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AI金融評論按:本文作者為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專家敖萌博士,雷鋒網獨家特約文章,雷鋒網與信通院子公司泰爾英福(微信號Teleinfo_)聯合首發。未來,敖萌博士原創的區塊鏈系列文章還將繼續刊出,敬請關注!
提到區塊鏈的運行機制,通常人們都會按照以下方式進行解釋:
1、 用戶將交易廣播給一些區塊鏈的節點; 2、 這些區塊鏈節點接收到用戶的交易信息進行驗證,確認沒有問題後,向全網廣播該交易; 3、 礦工節點將交易打包到區塊裡,最終該交易被記錄進區塊鏈。 |
這裡面有一個很關鍵的操作:節點驗證交易的正確性。如果交易是錯誤的,這個交易則不會被記錄到區塊鏈上。那麼,問題來了:節點怎樣驗證交易的正確性呢?
在比特幣等類型的無中心數字貨幣區塊鏈系統中,驗證交易是一件非常正常而又簡單的事情:節點只需檢查該交易引用的前一筆交易是否匹配即可。
仔細注意這裡面的操作,節點通過區塊鏈上已有的數據來驗證新來的數據是否正確。也就是說,由於比特幣區塊鏈系統的封閉性,使得節點具有驗證交易正確性的能力。
那麼,交易之外的數據呢?比特幣系統可以在發起交易的時候,利用轉帳腳本的功能,附帶一些額外的信息。對於這些信息,比特幣節點會直接忽略掉他們,並不去驗證這新信息的真偽,因為節點並沒有能力去驗證這些信息的真偽。
回想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提到的區塊鏈系統是可以當作一個底層的存儲系統使用的,這也是目前很多區塊鏈應用中,使用區塊鏈系統的方式。但要注意一點:一旦區塊鏈被作為存儲系統使用,區塊鏈系統自身則無法保證上面數據的正確性。區塊鏈系統只能保證所有節點上數據的一致性,但是無法驗證這些數據的真實性。
例如,現在很多企業在用區塊鏈技術做產品溯源系統。在這樣的系統裡,區塊鏈只能保證傳輸到鏈上的數據不會被篡改,但是沒有辦法保證一開始傳到系統上的數據是真實的。在這種類型的應用中,輸入數據的真實性才是關鍵。然而這個問題常常容易被忽略,對於很多普通用戶,往往就認為區塊鏈溯源系統上的數據都是真實可信的。 |
區塊鏈作為一個產生和傳遞信用的機器,經常被提到可以用於徵信領域。然而,在徵信領域中,面臨的問題也是一樣:輸入數據的真實性才是關鍵。除了輸入數據的問題,存儲和使用數據方面也有很多問題。
例如在某些企業間共享數據的應用中,由於企業數據隱私保護的需要,在區塊鏈上,很多數據都是以加密的形式存儲在區塊鏈上的。當需要企業間分享數據時,企業只需要把對應數據的密鑰私下傳給另一個企業,這家企業就可以在鏈上讀取到全部的密文,解密後獲得需要的數據。 |
這種應用通常是利用了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的特性:即企業無法臨時造假,早期數據傳到鏈上的樣子,企業沒有辦法改變。
然而,這裡依然存在一個問題:企業如果在早期就傳輸了很多份不同的有真有假的數據到鏈上,那麼在未來需要某個數據的時候,直接取出企業希望展現數據的對應密鑰給對方,就實現了不同企業看到不同數據的願望。
因此,對於區塊鏈而言,只有數據封閉的應用,才能充分發揮出區塊鏈的能力。區塊鏈只是一種底層的信息技術,技術以內的問題可以解決,技術以外的問題則無法解決。區塊鏈可以保證數據的公開和共享。但對於很多應用來說,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公開和共享,而在於數據的安全可靠,而這些輸入的數據是否真實,區塊鏈則是無法保證的。
雷鋒網特約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