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zoo旅遊族,以媒體+電商路線突圍中國市場

2020-12-20 江蘇頻道

一家自稱不是旅行社的OTA,Travelzoo旅遊族是如何在中國做生意的?

Travelzoo旅遊族定位於新中產

Sophy迫不及待地拿起了手機,閨蜜剛剛給她種草了一次峇里島之旅,據說去年年底新開業的峇里島六善酒店美到爆炸。空降到峇里島的方式很簡單,在手機上按幾個鍵,一張國際機票就會發送到Sophy的郵箱。

在各大OTA的消費者群像裡,Sophy這樣的女孩處於最核心的位置。她們遊蕩在各個電商平臺間,與手機上密密麻麻的OTA APP建立短暫的愛情關係。善變是她們的特性,攜程、馬蜂窩、飛豬、Travelzoo都在研究,如何讓她們的心悸動,讓她們的指尖停留。

新中產,是旅行媒體電商Travelzoo對這類人的稱呼。作為影響著未來旅行消費走向的重要新興力量之一,她們對過去常用的老一套品牌塑造或市場營銷方法不感興趣,也厭煩了為讓消費者安心的空洞修飾性話語。她們追求更具性價比的產品,卻願意花費更多錢在出行品質上……

但現實中,Sophy並沒有把時間耗費在尋找峇里島六善酒店的最優價格上,她熟練地進入Travelzoo,從搜尋到付款一氣呵成,整個購買過程不超過5分鐘。

「我信任Travelzoo,總能找到我想要的爆款酒店,而且不出意外的話,不同的平臺中它有著更具性價比的選擇,比如預定酒店時可以一起打包一次下午茶或者Spa。」Sophy顯得相當自信。

「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定義會員屬性,「新中產」這個概念出來以後正好給了我們一個完美答案。這10年來我們一定是做對了什麼,讓新中產這個階層的人群特別喜歡Travelzoo產品。」在距離Sophy不太遠的北京嘉裡大酒店裡,Travelzoo旅遊族中國區總經理暨亞太區財務長張可玲告訴旅界。

審計師出身的張可玲透露著一股簡潔迅捷的作派,兩個月前,她剛剛在上海發布了20個2019旅遊關鍵詞及新趨勢預測,涵蓋了政策、科技、營銷、用戶習慣等方面,這些Travelzoo根據過去的經驗、大數據以及和眾多的同行交流得出的關鍵詞正是Sophy這樣的Travelzoo平臺用戶信任的來源。

「Travelzoo產品的會員是很希望能省事,一鍵搜索出行程所需,要不要放進行程只需要她決定就好」,張可玲認為,這是Travelzoo作為媒體+電商平臺的獨特優勢,「我們是真正的當地人在挑選產品,比如在西班牙就是一個完全的西班牙人團隊在挑選產品。」

的確,隨著人工智慧、虛擬交互、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爆發式增長,打包式旅行產品正在受到90後、95後用戶追逐。

「今年我們有機會在中國市場推出vacation package新產品。」Travelzoo旅遊族中國區總經理暨亞太區財務長張可玲女士說,「目前在德國Travelzoo網站上定酒店後,會自動找尋同時期可以使用的產品,自動列出航空公司大促信息以及租車公司體驗活動,用戶可以選擇好後一起付款。」

Travelzoo旅遊族,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產品

酒店、航司、郵輪、主題樂園、OTA等旅遊行業細分市場都在積極推出「差異化」產品或服務,爭取用非標品來贏得未來。

老大哥攜程去年上線旅拍進軍短視頻領域,開始摸索一條和之前完全不同的道路;飛豬開始打造被稱作旅遊商家雙11的超級品牌日;馬蜂窩依靠內容生態不斷更新換代……

不過,要想實現真正差異化,並不是簡單的事情。

在張可玲看來,相比馬蜂窩、Tripadvisor這些主打UGC產品的OTA,Travelzoo主打的是PGC產品,「我們的產品數量沒有那麼多,但會有一些應季的針對新中產階級的產品。」

因此,「中高端」,成為Travelzoo用戶最顯著的特點。在接受旅界採訪時,張可玲認為,「Travelzoo並不是致力服務於每一個消費者,我們非常明確我們的目標受眾人群。」

她舉了個例子,」比如這個周末我有空,但是我也不想去太遠,就可以帶孩子去周邊的酒店玩,而Travelzoo上正好有這種酒店、套票、餐飲都打包的產品,那我就可以直接購買了。」

「這種產品都是需要花時間和人力來製作的,我們就是專門做這一方面的內容。「張可玲說。

看上去,Travelzoo這樣的PGC平臺創造了OTA與消費者之間的新型關係:在旅行者還沒有任何特定目的地或者景點的時候,給他們很多有意思的目的地、高品質的產品和很獨特小眾的玩法,讓消費者從中受到啟發,產生去旅遊的衝動。

但這畢竟是筆「小眾人群」的生意,從目前的情況看,國內OTA企業PGC產品生產難度遠高於批量的UGC,未能快速地應用於大眾出行市場。

此外,絕大多數國內出行遊客還沒有進行個性化自由行的能力。然而,差異化的個性旅行出行產品必定是未來中國出境遊市場的新增長點,Travelzoo仍需努力。

更為重要的是,Travelzoo迎合了中國移動互聯時代的大趨勢。

「整個中國市場來說,通過移動端預訂我們產品的大概是65%,剩下的35%是PC端。」,是張可玲對Travelzoo在中國商業模式的總結。

在這種模式中,張可玲很感謝微信時代的來臨,「為什麼很多人越來越喜歡去旅行?因為去旅行之後,可以在朋友圈跟大家分享旅行經歷。同時,我也很感謝電商模式的普及,以前購買電商產品的時候不是很方便,還沒有淘寶、支付寶等等。現在生態環境整個不一樣了,一切操作都非常容易。」

Travelzoo旅遊族,媒體+電商路線打「流量戰」

張可玲和Travelzoo站立在一個流量為王的嚴苛環境中:眾所周知,每一家OTA都在絞盡腦汁提升流量,特別是用流量來」拉新「,有數據統計OTA在中國市場每拉一個新用戶的平均流量成本已經高達2000元。

當然,張可玲也很快就想明白,在經歷了燒錢、買流量、買用戶之後,隨著網際網路人口紅利的消退,中國OTA行業迅猛發展的上半場已經結束。在下半場,她無需與巨人們硬碰硬對戰,Travelzoo拼的是資源和巧勁。

」比如說Travelzoo最近和京東會做會員交換,我們還會給會員提供一些知乎福利。「張可玲說,」因為這些品牌的調性和受眾跟我們很像,我們會選一些在國內知名的,而且也是主打新中產人群的平臺一起合作。「

流量時代,資源決定一切,而Travelzoo的資源是獨一無二的——媒體+電商,」我們大概70%是媒體,30%是電商。「張可玲將Travelzoo做了三七開。

」我們會跟酒店、OTA、TA、航空公司等收取媒體費,我們的製作人會通過搜索、評估、打磨、測試這四個步驟來製作我們的產品。我們也會跟商家溝通,看產品價格是否可以再降一些,或者是否可以再加一些體驗進去,讓產品更豐滿性價比更好。「張可玲進一步解釋道。

「那麼,如何平衡好媒體與電商之間的關係?」這是張可玲與Travelzoo一直思考的問題。當Sophy在峇里島六善享受了SPA,又在一日遊時使用了Travelzoo提供的車輛,順理成章地成為Travelzoo的用戶。

張可玲認為,」從財務的角度來說,兩個商業模式總比一個要好,但是從對外的角度來說,我們還是希望大家把我們看作一個媒體,不過從其他產品比如餐飲方面,我們希望還是電商。「

作為在國內已有10年豐富經驗的精選旅遊特惠平臺,在利用媒體+電商路線打贏流量戰的同時,Travelzoo旅遊族也一直致力於為遊客打造個性化高品質的產品,也正因如此,Travelzoo才能贏得越來越多中國新中產群體的信任,成為突圍中國市場的媒體+電商平臺。

 

【免責聲明】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

相關焦點

  • Travelzoo旅遊族 Top 20盤點:自由行與深度遊哪個更適合你
    作為擁有全球2800萬會員信賴的 Travelzoo旅遊族,憑藉專業產品製作人的人工搜索、測試,為會員推薦真實的、高性價比的旅遊及生活優惠產品。除此,Travelzoo旅遊族每周三發布的Top 20是每周所有旅行、娛樂、城中生活精選產品中的優中選優,擁有更多的優惠。  今天Travelzoo旅遊族 Top 20特別盤點了幾個會員喜愛的自由行和深度遊目的地,與大家分享。
  • 國企電商抱團突圍 內部變革搶奪市場份額
    有分析認為,當天貓、京東、唯品會等電商平臺已經悉數瓜分了電商市場份額,國企電商共同聯動多有抱團取暖的意味,在電商普遍受困於流量匱乏、配送遲緩等阻礙時,國企電商若能解決上述痛點或將因此破局,但從目前處境來看,國企電商想要撬動未來市場仍需從長計議。  國企電商組團對外  正處於聯合重組階段的國企首農、京糧、二商,已經開始為旗下的電商平臺或電商項目進行重新規劃。
  • Winter Is Coming,時尚媒體如何突圍?
    平面媒體2014年收入較2013年減少15.5%。看來無論是中國土著,還是外資混血;無論是老油條,還是小鮮肉;無論是大陸港臺,還是歐美日系,在移動媒體趨勢的衝擊之下也是「富不過三代」,拼爹拼娘都沒用。據廣告監測數據商梅花網在今年 2 月發布的《2014 年服裝行業媒體投放報告》顯示,雜誌媒體所佔的比例較上一年銳減了 18.6 %。數據還顯示,早在2013年上半年,在中國時尚類雜誌的廣告投放就已減少近10%,自2009市場巔峰之後迅速走低。轉型全媒體,掙扎中的希望?
  • 跨境電商格局未定 洋蔥集團如何突圍
    政策和資本驅動下跨境電商站上了風口 回顧跨境電商的原點,起源於2005年逐漸興起的個人代購,從代購、到海淘、再到跨境電商,市場痛點激發了模式的迭代發展,如今的跨境電商已經成為我國外貿增長的突出亮點和重要驅動力。
  • 電商時代實體購物突圍模式解碼:市場淪陷是宿命嗎?
    隨著網絡市場及電商的發展,實體店(機構)與市場經營受到巨大衝擊。網際網路掀起的革命,似乎成為實體店(機構)「人難勝天」的「宿命」。相對電商,實體店(機構)有著難言改變之「痛」。  宇宙萬物運行都相輔相成,如老子《道德經》所言:有無之相生,...高下之相盈,恆也」,相依而相生。
  • 會員制電商成電商主流形態,雲集彎道突圍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雲集最新資訊 > 正文 會員制電商成電商主流形態,雲集彎道突圍
  • 突圍「芯迷宮」:技術向左,市場向右?
    本報記者 譚倫 北京報導突圍壓力之下,規模急劇增長的中國半導體產業來到了十字路口。《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自年初截至10月以來,全國新增晶片企業註冊量已達1.2萬家,同時已有近萬家企業變更經營範圍,加入半導體、集成電路相關業務。目前,全國共有晶片企業總數近5萬家。相較之下,上世紀90年代我國年增晶片企業總數不到百家。
  • 參展Fashion Zoo時髦圈兒 英國電商平臺lookfantastic開拓中國市場
    其中,還有英國電商平臺lookfantastic參展。lookfantastic集團是英國電商巨頭The Hut Group旗下專注美妝護膚的正品網站,為英國正品直郵,是眾多的海淘消費者都知曉的網站。近年來,隨著在中國的知名度與日俱增,lookfantastic結合線上電商平臺,全面進軍中國市場。作為全歐最具影響力的高端護膚美妝品在線商城, lookfantastic直郵到全球超過 200 個國家和地區。面對日益增多的中國消費者,自2018年10月起,The Hut Group香港倉庫正式進入試運營階段。因此,消費者收到的產品有可能來自香港倉庫。
  • 嗅覺經濟千億市場之下, Foellie以私處護理突圍中國市場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全球香氛行業分析報告》顯示,中國市場香水消費增速明顯,預計2018至2024年間,中國市場將保持約15%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22年,市場規模預計突破400億元。在中國美妝護膚企業快速發展、初創化妝品牌競爭漸入白熱化階段之時,香水市場似乎有望成為中國化妝品市場的一個新增長點。
  • 艾媒報告2019Q1中國情趣電商市場監測
    導讀中國情趣電商市場仍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有巨大的發展空間。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情趣電商市場規模達到306.6億元,預計到2020年中國情趣電商市場規模將超過600億元。
  • 借道電商打開銷售渠道 國產玩具突圍新路徑
    種種跡象表明,玩具企業開始追趕電商潮流,並藉助迅速崛起的電子商務平臺,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困境下,煥發出新的市場活力。 內憂外患 玩具企業從代工轉戰自主品牌 近兩年來,我國玩具行業快速崛起。 上網突圍 借道電商打開銷售渠道 不過,做自主品牌也並非一帆風順,在大部分市場被國外品牌佔據的形勢下,國內自有品牌要突圍還得跨過銷售渠道拓展、版權捍衛兩道坎。 賀寧說,家家都想做自主品牌,但是做自主品牌有兩大難點:一是前期推廣費用高,銷售渠道受阻。
  • 韓劇催生「買買買」,韓國時尚企業加碼中國電商
    《來自星星的你》、《製作人》、《匹諾曹》,每一部熱播韓劇幾乎都會激發中國消費者對劇中流行服飾的代購熱情。韓國的時尚企業也看到了這股商機,紛紛加速各自在華業務的電商突圍。 日前,三星物產服飾事業部大中華區總裁金衡睦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透露,三星旗下已有3個定位中高端的服裝品牌進入中國,但其線上的銷售額比例只有5%,為了提升線上佔比,三星物產決定引入一個更適合在電商平臺銷售的年輕快時尚品牌,並選定天貓和聚划算作為其在中國電商突圍的橋頭堡。
  • GrubMarket:燒錢不再管用,美國生鮮電商該如何突圍?
    按照GrubMarket創始人徐敏毅(Mike Xu)的話說,「美國生鮮電商正處在春秋末、戰國初的時代。」如徐敏毅所言,美國生鮮電商的市場格局如同那個時代一樣 — 行業缺乏寡頭企業,電商們依舊在摸索盈利模式。那麼導致這種格局的問題是什麼?如何才能讓生鮮電商達到收支平衡甚至盈利?未來的生鮮電商如何實現突圍,成為行業的領導者?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徐敏毅。
  • 【原創】三正電商:助力中小企業突圍,升級鋼鐵產業供應鏈
    三正電商及三正模式緣何成功?「善意」的理念和價值觀究竟怎樣理解?摒棄一貫的發展方式,大膽採用在當時還不明確的發展模式,它的底氣和自信是什麼?在未來,三正電商還會有哪些讓我們眼前一亮,值得讓人思考東西?帶著這些問題,《中國儲運》雜誌記者就此採訪了該公司的副總張細偉。
  • 韓國傳統媒體的處境與突圍
    韓國傳統媒體的處境與突圍  ——隨新華社訪問團赴韓考察感悟  提要:應韓國言論振興財團的邀請,新華社訪問團一行2013年11月中下旬到韓國進行了為期10天的交流訪問。在韓國,NAVER的市場份額佔到73%,第二大網站DANM佔到20%,兩大網站基本壟斷了韓國的網絡媒體業務。  在網站咄咄逼人的競爭態勢下,韓國傳統媒體倍感壓力。此次訪問團訪問了韓國最大的媒體韓聯社。韓聯社有員工800人,其中記者600多人。在海外有記者60多人,地方分社有150名記者。韓聯社以英、中、日、西、法、阿等語種進行外語發稿服務。
  • 「兩面針」們的沒落與突圍:市場份額跌至不足1%
    品牌專家尹傑介紹稱,1949年到1996年間,中華、兩面針和黑妹三大國產品牌在中國牙膏市場佔壟斷地位。但是,隨著以高露潔為主的外資牙膏品牌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民族品牌逐漸沒落,外資品牌已經佔據國內牙膏市場近七成份額。
  • 盤點:土耳其電商市場與電商平臺
    據Statista預測,2018年土耳其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59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的年增長率為3.1%,到2022年土耳其電商市場規模將達67.26億美元。亞馬遜土耳其站也於今年9月底正式運營。由此可見,土耳其電商市場已經是一個可以看得見的藍海市場  近日,外媒稱阿里以7.5億美金收購Trendyol的多數股權。