以外位置時,在一輪棋內,先後所走的兩步棋子涉及的兩個始點和終點共四個點中,最多只能有一個點在中線上;所走棋子有一個在中線上時,在一輪棋內,先後所走的兩步棋子涉及的兩個始點和兩個終點共四個點中,最多只能有兩個點在中線上;如甲方有一棋子自鄰區內行走到中線上,則甲方在下一步走棋時,無論是所走棋子的始點還是終點,均不能涉及中線。

  主將到中心即獲勝

  「如何才算取勝?」龐先生地說:「這種棋和傳統象棋一個重要的不同在於,主將可以沿『米』字格向棋盤中心點移近,不可以後退,而其他兵種的任務就是保護主將前行。三方對戰時,任意一方的主將行走至棋盤中心點時,則該方獲勝。作戰中,主將被吃掉為輸,吃將者可將輸者收歸己有。剩餘兩方繼續作戰,吃將者先走,每方各走一步為一輪。」

  「這是參照三國鼎立時各國之間的鬥智故事設計的。」龐先生說,三方作戰時,可以團結作戰,也可以相互攻擊,這樣就增強了該玩法的趣味性和益智性。

  受三國故事啟發

  龐先生今年48歲,是北孫村有名的象棋迷。早在30多年前,他經常看村子裡的老人們圍在一起下象棋,一來二去,他就學會了,而且對象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次,他去找人下棋,但人家正殺得熱火朝天,他站在一旁一邊熱心地支招一邊琢磨著要研究一種可以多人玩的象棋。

  18歲那年,他看了三國方面的書籍,心就不安分起來,琢磨著怎樣才能把三國故事融入到象棋裡。經過反覆思考,當年,他就設計出了一個三人象棋盤以及一套遊戲規則的雛形。但是在以後的二十幾年裡,龐先生並沒有進一步完善他的研究。直到近幾年,網絡裡出現「三人象棋」,他又拿出了早年研究的成果,並進一步斟酌、完善,終於在去年的7月份完成了一套「三人象棋」的新玩法。同時,他就該玩法向智慧財產權部門申報了專利,有關部門已經下發了受理書。

  「自己的能力畢竟有限,設計的這套玩法還需改進,希望象棋高手們指點、探討。」龐先生最後說。

相關焦點

  • 論中國象棋歷史第三人呂欽的象棋人生
    論中國象棋歷史第三人呂欽的象棋人生 2020-05-17 07:19  貴州講棋第一人
  • 第三屆中國象棋文化節在淮安舉行
    象棋在古代,被視為博戲之一種,博棋中的捉對廝殺、依格行棋、殺梟為勝。源遠流長的中國象棋,發展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象棋理論特級大師」的淮安人孟寶林用畢生經歷研究創新並撰寫了《象棋新式坐標棋譜》,這一理論體系的創立去繁意簡的突破了傳統下棋技法,深得廣大棋迷愛好者的喜愛,並得到了「亞洲象棋聯合會」14個會員國的認可。
  • 母親掛帥 父子三人同場競技 德國一家四口來溫下象棋
    共有140多名選手參賽,絕大部分參賽者是溫州人或在溫居住一年以上的象棋業餘愛好者,另有德國一家四口參賽,吸引眼球,父親阿爾弗雷德·吉德與兩個兒子吳松月、吳林亭作為特邀嘉賓參加公開組的角逐,上演「鏘鏘三人行」,而領隊則是阿爾弗雷德的妻子、兩個孩子的母親吳子云。這是溫州市象棋棋王賽歷史上首次有外國選手參加。
  • 象棋入門-如何學習象棋
    象棋是一種古老的博弈遊戲,千百年來,已經成為。國人最喜愛的遊戲之一,估計全國棋迷,大約在,3億左右。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象棋協會有象棋棋迷。象棋現在已被國家體育總局列為體育項目。而且國內很多大學(如:清華,北大,南大,財大等)都有象棋特長生的指標,通過下象棋進入大學也是一條捷經,那麼如何學象棋呢?下面我來說一說:下象棋分為布局,中局,和殘局,三個階段。但是學象棋要從殘局,中局,布局來學習。初學者先從單子殺王開始,逐步學習,雙子,多子殺法的運用。實用殘局必須要基本掌握,這一階段會很枯燥,要耐心學習,這也是學棋的基本功。
  • 中國象棋高手排行榜,如果連他們都不知道,不要說你是棋迷!
    今天接著講象棋高手,昨天介紹的是很久之前的象棋名家,許多人可能會感覺陌生,但今天的象棋名手大家就比較熟悉了。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選手吧!說起許銀川,好像想不起來他有何開創或奠定何種輝煌的事跡,但他對棋的理解和理念,影響了一個時代的棋風,感召了棋壇一代人,讓許多人對象棋有了藝術性的敬畏感,他的影響力之大,絲毫不遜於任何人,甚至是許多棋迷心中的「中象第一人」!
  • 威凱杯結束,中國象棋年度高考「放榜」,業餘棋手無人上榜
    他們在自己的城市、省份裡都已經是「萬中挑一」、甚至「百萬中挑一」的象棋精英了,但在象棋競技這個長長的食物鏈裡,他們的地位還是那樣微不足道。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象棋棋迷人數多達1億人,而經常下棋並對象棋棋路、棋界新聞具有一定認知的棋迷,人數多達5000萬人,佔到全國人口比例的3%左右。
  • 老者發明25種象棋新玩法 身帶癌症全國推廣[圖]
    老者「電E文」展示圓棋盤象棋6月21日,本報編輯部走進一名身材清瘦、身穿中山裝的老頭。這年頭誰還穿這麼古董的衣服?可老頭一開口就讓記者吃了一驚!「我發明的象棋棋盤是圓的,如果你們感興趣,我可以展示展示!」怪老頭有個怪名字象棋棋盤竟是圓的!當記者準備聽聽這圓的象棋如何下法的時候,老人話鋒一轉自我介紹起來:「我叫電E文,今年67歲……」「電E文!你怎麼起這麼酷的名字?」記者好奇地問。
  • 「碧桂園杯」全國象棋冠軍邀請賽閉幕,蔣川不敗戰績奪冠
    12月17日,在順德碧桂園度假村內,第九屆「碧桂園杯」全國象棋冠軍邀請賽正式落下帷幕。這六天裡,蔣川一直保持不敗戰績,憑藉穩定出色的發揮,首次奪得「碧桂園杯」冠軍。王天一、趙鑫鑫則分獲亞、季軍。從左至右:趙鑫鑫(季軍)、蔣川(冠軍)王天一(亞軍)開賽儀式上,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象棋部主任、中國象棋協會秘書長郭莉萍直言,從最初的弘揚國粹、到不斷賽制改革、線上直播創新、再到過往三年的象棋教育、今年的象棋文化,每一年「碧桂園杯」都緊扣時代發展,銳意進取。而今年全面搬到線上舉辦的「碧桂園杯」,事實上也從賽制到觀賽體驗,開創了象棋賽事的新紀元。
  • 象棋當然是中國人發明的,「陰陽理論促使象棋雛形的產生」
    我國古文獻當中,有幾種有趣的說法,如有人認為是舜創製的,理由是舜有個弟弟叫做「象」,十分桀驁不馴,舜因此把他囚禁起來,又擔心他寂寞,由此發明了「象棋」,還有人說象棋是西漢大將韓信發明的,如今棋盤上的「楚河漢界」便是明證。類似的說法還有很多,但是歷史已經證明了,世界上許多偉大的發明往往並非一個人完成的,中國象棋也不例外。
  • 榮光再現 棋王齊聚 ——2020「碧桂園杯」全國象棋冠軍邀請賽重磅...
    本屆賽事,將以「大局為先,『棋』樂無窮」為主題,寓意在今年的嚴峻形勢之下,「碧桂園」依舊奮力前行放眼未來,通過「國粹象棋」為棋迷創造更多美好生活,讓國粹文化不會因此而沉寂。 對於向來以面對面對戰,經常圍觀探討棋藝的「國粹象棋」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為了更好地豐富廣大象棋愛好者在防控期間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國象棋協會多次舉辦「業餘棋王賽網絡賽」、「女子明星快棋表演賽」、「特色學校網絡賽」等線上賽事,讓眾多象棋愛好者通過網絡也能盡展風採。
  • 首屆鵬城杯象棋名局彙編成書,第二屆現場觀棋打譜雙重樂趣
    第二屆「鵬城杯」全國象棋排位賽即將於28日至31日在深圳激烈開戰。本屆比賽進行期間,匯聚首屆「鵬城杯」精華的《2019年首屆鵬城杯全國象棋排位賽名局選粹》(下文簡稱「《名局選粹》」)一書將正式發行。
  • 象棋棋迷的福音來了!會分析開局的形勢判斷,對提高棋藝大有幫助
    圖5的動態棋譜 象棋棋迷的福音來了!學會分析大師們開局過度到中局的技巧是象棋棋迷們有所必要的,可提升對自身棋藝的過程! 本文系「象棋殘局解析」原創,歡迎評論轉發,關注我帶你一起漲知識!
  • 象棋理論,象棋中局研究實況
    二十世紀中期.象棋運動有了很大發展.各種棋藝書刊如雨後春筍,接踵而來.如果說解放前的棋譜以殘局為主,全局為次,那麼,解放後的棋譜則是以開局為主,對局和殘局為次...總之正像中國象棋譜提到的那樣;;在現有古今棋譜中有關中局的研究是鳳毛麟角.很少見到。
  • 中國象棋著名雜誌《棋藝》即將停刊,一代象棋人的青春謝幕
    創刊於1979年,伴隨了中國象棋棋迷長達40年的《棋藝》雜誌,將於今年7月面臨「停刊」。 多少人的童年回憶,多少人的棋路成長曆程,多少棋迷的精神慰藉……以一種突兀的方式,遺憾地謝幕、告別。也許,傳統的紙質刊物,和象棋這項歷史悠久的智力競技運動一樣,終究還是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了。
  • 象棋幾種比較冷門的開局,你見過哪幾種?
    象棋是一種老少鹹宜的運動。西洋棋曾經被譽為智慧的體操。中國象棋同樣也是一種智慧的運動。很多人都是象棋迷。閒來在街頭巷尾和棋友殺上一局,不亦樂乎。象棋一般分為開局、中局、殘局。開局可以說是一盤棋的基礎,開局己方快速出動子力,搶佔重要位置,注重效率,避免重複走動同一個棋子,也有人說,開局馬勿輕跳,炮勿輕發,開局三步不出車是臭棋等。雖然開局有一定的原則,但開局也是千變萬化的,連職業比賽中都飛刀頻頻。以下幾種冷門布局,你都見過哪幾種?有些可能只是「歡樂型」開局,僅供廣大棋迷會心一笑。
  • 小茗愛象棋 談談初學者該如何系統地學習中國象棋?
    中國象棋是一項比較複雜的體育運動,分為開局、中局、殘局三個大的領域。每個領域又包含了很多分枝,初學者剛剛接觸,往往會不知道該從哪裡入手。小茗愛象棋從七八歲開始接觸象棋至今也有三四十年的時間了,剛開始學會基本走法就和小夥伴一起亂下,產生興趣後就在街頭看大人們下。然後稍微懂的一點開局後,開始和家裡會下棋的大人下,當然是被蹂躪了。再後來開始買棋書學習,再不斷實戰,到了高中基本上家裡的大人已經是下不過我了。
  • 決定亞洲象棋冠軍的一盤棋,趙鑫鑫奪冠
    現在網際網路很發達了,未必需要師傅,可以藉助象棋軟體自己拆棋,練棋,像王天一 ,鄭惟桐,趙鑫鑫,蔣川等象棋國手,就是藉助象棋軟體訓練的佼佼者。  (2)打底子。省級師傅推薦我的棋書是《橘中秘》和《梅花譜》,主要學古譜那種大刀闊斧的搏殺技巧,精妙絕倫的入局手法,培養基本的象棋棋感和素養,對中局的判斷有一個方向。《橘中秘》也有殘局,殘局功夫是象棋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 公知頭子方舟子:象棋是印度人發明的,因為中國沒有大象
    中國象棋是棋文化的一種,它的歷史悠遠流長,象棋的規則簡單易懂,只要下兩把就能掌握規矩,象棋起源於中國,然而方舟子確認為象棋起源於印度。中國象棋用的是方形的格子,紅黑二子各16個,它大約在中國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被人發明出來,成了風靡一時的娛樂活動。象棋老少皆宜,簡單易學,還能開發智力,是很多人在閒暇之餘的娛樂選擇。那麼為什麼方舟子要說象棋起源於印度呢?
  • 下中國象棋,能算多少步才算高手?
    和胡榮華的看法不謀而合,象棋特級大師、2007年全國冠軍趙鑫鑫也提出「計算要簡明」。「計算的步數其實是不宜過長的,而且是能簡短則簡短」這種觀點。 這些大師們言簡意賅地道出了象棋計算的奧秘,令許多棋迷群眾茅塞頓開、恍然大悟: 原來象棋的精髓這麼簡單、這麼明了。
  • 韓棋迷:樸申團滅 許瑞玹吳侑珍不要再擺棋了 一大波圍觀網友來襲
    熱點事件每天有,段子手在民間~下面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韓棋迷:樸申團滅 許瑞玹吳侑珍不要再擺棋了】,新聞一經爆出,就引來各界圍觀,分分鐘上了熱門頭條~一時之間多家媒體紛紛發表、轉載,如網易、新浪、騰訊等均有報導,大家可直接在百度中搜索該話題查看~僅在網易新聞中,24小時內點擊已經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