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仍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此番習近平總書記再就餐飲浪費問題作重要指示,必將對治理餐飲浪費起到重要作用。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餐飲浪費是在浪費勞動。回溯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農耕文明出現得很早。然而,早期由於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農耕飽歷艱辛。從「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到「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從「一朝哭都市,淚盡歸田畝」到「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無不表達古代文人深切的憫農情懷。今天,雖然農業生產力水平已經大大提高,在一些先進地區機械代替了大部分人力,但我國幅員遼闊、地貌複雜,許多山區、丘陵地帶仍然靠天吃飯,仍然以人力、畜力為主,臉朝黃土背朝天。「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前,農業仍然是三大產業中的基礎,農村三農問題依然突出,鄉村振興任重道遠。我們沒有任何餐飲浪費的理由。
「倉中有糧,心裡不慌」,餐飲浪費是在浪費資源。糧食是一種重要資源,戰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平時「倉廩足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洪範八政,食為政首」,古往今來,吃飯問題、糧食安全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一定要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中。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對春耕生產、農資運輸、糧食加工等造成一系列影響;入夏以來,多地洪汛頻發,長江流域一些產糧地區汛情嚴重;國際糧食市場也呈現出暗潮湧動的跡象。此時,更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對糧食資源,我們應「有荒節約度荒,無荒節約備荒」。
「君子以儉德闢難」,餐飲浪費是在浪費文明。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源,無一不來自大自然,應當把順時、有度地使用物資作為根本原則。許多古話都在闡述這個道理,如「夫君子之行,儉以養德」「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儉節則昌,淫佚則亡」「惟儉可以助廉」等。當下有些年輕人認為,以前提倡節儉是因為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出來的物資不夠人們消費,而現在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生產出來的物資已經過剩,因此沒有必要再講節儉。也有一些人說,我浪費的是我的錢,與你何幹?其實,一切物質資源歸根結底都來自大自然,自然資源是不可再生的,為了人類的長遠利益和子孫後代的福祉,我們提供節儉反對任性,再多的錢也不能暴殮天物,破壞人類生存的天地。
當前,我國的餐飲浪費主要集中在公款吃喝和大辦酒席上。公款吃喝有所遏制,但仍不能掉以輕心,一要防止其變形隱身,二要防止其死灰復燃。大辦酒席是民間積習、沉痾,不好治,但必須治。一要加強宣傳教育力度,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吹進千家萬戶。二要加強行政管理和社會管理。比如實行申報制、舉辦者責任制和管理責任制。由當地衛生部門、舉辦方、當地管理部門管理執行。謹記,天地「糧」心,珍食莫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