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如今的高校版圖中,「雙一流」已經取代了「985、211」成為了新的「高校貴族」,而曾經的一些「雙非」高校也慘變「四非」,但是這些變身「四非」的高校真的水平很差勁嗎?其實不是,這些「四非」高校中同樣有實力超過部分「雙一流」高校的強校。我國排名前100的「四非」高校,總共13所,第一所是二本?
從校友會排行榜上我們可以看出,在全國排名前100名的高校中,有13所高校是「四非」,其中昆明理工大學、深圳大學、福建師範大學還躋身前80,實力可謂是十分突出。
昆明理工大學是雲南除了雲大外最好的學校,學校雖好,但是學校招生卻依然是「一二本兼收」,算是一所嚴格意義上的「二本」高校。深圳大學是我國高校裡面的「暴發戶」,受益於深圳強大的經濟實力,學校的軟硬體實力都在騰飛,相信不久的將來必是國內一流名校。福建師範大學位於福州,是福建排行老三的高校,師範類專業在整個東南地區影響力很大。
燕山大學排在全國第84名,學校來源於東北重機,機械相關學科全國一流。華南農業大學是廣東版的「211工程」建設高校,但是在全國來看還是一所「四非」高校,學校的農業學科也算是可圈可點。浙江工業大學這所學校很「憋屈」,同省不如自己的寧波大學都成了「雙一流」,而身為本省老二的它卻成了「四非」!山西大學曾是我國最早的3所大學之一,然而如今另外兩所(北大和天津大學)已經騰飛,紛紛入選985和「雙一流A」,而山西大學只能淪落為「四非」,不免讓人唏噓。可以說,「四非」高校中也不乏好大學,這些學校本實力突出,卻因落選「雙一流」變成了「二等公民」,實在是讓人心痛。
如今在各種招聘中,唯學歷論甚囂塵上,名企動輒非「雙一流高校」畢業生不要,甚至是非「雙一流A類高校」畢業生不要,讓這種學歷崇拜達到了頂峰。這些現象也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了考生對高校「屬性」的追求,有的考生甚至寧願讀個偏遠地區的「雙一流」高校也不願意讀一所排名更靠前的普通一本,有的考生寧願去「雙一流」高校讀個冷門專業也不願意去普通高校讀個熱門專業,實在是讓人心痛。
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