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1978年起步,第一天的生意只有32港元。30年後,莎莎年營業額近30億港幣,成了亞洲最大的化妝品連鎖店,去年內地遊客在莎莎的人均消費達600元。2011年,內地莎莎店達到100間。在香港莎莎,每2秒就有一筆交易發生,每10秒賣出一支口紅,每12秒賣出一瓶香水。
莎莎國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及行政總裁郭少明。年近60,個頭不高、兩眼炯炯,頭髮剪成板寸、清爽整齊、西裝筆挺,沒學會說普通話,但全能聽得懂。
香,每年來自內地的旅客,已達1000多萬人次。莎莎在亞洲七個主要市場包括中國內地、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擁有超過110間零售店及專櫃,銷售400多個品牌產品,是亞洲最大的化妝品連鎖店。
郭少明事業的起點在銅鑼灣,一個普通商場的地下專櫃。78年,郭少明的太太羅桂珍從媽媽手裡,借了2萬元港幣,從別人手中頂下一個4平方米的小化妝品櫃檯。
上世紀70年代末,香港銷售化妝品的地方,只有百貨店和藥店,而且多為一櫃一品。於是,郭少明首先在自家小櫃檯上採用超市模式,在香港第一個擺出化妝品的開放式貨架。吸引了本港消費者和遊客們,郭少明的莎莎在六個月左右,就名聲鵲起。
生意越來越好後,麻煩隨之而來—1989年,莎莎的面積已是當年的5倍。總統商廈的業主,看見郭少明的專櫃日漸興隆,便乘機抬高租金。那次打擊,對手以幾倍的價格搶走地盤,走投無路。
一度,郭少明和太太羅桂珍很灰心,在朋友的勸說下,兩人甚至動了移民加拿大的念頭。但他們去加拿大隻待了幾天,就匆匆返回了香港,「我們兩個人,都適應了做事的快節奏。」回港後,郭少明和太太決心應戰。
在那六個月裡,郭少明專門多請了幾個臨時員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往返總統商廈和莎莎新店之間,把客人領走。這使得接手方經營一年後便結束了營業。
經此一役,莎莎反而得到新生,他說那時候他和太太都憋著一口氣。搬家之後,營業額翻了4倍。自此以後,每年都新開兩間店鋪。97年郭少明的莎莎國際控股公司,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其股份認購高達500多倍。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