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夫婦微商納稅12億,微商究竟有多賺?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微商有人賺錢,有人虧錢。賺錢的人喜提瑪莎拉蒂了,不賺錢的人在轉發別人的瑪莎拉蒂。

文/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做微商到底有多賺錢?

真的能喜提和諧號,天天吃海參嗎?

最近,一篇《明星夫婦做微商,納稅21億成上海區百強》刷屏,人們才意識到,原來這個群體不是裝富,而是真富啊!

文中提到:

張庭夫妻二人經營的上海達爾威貿易公司,上榜上海市青浦區百強優秀企業名單。該公司代理向記者表示,公司2018年度繳稅總額高達96億元新臺幣(約21億元人民幣)。

此文一出,引得微商兄弟姐妹們鬥志昂揚,津津樂道,積極轉載,添油加醋。

可惜這個數字是假的。

經過小巴的考證,達爾威確實是上海市青浦區2018年「納稅冠軍」,但是納稅金額「只有」12.6億元。

關於那次青浦區百強企業表彰大會,《文匯報》《解放日報》旗下的「上觀新聞」在報導時都提到了達爾威的準確納稅金額。

當然,稅額砍掉一半仍然很恐怖,排在達爾威之後的依次是中通、申通、韻達三家快遞公司——目前中通市值135億美元,韻達市值565億人民幣。

所以業內估計,達爾威的估值已經登上100億美元關口,似乎也有幾分道理。

但不得不說,這家達爾威及其品牌「TST庭秘密」,處處透著詭異的氣息。

比如品牌官網,在考證過程中,小巴發現了近30家網站在為「TST庭秘密」產品宣傳、招商、銷售,而其中只有一家的備案信息指向上海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其餘的一點關聯都查不出來。

那其他網站是怎麼回事,友情支援嗎?(「21億元」等涉嫌不實的新聞,就是這些網站在傳播)

微商的玩法,實在讓人看不懂,於是我去請教了幾位大頭,下面就來聽聽他們的講解。

過去,產品的營銷環節會花費巨大成本,只為連接消費者心理認知上的一些觸點。

現在,微商縮減了傳遞價值的渠道環節,把朋友圈變為人與人之間的一個觸點來賣東西。他們構建的基於熟人的信任關係(個體微商與品牌方,微商與終端消費者,微商群體相互之間),會瞬間擊穿心理防線,因此朋友之間的口碑變得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解決產品信任問題的關鍵。

在背後支撐這個動力系統的,是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和複雜多層的市場結構。

但微商未來想要更好地存活發展,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不斷迭代進步。因為微商最大的優勢——「自我膨脹」的激勵機制,容易讓人上癮,也容易讓人在無限放大的欲望的激勵下觸犯邊界,做違法、違規的事。這成了最大的短板。

判斷一個微商是否靠譜,在於它是面向終端消費者真實賣貨,以此獲利為目的,還是以發展下線獲利為目的。

現在微商界流傳的「價值觀」是:不用努力就有錢賺,只要聽話、照做、執行,你也可以左手瑪莎拉蒂,右手知名人士合影,只要投資就有高回報。

低門檻的代理準入模式,無限的裂變可能,太多人被暴富神話洗腦,一時間,人人都懷揣著自己也可以改變命運,站在金字塔頂端的夢想。

但當從業的門檻低,管理的觸角早期沒有延伸到生態邊界時,這一圈子就會走向無序混亂。畢竟它的底層商業邏輯,太過契合人性的貪婪和欲望。

最終的結局是:微商銷售非常不穩定,往往後繼銷售不及預期,初級小代理貨源積壓,產品無法到達終端消費者手中。

而迫於庫存壓力,不堪重負的代理商開始低價清貨,而層層冗長的代理制度,以及代理商一味地瘋狂發展下級代理賺取中間差價,低價串貨展開惡性競爭,市場亂價現象嚴重,最終導致整個銷售市場崩盤。

在雪山崩塌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微商有人賺錢,有人虧錢。賺錢的人喜提瑪莎拉蒂了,不賺錢的人在轉發別人的瑪莎拉蒂。

2018年,我去拜訪了很多微商,對這個行業從不相信到佩服。

微商的核心是基於人的代理模式。第一個關鍵詞——人,做微商的人第一要打造自己的人格,不管是微商曬讀書還是曬旅遊,曬買房買車都是為了打造自己的人格。當你一開始不相信他,但是發現他發了一年還在堅持時,你就可能開始佩服他了。

信任是微商成單的關鍵。微商的代理模型是很多種玩法。簡單說分為會員升級制和批發拿貨制,但是本質都是拿越多貨,賺越多。

所以,在理解微商時,不要將其理解為零售,而要看成批發。最早做微商的人本來就是各個城市的小批發商們。

微商模式是很先進的商業模式,哪怕它看上去有點兒low。2019年的趨勢是流量私域化,運營微商化。私域流量是最好的連接用戶和了解用戶的途徑。

在整個網際網路流量成本劇增的2019年,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學習微商的做法,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微商學習做好一個企業。

當然,微商肯定有風險,主要在於三個方面:商品質量、多級分銷和私帳收款。

微商的核心成交場地在微信個人號中,監管最薄弱,容易投訴無門。特別是很多喜歡在微商那裡購買的零售、土特產,大部分都是三無產品,存在大量安全隱患。

另外,就是微商常常建立多級分銷體系,很容易觸及「傳銷」的法律紅線。因為在微信個人號體系內,都是用私人轉帳的形式完成交易,沒有支付寶等保障體系,這個也容易出現糾紛。

微商的發展基於微信的興起,是社交電商的一種形式。

微商的形式很多,零售、服務等等,只不過現在大家一般說的微商都是指招代理模式的微商,或者是借著微商的名頭做傳銷、直銷和資金盤的。

但它們的本質一樣:都是通過建立自己的流量池,來賺錢和變現。這種方式可以理解為朋友圈擺攤,成本非常低,甚至低於開淘寶店。

但這樣的模式還是有風險,主要在於兩點:① 壓貨投資會不會太大;② 是不是有傳銷風險。

今年1月初公布的電商法,對這一群體還是有一定約束力的。首先,電商法發布背後的潛臺詞,是判定了目前的微商大部分屬於非法經營;其次,很多微商公司也開始讓代理商註冊公司來規避風險。

其實,就算不出法規,微商模式也已經走下坡路了,主要原因是涸澤而漁,錢都被圈得差不多了,但真正靠譜的產品和服務沒有沉澱下來。

微商的模式不穩定,上下級間沒有管理體系,更像是一個層層推行的批發制度,這導致難以進行人員管理,賺錢的團隊聚集一幫人,不賺錢的團隊就散了。

這樣的局面,只能靠傳銷的管理模式和培訓模式。

傳銷有一整套的價值觀、管理系統制度,產品只是一個道具。只有把直銷這套東西引進來,才能有上下級,有價值觀,有了事業導向,才能夠讓這個公司更穩定。

「TST庭秘密」就是這種情況。微商圈其實不把他們當作一個微商,他們核心還是直銷。包括張庭和林瑞陽都是臺灣人,臺灣就是傳銷大省,他們在傳銷上非常有經驗。

前兩年,微信曾大力整頓朋友圈廣告,對各大營銷號正在實施限制和打壓。國家也曾出手打擊「類傳銷」微商,所以到目前為止,微商的規模已經萎縮了不少,留下來的基本上比較規範。

在我看來,微商分為兩種:一種是靠賣貨賺錢,另一種是通過傳銷模式(不斷發展下線)來賺錢。

張庭所在的公司屬於前者,主要通過賣貨賺錢,張庭夫婦作為創始人,肯定能賺錢,因為代理群體很大,有幾十甚至上百萬。至於某個賣貨的人能賺錢嗎,賺多少錢,很難說。

總體而言,公司依靠暴利產品賺錢,頭部代理賺錢,但末端代理商賺不了多少錢。

本篇作者| 夢清詩琦木有藥師; 當值編輯| 詩琦;責任編輯| 鄭媛眉; 主編| 魏丹荑

相關焦點

  • 張庭夫婦微商納稅21億,微商真的那麼賺錢?
    張庭夫婦微商納稅21億張庭夫婦微商納稅21億雖然有著耀眼的明星光環,該公司護膚品也曾陷入過質量問題的爭議。那麼,問題來了?微商真的這麼賺錢嗎?為什麼有的朋友做微商沒賺到錢反而虧了呢?其實,這裡面是有「貓膩」的。微商裡有一部分人確實是賺錢,就是那些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大代理。比如張庭,做為一個明星代理一個品牌,在宣傳力方面是絕對夠了。然後她怎麼賺錢?靠的是招代理。
  • 轉行最成功的女明星!年納稅21億,打造中國最大「微商帝國」
    明星做生意很常見,但是明星做微商卻少見,把微商做到上市的更是罕見。這個牌子的創始人就是張庭,就是曾經火爆一時的《武媚娘傳奇》的女主。這家名叫上海達爾威貿易公司,自稱2018年納稅高達21個億,隨後被其他媒體報導實際納稅是12.6億。
  • 張庭夫婦微商帝國起底:年納稅12億 9個月淨賺11億
    21億的傳言,明星夫婦張庭和林瑞陽旗下的一家公司近日引發廣泛關注。雖然一年21億元的納稅額可能不太準確,但達爾威確實已成納稅冠軍。據上觀新聞報導,達爾威2018年納稅額12.6億元,成為青浦區的納稅冠軍,中通、申通、韻達三家快遞公司也只能排在其後。那麼,主要通過微商和電商渠道銷售的達爾威,究竟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是如何做到如此規模的,微商真有這麼賺錢嗎?
  • 陶虹林志玲站臺微商被當「道具」,一年納稅21億的微商帝國有多龐大?
    張庭林瑞陽做的微商生意,需要大批的美女員工去銷售,其中有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要藉助明星的力量,幫助自己賣貨。所以當明星來了,眾員工們都紛紛會合影。 今年1月份,#張庭夫婦微商納稅21億# 曾經登頂熱搜榜首。
  • 張庭夫婦做微商納稅21億引熱議,網友調侃太扎心,不過都是大實話
    張庭夫婦做微商納稅21億引熱議,網友調侃太扎心,不過都是大實話。說起微商大家都頗為牴觸,朋友圈被微商信息瘋狂刷屏,讓很多人不勝其煩,嚴重影響正常社交,本想看看朋友最新動態啥的,結果根本翻不到,都是微商信息,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常見的都是那種套路,虛構美好設想,畫餅誇大公司規模,產品有多好,發展下線,賣產品。
  • 明星夫妻幹微商納稅21億?做的生意卻爭議不斷……
    實際納稅金額「只有」12.6億?據媒體報導,張庭和丈夫林瑞陽多年前開始在大陸經營微商及直銷公司,主要經營以張庭名字命名的保養品牌「TST」(庭秘密),有不少明星站臺。而此前,林瑞陽曾透露他一個月光給員工發工資就得2.8億。不過,公眾號吳曉波頻道(ID:wuxiaobopd)發文表示,經他們考證,達爾威確實是上海市青浦區2018年「納稅冠軍」,但是納稅金額「只有」12.6億元。
  • 一年納稅21億,這個夫妻微商要火了!
    房地產、酒莊、服裝店、4S店、餐廳……  即便是近幾年才流行的微商行業,也充斥著各路明星的身影。  而這其中,臺灣明星張庭無疑是個佼佼者。  日前,上海市青浦區官方微信公眾號「綠色青浦」發布消息顯示:張庭夫妻二人經營的上海達爾威貿易公司上榜上海市青浦區百強優秀企業名單。
  • 一年繳稅21億!臺灣明星張庭夫婦的內地微商帝國,和爭議
    上海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下稱「達爾威」)成為青浦2018年的「納稅冠軍」,排在了大名鼎鼎的物流企業中通、申通、韻達和家化明星企業上海家化之前。此前,曾有達爾威公司代理稱,該公司2018年納稅額達96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1億元)。不過,多家正規媒體報導稱,達爾威2018年的納稅額為12.6億元。青浦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確認達爾威獲得青浦區最高納稅獎,但稱具體納稅金額還有待確認。
  • 張庭夫婦微商帝國起底:年納稅12億,三個季度淨賺超11億
    因為一年納稅21億的傳言,明星夫婦張庭和林瑞陽旗下的一家公司近日引發廣泛關注。 據澎湃新聞報導,1月26日,「TST」公眾號發文稱,上海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爾威」)連續2年(2017年、2018年)成為上海青浦區的納稅百強,2018年更是名列前茅。
  • 起底「微商帝國」:明星夫妻當老闆,納稅21億,曾陷爛臉風波
    明星做生意很常見,但是明星做微商卻少見,把微商做到上市的更是罕見。受眾星捧場的微商達爾威成立於2013年,是張庭夫婦創立的護膚品直銷企業,旗下的「TST庭秘密」產品,以「活酵母」概念為主,主要銷售面膜、乳霜等女性保養品。
  • 張庭夫妻「微商帝國」納稅21億!毛利率95%!眾明星一起吸金
    自從微信的興起之後,就掀起了一個新的行業,那就是微商。微商確實也幫助到了很多人,尤其是家庭主婦帶來了一些收益。也有一些企業靠微商起家,提起微商,大家都會想到的是普通人,但是很少會考慮到明星。但是就有這樣一對明星夫妻,他們建立了微商帝國,那就是林瑞陽和張庭夫婦。
  • 明星夫婦做起微商,居然光一年納稅就高達21億,現準備上市套現?
    曾經做微商都是很多在家帶孩子的母親做的,畢竟不用出門,時間安排自由,因此是受很多人喜歡的。因此現在朋友圈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做微商的。但是能夠做到光納稅教就高達21億的「微商帝國」,這還是很少見的。還真有一堆明顯夫妻做到了,他們就是張庭夫婦,聽說現在還在積極準備上市了。想必不少人都知道「TST庭秘密」這個護膚品牌。
  • 馬上評|張庭公司「年納稅12億」,微商真這麼賺錢嗎?
    馬上評|張庭公司「年納稅12億」,微商真這麼賺錢嗎? 視覺中國 資料圖近日,因為一年21億元的巨額納稅傳言,明星夫婦張庭和林瑞陽旗下的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引發關注。
  • 明星張庭的TST「微商帝國」經得起推敲嗎
    達爾威曾誇下「海口」,爆料該企業2018年納稅金額總計21億元,一時間,外界譁然。雖然根據媒體證實,該企業2018年納稅額實際為12.6億元,這一數據依舊讓人咂舌。這一對比似乎說明,發家於社交網絡的微商品牌TST,在體量上已經有了和中國本土最大化妝品公司叫板的底氣。從邊緣化到主流,從存活於社交網絡的「野路子」到有《電商法》撐腰的正規軍,微商似乎在消費者的好奇和質疑中逐漸被法律收編。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類似於TST的微商品牌,在法理和商業規則上,真的經得起推敲嗎?
  • 明星夫妻開公司「年納稅12億」,微商真這麼賺錢嗎?
    澎湃特約評論員 斯遠明星夫婦張庭和林瑞陽 視覺中國 資料圖近日,因為一年21億元的巨額納稅傳言,明星夫婦張庭和林瑞陽旗下的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引發關注。據媒體證實,達爾威2018年納稅額12.6億元,成為當地納稅冠軍,中通、申通、韻達三家快遞公司也只能排在其後。
  • 明星張庭大把撈金,轉戰微商界,「納稅21億」是如何做到的?
    前有微商後有網紅,而娛樂圈是一個大染缸,總有一些人找不到自己的出路,但總有一些人能夠尋求到合適的位置,娛樂圈呆不下,但名聲還在,與其眼高手低不如大把撈金,而娛樂圈中的張庭夫婦可謂是做到了極致。其實明星做微商其實早已經不是新鮮事,但是大多數都停留在代言階段,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放著好好的明星不做,去做賣貨的微商?2013年成立了上海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張庭開啟了微商之路。
  • 明星夫妻張庭林瑞陽做微商一年納稅21億 現在要帶「TST」要上市了
    領取價值千元的團隊管理課件一份據天眼查信息顯示,達爾威是張庭夫婦創立的直銷護膚品牌「TST庭秘密」的母公司,公司成立於2013年,法人代表、總經理為林瑞陽(原名林吉榮),張庭(原名張淑琴)擔任董事長。在公司董事中,還有演員陶虹。
  • 微商大軍開進抖音:年納稅21億微商「教母」吹響號角
    當「微商帝國」浮出水面,早在2014年就告別演藝圈,明星光環漸弱的張庭也開始擁有另外一個響亮的稱呼——微商「教母」。張庭進軍抖音背後,是如今中國直播帶貨的風起雲湧,一位前微商巨頭摩能國際高管告訴《深網》,越來越多微商已經瞄準這片新的藍海市場,並逐漸搭建起「培養自有主播、發展自有品牌、社群線上分銷預售、粉絲裂變」的新模式。
  • 從知名演員到納稅21億的微商,張庭的轉型之路算成功嗎?
    從酒窩女神變成美妝大王,從知名演員變成微商達人,從年入千萬到一年納稅21億,從事很多人瞧不起的微商行業的張庭算成功嗎??因出演《絕色雙驕》而在內地走紅,從此張庭多了個古裝美女的稱號,之後與徐崢合作的《穿越時空的愛戀》更是堪稱穿越劇鼻祖。
  • 年納稅21億的TST為何被指微商界的「權健」?
    不久前,TST創始人張庭、林瑞陽夫婦再捐120萬抗疫物資引關注,不惜豪擲千金的TST自2016年以來長期致力於品牌塑造。據了解,2019年3月,媒體報導張庭夫婦創立的護膚品牌TST一年給上海納稅21個億,後經證實,實際納稅額為12.6億元,而公司主體上海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納稅額,竟然排在中通、申通、韻達和上海家化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