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應考慮允許一妻多夫」引爭議

2020-12-17 澎湃新聞

來源:南方傳媒書院

作者:陳嵐 、陳安慶

導讀

1.我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2.黃有光:應該考慮允許一妻多夫

3.男女比例失衡問題,急不得

4、滿紙荒唐言,疑似失心瘋

5、警惕餿主意啊,餿主意:學術大V意見領袖陋見帶偏三觀

你見過「一夫一妻」,

你聽過「一夫多妻」,

但你想像過「一妻多夫」嗎?

近日,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黃有光教授在網易研究局撰文指出:

「中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每100個女的,約有117個男的。大約會有數以千計的適婚男子會找不到妻子。」

對此,他提出,應該考慮允許一妻多夫的婚姻制。

言論一出,網友們炸開了鍋。

01

我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1)根本由頭還是中國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調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統計,中國2019年總人口達到140005萬人,其中男性人口71527萬人,女性人口68478萬人。男性比女性多出3049萬人。

從性別比來分析,2019年中國的性別比例為104.45(女=100),相比2018年(104.64)、2017年(104.81),性別比有所下降。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男女比例失衡的確嚴重。

(2)那男女比例失衡會產生問題呢?

首先,男女比例失衡帶來的直接影響便是同一年齡段的男性找對象難,男光棍多。這一方面會造成一定的社會倫理問題,男性和女性婚配年齡差距過大,社會倫理體系受到衝擊。正如我們不時也會看到「70歲高齡大爺娶20來歲年輕妻子」等一類的新聞。在眾人「吃瓜」的時候,也許少有人會想到背後男性光棍的問題。而另一方面,人口替代率(每個婦女平均生小孩的個數)下降,同性戀增多也會導致出生人口萎縮,造成老齡化壓力的進一步加重。

其次,「光棍危機」率先在落後地區率先出現,因為性別比率失衡是高齡擠佔低齡,發達地區擠佔不發達地區,然後形成社會性的綜合效應。[1] 中小城市和農村娶妻成本增加,加之部分落後地區傳宗接代的思想,拐賣婦女的犯罪行為便由此滋生。

還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電視劇《阿霞》。她被騙的經歷,我至今記憶尤深。

女主角阿霞在高考落榜和感情受挫後,決心外出闖蕩一番,但是被欠債的表哥騙到了落後貧窮的呂梁大山裡,與比她大十多歲的山民王二串成婚,用來抵債。

明白過來的阿霞,拼命外逃,但都被王二串追了回來。

村民們都鼓動老實人王二串,說只要讓女人懷上娃娃就死心塌地了。但阿霞死活不和王二串睡一盤炕上。

她在一次外逃後,被村主任發現。於是,她將希望寄托在村主任身上,希望他能夠救她出去。可村主任因同情王二嬸和王二串,要阿霞家送來錢再領人走。

故事到最後面,阿霞被救了出去,但是她又回到了那個山區,帶領著村民走向了致富的道路。

可是,並不是每個被拐賣的婦女都能夠有這樣稍微好一些的結局。

最後,男女比例失調也會增加性侵行為的發生比率。

在長期處於想結婚但又結不了婚的單身狀態下,一些男性可能在心理上會出現急躁和失控,極端情況下導致猥褻、性侵等犯罪行為,危害社會。

這樣的他們,就處在社會中某些灰暗的角落裡,時不時伸出魔爪威脅著那些難以發出呼救聲的少女。

(3)病急投醫不能亂

對於男女比例失衡造成的深遠影響,不少人也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對策,可行的、不可行的都有。其中如引進外國新娘、一妻多夫等便引發廣泛爭議。

在2017年,中國人大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農以及人口學家何亞福呼籲跨國通婚來緩解「光棍危機」。但是,他們言論一出,就引來了不少熱議。

據當時新京報與清研智庫聯合推出的調查,有超六成的網友認同「通過鼓勵國際通婚緩解中國光棍危機」,甚至不少人認為在國家層面上應該積極推動移民政策改革,簡化與外國人士通婚相關手續。

但是,走得通嗎?

新京報曾對此專門撰文指出,中國很難娶到媳婦的基本上是窮困地區的窮人,而能夠移民或合法居留來中國女性,大多是能夠到異國打工的佼佼者,他們擇偶定也是找對應階層中的優秀男性,但是這些優秀男性也不缺女人。

所以,剩男們還在那裡。於是,跨國拐賣或變相跨國拐賣新娘就成了一些底層剩男們娶妻的一條捷徑。甚至不少人還因此被騙婚。

若沒有優越的條件,「中國光棍問題」的解決靠引進外國新娘這條路,很難走通。

02

黃有光撰文提出「應該考慮允許一妻多夫」

黃有光教授認為,在至少一二十年內,男性難找妻子的問題會越來越大。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不能得到適當的滿足,會對快樂的影響產生很大的副作用。「而減輕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讓妓院合法化,使沒有妻子的人可能通過購買合法與保健上比較可靠的性服務而部分獲得滿足。你不讓他們合法進行性交易,是嚴重危害其獲得性滿足的權利。」

對此,網絡上雖也有支持聲,但從微博總體的評論來看,反對聲鋪天蓋地,尤其是在在女性中群體中引起了諸多的不滿。

(1)國內外存在相關案例

正如黃教授所說的,目前世界上的確存在有這方面的案例,保留共妻制最多的區域集中在南亞大陸和青藏高原地區。

有學者對以上各地區的婚俗背景進行分析後指出,實行共妻需要兩個充分條件:一是惡劣的生態或社會條件;二是出現不願意分割家產的私人觀念。當然, 其他諸如人口統計、 社會分層、 文化接觸, 以及歷史、 政治和經濟等因素也在發揮著作用。在某一具體的場合下, 各種因素或是在合力作用或是在某一因素起主導作用的條件下, 共妻制的出現才成為可能。[2]但是以中國現在的條件,讓共妻制合法化很難。

(2)中國實行一夫一妻制

1950年4月13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在該法的第一條中作出了明確規定:「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家庭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

此後,無論是頒布新的《婚姻法》還是進行修正,一夫一妻一直存在於法律的重要位置。

黃教授撰文寫道:「到現在為止,不論是異性或同性婚姻,絕大多數都是兩個人之間的。不過,根據傳統的觀點,一男一女的婚姻,其男女的要點比兩人的要點重要許多。既然男女這條件都可以放棄(允許同性婚姻),兩人的條件更加可以放棄。」

但是,法律規定的一夫一妻制在人數方面的限制是底線。將婚姻限制在兩者間,為男女之間愛情的產生、存在和發展開闢了現實的道路。恩格斯說:「一夫一妻制是現代性愛能在其中發展起來的唯一形式。」因為, 愛情本質上是兩性之間以性慾為基礎, 以互愛為前提的深厚的、持久的、專一的感情, 這種感情需要彼此之間長相廝守、相互尊重、恩愛互助、患難與共。[3]

(3)問題剖析

一妻多夫制下兩性真的獲益了嗎?

從一夫多妻的角度看來,一妻多夫似乎是女性受益。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無論是一夫多妻還是一妻多夫,女性多是處於弱勢的一方。

先不論是兄弟共妻還是朋友共妻又或是陌生男性共妻。一旦共妻合法化,就給了他們與共享的妻子發生性關係的合法化的權利。在社會背景的男性力量下,一妻多夫更會使女性在婚姻中的諸多意願被忽視。

黃教授說,「其實,至少以生理功能而論,平均而言,一個男人能夠滿足多個女人的性需求的能力,大大小於一個女人能夠滿足多個男人的能力。」

從這個角度下而言,男人滿足了。女性會不禁發問:女人呢?女性能從這個婚姻下獲得什麼?

就像侯虹斌對此作出的評論:「一妻多夫的實質,是女性同時給多名男性提供性服務和生育勞動,並且接受他們的虐待。」

其實,「在對偶婚條件下, 無論是主夫及其眾妻還是主妻及其眾夫之間的婚姻關係均是以方便和需要為基礎的, 在這種丈夫游離於數妻之中或妻子行走於眾夫之間的關係中, 男女之間不可能建立兩性相悅、生死相依的牢固感情, 只能是玩兩性關係的遊戲及做各種見異思遷的「春夢」而已, 比較穩定和牢固的愛情只能是一種『奢侈品』。」[3]

此外,黃教授還提到:「在人類的長期進化歷史,大致是(不表示應該是)男子在外打獵,女子在家照顧孩子。照顧孩子(尤其是餵奶等)大致是一個人的工作,不必多人合作。打獵須要多人合作。因此,男子天生比較容易信任朋友,和朋友合作等。因此,一妻二夫,應該比一夫二妻容易相處。」

正如黃教授所言,男子天生信任朋友和與人合作。但是將這份長期進化出的信任和合作放在婚姻領域,不一定行得通。理性為主的工作上的合作與感性更多的婚姻上的合作並不能統一而語。

假設在一妻多夫制下,若一個男人出於情慾和性慾等不滿足於與多個男性共享妻子,男性間的會矛盾增加,男性未獲得想要的愛情,妻子的處境也更加艱難。同時出軌率也許相比現在會更高,性錯亂行為和社會混亂不可避免。

男人有了妻子,但不一定有愛情。而看似女性擁有多個丈夫,到最後,可能除了滿足男性婚姻的需求,也就只剩下了孩子。

還記得前段時間的離婚冷靜期上熱搜嗎?其中,家暴問題就是引發熱議原因之一。

當今,家暴等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辦法,若是法律允許一妻多夫,女性婚後遭受多人家暴或是被迫發生性關係,無論是迫於多位男性壓力還是擔心外界評說。她們在自己受到身心傷害後,為自己發聲的可能性會更小,而男性披著法律的外衣進行當今的非法活動便有機可乘。

女性承擔的負擔真不會加重嗎?

黃教授提到,「即使在家庭生活的其他方面,一妻二夫也比一夫二妻更有利。如果以多數家庭由妻子負責主要家務(不表示這是否應該)而言,煮給三個人吃,不會比煮給兩個人吃多很多時間,因此,一妻二夫,輕而易舉。」

雖然黃教授強調 「不表示這是否應該」。但是,從現實來看」如今,諸多女性的確在家庭中承擔著照顧孩子的重任,男人做家務照看孩子甚至有時被稱為「幫妻子的忙」。這些觀念下,女性就應該留在家裡看孩子做家務似乎是整個社會壓在女性身上常識性的枷鎖。

而在中國將共妻合法化以後,女性在家中承擔的壓力並不會如黃教授所說的那般差不多。而只可能會將女性撫養孩子和在家照顧老人的身份觀念在無形中固化,然後做更多的家務,照顧更多的孩子和老人。

一部日劇《坡道上的家》揭露了一個社會問題:女性所面臨的喪偶式育兒可能是壓垮她們精神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劇中,有一位母親將自己8個月大的嬰兒扔進了滿是熱水的浴缸,活活淹死。丈夫將其告上法庭。

在面對法官和律師的提問,那位母親緘口不言,精神渙散。她的丈夫,滿是埋怨和責怪。而她的婆婆的一席話更是引人深思。

「撫養孩子不是業餘愛好,男人也不會來幫你,不管遇上什麼都要自己加油,但是那樣的日子很快就會熬過去的,之後就輕鬆了。」

這種枷鎖似的「常識」不僅深深刻在男性印象中,連很多女性自己也這麼認為。

女性熬過去了,一切太平,孩子長大,婚姻美滿。可若是女性熬不過去呢?

在中國這樣的現實新聞也並非沒有。如2019年的新聞:「福建28歲母親攜子自殺」。28歲的女子石春梅在留下「絕筆信」後,帶著3歲和6歲的兩個孩子離家自殺。她在絕筆信中稱,與公婆有矛盾,而丈夫也勸她多忍忍。

在這種觀念下,一個丈夫如此,若是多幾個丈夫,多幾個公婆,再多幾個孩子。這樣的壓力僅是女性來分擔?

底層男性的婚姻問題真能解決?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在中國「剩男」中,底層男性居多。而一妻多夫真能解決他們的娶妻問題?

Buss 的性策略理論( sexual strategies theory, SST) 認為,男女兩性在解決各自不同的問題中,分別進化出了不同的「性策略」,包括短期策略和長期策略。女性為了獲取穩定的資源來使繁殖成功,必須選擇長期策略,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後代能夠得到豐富穩定的經濟資源。所以,在長期進化歷程中,進化心理學家推測,女性更傾向於尋找有經濟資源,且願意對她投資的男性,而且這種傾向在所有文化中普遍存在( Buss,1989) 。

但是,社會底層的男性在這一點上很難滿足,女性在可以擁有幾個丈夫的情況下,也會力求尋找經濟資源更有優勢的男性以保證日後的安定感。否則要養孩子,若沒有生活保障,女性更多會覺得多夫是一種負擔。

當然,也存在這樣一種結構性資源缺乏假設( Buss & Barnes,1986; Eagly & Wood,1999) 。該假設預測,當女性擁有一定的資源時,會不太看重男性的資源。[4]

但是從當今社會職業等級性別分布看,要兼顧事業和家庭的女性能滿足這一點的極少。

受到婚姻法保護的一夫一妻的思想觀念,已經深入人們的生活,極難改變或者說要想改變才是滑天下之大稽,甚至是違法行為,這不成了聚眾淫亂了嗎?

尤其是底層男性家庭,先不談男性自己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且說家庭裡面的老年人對社會倫理觀念的重視程度,他們也很難接受自己的兒子與他人共享妻子。

加之中國傳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多數中小城市或農村的家庭極為重視族性血親關係以保證後代血統傳承。他們絕不會也不會接受「共享妻子」。

若觀念短期內難改變,一妻多夫推不出,那麼底層男性的「光棍問題」就解決不了。若是長期來看,等到這個觀念被不少人接受了,中國「光棍問題」好像也已經沒有那麼嚴重了。

說不定改變「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讓人接受「一妻多夫」要來的容易些。

03

男女比例失調問題,急不得

從國家統計局數據來看,的確男女比例性別失調問題挺嚴重。但是無論是從總性別比,還是0-4歲性別比、5-9歲性別比、10-14歲性別比,都有明顯的下降趨勢。在短期內,這個問題是比較嚴峻。就將來而言,問題也沒有現在嚴重。可是,經濟學家所謂「一妻多夫」的荒唐言論根本也解決不了短期問題。

  

將來,孩子們長大了,根據目前他們同齡性別比呈下降趨來看,於他們而言,問題也沒想像那麼糟糕。

所以,男女比例失調問題,急不得。

且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女性擇偶標準不可能會降低,否則也不會看到那麼多大齡剩女獨自一人在大城市打拼了。

所以,底層男性都只有靠提高自己的實力,才可能解決一輩子單身的問題。這說起來很殘忍。

但是,「你若盛開,蝴蝶們也自會迎來」。

04、 滿紙荒唐言,疑似失心瘋

事實上,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曾面臨男女比例不均的問題,但沒有一個國家用一夫多妻作為解決方案,那些國家價格理論運用不精,缺乏把人視為貨物的精英理論。對具有正常道德、人性和社會觀念的人來說,把人貨物化都是禁忌。

不問政治、社會、人性和道德,什麼共妻什麼妓女合法化,把交易視為「高尚」的事情,則是失心瘋。

一夫多妻在中國古代早已見怪不怪,但你可知,在世界上的某些角落裡,仍舊延續了母系社會的傳統,實行一妻多夫。

那麼,一妻多夫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呢?

女子可以隨意更換自己的「丈夫」,男人只是附屬品,沒有話語權。

在母系社會,婚姻模式為部落裡的女性帶來社會地位和經濟上的特權,由於掌管著整個家庭的土地、肩負著傳承家族血統的責任,部落裡的女人們在外面獨立處理各種紛爭,並且在各種重大事務上也扮演著最為重要的角色。

男性往往被期望能夠有固定的收入,且需要承擔撫養孩子的費用,男人實際上並沒有什麼話語權。

其實,討論這個問題其實不是男權女權的問題,而是此提議和傳統道德倫理和婚姻法的衝突問題。

婚姻文化是一個不斷從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向高級進化的過程。

現在都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提出搞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社會那一套?

在遇到與現代婚姻文化迥異的一妻多夫婚制時,這種婚姻形式「不文明」「不自然」和「非常態」。

這位經濟學家提出的所謂一妻多夫制,是一種「不自然狀態」,令人困惑和不安。

也有人認為,一妻多夫制婚姻限制了丈夫關於性需求的自由,使得男性存在著性的競爭,引發了負面的道德後果。此外,父親對於自己子女與生俱來的身份認同願望同樣會引發負面的道德後果。

南方傳媒書院陳安慶老師認為,倫理道德是具備一個民族內在價值理想和外在行為規範,它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從原始社會末期到現如今,主要以儒家思想為中心線,並涵括了各個時期的思想家的成果,討論這個問題需要注重倫理道德文化的時代相容性,不能逆歷史潮流而動,更不能開倒車,還要注重性倫理、道德與公平,不能只看經濟學利弊得失的簡單分析和去道德化的功利主義,黃教授的說法引發了社會上一些道德上的擔憂,這種婚姻不應僅僅從婚姻實踐者的角度來分析他們享有哪些好處,而應該從社會的整體利益出發來探討,包括一妻多夫制婚姻帶來的負面後果在內的全面檢視。時代在變,人的本質卻沒有變,倫理道德文化能夠經久不衰,乃是因為它是國人的靈魂所在,倫理道德文化的時代性使得其在時代變遷中依舊體現出歷久彌新之態。

一妻多夫婚姻結合體中,性愛的範圍限於妻子和丈夫兩個主體之間,丈夫一方由複數構成,因此發生了一個妻子與幾個丈夫之間的性愛。性倫理的秩序是社會倫理秩序的組成部分,性倫理秩序的混亂必然導致社會倫理的破壞。不管是公開的、變相的或者隱蔽的一妻多夫都會使人在婚姻中的道德權利和道德義務失效,從而喪失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

經濟學的教授,看什麼都是交易和經濟成本利弊得失,這是專業眼光,但以為交易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把交易視為「最高尚」的事情,則是失心瘋。近來有教授主張,光棍問題可用多人合娶妻子來解決。贊之者稱極為理性、方案徹底,駁之者稱荒謬到頂、無以復加。

主張多人合娶妻子,用的是「價格理論」。存在光棍,就是女子資源短缺,稀缺品必然價高,富男有能力購買,窮人就多人買一個,也能「其樂融融」。長期則能刺激女子供應,減少男性數目,達到性別平衡。

按交易來理解,婚姻其實不是人與人的關係,而是貨與貨的匹配,男與女,都是貨品而已。搭配不過來,就以一對多,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所有的貨品,可用貨幣來價值化。如果你有錢,豈止優先獲得貨物,還應能買到多男多女使用或囤積。

視為交易,交給市場,自由競價,一切安妥。這正是一些經濟學家的一根筋。萬事如此,世界上就不再有任何問題了,只有錢夠不夠的問題。按照這種邏輯,一夫一妻的法律就是計劃經濟堡壘,是一種定量供應。

「經濟理性」能如此運用,可見理性到頂也瘋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然還有淫者見淫、交易者見交易。經濟學的教授,看什麼都是交易,這是專業眼光,但以為交易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把交易視為「最高尚」的事情,則是失心瘋。

任何學問有其限度,而服務於人是目的,學問不是,用經濟學尤其半調子經濟學談論社會、人性、權利、尊嚴、愛,以為理性等於經濟理性,等於市場和交易,妄言必多。

我們國家早在秦朝就實行一夫一妻,《七國考》引桓譚《新論》載李悝《法經》條例:「夫有一妻二妾,其刑聝;夫有二妻,則誅。妻有外夫則宮,日淫禁。」

《大明律》規定:「凡以妻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為妻者,杖九十,並改正。若有妻更娶者,亦杖九十,離異。」

清朝也有類似的規定。《大清律例》規定「妻妾失序」:「凡以妻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為妻者,杖九十,並改正。若有妻更娶者,亦杖九十,(後娶之妻)離異(歸宗)。」

05、 警惕餿主意啊,餿主意:學術大V意見領袖陋見帶偏三觀

復旦大學教授黃有光所謂「一妻多夫制」的論調,是倫理道德的崩塌。

誰是鐮刀,鐮刀者意見領袖也。頂著學術大咖的名頭標籤,在輿論場作為網絡大V是網絡世界中的輿論領導者,他們既可能作為信息的中介,也有可能是信息的製造和發布者。

儘管他們與網民並不相識,但他們的影響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影響巨大。

那些能薅的羊毛的人,其實都不是一般人,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做鐮刀幾乎是奢望,並且還時不時的被割下韭菜。

對於意見領袖,尤其是網絡意見領袖,應承擔與其身份性質、影響範圍相適應的較高注意義務,受到網民集體「加冕」的他們,扮演著公眾的啟蒙性角色,要時刻注意對公眾的「陋見隱藏」。

他們的正面言論可以引導輿論發展,使主流聲音能傳播得更遠,負面言論若是以面向公眾的方式展現出來,便是與自身身份相矛盾,此時的表達就已經不再是普通個人的好惡表達,而是上升到影響社會秩序與缺乏社會責任的高度。

意見領袖有善惡有紅黑,也是一個江湖。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做鐮刀幾乎是奢望,並且還時不時的被割下韭菜。這年頭,守身如玉不難,守腦如玉不被輕易洗腦,守住正的三觀實在有點難。

南方傳媒書院陳安慶老師認為,這場因為專家教授雷言雷語導致的網絡狂歡,需要反思——媒體話語建構了什麼樣的「教授」集體身份?媒體通過什麼樣的話語策略建構了「教授」集體身份?媒體的把關人責任是如何落實的?輿論導向到底要做什麼?這樣明顯違背常識、基本道德倫理的文章和建議,如何能在網易這樣的平臺發布且大量傳播?如果根據基本專業判斷發這種文章是否會被指責為罔顧公序良俗,趨向流量眼球效應,用意何在?

同時,陳安慶老師指出,我們還需要警惕不能因為某些專家教授的不當言論,導致整個高級知識分子躺槍受連累,如放任雷言雷語,則傳統中國社會結構中備受尊重的「老師」形象被重新表徵,公眾對教師的積極刻板印象受到衝擊,教師身份勢必被妖魔化。

我們知道個別高校教師不當言行引發了社會熱議,導致網民對「教授」消極刻板印象的形成,對高校教師的汙名化時有發生,出現了「叫獸」、「磚家」等網絡詞語。這一現狀無疑要求高校教師群體繼續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教授」群體的整體素質。

陳安慶說,刻板印象,通常與偏見聯繫在一起,在偏見作用下,人們對某一社會群體形象的負面和不利評價,叫「消極」刻板印象。 「知識與技能」「學歷層次」「專業權威」「社會聲望」「道德與人格」「言論健康」凡此種種,要有個起碼的底線,至少不違背公序良俗,恪守道德底線和法律範疇。

他認為,無論是誰,什麼標籤身份網際網路言論,要注意言論的尺度和邊界。

言論的基本要求是——客觀真實、公正無私、認真負責、遵守法律。

1,客觀真實。要以事實為依據,自覺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2,公正無私。不能帶有利益傾向和主觀偏向,不能憑主觀好惡發表評論。

3,認真負責。要謹言慎行,對自己言論負責,對他人、社會和國家負責。

4,遵守法律。要遵守法律的原則,不發表有損國家利益安全、破壞社會穩定和諧、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言論。

其實每個國家對網絡言論自由權保護的強與弱,保護到什麼程度,則取決於各國對此權利的立場和態度,每個國家都會有一個底線和紅線的問題。一句話,沒有絕對,只有相對。

我們太膽小,以至於不能獨自思考;我們太謙虛,以至於不能相信自己的感情或者判斷。我們想依靠某些專家,當我們有了專家,我們就會說專家說過的話,像背誦死板表格的兒童一樣不做獨立思考。我寧願有人無知地思考,也不願看到他只是做個傳聲筒。

韭菜要端正對鐮刀的認識。鐮刀亮閃閃 ,韭菜油汪汪,別再當網紅鐮刀下的韭菜了。別怪鐮刀狠,只怪跟風盲從的韭菜們,缺乏獨立思考。

相關焦點

  • 經濟學家黃有光提議「一妻多夫」
    著名經濟學家黃有光近日提議"一妻多夫"。他指出: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有很長的歷史與使用範圍,包括到現代,尤其是在西藏。解放後西藏的一妻多夫婚姻制才成為非法。他說並不否認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有很大的優點,包括對夫妻長期關係的促進和對小孩撫養和教育的好處。
  • 針對中國男女比例失調,專家建議允許「一妻多夫」,引網友熱議
    「一妻多夫」雖然現在已經很少有年輕父母有「重男輕女」思想,許多年輕父母還只想生女兒。針對中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調,著名的經濟學專家黃有光院士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的建議中提到:面對男多女少,應該考慮允許「一妻多夫」,以此緩解上千萬男性找不到配偶的現象。
  • 一妻多夫制度——中國女權的悲哀
    這種背叛,卻在某知名經濟學家口中被提倡,甚至連重婚罪也該在他口中的一妻多夫制度下被消除。「醉酒」的經濟學家和缺乏見識的部分網民著名經濟學家黃有光曾在《網易研究局》上撰文,言及當下中國社會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唯有一妻多夫制度可以改變這種情況,也能進一步復甦經濟。
  • 男多女少怎麼辦?知名教授建議「一妻多夫」!這事兒有幾分靠譜?
    我們可以看到,大學裡的教授大多都在研究一些空而泛的理論,用我們的話就是「沒作用」,但是,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經濟學家黃有光提議允許「一妻多夫」,我看行!》(以下簡稱甲文)。該文稱,著名經濟學家黃有光近日撰文指出,大約會有數以幾千萬的適婚男子找不到妻子,面對男多女少,可能應該考慮允許一妻多夫的婚姻。
  • 中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專家建議考慮「一妻多夫」,你能接受嗎?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國大陸男性人口70079萬人,比女性多3376萬。8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例為136:100,7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則高達206:100,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專家預測,到2020年,將有3000萬至4000萬處於婚育年齡的男士「被剩下」。
  • 一妻多夫在這些國家盛行多年,中國也存在過!專家建議全面實施?
    然而,由於男女平等和先進文明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廢除了一夫多妻制。但你們可曾知道?世界上的國家除了實行一夫多妻制度,其實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實行一妻多夫制度!換句話說,一個女性可以同時嫁給多個男人!雖然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 男多女少 一個特殊的人口時代來了 一妻多夫等建議真能解決問題?
    梁建章:應儘快廢除,在社會養老下,孩子支撐的是整個仰賴體系,受益者是全社會 事實上,在某些地區有一類夫妻生三孩是允許的。 男女比例失衡,經濟學家黃有光建議實行「一妻多夫」、「妓院合法化」解決此問題 根據官方曾經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年底,我國女性人口比男性人口少了3000萬。
  • 中國男多女少,經濟學家黃有光:可以考慮一妻多夫制,可行嗎?
    目前,中國男女人口比例失衡現狀有多嚴重呢?面對性別比失衡這一問題,近日,經濟學家黃有光給出了解決這問題的建議:可以考慮一妻多夫制。這種方案是否可行呢?有網評認為,實行「一妻多夫」就能解決問題嗎?造成男女比例失調問題並非單一原因,假若實行了,會對家庭以及社會倫理帶來哪些問題?即便建議有某些合理性,但是社會會同意嗎?作為新時代的女性,她們又會怎麼想?
  • 男女比例太失調,知名專家建議「一妻多夫」,你覺得可行嗎?
    男女比例大幅度的失調,「一妻多夫」建議被提出對於現代的男性朋友們來講,一夫一妻制度似乎也都是違背了天性,沒有誰不願意成為韋小寶,甚至還有人表明想要放棄現代的社會制度,回歸到古代,成為妻妾成群的男人。但是,許多人都不知道,有不少的知名專家們就曾經提出過建議,表明要實行「一妻多夫」制度,而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男女比例大幅度的失調,若是這個制度真的執行,你覺得可行嗎?根據學者們按照目前的婚育情況推測,將有超出5000萬的男性,在未來的5-10年裡會成為單身。
  • 這個國家「一妻多夫」是常態!那麼中國呢?業內專家:建議實行!
    除了一夫一妻制和多妻制之外,當今世界上也有一妻多夫制的國家。換句話說,一個女人可以同時嫁給多個丈夫。然而,這卻是阻止社會文明進步的渣化現象!雖然仍有一些國家維持著「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這些國家的這種婚姻制度也確實解決了男人多女人少的問題。
  • 專家告訴你中國實行一妻多夫的時間表
    一妻多夫近期某名牌大學教授,據說還是經濟學家,居然腦洞大開公開建議實行"一妻多夫"制,理由據說主要有倆個,一是男女比例失調,二是人口出生率下降。一妻多夫真的可以解決這倆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嗎?答案也有倆個,一個是不能,一個是純粹不可能!本人作為普通老百姓,不能和那些所謂的教授呀,什麼學家比,但是居家過日子人人都一樣,教授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專家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小鬼。
  • 復旦大學專家建議:中國全面實施「一妻多夫」,你能接受嗎?
    其實在世界上,有很多國家至今都在實行「一夫多妻」、「一妻多夫」這樣的婚姻制度,但是很多小夥伴肯定不知道,在我國也有一些地方實行著「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就比如藏族、門巴族和雲南的走婚習俗等,這些都吸引了國內很多人前往一探究竟,而專家們在得知這樣的現象後,竟然建議全面實施。
  • 中國專家想要推廣「一妻多夫」制度,你同意麼?
    但是最近,有一名復旦大學教授、著名的經濟學家黃有光,他曾經公開建議我國開始實行那種一妻多夫制度,他提出的這個建議在媒體吸引了很多關注,並且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黃有光教授說:現在我們國家單身的男生越來越多,甚至到將來我國會有幾千萬的男人找不到另一半,因為現在我們國家是一種男生多女生少的情況,所以他建議我們國家也應該推行這種一妻多夫的婚姻
  • 「一妻多夫」在此國盛行多年,在中國也有,還得到專家支持?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中國是奉行男權社會,一夫多妻是古代的婚姻常態,可隨著現代文明的推動,一夫多妻被現代社會所淘汰,選擇更符合道德觀念發展的一夫一妻制。但這並不是所有國家與地區的唯一選擇,有些地方依然存在著一夫多妻的制度,像是烏幹達、利比亞、內加爾等。
  • 復旦特聘教授提議「一妻多夫」,引發網友熱議,對此你怎麼看
    現在很多國家仍然奉行「一夫多妻」制度,比如說內加爾、利比亞、烏幹達等等國家,也有一些特殊國家奉行「一妻多夫」制度,比如說印度、埃及、衣索比亞、卡達等等國家。,經濟學家,復旦大學的特聘教授黃有光提出:「未來我國會有幾千萬的適婚男子會找不到妻子,面對男多女少,我國應該考慮一妻多夫的婚姻。
  • 在中國推行「一妻多夫」制度,你支持嗎?
    最近復旦大學經濟學家黃有光教授一言激起千層浪,火遍全網!他語出驚人,敢為天下先,針對目前我國男女比例失調的問題,他建議在我國實行「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何謂「」一妻多夫」制?那就是一個女性可以合法擁有多名丈夫的制度。
  • 男性「光棍」超3000萬,專家建議推行「一妻多夫」制,真的可行嗎
    但也就在如今一夫一妻製成為常態的時代,世界上仍然還是存在著一些一夫多妻制的國家,包括了內加爾、烏幹達、利比亞、史瓦帝尼等等。當然,除了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之外其它的多配偶制也還是存在的,實際上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存在著「一妻多夫」的制度。也就是說,一個女性可以嫁給一個以上的丈夫。
  • 傳統觀念指「狼多肉少」,娶妻太奢侈,專家建議一妻多夫制引爭議
    在中國古代的社會中,採取的是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就是允許男性在娶了一位妻子的情況下,可以進行納妾。現在這種制度已經被捨棄了,因為現在的社會推行的是人人平等。不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男性和女性的人口數量發生了偏差。
  • 經濟學家提倡「一妻多夫」?來看看社會學家怎麼解釋人類婚姻制度
    最近驚聞兩會中,某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妻多夫」制來緩解男女比例失調的社會問題。也可能是社會大眾斷章取義。以下是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鄭也夫老師的課程《人類的祖先是「群婚制」還是「一夫一妻制」》的講義,可能會給你一些答案。
  • 如何看待專家說的一妻多夫制
    因為國內男女人口比例失調的原因,男性多出女性大約3000萬人,為了減少更多人娶不到媳婦,有人提議推行一妻多夫制,我的智商和三觀直接崩潰……提出此提議的居然是一名著名的經濟學家,這讓廣大網友的認知徹底顛覆,不愧是著名的經濟學家。讓我詫異的是現在教授和專家的門檻都這麼低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