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還是挪威木的小屋
提起《挪威的森林》,不知道有多少人理解他的意思,反正我搞了好久都不知道啥意思。
我們知道,「挪威」是北歐的一個小王國,與1954年與中國建交,也是我國的一個友好國家了。「挪威的森林」字面意思,肯定是挪威這個國家的森林了。然而,《挪威的森林》加了書名號之後,就肯定不是這個意思了。我們可以時間順序捋一下這個《挪威的森林》——
1965年英國搖滾樂隊披頭四(The Beatles)發行了一首歌曲,《Norwegian Wood》,這是最早的出現了。歌詞的內容是敘述一名男孩,原以為在街上很順利把到一名女孩,最後卻被對方甩了的悲傷故事。原本男孩高高興興地去女孩家,參觀了女孩簡陋而冷清的房間,結果隔了一個晚上,醒來一看,房間裡早已是空無一物,不見伊人芳蹤,女孩走了。
歌名中的「wood」可翻譯成「木頭」也可以翻譯成「樹林」。可是不知道誰把這個歌翻譯到中國時為什麼就成了「森林」而不是木頭呢?
這就得從一個日本的一個叫做村上春樹的作家說起了。1987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出版了他的長篇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故事講述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看書名,你會以為這本書在講述一個發生在挪威森林的故事,實際上書中的所講的故事發生在日本,內容與挪威的森林是毫無關係的。作者起這個書名,是因為他喜歡披頭四的這首歌,作者便在書中設定女主人公直子喜歡聽《Norwegian Wood》這首歌,每聽此曲必覺得自己一個孤零零地迷失在又寒又凍的森林深處,這正是年輕必經的彷徨、恐懼、摸索、迷惑的表徵。也就是說,作者在這本書裡,把「wood」理解成了森林。
我們再回過頭看看披頭四歌詞中的原文,「She showed me her room, Isn『t it good? Norwegian wood. 」翻譯成中文是「她帶我去看她的房間,這很好,不是嗎(男主夜裡想和女孩啪啪,所以覺得這很妙)?挪威的森林/木頭。」既然男主此時感覺「很好」,那麼接下來的「Norwegian wood」一句肯定不是「清冷的森林」,而是說木屋的材質,男主看著這些挪威木的材質,感覺很妙,因為這裡他將得到一段美妙的經歷。根據歌曲意境,這個女孩的家是一個小木屋,用的是產於挪威的廉價的松木,這個女孩身世不富貴,但是沒有和男孩隨隨便便上床,男孩的春夢落空。看來,歌詞本意中「Norwegian wood」應該是「挪威木的小屋」。
村上春樹到底是作家,故意用詩意的理解去曲解歌曲的意義,把「木頭」理解稱「森林」,比喻冷清的處境,反而有了更深的意境。「木屋」當然淺薄單調了,而森林就神秘不可測,有意境多了。村上春樹的書大賣,披頭四的《Norwegian Wood》也繼續大火。
到了1996年,中國歌手伍佰讀完村上春樹寫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後,感覺太喜歡了,於是伍佰有感而發寫了一首歌,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名字,就直接用了書籍的名字《挪威的森林》,伍佰的歌詞中「心中那片森林何時能讓我停留,那裡湖面總是澄清,那裡空氣充滿寧靜,雪白明月照在大地,藏著你最深處的秘密」,這裡的森林又成了歌中女主人公的內心的比喻,澄清、寧靜,同時也藏著秘密。
前後兩首歌曲,加上中間的一部書,同樣的名字,不同的含義,但是卻同樣地大火,讓人喜愛。看來,語文老師常說的「寫作不能文不對題」啥的,在這「挪威的森林」中,完全失效了。
(作者聲明:以上是作者的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授權,任何媒體不得轉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