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去世 消息竟然是從曾教授微博發出的走好!

2020-12-17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 學者曾仕強去世 消息竟然是從曾教授微博發出的走好! 11月11日19:54分,臺灣 學者曾仕強在臺灣去世,享年84歲!又一 隕落。 我的名字叫做曾仕強。可是我39歲的時候,我的身體非常的衰弱。簡直是一點都不強。總覺得頭重腳輕,兩腳無力。那個時候

    原標題:臺灣 學者曾仕強去世 消息竟然是從曾教授微博發出的走好!

    11月11日19:54分,臺灣 學者曾仕強在臺灣去世,享年84歲!又一 隕落。

  我的名字叫做曾仕強。可是我39歲的時候,我的身體非常的衰弱。簡直是一點都不強。總覺得頭重腳輕,兩腳無力。那個時候我的辦公室在二樓。可是上下樓梯都要小心翼翼地扶著樓梯走,生怕摔跤。那我就很緊張啊!年紀輕輕搞到這種地步怎麼辦?所以我就利用周末的時間回到家裡。我就把我情形向我爸爸匯報。我爸爸愣了一下,他說:早叫你讀《易經》你為什麼不讀呢?我說讀《易經》跟我這種生病有什麼關係?

 

  他說:當然有很密切的關係。

 

  我說:我所知道的《易經》只是用來算命、用來看風水。而我是學科學的,我根本不信這一套,所以我就不學。

 

  我爸爸說:那是一般人錯誤的觀念,就把這本書給害死了。《易經》它是講道理的,講什麼道理?講未來變化的道理。

 

  他就告訴我:《易經》告訴我們未來它是會變化的。所以一個人要重視你的未來,但是未來它是不確定的,它是會改變的。改變它有一定的道理,這是我們要去掌握的。

 

  聽了爸爸的話,於是,我就回去開始好好讀《易經》了。所以,我才活到現在。因此,我才跟別人說,是《易經》救了我,不然早就沒命了。

 

  40多年來,研讀《易經》最大的收穫,也可以說是最終的目的,即在於「心易」:用自己的心,來改變自己。

 

  為什麼要改變自己?因為自己不夠完美,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無論外表或內涵,都有修整、加強的必要。

 

  怎樣改變自己? 的方法,便是改變自己的觀念。因為人是觀念的動物,必須調整觀念,才能改變自己。

 

  由自己來改變,可能嗎?不由自己改變,要依賴誰呢?人只有自己願意改變,才有可能真正地改變,否則就是痴人說夢,根本不可能有所改變。

 

  心易,能改變自己的什麼呢?說起來好像什麼都可以改變。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有心改變,就什麼都能夠改變。問題是:要變成什麼樣子,才不至於亂變,甚至愈變愈糟糕,使自己愈加不滿意呢?倘若亂變,還遠不如不變。

 

  心易的遠程目標,最好是設定成能使自己生無憂而死無懼——活著的時候,心裡無所憂慮;死亡的時候,也毫無恐懼。

 

  人真的能達成此一境界嗎?孔子說:「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繫辭上傳》也明確指出:「樂天知命故不憂。」至少先求生的時候,可以達到無憂的境界,然後再求臨終時不懼,循序漸進,雖不中亦不遠矣!

 

  《易經》六十四卦,實際上是把我們一生當中,可能遭遇到的各種狀態,分門別類地透過簡單的形象、明白的理數,扼要地提示有效的因應方式,供我們及時參酌使用。《論語·顏淵篇》裡,孔子說得十分清楚:「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內省指自己反省,養成習慣之後,臨終時問心無愧,毫無愧怍,當然無懼。活著的時候,依易理而行,也據以自我反省,應該可以無憂。死的時候,又能夠心安理得,安詳地閉目長逝,那就是善終,求得好死。

 

  易學的卓越之處,即在視人為萬物中的一環。人和其他萬物,都是自然創化而成。《序卦傳》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整個大自然成為包括人類在內的萬物大家庭,在和諧的氣氛中,生生不息地養育萬物,所以《繫辭下傳》說:「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不息即為天地運行的準則,大自然應該成為一個具有自我調節、自我修復、自我進化的生態循環體,來確保萬物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可惜人類的工業文明,在近四百年來,由西方主導,極力想要擺脫這種「天人合一」的思維,主張人和自然是兩個對立系統,肉體和精神、存在與思維,也是彼此對立,以「人力徵服自然」、「肉體決定精神」、「實踐決定認識」為目標,其結果造成令人不知如何因應的全球危機。

 

  這樣下去,人類終將死於科技!

 

  有一次我在某一個地方,碰到一個人,我們一起喝茶。我問他:「你現在在哪裡高就?」他說:「還高什麼就,我這輩子什麼事都不敢做了。」我一看他不過才四五十歲的樣子,就說:「怎麼回事?」他說:「我告訴你,好多國家很多座山上的樹木都是我一個人砍光的,我還敢做什麼事呢?後半生贖罪都來不及了。」我說:「你真的砍那麼多?」他說:「是啊,我看好了這座山,問問他們要多少錢,我就給他們,然後再讓工人上去全砍光,拿到市面上來賣。可是後來越來越覺得良心不安了,砍了那麼多樹,殺害了那麼多小動物……」大家好好體會體會這其中的道理。生死沒什麼可怕的,人人都要面對,但求心安理得。

 

  請問大家一個問題:人到底是為自己活,還是為別人而活?

 

  如果你還在講,為別人活,那你太悽慘了,因為你變成大家的奴隸了;但如果你還在講,為自己活,那你也很悽慘,你就會是孤家寡人一個,連一個朋友都沒有。

 

  可見,這兩種回答都是一偏之見。片面相信任何一句話,都是斷章取義。

 

  所以,一定要把兩句話合在一起想:人要為自己活,必須先為他人活。因為人家不讓我們為自己活的時候,我們也是無能為力的。

 

  做人,要努力取得大家的諒解,從而為自己而活,這種人才算到達了心安理得。

 

  人這一輩子能夠做自己,當然最好,但是實際上,大部分人是到達不了做自己的地步的。我們只能在日常的為人處世中,凡事盡力去做,問心無愧,知足常樂。換句話說,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我已經盡力了,我自己覺得很愉快,我很努力,很認真,至於結果怎麼樣,那也無所謂,這個才是問心無愧,知足常樂。

 

  但是要注意,一個人知足常樂,前提是要先捫心自問:我盡了力沒有?如果沒有盡力,那就是庸人自擾。只有盡了力,才能問心無愧。只要問心無愧,再窮再苦,也能自得其樂。

 

  所以,孔子還告訴我們要隨遇而安。有錢了,可以安心地過有錢的日子;受窮了,也不必羨慕別人,不偷不搶,也很安足地過自己的日子。這樣的人,才是做自己,也才有幸福可言。

 

  其實,窮的日子,要快樂比較容易,富有的日子,要快樂比較難。我認識很多很有錢的人,他們的日子實在是不好過。

 

  有一個有錢人,他有一間很大的辦公室,裡面擺滿了世界各地的紀念品,以表示這些地方他都曾到過。一次,我去拜訪他,到中午了,他就問我要吃什麼,我問他平常吃什麼。他說:「你不來,我平常根本就不吃。」我說:「我們去吃海參,去吃鮑魚。」他急忙擺手:「不去!吃怕了,吃得我現在有脂肪肝,有高血壓,肚子還這麼大,什麼都不敢吃了……」

 

  他是很富有,可是什麼都不敢吃,有什麼快樂?實在餓得沒有辦法,買一點生菜,夾到饅頭裡,就著白開水吃,吃得好不快樂。這反倒是快樂了!

 

  所以,那些總覺得自己很辛苦的窮人,只要去看看富翁們的實際生活狀況,會發現他們的日子比你更難過。

 

  有一個故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樓上住的是富翁,樓下住的是一個專門給人家修鞋的窮人。修鞋的人每天都唱歌,富翁很惱火:我這麼有錢,都不唱歌,你一個窮光蛋整天唱個不停,難道你比我快樂嗎?

 

  於是,富翁就問他的朋友:「為什麼我這麼有錢,我卻快樂不起來,他那麼窮,還能唱歌?他是真的快樂還是假的?」他的朋友說:「你不要管他是真快樂假快樂,這個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我知道,如果你哪一天下樓,把你的財產,不用很多,給他三分之一,他就不會再唱歌了。」富翁於是決定試一試。

 

  第二天,他就走到樓下對修鞋人說:「你整天生活得這麼辛苦的,反正我的錢也用不完,我送給你一些吧。」修鞋人感激不盡,可是從此他一首歌都不唱了,天天在煩惱:這個錢要藏哪裡?人家會不會偷,會不會借?煩惱得晚上連覺都睡不著了,哪還有心思唱歌?

 

  有的人老覺得自己很虧,很委屈,而別人很好運。其實站的人不知道坐的人辛苦,坐的人也不知道站的人辛苦,你看人家總覺得很舒服。人比人氣死人,所以就不要比,各人走各人的路,但是你不要走錯,不要總是被別人影響。

 

  儒家講慎獨,就是每一個生命都是 、生生不息的,所以你要找到你自己要走的路,不要老去瞅著別人,看著別人的喜悲,過著別人的日子。

 

  我希望每個人都去認真想一想,現在你做的,哪些事情是你做給自己看的,哪些事情是你做給別人看的。做給別人看的並不重要,做給自己看的才是你這一生最重要的任務。

 

  但是我們一般人都認為,做給自己看,自己有什麼好看的,拼命做給別人看。自己過很苦的生活,然後在外面裝模作樣。自己脾氣很不好,然後在外面笑咪咪的,這都是做給別人看的。其實都沒有用,還得不償失。

 

  人,活在世間,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事情,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難處。我們要做的是停止抱怨,因為抱怨也無濟於事。

 

  然後好好去修自己,不會做,就去學,學會了再去做得更好。大家要切實行動起來,藥好不好,要看你吃不吃。

 

  總之,世事難料,人生不可預測的事情太多了,突發意外更是常事,我們真的沒有辦法去改變外面。

 

  怎麼辦呢?只能改變自己。改變什麼?就是改變自己的心態。心態變了,人生輕鬆愉快,其它的真的沒有辦法。

 

  做人最要緊的是心態要好,而且自己還要有定力。

 

  因此,誰也不要去羨慕誰,每個人盡心盡力,踏踏實實過好自己的日子,爭取用一生的努力,做好自己,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著名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曾仕強教授一路走好
    著名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曾仕強教授一路走好在11月11日19:54分,消息報導著名的學者曾仕強在臺灣去世,享年84歲,網友:又一巨星損落!曾仕強的學歷是非常高的,如今在臺灣也是擔任著大學校長,著名作品有很多,曾仕強出生在福建,不過是在臺灣長大。曾仕強出生於1934年,在寫作以及研究方面都有卓越的成績,曾仕強也曾在很多地方進行了演講。據傳言說,曾仕強的父親是華安一中的校長,曾仕強上學的時候是在南方小學學習的,因為父親工作的原因去了廈門,所以曾仕強就跟著父親一同去了。
  • 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曾教授一路走好
    11月11日19:54分,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在臺灣去世,享年84歲!又一巨星隕落。曾仕強享有「中國式管理大師」尊譽,他一生致力於弘揚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著有《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胡雪巖的啟示》等經典作品。
  • 臺灣著名國學大師曾仕強去世,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易經、胡雪巖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於11日19點54分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11月11日21時39分,微博官方認證帳號@曾仕強-教授 發布了該消息。曾仕強教授於1934年生於福建,祖籍漳州,長於臺灣,後遊學歐美等國,先後獲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和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並歷任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
  • 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去世 享年84歲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11月12日,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的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稱曾仕強已於11日晚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曾教授被譽為「中國式管理之父」,著有《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胡雪巖的啟示》等作品。
  • 臺灣 學者曾仕強去世 講授方法風趣幽默讓人記憶深刻
    臺灣 學者曾仕強去世 講授方法風趣幽默讓人記憶深刻時間:2018-11-12 12:49   來源:四涼先生說歷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 學者曾仕強去世講授方法風趣幽默讓人記憶深刻 臺灣 學者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
  • 管理學大師曾仕強仙逝,享年84歲,悲傷的消息居然是從他微博發出
    在10月31日的時候,曾仕強老先生的微博還為享年94歲去世的金庸先生悼念,想不到不到半個月,曾仕強先生也離我們而去,很多他的粉絲都在微博為他哀悼。曾仕強先生是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
  • 追思鄉賢 漳籍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11月11日逝世
    11月11日晚,臺灣著名學者、享有「中國式管理大師」之譽的曾仕強先生在臺灣三軍總醫院安詳辭世,享年84歲。曾仕強祖籍漳州,1935年出生於九龍江北岸的新橋頭,小學時就讀於漳州南方小學(今新橋中心小學)。1949年才隨父母去了臺灣。
  • 曾心安處自仕強: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先生去世 享年84歲
    曾仕強先生在臺灣安詳辭世曾仕強:不求人,格自高曾仕強教授出生於福建,長於臺灣。曾仕強祖籍在漳州,其啟蒙教育也同樣在漳州。曾仕強:現任胡雪巖研究會副會長、臺灣師範大學教授,中國統一促進會理事長等。曾仕強先生生於1934年,祖籍福建漳州。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曾仕強被企業界尊稱為:中國式管理大師、華人三大管理學家之一,多次應邀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香港、中國大陸演講。
  • 國學泰鬥曾仕強逝世,兩周前曾發文悼摯友金庸「俠義永存」
    【編輯/王碩 統籌/劉姝蓉】今日(11月12日),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稱,曾仕強於11日晚在臺灣辭世,享年84歲。大白新聞(微信ID:dabaixinwen)注意到,曾教授被譽為「中國式管理之父」,著有《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胡雪巖的啟示》等作品。而最讓大家熟悉的,則是他在《百家講壇》中的演講。11月7日,曾教授曾在微博發布關於情緒的感悟,10月31日早上,他曾在其微博上悼念金庸稱:「武俠小說泰鬥,一代大師金庸去世,江湖已遠,俠義永存!先生走好!
  • 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逝世,享年84歲!生前多次聲明自己是中國人!
    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逝世,享年84歲!生前多次聲明自己是中國人!2018年11月11日19:54分,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先生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曾仕強先生是當代久負盛名的中國式管理大師,一生為發揚道統文化而奔走呼號,著有《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胡雪巖的啟示》等著作。曾教授為中國的文化做出很多貢獻,在生前奔波於全國各地演講,多次為廈門大學EMBA鼓浪嶼名家論壇演講,感染了大量的人學到中國文化與管理的智慧。前段時間,曾老先生患癌,但是他以積極樂觀的態度與癌症鬥爭,讓人心生崇敬之情。
  • 繼李詠金庸之後,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逝世,2018怎麼了?
    先是央視著名主持人李詠因癌症於2018年10月25日在美國去世,享年50歲。想想和家人一起觀看《非常6+1》還恍如昨日呢!然後一代大俠金庸於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病逝。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從此再無武俠小說。當我們還在惋惜一代英才,當我們沉浸在雙十一的瘋狂中,2018年11月11日又一個噩耗傳來。
  • 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 患癌後依舊「快快樂樂面對」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2日電 (記者 宋宇晟)11日晚,有媒體爆料稱,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12日,名為「曾仕強」的加V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證實,曾仕強已於11日19時54分在臺灣去世,享年84歲。微信公眾號「曾仕強」截圖。
  • 國學泰鬥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巨星隕落!
    2018年11月12日,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的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曾仕強已於11日晚在臺灣安詳辭世,年84歲。聽到這個消息,又一個泰鬥去世了,李詠走了,金庸走了,時隔幾天,你也走了!
  • 「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去世,曾多次登《百家講壇》演講
    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走了。11月12日,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的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稱曾仕強已於11月11日19時54分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訃告中介紹,教授一生,著書立說,遊學授課,足跡走遍世界各地、大江南北,將發揚中華道統文化當成自己終生的使命和最大樂趣,為之孜孜不倦忙碌並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其微博11日晚間發布訃告:「11月11日19:54,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先生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
  • 「中國式管理大師」曾仕強離世,享年84歲!又一顆巨星隕落了
    今年真的是有毒的一年,在2018年裡,中國相繼去世了太多老百姓喜愛的人,我從無滿臉驕氣,卻總有一身傲骨的李敖;滄海一聲笑,風骨永留存的常寶華;這一次,再無下回分解的單田芳;告別時,我希望身邊擺滿話筒的李詠;飛雪連天難尋射白鹿,笑書神俠無處倚碧鴛的金庸;靚絕五臺山,世間無倩影的藍潔瑛。11月11日,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在臺灣去世,享年84歲!
  • 就在前兩天曾仕強去世,年僅84歲,又一位大佬離開了我們!
    就在11月11日的這一天,我們臺灣著名的學者曾仕強離開了我們,年僅84歲,又一位巨星離開了。曾仕強在我們中國上面可是有一個尊譽,叫做「中國式管理大師」,他的一生中就是弘揚傳播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他還有很多的作品,比方說:《中國式管理》、《易經的奧秘》等等,在我們中國上面都是非常經典的作品。
  • 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先生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
    2018年11月11日晚,中國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先生在臺灣的三軍統醫院安詳辭世,享年84歲。曾仕強先生曾在央視百家論壇節目中講解《易經的奧秘》還有《中國式管理》、《家庭教育》、《孫子兵法與人力自動化》等多系列的作品。
  • 84歲曾仕強去世 癌症在臺灣去世
    國學大師曾仕強離世 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易經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在11月11日19點54分在三軍總醫院辭世,享年84歲。曾仕強教授在臺灣的學生陳侯忠也在社交平臺證實,寫道:「在此代教授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心,謝謝。」
  • 臺灣國學大師曾仕強雙11去世,他留下的11句經典語錄暗含深意!
    在雙十一全民購物狂歡的這一天,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靜靜地離開了人世,享年84歲。曾仕強先生一生為弘揚中華國學不遺餘力,將《易經》《道德經》等古代哲學與現代管理思想相結合,開創了中國式管理,被稱為中國管理之父。
  • 沉痛悼念敬愛的曾仕強教授
    2018年11月11日19時54分,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我們敬愛的曾仕強教授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曾仕強教授生於福建,長於臺灣,國學功底深厚,後遊學歐美等國,先後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英國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歷任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臺灣智慧大學校長、羅浮山國學院院長等職務,著有《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易經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