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這個非常有幫助,一下子就吸引我了。」來自美國肯尼索州立大學孔子學院的負責人莫睿斯興奮地說,「有了這款軟體,外國孩子們可以找到更多練習漢字的樂趣,學書法就像做遊戲一樣。」
像莫睿斯一樣,正在此間參加第七屆孔子學院大會的數百位各國漢語教育人士對大會展示的漢語教學新技術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們紛紛表示,隨著漢語熱在全球持續升溫,海外漢語學生隊伍快速擴張,幫助其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的技術手段亟待提升。
莫睿斯所在的肯尼索州立大學2008年只有2名中文教師,100名漢語課學生,而到了2012年該校已經有38名中文教師,報名漢語課程的學生達到1萬人次,增速驚人。
在肯尼索州立大學擔任國際和戰略項目副教務長的莫睿斯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學生接觸漢語後,經常向他抱怨漢字部首多,形態結構複雜,而且練習方法有限,很難學。「而在我看來,是現有的教學方式很難展現漢字的藝術美感,學生心理上有了畏難。」
在大會上,讓莫睿斯眼睛一亮的這款新技術軟體名為「中國數字書法國際教學體系」,結合了仿真、視頻等多項信息技術,既為初學者提供視頻示範,還可幫助愛好者通過觸屏臨摹、創作、欣賞大量中國經典書法作品。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款軟體在過去一天的展示中已經獲得了100多位與會的各國孔子學院負責人的留言,希望預訂使用。
「這款軟體讓漢字的美感展現無遺,我很看好這項技術,但遺憾的是,類似的高科技手段在國外漢語教學中還太少。」莫睿斯說。
莫睿斯的感慨得到了義大利米蘭天主教聖心大學孔子學院負責人夏慕華的認同。她說:「我在這次大會上看到一款能把中國熱門電影編輯成漢語教材的軟體,可以幫助學員自己練習口語和聽力,這是很好的創意,但這樣的產品在國外還很少見。」
在夏慕華眼裡,師資力量匱乏和如何利用學生的碎片時間,是各種語言在國際教學中遇到的共同挑戰,而發達的網際網路信息技術已經提供了很可靠的解決手段,但是相比英語而言,支撐漢語教學的信息技術手段還非常滯後。
「我在米蘭要教漢字的筆畫順序,只能把學生們集中到課堂看錄像片,而我學英語的兒子可以回家隨時從網際網路下載每天老師教授的內容自學。和英語教學相比,中文口語、閱讀、書寫課基本都採取面對面、紙對紙的方式。」夏慕華說。
記者從正在此間召開的第七屆孔子學院大會了解到,目前全球漢語學習者(母語非漢語者)超4000萬人,但海外各國的漢語教學方式總體還比較傳統。
與會參展的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洪濤說,一方面原因是國內漢語教學的新技術產品開發比較晚,另一方面是中國企業實力有限,尤其缺乏海外市場渠道,技術開發與盈利之間沒有形成良性循環,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已經開始關注這一領域。
參加此次大會的漢語教材展商共有20多家,其中4家以開發信息技術教學產品為主。
莫睿斯等海外漢語教育專家說,提高海外漢語教學效率,不僅要有好的技術,還要有好的市場營銷能力讓這些技術能推廣,比如價格問題、售後服務問題都需要考慮好。
「為了給我們的新技術打開市場,我們正在加大推廣力度,一方面參加各種海外書展,另一方面通過蘋果應用商店、谷歌等網際網路平臺開拓市場。」朱洪濤說。(記者張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