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一屆長三角金融科技大賽創新與應用全球大賽·蘇州賽區暨金融科技賦能經濟數位化」論壇在蘇州新建元2.5產業園會議中心順利舉辦。本次論壇由蘇州市金融科技協會、上海市黃浦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華東師範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聯合主辦,蘇州企業徵信服務有限公司、蘇州新建元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蘇州工業園區領軍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亞商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協辦,上海金融業聯合會、蘇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華東師範大學提供全程指導。
長三角與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對經濟有重要意義
蘇州市委副書記朱民在致辭中表示,蘇州是一座歷史名城,同時也是一座不斷散發活力的工商業城市。目前蘇州正在加強和推進傳統產業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來適應時代的要求,這個過程中會有新的技術、產品、商業模式、甚至是新的產業出現,而這就要求金融服務能夠不斷地適應這種轉變,科技的進步則讓新金融的培育、成長成為了可能。所以,蘇州非常重視金融科技環境的完善,也一直在努力打造一個更具競爭力的投資環境和營商環境。長三角一體化尤其是滬蘇同城化會給蘇州和上海,乃至長三角帶來更多的機會。未來,長三角一定是最有活力、最有前景的區域,也是承擔了我國在世界舞臺上能不能爭得一席之地的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區域。
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小玫提到,蘇州的金融科技領域發展非常超前,不僅是央行數字貨幣、中國監管沙盒的試點城市,也是中央小微徵信的試驗區,可以說蘇州已經打造好了金融科技的發展和監管環境。從園區角度來看,蘇州工業園區是蘇州的區域金融中心高地,也是蘇州的創新經濟高地,園區累計上市公司數量達到47家,實現了金融和科創兩種資源要素的雙集聚。隨著長三角的融合進一步加速,區域內金融科技的聯繫會越來越緊密,本次活動在蘇州舉辦也是進一步推動了長三角金融科技的合作與發展。
亞商集團董事長、華師大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長、長三角金融科技創新與應用全球大賽組委會主任陳琦偉在致辭中表示,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很像一場「馬拉松」,而長三角則在這場賽跑中脫穎而出,金融科技就是要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進行結合。
會上,國發集團副總經理朱劍、亞商集團總裁張瓊、新建元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肖傳宗,共同籤約成立了「長三角金融科技實驗工坊」。
同時,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黨委書記、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嶽華和蘇州市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蘇州市大數據公司總經理安志,共同籤訂了蘇州市金融研究院與華東師範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戰略合作協議。
金融科技將推動金融產業高質量發展
著名經濟學家和金融專家、上海證券交易所原首席經濟學家胡汝銀,貢獻了一場「面對新趨——金融科技與產業網際網路的深度智能化融合」的精彩演講,從金融科技和產業網際網路的深度智能化融合出發,對金融科技的發展做了獨特的解碼。
會上,在「數位化金融時代下的銀行科技建設」的主題演講中,花旗國際董事總經理蔣凡通過網絡連線的形式,著重談及了網際網路金融和金融網際網路的區別與意義。
神州信息金融副總裁、金融研究院院長戴可則從「金融科技底層技術創新對於主流金融行業的賦能作用」出發,提出了兩個核心觀點。第一個核心觀點是在未來金融科技賦能下的金融行業中,第一步是業務賦能,第二步是產業和金融的深度融合,第三步則是分布式金融;第二個核心觀點是,金融科技的本質是把金融資產、一個金融邏輯和實體經濟的產業資產,通過數位化方式打通,而且是深度融合,比如現在提到的數字孿生、場景孿生,也是未來科技創新的一個導向。而任何科技的創新都分為三個層面:基礎設施的重構、基於數據和知識的核心競爭力的塑造、場景的業務和技術的深度融合,從「十四五規劃」中可以看出政府現在也越來越重視底層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金融科技應用場景更加多元化
未來,金融科技又將產生哪些應用場景?亞商集團總裁、亞商資本創始合伙人張瓊和上海金融科技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人齊敬然、東吳證券信息技術部總經理華仁傑、中匯信息技術副總經理李正以及東軟集團副總裁、上海金融信息行業協會會長邢波,對此進行了不同的解答。
圓桌論壇的最後,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黨委書記、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嶽華從高校對金融科技的發展作用出發,談到:「金融科技最終要靠人才,而高校的使命是培養人才,特別是培養卓越人才。華東師範大學不僅成立了金融科技研究院,將理科工科的元素不斷地注入到金融中來,也在鼎力推進未來技術學院的建設,更多的將文科、理科、工科的元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同時,為了將計算機科學、軟體和數據分析融入在一起,也將成立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的實驗室。」
當天,本次活動迎來了「重頭戲」——第一屆長三角金融科技創新與應用全球大賽暨蘇州賽區項目複賽。本輪共計15家公司進行項目路演,涵蓋了全國性和區域性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智能投顧、產業供應鏈金融、區塊鏈與金融安全、科技賦能金融基礎設施等六大特色板塊。(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