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時間
2021.1.4-1.18
8:30 am-6:00 pm
展覽地點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南苑展廳
策展人
李玟玟
策展團隊
陳韓迅 魏藝然 謝絲琪
參展藝術家
陳 澄 陳韓迅 陳一非 陳子惠 陳卓瑤 高佑康
郭珈汐 侯秋迪 胡嘉慧 胡鈺旻 李 冰 李玟玟
呂凱傑 莫 海 石 慧 湯紫娟 吳澤樺 顏靜文
鄭逸斐 周鉦凱 周子傑
展覽背景
「異見」這個展覽主題源於一個同名為「異見」的實驗影像小組,該小組在中國美術學院攝影系碩士李玟玟的發起下,由一群青年攝影創作者們組成的。大家本著對實驗影像藝術的熱愛聚到一起。目前組織剛剛成立,其成員多半來自各專業在讀的學生。這場開放性的影像實驗展是小組成員的一個開始,也是對未來的展望
前言
互生異見
文 李玟玟
「異見」實驗影像展在此更像是一次發問和探討,參展的藝術家們用多元的意識與開放的心態結合對生活的思辨去回答自己對「異見」的解讀,讓所有對「異見」不確定的闡述以及潛在可能性通過實驗影像表達出來。大家應用不同的攝影手段進行著廣泛多層次的藝術創作,結合不同新媒介的同時也有不排斥傳統媒介在當下語境的再利用,甚至有創作者打破具體形式局限的創作觀念,用獨特的藝術視角演繹他們對「異見」的思考。
大家通過這次展覽所傳遞出的不單單是對本體思考的結果,也非技術上的簡單遞進,而是傳遞出攝影作為一種最為可塑、開放、便捷的富於挑戰的媒介,將如何與我們一起自由生長。
展覽現場
展覽區域圖
開幕現場
開幕致辭
策展人 李玟玟
「異見」這個組織代表著中國當代語境下年輕一代藝術家如何帶著各自的視角,透過當代社會生活、多元文化及藝術對攝影這一藝術媒介的重新審視、詮釋、賦意和表態。且飽含著這個身份所滋生出的強烈的使命感和求真意識。「異見」這個展覽體現出大家對實驗影像的不同見解。
在我看來「異見」在此具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廣義上的「異見」,參展的藝術家展現出很大程度上的獨立性,有多元的意識與開放的心態,對於不同的聲音能認真聽取和汲取自身有用的內容,敢於在喧囂中保持清醒,在紛亂中冷靜思考後再暢所欲言——有關藝術、有關哲思、有關你我、有關這個時代的思考。第二層是對影像自身的「異見」,大家應用攝影手段進行不同層次和範圍的藝術創作,去探索新的藝術語言環境,同時也會運用傳統媒介在當下語境的創新,甚至去打破具體形式局限的創作觀念。用獨特的藝術視角演繹他們理解和不理解的事情,讓創作中的一切看似無邏輯又似乎有他的存在規律,他們的影像更像是一句句的疑問,留出空白,等待答案。
此次展覽是「異見」成員一次集體性的發聲,我們的方向不單純是對藝術本體思考的結果,也非技術上的簡單遞進而是傳遞出攝影作為一種最為可塑、開放、便捷的富於挑戰的媒介,藝術家們利用攝影這種媒介創作出新的藝術品,這不僅增進了不同藝術領域的滲透與關聯,同時催生了更加廣闊的邊緣拓展實驗。大家在結合自身經驗、直覺所建立的觀念中保留純粹與豁達,從隔閡誤解中掙脫出來,一群人聚在一起,互生異見,求同存異,使我們成為真正有感受力有創造力的藝術家。
開幕賀辭
矯 健
我一直希望同學們能自己行動起來,共同參與分析討論,從中得到感性認識和心意默契。所以這是一個很成功的開始,其次「異見」這個名字取得沒有問題,我們先需要考慮的是這個名字有限定一個範圍,「異見」是在藝術層面的「異見」,是每一位藝術家對藝術的觀點。藝術是複雜鮮活的,同學們對「異見」發聲,在藝術上有自己的主張,從而引起思考引起討論,他們的積極讓我回想起了自己學生時代對藝術的衝動,這種感情在這次展覽中又回來了。這個展覽是這個年輕組織的第一次亮相,我想在他們未來的不斷實踐中,感受力會更細膩、視野會更廣闊。
各位導師嘉賓指導
策展人開幕致辭
矯健老師開幕賀詞
導覽手冊
開幕酒會
「異見」成員合影
老師嘉賓合影
部分作品預覽
陳澄《房間》
陳韓迅《太陽和牛仔褲》
陳一非《無限》
陳子惠《0.05克》
陳卓瑤 《浮遊》
高佑康 《間歇的存在》
郭珈汐《萬物規律》
侯秋迪《消失,消失後又浮現》
胡嘉慧《假寐》
胡鈺旻《作為觀察者的從一而終》
李 冰《歸去來》
李玟玟《此時此刻》
呂凱傑《殼》
莫 海《相影》
石 慧《無題風景》
湯紫娟《妊娠》
吳澤樺《霅溪望林圖》
顏靜文《自言自語》
鄭逸斐《跡》
周鉦凱《交匯點》
周子傑《清音圖》
鳴謝單位
中國美術學院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攝影系
特別鳴謝
矯健 唐慧敏
疫情期間,展覽僅對校內師生開放
鳴謝單位
中國美術學院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攝影系
特別鳴謝
矯健 唐慧敏
疫情期間,展覽僅對校內師生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