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紅酒
提起外國品牌,我們很快會想到德國的大眾、美國的肯德基、日本的索尼、法國的標誌雪鐵龍等等。在中國市場,外國品牌可以說佔據了中國市場的半壁江山。在我們的生活中,幾乎到處都能看到外國品牌,比如德國的、日本的、美國的、法國的甚至印度的。不過很多人也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同樣作為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強國,在中國市場上英國產品的存在感極低,在生活中我們甚至很少見到英國產品。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我們生活中為什麼缺少英國元素,為什麼很少看到英國產品?
不可否認,英國產品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相對偏低。因為英國的產品多屬於高端產品,即使中低端的,也多屬於小眾產品,加上英國產品缺乏對中國市場的了解,所以很多英國產品在中國水土不服,以至於被迫退出中國市場。比如擁有麥當娜、水原希子等明星粉絲的時尚品牌Topshop、被稱為擁有「純正英式血液」的英國潮牌Superdry等等。不過,這並不代表英國產品被趕出了中國市場,也不代表英國產品在中國市場沒有了地位。其實恰恰相反,實際上我們身邊的英國產品並不少,生活中的英國元素更是無處不在。
在中國品牌影響力最大的產品莫過於汽車和日化用品。我們先來說說汽車,英國擁有阿斯頓馬丁、賓利、捷豹、勞斯萊斯、路虎、路斯特、邁凱倫、摩根、MG(名爵)等諸多世界知名汽車品牌。雖然英國把大部分品牌都賣掉了,但英國的汽車強國地位並沒有改變,只是英國轉變了汽車發展方向。英國已經完成對汽車工業的產業升級轉型,英國汽車工業的角色已經從多年前的汽車製造中心發展成為全球的汽車研發中心。世界大部分汽車公司都在英國設立了研發中心,包括上汽、長安、吉利等很多中國汽車企業。現在你看到的很多車型都是在英國研發的。此外,很多汽車的零部件也是英國生產的。所以雖然英國自主生產的汽車幾乎看不到了,但在中國市場卻充斥著英國汽車元素。
我們再來說說日化用品。很多人也許對英國的日化用品很陌生,因為人們幾乎沒聽過英國的日化品牌。其實你錯了,我們生活中不是沒有英國日化品牌,而是很多人不知道。英國有一個巨無霸日化企業,是和荷蘭人合資的,這家企業叫聯合利華。聯合利華在中國擁有十幾個日化品牌,其中包括中華、凡士林、力士、和路雪、四季寶、夏士蓮、多芬、奧妙、家樂、旁氏、潔諾、立頓、老蔡、金紡等等。如果你說沒用過這些品牌,估計你是在說瞎話。有人說,寶潔和聯合利華這兩家公司已經控制了全球人民的生活。雖然這種說法有些誇張,但卻並非沒有道理。比如在中國,聯合利華已經佔據了中國日化市場的半壁江山,平時我們洗臉、刷牙、洗衣服幾乎都會用到。所以,不是我們身邊沒有英國品牌,而是我們不知道。
實際上,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英國元素,就拿我們最常用的手機來說。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世界98%的智慧型手機都是採用的英國ARM設計架構處理器,英國ARM設計的晶片目前已經主導了智慧型手機行業。再比如航空業,很多人可能會經常坐飛機,都知道飛機不是美國波音就是歐洲空客的,但很多人卻不知道,世界航空市場一半的航空客機發動機是英國羅羅公司製造的。再比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疫苗,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世界50%的疫苗是由英國葛蘭素史克和阿斯利康兩家公司研製的。雖然很多英國元素我們往往表面上看不到,但英國元素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而且就在我們身邊,英國的日化產品就是個例子。再比如英國的嘉實多、樂購(全球第三大零售商)、殼牌石油、巴寶莉、鄧祿普輪胎等等,也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我們生活中不乏英國元素,英國產品也不少,甚至可以說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所以英國的實力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大,只是我們缺乏了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