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同學詢問我,大專生的人生規劃,走「專升本」好還是走直招士官好?並讓我給出一些建議。針對該問題,我認為如果站在大專生個人角度上,應從4個方面來考慮。
一是首先要確認自己的專業是否符合直招士官招收的範圍。
大專生對於成長的規劃,如果真的準備向當兵之路靠攏走直招「路」,首先最需要做的第1件事,就是查詢一下自己所學專業,是否符合直招士官的招收範圍,如果忙活了半天,結果最後發現專業不在範圍內,這就鬧了笑話。
借鑑於今年直招招收的專業來看,主要包括計算機、機電類、通訊、機械設計、醫學技術等270餘個相關的專業。雖然這些專業基本囊括了大學求學的專業,但也不排除所學專業不再招收範圍之內,或自己的專業不在本批次招收範圍內的可能。
直招士官每批次的招收計劃和專業都會有一定的區別,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大專生利用幾分鐘到徵兵網上進行查詢非常有必要。只有專業符合,才能考慮下一步;如果專業不符合的話,那麼後面的一些假設和規劃都不成立。
二是要認清大專「專升本」和走直招路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如果大專生考慮從學校走專升本,那麼這是一條在社會發展的成長道路,基本上與當兵無關。但是,如果還存在「專升本」以後再到部隊發展的想法,就必須考慮考試的難度和本科直招年齡的限制。
在地方高校,目前的「專升本」不僅考試有難度,需要「下功夫」「下力氣」,而且考上以後還需要讀5年的時間,而直招士官的年齡要求在24周歲以內。這樣的「紅線」對於年齡稍大一些的青年來說,可能會成為一道「坎」。
如果大專生專業適合直招士官,我認為根本不需要在地方高校「專升本」,或者去考慮升完本以後在走直招士官。因為按照當前已出臺的政策,從2022年開始當兵退役後就可以不用考試就可以直接「專升本」,這是非常理想的一件事。而且對應直招士官的服役年限來看,大專生在部隊一般最少幹5年,就能申請退伍,而到那時,回到社會後在選擇專升本,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三是進一步解釋為什麼推薦選擇走直招士官而不選擇畢業後「專升本」。
大專生走直招路,無論準備長期發展還是短期「試水」,對應當前的優待政策,從個人角度來看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主要體現在5個方面。
1是如上面所說的,退伍以後可以直接實現「轉升本」這一成長目標。
2是可享受求學期間的學費代償與補償政策,可以幫家裡減輕一些負擔。
3是可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完美銜接,在綻放青春的同時,讓自己更加成熟。
4是退伍後可享受軍人的所有優待政策,包括事業編、公務員的招錄以及當地的各項已出或未出的優待政策,這可能在無形中多出了很多的就業途徑。
5是在直招士官期間可積累人生的第「1桶金」。
四是大專生可考慮選擇的第3條成長之路。
對大專生而言,除了走社會上「專升本」這條成長路和當兵走直招士官路以外,其實還有第3條路可走,那就是義務兵之路。
從服役年限來說,大專生只需要服役兩年,按當前政策剛好滿足退伍後免試專升本的要求。但是如果走招士官,最少也需要5年。從時間上來說,這對於從大學校園出來的青年而言,應該是一場很嚴峻的考驗。如果走義務兵路,所享受的優待除不能和直招士官哪樣積攢財富外,其他「福利」均可享受。
而且,大專生到部隊,如果年齡合適,表現優異,完全可以通過軍考的方式實現更深層次的成長與跨越。萬一「一不小心」考上了軍校,既實現了專升本的理想,又能開啟人生的新篇章,我認為這是很完美的一件事。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有部分大專院校,如果在第3年去當兵,就可以在當兵期間就拿到畢業證。這直接相當於節約了一年的青春,大專生們一定要從學校提前了解清楚這方面的信息,以便於及時調整和規劃自己的未來成長。
以上4點,是從個人角度出發而寫,也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和建議,不一定全對,僅供大專生們參考和借鑑。如有不足,歡迎指出共同學習。如有疑問,請在文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