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這個病,可能要戴著「人皮面具」過一生

2020-12-20 澎湃新聞

原創 不悔 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

今天是第11個世界硬皮病日!

每年6月29日是「世界硬皮病日」(World Scleroderma Day),該關愛日由歐洲硬皮病聯盟在2008年發起,並於2009年聯合世界各國硬皮病組織正式確立,旨在提高公眾對硬皮病的認識。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關於硬皮病和硬皮病患者的那些事兒~

「你可以去辦一個殘疾證」

提及世界硬皮病日,瑞典藝術家保羅·克裡(Paul Klee)是不得不介紹的一位關鍵人物。他極富天賦,畢生獻給了繪畫事業,而他同時也是一名硬皮病患者,精神和軀體都受到疾病的折磨,這段經歷也影響了他的後期作品。

圖:瑞典著名藝術家保羅·克裡(Paul Klee, 1879-1940)

保羅於1940年6月29日離世,因而歐洲硬皮病聯盟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世界硬皮病日,以此紀念保羅,同時也希望能團結國際所有硬皮病相關組織,共同努力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和關懷。

圖:保羅·克裡的油畫作品 Nocturnal Festival, 1921

那麼,當今社會,硬皮病患者的現狀又是怎樣的呢?

教師資格證筆試通過,面試前需要體檢。醫生對著我上下打量一番,瞪大眼睛問:你這是什麼情況?

我心裡一沉:小時候被火燒傷過。

醫生遲疑了下,讓我去外面等候。我點點頭,默默退出檢查室。

我撒了謊,下意識地用異形的雙手拍拍胸口,深呼吸。我知道自己在外人眼中的模樣:臉上密布粉紅色斑點,嘴唇很薄,鼻子尖。面部僵硬,表情呆滯,像戴了一副天然的面具。

從小,我就渴望成為一名人民教師,這能幫助我在一些事情上主持正義。但剛才的舉動違背了我的初衷。

所有考生檢查完畢,我再次走進檢查室,鼓起勇氣主動承認:我得了硬皮病。這是一種罕見病。我一直在積極接受治療,只是沒有遇到能徹底將我治癒的那個醫生……我會越來越好的。

女醫生拿不定主意,帶我去找院長。聽說情況後,院長一臉懷疑,粗聲粗氣地打斷我:你的臉和手已經變形了,這樣的形象太嚇人了,學生會害怕的。

或許意識到自己的話過於苛刻,他又說:你可以去辦一個殘疾證,讓殘聯給你安排一個輕鬆的工作。以後,就不要抱有其他期待和想法了。

這句安撫比剛才的攻擊還要刺耳,輕易摧毀我建設了26年的自信心。

圖:鄭媛大學畢業時

這是「硬皮病關愛之家」創始人鄭嬡,在接受「真實故事計劃」公眾號採訪時的回憶。作為硬皮病患者,鄭嬡的經歷肯定不是特例,更多的人因為疾病,外貌、身體發生了變化;生理和心理都備受煎熬;在生活、工作中會遇到更多的困擾和曲折。

這也暴露了許多健康人群對硬皮病存在巨大的誤解,也提示大眾對硬皮病相關知識的缺失,這也可能會使很多患者忽視硬皮病的先兆。

不是皮膚病,也不會傳染

硬皮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病可以引起多系統損害,皮膚的硬化是此疾病最明顯的表現之一,面部皮膚受累硬化就是所謂的「面具臉」。需要強調的是,硬皮病不是皮膚病,不會通過任何形式傳染。

硬皮病的病因至今仍不明確,可能在遺傳、環境因素(病毒感染、化學物質如矽等)、雌激素、細胞及體液免疫異常等因素作用下,成纖維細胞合成並分泌膠原增加,導致皮膚和內臟的纖維化。化學物質或病毒感染是影響疾病易感性的環境因素。有研究提示,工作中常暴露於二氧化矽的人群患此病相對危險性增高。

硬皮病主要可以分為局限性皮膚型硬皮病和瀰漫性皮膚型硬皮病(以下簡稱「局限性/瀰漫性硬皮病」),此外還有無皮膚硬化的硬皮病和重疊症候群。局限性硬皮病的皮膚硬化範圍為四肢遠端和面頸部,若出現四肢近端(肘、膝關節近端)或軀幹受累,則定義為瀰漫性硬皮病。

圖:硬皮病患者手足皮膚表現

局限性硬皮病

發病部位主要局限於皮膚,發病年齡主要在11~40歲,損害往往局限於肢體遠端如手指及面部皮膚,內臟一般不受累,預後較好。

典型皮膚病變一般經過三個時期:

腫脹期:皮膚病變一般先在手指和臉上出現,呈腫脹浮腫,壓上去沒有凹陷。

硬化期:有些患者可有皮膚紅斑,皮膚瘙癢,患者常常覺得手脹像香腸一樣,活動不靈活。以後皮膚逐漸變厚、發硬,手指像被人造革裹住,皮膚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很容易被提起。

萎縮期:兩手不能握緊拳頭,皮膚病變可以逐漸向手臂、頸部、上胸部、腹部及背部蔓延,兩條腿很少受累,最後皮膚萎縮,變得光滑但顯得很薄,緊緊貼在皮下的骨面上,關節屈曲攣縮不能伸直,還可出現皮膚潰瘍,很痛且不易癒合。皮膚變硬變薄,皮紋消失,連毛髮也都脫落了。

若累及面部皮膚會使得面部皮紋消失,喜怒哀樂時全無表情,嘴也張不開。這時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可以逐漸變軟,臨床上像正常人一樣,特別是軀幹和四肢的皮膚。

瀰漫性硬皮病

患者皮膚變硬的地方常常有色素沉著,皮膚顏色變深,其中有些部位顏色脫失形成白斑,使皮膚上像撒了「鹽和胡椒麵」似的。皮膚上面還可有很多紅色細線,是擴張的毛細血管。

硬皮病初發症狀往往是非特異性的,包括雷諾現象、乏力、肌肉骨骼痛,這些症狀持續幾周或幾個月後才出現其他指徵。特異性硬皮病早期臨床表現才是皮膚腫脹增厚,開始於手指和手。隨後出現多種多樣的表現,主要在皮膚、肺、心臟、消化道或腎臟。無雷諾現象的患者中,腎臟受累的危險性增加。

是罕見病,但沒有「特效藥」

毫無疑問,硬皮病是一種罕見病。通常認為硬皮病的發病率數據是每年0.6-122例/100 萬。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發病率較高,而歐洲和日本的發病率偏低。

2011年中國臺灣健康保險中心和死亡人員登記處共同研究數據表明,臺灣地區硬皮病的年發病率約為10.9/100萬人,患病率約為56.3/100萬人。考慮到2013年新的硬皮病分類標準大幅度減少漏診情況,因此實際發病率數據可能會更高。

很可惜的是,目前並沒有可靠的中國大陸流行調研數據。

根據2013年ACR/EULAR發布的硬皮病的分類標準,當評分總和大於等於9分時,即可以分類診斷為硬皮病。

表1 2013年ACR/EULAR 硬皮病分類標準

目前硬皮病的治療並無所謂「特效藥」,其早期治療目的在於阻止新的皮膚和臟器受累,而晚期治療目的在於改善已有的症狀。治療措施主要包括抗炎及免疫調節治療、血管病變的治療及抑制纖維化等。

表2 硬皮病的中國指南推薦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公眾號:真實故事計劃《戴人皮面具的女孩,掙扎著活了20年》

[2]黃錦,何敏華.系統性硬化症發病機制及治療的研究現況[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誌,2019,6(21):147-148.

[3]劉俊龍,向陽.系統性硬化症研究現狀及治療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18(27):21-22.

[4] Denton CP, Khanna D. Systemic Sclerosis. Lancet,2017,390:1685-1699.[5] van den Hoogen F, Khanna D, Fransen J, et al. 2013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systemic sclerosis: an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collaborative initiative. Ann Rheum Dis,2013,72(11):1747-1755.

[6] Kowal-Bielecka O, Landewé R, Avouac J, et al. 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sclerosis: a report from the EULAR Scleroderma Trials and Research group (EUSTAR). Ann Rheum Dis, 2009,68(5):620-628.

本文首發: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

本文作者:不悔

本文審閱:陳新鵬 副主任醫師

責任編輯:風禾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網絡熱銷「人皮面具」 警方稱可能迷惑案件偵辦
    網絡熱銷「人皮面具」 警方稱可能迷惑案件偵辦   網售「人皮面具」引擔憂  網友:給不法分子提供便利 警方:利用此物作案可能有迷惑性  「難道這就是武俠小說中的易容術?」
  • 「人皮面具」網上走紅 妙齡女瞬間變老嫗(圖)
    「前不久,參加朋友派對時,看到有人戴著『人皮面具』,當時在被驚嚇的同時也覺得有些好玩。」「派對上,一個朋友戴著《指環王》裡「咕嚕」的面具現身,嚇壞了不少人。剛開始大家都覺得那是普通的面具,可觸摸後,那如同人體肌膚的真實感不覺讓人冒冷汗。」她研究過那張「人皮面具」,「面具很薄,摸起來和真人皮膚沒太大區別,上面甚至有清晰的肌膚紋理和毛孔。」  朋友告訴她,面具是在網上買的,花了1000多元。還可以定製成特定造型,只是價格更高。
  • 偷手機後戴「人皮面具」隱瞞身份,警方竟憑衣服破案
    不,原來他們使出了「換臉之術」,戴上了矽膠人臉仿真面具(人皮面具),一溜煙的走了。為了躲避追捕,這三個人小心謹慎,在外面吃飯也戴著人皮面具。可是在現在這個社會,攝像頭到處都是,你想通過這種方式躲避法律的制裁,是根本行不通的。
  • 戴上「人皮面具」 年輕小夥變老翁 「人皮面具」網上熱銷 我市專家...
    牒戰電影裡的偽裝道具——人皮面具一張「人皮面具」可以讓你瞬間變臉。近日,一則關於「人皮面具」的消息在網絡熱傳,原本用來娛樂消遣的仿真「人皮面具」卻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成為作案時的工具,全國多地也發生多起「易容」盜竊、搶劫等案件。記者了解到,早在2008年,濰坊壽光市公安局就破獲過一起戴「人皮面具」實施搶劫的案子。與此同時,記者調查發現,這類假面具產品在網上熱銷,有的賣家還提供定製服務,與其配套的化裝教程也一應俱全。
  • 易容盜竊案戳中「人皮面具」管理空白
    「如果出現模仿他人體貌特徵的面具,就可能導致辦案人員發生錯誤辨認,給偵查工作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曲折。」戴蓬說。年輕人速變「中年大叔」  據沈明權介紹,本案犯罪嫌疑人是在上網時偶然發現了這種面具,花費800元買了第一張,不久後又買了第二張。  記者在淘寶網搜索「仿真面具」,出現了1068條結果。
  • 寶寶眼睛紅、眼屎多,很可能是得了這個病
    雖然過了立秋,但離真正的秋高氣爽也還有一段日子。天熱的時候,帶娃去遊遊泳玩玩水自然是少不了的樂趣。不過呀,有些家長發現,寶寶遊個泳回來,小眼睛紅紅的,還跟大人說好像有東西進眼睛了,第二天睡醒,眼睛上還有一坨一坨的眼屎。小心,你家娃有可能得紅眼病了!
  • 孩子反覆發燒,要注意是否得了這個病!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小兒外科就接診了這樣一位被發燒困擾很久的患兒,這位患兒近半年來總是反覆高燒,多次輸液未能根本解決這個問題,家長心急如焚!希望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小兒外科王德娟主任能夠幫助小清清(化名)。
  • 可能得了這個病
    這一刻,可能你被馬上打臉!,這或許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過敏性鼻炎! 尤其是最近天氣又開始轉冷,前段時間的陽光已是一去不復返了。一冷一熱下,還有藏匿在「咔咔過過」的各種過敏源都有可能讓你難受起來,包括打噴嚏、流鼻涕、鼻塞...... 那還怎麼開心看劇啊,醫生姐姐救救我!
  • 眩暈症不一定是腦血管病,有可能是得了「耳石症」
    金麗 龍頭新聞記者 沈麗娟頭暈、噁心、嘔吐……眩暈症患者在發病時都會出現這樣的症狀,當出現這些症狀時不少患者都會到神經內科、骨外科、消化科就診,以為自己得了腦血管病、頸椎病或者胃病,很少有人會去耳鼻喉科就診,也因此導致眩暈症很容易被誤診。
  • 可能是得了這種病!
    整天感覺自己睡不夠,你可能是得了一種叫做「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職業病。這種職業病大多發生在白領一族,特別是30~50歲的女性尤為嚴重,通常表現為連續半年時間感覺渾身疲憊無力,怎麼休息都感覺睡不夠。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每天睡眠時間不超過7小時,早上起來還是覺得很困,上班也經常打瞌睡並且隨時都能睡著,這就不是慢性疲勞症候群了,而是發作性嗜睡病。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國內平均每2000人中就有一位發作性嗜睡病患者,但其中超過50%的人是沒有察覺自己得這個病的。
  • 「得了X病後,我才知道老公出軌了。」
    「得了X病後,我才知道老公出軌了。」我想,這個問題會有越來越多的姑娘在糾結和詢問。因為世道太亂,誘惑太多,軟體發達,人心浮躁。誰都不敢拍著胸脯保證,對方從來沒有亂搞過,是絕對安全的。
  • 我可能得了抑鬱症了?
    一個人出現情緒不好,「感覺不對勁兒」,他沒法確定自己是不是得了病。有人上網看文章、做問卷,結果提示自己得的是抑鬱症。這.個結論不一定可靠。必須去醫院心理科,請專業的醫生下判斷。所以懷疑自己得抑鬱症的,先去看醫生。醫生確診是抑鬱症,才能算是抑鬱症。
  • 「得了這個病,就不要上學工作了?」克羅恩病有多可怕?這個生物藥就...
    面對激烈的競爭,年輕人通常把自己的職業發展放在第一位,對於身體的小毛小病則要麼能抗就抗,要麼就寄希望於一些養生保健品。畢竟對於很多小問題,大家普遍會有自己的應對方法,也不太會放在心上。  但有一種病,它的常見症狀表現會讓人感覺這就是普通的胃病、腹瀉,因此不太引人關注。這個病還有一個很特別的效果,或許還會受到一些愛美女性的「喜歡」,那就是會讓人暴瘦下來。
  • 菜農的黃瓜長不大,可能是得了這種病,需要這樣預防
    菜農的黃瓜長不大,可能是得了這種病,需要這樣預防黃瓜是大家普遍都喜歡吃的蔬菜,很多的減肥人士還會把黃瓜當做自己的主食,這樣子就能控制自己的體重。現在正值夏季,也是黃瓜大量上市的時間,菜農一年的心血,馬上就要收穫希望了。
  • 躁鬱症:「考神附體」的天才病,這個病要怎麼得?
    「天才病」,很多人一聽就會覺得,這是個智商爆表的病啊,一般人都沒機會得。那麼,患上「天才病」是什麼樣的體驗呢?杭州有一位高中生得了這個病,他平時考試班上倒數,可突然在一次摸底考試中「考神附體」,考到了全班第五名。父母這個高興啊,逢人就誇,我家孩子開竅啦,最近學習特別有勁。可沒高興兩天,父母就發現異常了。
  • 此「痘」不一般 新生兒得了這個病死亡率高達30%
    此「痘」不一般 新生兒得了這個病死亡率高達30% 2019-12-02 1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每天2萬步卻得了這個病 曬步數的人都該看
    睡前發張圖曬個步數已成為很多人每天必做的事情,也有不少人感慨,看別人的社交圈總覺得別人過得比自己好…其實真的不一定。青島的趙女士在同事的推薦下,玩起了健身運動,開始「曬步數」。每天下班即使再晚,仍舊要在小區內走上幾十圈,將步數保持在2萬步以上。但沒想到卻得了這個病。
  • 也有可能得了這種病!快看看你家寶寶是這樣嗎?
    結果最後一直沒好,帶孩子去看醫生,才發現是得了鵝口瘡。其實,很多家長都是這樣,奶垢和鵝口瘡傻傻分不清楚,今天就給大家好好說一說鵝口瘡這個病。鵝口瘡是什麼?鵝口瘡是一種嬰幼兒常見的口腔病,它是由於白念珠菌感染造成的。
  • 16歲男生被同學嘲笑丁丁短 原來是得了這個病
    第070期: 16歲男生被同學嘲笑丁丁短 原來是得了這個病各類小兒泌尿疾病豐富的臨床經驗,對一些罕見病和疑難病有一定的見解。
  • 這些科技病你得了嗎?玩遊戲致睪丸扭轉
    【開車看導航你可能得了隱斜視】手機GPS導航成了人們開車出行的必備品了,但是邊開車邊看分路段導航,時不時發幾條語音簡訊這種行為卻可能給我們身體帶來隱患。  【久坐和網絡社交有可能面癱】久坐在辦公桌的白領們有沒有發現過自己的臉部不受自己的控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