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上女兒又去弟媳家蹭飯了,弟弟不在家,弟媳熱情地招待了我們娘倆,給我們做了可樂雞翅、油炸大蝦。
一年中,除自己家,吃的最多的就是弟弟家的飯,老弟經常不在家,有時是我們自己主動去,有時是弟媳邀請我們去,去了其樂融融,沒有因為弟弟不在而彆扭。
經常有人問我,你為什麼和弟媳處得那麼好?姑嫂關係不是除婆媳關係外最難處理的嗎?姑嫂相處就是家庭中媳婦和大姑姐、小姑子的關係,處理好兩者的關係直接影響著這個家的氛圍。
生活中,我既是大姑姐,又是弟姐,十幾年下來,我和大姑姐、弟媳親如姐妹,並沒有刻意維繫,依然非常融洽。
作為大姑姐我覺得做好下面幾點,如果還和弟媳處不來,那不處也罷。不能把弟媳當外人。
一是弟媳和弟弟結婚,就成為你家的一員,把她當成你的小妹,主動關心她,幫助她。
我和弟媳同一屬相,相差12歲,從她和弟弟結婚的那天,我就把她當成我最小的妹妹,和她相處,從不藏著掖著,不取心不見外,作為家裡的老大,對了誇讚,錯了該說也說,和我親妹妹一樣對待,弟媳也能欣然接受。要寬容大度,不要斤斤計較。
姑嫂關係處不好,大都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作為大姑姐,一定要大度些,試想人和人相處,難免會有一些摩擦,她小,你就讓著點,多為對方考慮些,你敬她,她肯定敬你,這樣大事化小,小事就化沒了。
二是不搬弄是非。人無完人,對方難免會做一些不對的事情,說了什麼錯話,作為大姑姐應該持寬宏大量的態度,去善意提醒。
我是一個直來直去的人,不喜歡私下傳話,飛短流長,對的錯的我都會和弟媳交流,這也成我們的交流方式,所以一見面總會有說不完的話。如果弟媳和你父母和弟媳發生矛盾時,一定要站弟媳一邊。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們自己和父母有時還會有分歧,何況婆媳,兩口子更不用說,這個時候,你一定不要偏袒自己的父母或弟弟,要保持中立,最好偏點弟媳,讓她先消氣,等她氣消了,你再給她分析,人心都是肉長的,她不會不領情的,父母弟弟你再私下做工作,矛盾自然而然就化解了。
三是不參乎弟弟的家事。
既然成家了,都已是成年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為人處事的方法,我們不能說哪個對與錯,日子讓他們自己過,酸甜苦辣讓他們自己品,需要你幫助時,你盡力去幫,對錯不去評判,需要時給他們些合理建議。
四是巧妙處理媽媽和弟媳的關係。婆媳矛盾難免產生,媽媽和弟媳也是,作為大姑姐,絕對不能偏袒媽媽而去指責弟媳。
生活中,由於個人生活習慣及理念的不同,媽媽總會在我面前念叨弟媳大手大腳,不會過日子,每當這時候,我總會站在弟媳那邊,即便弟媳做得不好,我也會給媽媽做工作,把矛盾解決在萌芽期。
最後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做好自己,孝敬老人,包括公婆。
人們常說,人在做,天在看,天不看不重要,人是在看,你的一言一行,總會影響到你身邊的人,身教大於言傳。
你豁達大度,別人也不好意思和你斤斤計較,你光明磊落,別人也不會居心叵測。假如你一天對公婆說三道四,不孝順,你的弟媳會怎麼想?
「坦誠相待,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這四句話,在處理人際關係上,放之四海而皆準,你做到了,還有什麼處理不好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