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丨「詩魔」洛夫最經典的十首詩

2021-02-18 中國詩歌網

▲ 關注 中國詩歌網 ,讓詩歌點亮生活!

去年今日,2018年3月19日

臺灣著名詩人洛夫逝世,享年90歲

素有「詩魔」之稱的洛夫

在大陸或許並不家喻戶曉

但在臺灣乃至全球華人文學圈

洛夫堪稱詩界泰鬥

七十多年前,他漂洋過海,定居臺灣

從軍官到編輯再到詩人

洛夫的人生經歷充滿了跌宕和轉折

他曾以一首《石室之死亡》名動四海

他獨挑大梁,開啟臺灣現代詩的新時代

揮灑長詩三千行,一首《漂木》震驚文壇

耄耋之年筆耕不輟,新作不斷

當世人用雷動的掌聲和一場場頒獎禮

向洛夫表達著對他詩才的敬意

洛夫尋求的,反而是年輕時由於命運作弄

而漸行漸遠的故土,近二十年來

遠在大洋彼岸溫哥華的洛夫數度回鄉

做詩,洛夫是為大家

做人,洛夫亦可為當世師表

——《南方日報》

洛 夫,本名莫運瑞、莫洛夫,筆名野叟,湖南衡陽人。1949年赴臺灣。1951年,考入臺灣政工幹校本科班,畢業後入臺灣海軍陸戰隊。1959年於臺灣軍官外語學校畢業,1965年擔任越南「顧問團」顧問兼英文秘書,1967年返臺,入淡江大學文理學院英文系讀書。1973年退役,任教東吳大學外文系。後旅居加拿大溫哥華。1954年,曾參與創辦《創世紀》詩刊,任總編二十餘年。著有詩集《時間之傷》《靈河》、《石室之死亡》、《魔歌》、《漂木》(2001)等,評論集有《詩人之鏡》、《洛夫詩論選集》等,亦有散文集、譯著出版。

邊界望鄉

說著說著
我們就到了落馬洲

霧正升起,我們在茫然中勒馬四顧
手掌開始生汗
望遠鏡中擴大數十倍的鄉愁
亂如風中的散發
當距離調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遠山迎面飛來
把我撞成了
嚴重的內傷

病了病了
病得像山坡上那叢凋殘的杜鵑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塊「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後面

咯血。而這時
一隻白鷺從水田中驚起
飛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來
而這時,鷓鴣以火發音
那冒煙的啼聲
一句句
穿透異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燒得雙目盡赤,血脈賁張
驚蟄之後是春分
清明時節該不遠了
我居然也聽懂了廣東的鄉音
當雨水把莽莽大地
譯成青色的語言
喏!你說,福田村再過去就是水圍
故國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來的仍是一掌冷霧



因為風的緣故

昨日我沿著河,

漫步到,

蘆葦彎腰喝水的地方。

順便請煙囪,

在天空為我寫一封長長的信,

潦是潦草了些。

而我的心意,

則明亮如你窗前的燭光,

稍有曖昧之處,

勢所難免,

因為風的緣故。

此信你能否看懂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你務必在雛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

趕快發怒,或者發笑。

趕快從箱子裡找出我那件薄衫子,

趕快對鏡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嫵媚,

然後以整生的愛,

點燃一盞燈。

我是火,

隨時可能熄滅,

因為風的緣故。

 

青年洛夫


讀詩十二法

   

如果我用血寫詩

請讀我以冰鎮過的月光

如果我用火寫詩

請讀我以解凍後的淚水

如果我用春天寫詩

請讀我以最後的一瓣落花

 

如果我用冰雪寫詩

請讀我以室內的燈火

 

如果我用濃霧寫詩

請讀我以滿山的清風明月

 

如果我用泥土寫詩

請讀我以童年淺淺的腳印

 

如果我用龜裂的大地寫詩

請讀我以豐沛的雨水

 

如果我用巖石寫詩

請讀我以一條河的走姿

 

如果我用天空寫詩

請讀我以一隻鷹隼的飛旋

 

如果我用鄉愁寫詩

請讀我以極目無垠的天涯

 

如果我用邪惡寫詩

請讀我以一把淬毒的刀子

 

如果我用愛意寫詩

請讀我以同一頻率的心跳


石室之死亡(節選)

 

1

只偶然昂首向鄰居的甬道,我便怔住
在清晨,那人以裸體去背叛死
任一條黑色交流咆哮橫過他的脈管
我便怔住,我以目光掃過那座石壁
上面即鑿成兩道血槽

我的面容展開如一株樹,樹在火中成長
一切靜止,唯眸子在眼瞼後面移動
移向許多人都怕談及的方向
而我確是那株被鋸斷的苦梨
在年輪上,你仍可聽清楚風聲、蟬聲

2

凡是敲門的,銅環仍應以昔日的煊耀
弟兄們俱將來到,俱將共飲我滿額的急躁
他們的饑渴猶如室內一盆素花
當我微微啟開雙眼,便有金屬聲
丁當自壁間,墜落在客人們的餐盤上

其後就是一個下午的激辯,諸般不潔的顯示
語言只是一堆未曾洗滌的衣裳
遂被傷害,他們如一群尋不到恆久居處的獸
設使樹的側影被陽光所劈開
其高度便予我以面臨日暮時的冷肅

 



眾荷喧譁

 

眾荷喧譁 
而你是挨我最近 
最靜,最最溫婉的一朵 
要看,就看荷去吧 
我就喜歡看你撐著一把碧油傘 
從水中升起 

我向池心 
輕輕扔過去一拉石子 
你的臉 
便譁然紅了起來 
驚起的 
一隻水鳥 
如火焰般掠過對岸的柳枝 
再靠近一些 
只要再靠我近一點 
便可聽到 
水珠在你掌心滴溜溜地轉 

你是喧譁的荷池中 
一朵最最安靜的 
夕陽 
蟬鳴依舊 
依舊如你獨立眾荷中時的寂寂 

我走了,走了一半又停住 
等你 
等你輕聲喚我

與李賀共飲

 

石破
天驚
秋雨嚇得驟然凝在半空
這時,我乍見窗外
有客騎驢自長安來
背了一布袋的
駭人的意象
人未至,冰雹般的詩句
已挾冷雨而降
我隔著玻璃再一次聽到
羲和敲日的叮噹聲
哦!好瘦好瘦的一位書生
瘦得
猶如一支精緻的狼毫
你那寬大的藍布衫,隨風
湧起千頃波濤

嚼五香蠶豆似的
嚼著絕句。絕句。絕句。
你激情的眼中
溫有一壺新釀的花雕
自唐而宋而元而明而清
最後注入
我這小小的酒杯
我試著把你最得意的一首七絕
塞進一隻酒甕中
搖一搖,便見雲霧騰升
語字醉舞而平仄亂撞
甕破,你的肌膚碎裂成片
曠野上,隱聞
鬼哭啾啾
狼嗥千裡

來來請坐,我要與你共飲
從歷史中最黑的一夜
你我並非等閒人物
豈能因不入唐詩三百首而相對發愁
從九品奉禮郎是個什麼官?
這都不必去管它
當年你還不是在大醉後
把詩句嘔吐在豪門的玉階上
喝酒呀喝酒
今晚的月,大概不會為我們
這千古一聚而亮了
我要趁黑為你寫一首晦澀的詩
不懂就讓他們去不懂
不懂
為何我們讀後相視大笑

 

煙之外

 

在濤聲中喚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
已在千帆之外

潮來潮去 
左邊的鞋印才下午 
右邊的鞋印已黃昏了 
六月原是一本很感傷的書 
結局如此之悽美 
——落日西沉 
我依然凝視 
你眼中展示的一片純白 
我跪向你向昨日向那朵美了整個下午的雲 
海喲,為何在眾燈之中 
獨點亮那一盞茫然 

還能抓住什麼呢? 
你那曾被稱為雪的眸子 
現有人叫做 
煙 
                              

 

白色墓園

白的                    一排排石灰質的
白的                     臉,怔怔地望著
白的                  一排排石灰質的臉
白的                    乾乾淨淨的午後
白的                  一群野雀掠空而過
白的                      天地忽焉蒼涼
白的                  碑上的名字,以及
白的                  無言而騷動的墓草
白的                岑寂一如布雷的灘頭
白的            十字架的臂次第伸向遠方
白的                遠方逐漸消失的輓歌
白的                    墓旁散落著花瓣
白的    玫瑰枯萎之後才想起被捧著的日子
白的                     馬尼拉海灣的落日            

白的                     依然維持彌留時的

白的             體溫。一萬七千個異國亡魂

白的                 依然維持出擊時的隊形

白的                       數過來,數過去

白的                     依然只是,一排排

白的                     一排排石灰質的臉

地層下的呼吸                              白的

沉沉如炮聲起伏                          白的

這裡有從雪中釋出的冷肅            白的

不需鴿子作證的安詳                   白的

一種非後設的親密關係                白的

存在於輕機槍與達達主義之間     白的

月光與母親之間                           白的

水壺和乾涸的魂魄                       白的

鋼盔和鳶尾花                              白的

聖經和三個月未洗的腳                白的

嚴肅的以及卑微的                       白的

在此都已曖昧如風                       白的

如風中揚起的                              白的

一襲灰衣。有人清醒地                白的

從南方數起,一小撮一小撮         白的

有磷質而無名字的灰燼                白的

散布於諸多戰史中的                    白的

小小句點                                      白的

死與達達                                      白的

都是不容爭辯的                           白的

 

後記:今年二月一日起,我與八位臺灣現代詩人,應菲華文藝社團之邀訪問馬尼拉七天。二月四日下午參觀美堅利堡美軍公墓,抵達墓園時,只見滿山遍植十字架,泛眼一片白色,印象極為深刻,故本詩乃採用此特殊形式,以表達當時的強烈感受。  

本詩分為兩節,寫法各有不同,第一節以表現墓園之實際景物為主,著重靜態氣氛的經營,第二節則以表達對戰爭與死亡之體悟為主,著重內心活動的知性探索,而兩節上下「白的」二字的安排,不僅具有繪畫性,同時也是語法,與詩本身為一體,可與上下詩行連讀。                 

 

 詩的葬禮

把一首

在抽屜裡鎖了三十年的情詩

投入火中

被燒得吱吱大叫

灰燼一言不發

它相信

總有一天

那人將在風中讀到

  


漂 木(節選 第一章第一節)

 
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
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國門而軫懷兮,甲之朝吾以行······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以日遠。
——屈原《哀郢》

1

沒有任何時刻比現在更為嚴肅

落日
在海灘上
未留一句遺言
便與天涯的一株向日葵
雙雙偕亡
一塊木頭
被潮水衝到岸邊之後才發現一隻空瓶子在一艘遠洋漁
船後面張著嘴 唱歌。也許是嘔吐
瓶子 浮沉浮沉浮
煙   浮沉沉  浮
天空 沉浮沉  浮
開始漲潮
木頭攀升到
一排巨浪高高舉起的驚惶中
一塊木頭罷了
把麻木說成嚴肅
把嘔吐視為歌唱
任何鏡子裡也找不到這種
塗滿了油漆的謊言
史籍裡攪拌了太多的化學物質
而讀史人大多喜愛甜食
偶爾在憂鬱的早餐上撒點鹽
下午的愛情便不至於
淡而無味了
他們最怕看到
琉璃多彩的歲月
在焚城的大火中化為悽涼的夕陽
結論 下結論還早
與其草草
何不留下空格
讓那塊木頭——
不,那漂泊者的
散落在沙灘上的骸骨
去填補

木頭
玄學派的批判者
不見得一直是絕望的木頭
它堅持,它夢想
早日抵達另一個夢,一個
深不可測的,可能的
叛逆
它的血,奮力從
焚燒時的火焰中飛起
它的信念可能來自
十顆執拗的釘子
而生鏽
是在那人一舉起鐵錘
就開始了。死亡
距離下一次輪迴
總得好幾年吧,還得加上
另一個寡慾的秋天
以掉葉子代替落淚的秋天
是以,等了千多年的
世界末日,仍在
那塔頂的鐘聲中搖晃
且不斷有人告知,所謂世界
末日,不見得比
旗杆上突然升上一條褲子更為嚇人
其實,有些不明飛行物
只是在尋找回家的路
凡新生事物都容易令人感動
向日葵也是如此
經常因地中海太陽體溫的驟降
黯然垂首
開始落潮
木頭又退回到荒涼的沙灘
時間的盡頭
佛曰: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乃至無老死····

而這塊木頭
已非今日之是
亦非昨日之非
極其簡單的一根
行將腐朽的木頭,曾夜夜
攬鏡自照
做著棟梁之夢的
追逐年輪而終於迷失於時間之外
的木頭
沒有時鐘、日曆、年譜
因它一直掌握著永恆
沒有面具 因為
它沒有容顏
沒有眼淚 因為
眼睛早已借給河裡的星子
沒有水晶球
它已知道前生忌火,今生畏水
當它在陰暗的牆角
再度遇到那把沉默的鋸子
這才知道
驚濤不在遠方
而在胸中

海上,木頭的夢
大浪中如鏡面的碎裂
遂有千百隻眼睛瞪視著
千帆過盡後只留下一隻鐵錨的
天涯。最終
被選擇的天涯
卻讓那高潔的月亮和語詞
仍懸在
故鄉失血的天空
它開始起錨,逐浪而行
阿拉斯加的魚群
滿腹疑慮,不知
被誰高高掛在海邊的巉崖上
鱗片在夕暉中淚光閃閃
反映出
那漩渦深處沉船的地方
桅檣猶在顫動,攪得
天空一陣昏眩
木頭,與天涯的魚群,海鷗,水藻
同時心跳
從它們同一頻率的呼吸中
隱隱聽到深沉的

大海子宮內晚潮的湧動
這漂泊的魂魄
隨著浪花的躍起,觀望
日出。等待

一個在霧中極目四顧也看不到的未來
未來是一個魔
一個陌生的隧道
也許是黑洞,甚至於
一個難以作答的叩問
但,與其等待
不如解纜而去,不如
切斷
那根唯一連繫大地的臍帶
港口的羶腥
見證著一部苦鹹的歷史
遠海,藍鯨成群而來
噴出了鋪天蓋地的岑寂
這裡不聞鐘聲
風雨是唯一的語言
千尋以下,諸神在側
守護著
海底滿艙的亡魂
那故事
早已全身長滿了牡蠣

你如看到有人涉水而來
極可能就是那位很瘦的
形上學的權威
而那漂來的木頭
竟然把躺在沙灘上喘息的教授當作自己
把橫行於它腹際的
一隻螃蟹
視為海神的暗喻
此時木頭逐漸逼近
緊緊頂住老教授的背脊
咔嚓!木頭嵌入他的體內
天地忽焉合一
他發現身上多了一根骨頭
多了一具堅挺的
器官,一根廣場上的旗杆
亢奮時
他那形而上的臉在風中
颯颯作響
而哲學則有陽痿的趨勢
於是他舉起那根旗杆一陣亂搗
天庭崩塌,眾星紛紛滾落
一群專門啃食邏輯的蠹蟲
從他那厚厚的玄學著作中逶迤而出
書頁間的縫隙中
時間與蠹蟲
都露出森森的白牙
把老教授咬得振臂高呼:
棄——智
絕——聖
而他體內的木頭也掙扎欲出
一種絕望的
非生育的陣痛
且頻頻輕聲呼叫;
相濡以沫
不如
相忘於
江湖

對詩歌,洛夫始終有一種使命感,他曾說:


「我以追求詩的現代化、創造現代化的中國詩為職志。我們要創造的現代詩不只是新文學史上一個階段性的名詞,而是以現代為貌,以中國為神的詩。」

相關焦點

  • "詩魔"洛夫逝世,臺灣當代十大詩人,名列首位|讓我們一起讀詩懷念
    洛夫(1928.5.11~2018.3.19 ),原名莫運端、莫洛夫,衡陽人,國際著名詩人、世界華語詩壇泰鬥、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者、中國最著名的現代詩人,被詩歌界譽為"詩魔"。洛夫擁有多部經典著作,出版詩集《時間之傷》等37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7部,評論集《詩人之鏡》等5部,譯著《雨果傳》等8部,其中《石室之死亡》廣受詩壇重視。2001年,洛夫推出3000行長詩《漂木》,同年被評選為臺灣當代十大詩人之一,名列首位。
  • 大愷詩歌總顧問:詩魔——洛夫先生
    圖(二):洛夫先生 洛夫       洛夫(1928.5.11~ ),衡陽人,國際著名詩人、世界華語詩壇泰鬥、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臺灣最著名的現代詩人,被詩歌界譽為「詩魔」。1954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與紀弦早一年創辦的《現代詩》,並任總編輯二十餘年,使之成為中國現代詩歌的標誌性刊物之一,對臺灣和大陸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開創了中國現代主義詩歌的新時代。       1959年7月,洛夫由臺灣軍官外語學校畢業,分配到金門擔任聯絡官,負責接待來自各國的新聞記者,寫下第一首長詩且具有個人裡程碑性質著作《石室之死亡》。
  • 衡陽風華·70年70人丨洛夫:「詩魔」戀鄉愁 因為風的緣故
    自上世紀80年代末起,洛夫經常返回大陸尋根、探親、講學、交流、辦展。回首洛夫一生,可以看到他以自己的行動,實踐了他的主張「生命的價值不能以時間的長短來衡量,只要心中有詩有愛,瞬間即是永恆」。洛夫原名莫洛夫,1928年出生於湖南衡陽,1943年10月以筆名「野叟」,在衡陽《力報》副刊發表第一篇散文《秋日的庭院》。1947年在南嶽開始新詩創作,以處女作《秋風》展露才情。
  • 臺灣著名詩人洛夫
    湖南衡陽舉辦詩歌朗誦會紀念臺灣詩人洛夫誕辰90周年  新華社長沙6月25日電(記者白田田)24日(農曆五月十一日)是臺灣已故著名詩人洛夫誕辰90周年紀念日。在他的家鄉湖南衡陽,當地作家協會和他的母校聯合舉辦詩歌朗誦會表示紀念。
  • 洛夫;靈感就像刀子,用久了就鈍了
    10月10日,洛夫詩作品《漂木》中英雙語版大陸首發儀式在上梅林舉行,同時洛夫獲頒第三屆「扶正詩歌獎終身成就獎」;10月11日,洛夫受聘香港藝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儀式在景田舉行;10月12日,詩友聚會慶祝洛夫獲首屆李白詩歌獎。在數個活動中,詩友們得以再睹88歲「詩魔」風採。在其下榻的酒店,記者專訪了洛夫,聽他講耄耋之年的生活,講他的詩觀與詩法,講他的愛情觀。
  • 一詩成佛,詩佛王維最經典的十首詩詞
    王維,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以山水詩成就最高。晚年的時候無心仕途,專誠奉佛,因此有「詩佛」之稱。下面小編就分享詩佛王維十首最經典的古詩詞,一起來欣賞下吧!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經典作品之一,這首詩寫的是在一座人跡罕至的空山裡,有一片古木參天的樹林,營造了一種幽深空寂的境界。這首詩的第一句寫的是空山的杳無人跡,表現出了山的清冷空寂;第二句則是反襯出一種全局的空寂;第三四句描寫的是空山傳語進而來描寫深林的返照。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經典作品之一,是一首五言絕句。
  • 洛夫 舉起酒杯
    洛夫,原名莫運端、莫洛夫,臺灣著名詩人,人稱「詩魔」>洛夫本是衡陽人,1946年開始創作,後來去了臺灣,於2018年3月19日3點21分,洛夫在臺北榮民總醫院逝世,享年91歲。我很喜歡李白和李賀的詩,他們分別被稱為「詩仙」和「詩鬼」,他們筆力奇幻、詭譎莫測。尤其是李賀一生窮苦多病,但這瘦弱的身軀卻能也能一洗愁苦,豪放之氣讓我神往。在讀洛夫的唐詩解構時,帶著這種豪放!
  • 古體詩創作,凡塵雲仙組詩《天地萬物十首》,每一首都是經典
    組詩《天地萬物十首》作者:凡塵雲仙(李雲茂),當代1.組詩《天地萬物十首》,有《天地》、《陰陽》、《三界》、《四象》、《五行》、《六道》、《百族》、《八卦》、《九宮》、《十方》十首詩,包羅萬象,天地萬物盡在其中。作為古體詩集大成者,組詩《天地萬物十首》,價值極高,內容豐富,體裁多樣,從三言詩到十言詩,每種體裁都有,每一首詩都是經典之作,作為組詩,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 臺灣詩人洛夫:詩和書法是最具體也最抽象的藝術形式
    臺灣詩人洛夫:詩和書法是最具體也最抽象的藝術形式 白楊 2016-11-24 09:13 來源:澎湃新聞
  • 短短20字的冬至詩 竟藏著詩魔白居易最美妙也是最痛的戀情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短短20字的冬至詩 竟藏著詩魔白居易最美妙也是最痛的戀情 冬至,一個吉祥的日子,冬至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古人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亞於新年。在冬至這一天,文人墨客紛紛吟詩作賦,寄託情絲,留下無數膾炙人口的詩詞佳句,驚豔了歷史,   原標題:短短20字的冬至詩 竟藏著詩魔白居易最美妙也是最痛的戀情     冬至,一個吉祥的日子,冬至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古人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亞於新年。
  • 十首白居易詩,你最愛哪一首?
    白居易是唐朝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隱娘特精選十首白居易的詩詞,讓大家共識白居易的詩文風採《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 王維十首經典山水詩:古代山水詩的巔峰之作
    王維十首經典山水詩:古代山水詩的巔峰之作山水詩和田園詩合稱山水田園詩,都是通過寫自然風光來表達詩人內心情感的詩歌類型,這是兩者的共同點。田園詩寫種田種地,放牛曬穀,往往與農家勞動緊密聯繫一起。山水詩整體意境高遠清新,有點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田園詩整體意境淳樸平實,非常接地氣,充滿人間煙火味。
  • 最美兒童詩十首,讓童趣童真躍然紙上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十首最美童詩吧!這首詩是宋代詩人雷震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一首描寫鄉村晚景的古詩。這首詩生動形象的描繪了一幅四周長滿了青草的池塘上,在落日中放牛回家的小孩坐在牛背上,吹著不成調的曲子的生動畫卷。詩人通過寫景來入手,向我們展現了一幅農村生活情趣的晚景圖,抒發了詩人對於鄉村的熱愛之情。
  • 詩聖、詩仙、詩魔、詩神、詩狂、詩佛、詩鬼都是誰?
    中國文化中,詩絕對是不可忽視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文化燦爛的篇章。歷史上出現的詩人有很多,不過最有名的,應該就是被冠以別號的詩人,那麼這些詩仙、詩聖、詩魔、詩神、詩狂、詩佛、詩鬼,他們都是誰呢?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詩魔
  • 李商隱最耐人尋味十首無題詩:無題而無不題
    李商隱最耐人尋味十首無題詩:無題而無不題李商隱的無題詩,與李白的誇張詩及王維的「空詩後世有人將李商隱推為朦朧詩大師,就是基於他寫了不少詩意朦朧隱晦的無題詩。將詩作取為無題,大體是兩種情況。一種是詩人有意為之。
  • 盤點華語樂壇最好聽的十首經典武俠歌曲!
    張一山版的《鹿鼎記》再次引發了大家對金庸劇的大討論,所以今天小編就盤點一下華語樂壇最經典的十首武俠歌曲。 十首武俠歌曲第十位,成龍的《醉拳》
  • 王維最美的十首詩,詩中有畫,詩中有天地
    王維是我最喜歡的詩人之一,他的詩詩中有畫,自然清新。他喜歡寫山,他詩中的山,總有一種遠離塵世、寂靜悠遠的感覺。每每讀他的詩詞,都會沉浸在那份自然脫俗的意境中。所以,我們在讀他的詩的時候,總是很有畫面感,覺得傳神而立體。最喜歡的要數那首《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只能聽見說話的人語聲響。夕陽的金色光芒直射如深林中,照在那幽暗的青苔上。這描繪了一幅多麼美妙的意境啊!寫這首詩的時候,王維在終南山下居住,所以,我在想這裡的空山,應該就是指終南山。
  • 十首經典《無題》詩!寫盡無題詩,最是有情人!
    我國古代詩歌中,常常標有"無題"為題的詩篇.無題勝有題,之所以用"無題"作題目,是因為作者不便於或不想直接用題目來顯露詩歌的主旨.這樣的詩,往往寄託著作者難言的隱痛,莫名的情思,苦澀的情懷,執著的追求等.1、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王維十首經典「農家樂」:詩意地擁抱田園生活
    王維十首經典田園詩:詩意地擁抱田園生活王維的山水詩獨步天下,他的田園詩也是超一流的。欣賞過王維十首經典山水詩之後,再來欣賞他的十首經典田園詩。拿王維的田園詩與陶淵明的田園詩來比較,發現兩者有明顯的風格區別:陶淵明的田園生活是完全融入式的。
  • 十首送別詩,見證李白驚世才華
    讓你寫出十首不同的詩。你肯定會說:太難了吧!可是,有一個人做到了,那就是李白。詩詞君總結了十首李白的贈別詩首首有新意,句句是珠璣。詩詞君佩服得五體投地,李白,你咋那麼有才?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